CN208481770U - 微型电动吸痰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电动吸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1770U
CN208481770U CN201721239650.7U CN201721239650U CN208481770U CN 208481770 U CN208481770 U CN 208481770U CN 201721239650 U CN201721239650 U CN 201721239650U CN 208481770 U CN208481770 U CN 208481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putum
miniature electric
electric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96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彧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pring sai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彧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彧姣 filed Critical 王彧姣
Priority to CN2017212396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1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1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1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包括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吸痰管的一端插入病人的气道中;外接集痰罐的顶部设置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三通管路包括负压泵连接端口、管口连接端口和外接负压源端口;一次性连接管的一端口连接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外接集痰罐的第一管口,外接集痰罐的第二管口连接三通管路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三通管路结构上的负压泵连接端口与微型负压泵连接;三通管路结构上的外接负压源端口与医院内的壁管连接。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可提供两种动力源,同时其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小巧,智能,易于操作,吸痰效果显著,功能完善以及实用性强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优势。

Description

微型电动吸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工气道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复苏时为保障患者气道通畅、实施机械通气等重要的急救与治疗手段。
然而,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因病因、病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实施转运以应对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发生人工气道相关性意外如呼吸道异物梗阻的几率大大增加存在医疗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有效的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才是救治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吸痰器;吸痰器是用来吸取患者积存在气管的痰液等粘稠液体。医院用的电动吸痰器则是主要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一般来说,患有严重疾病、昏迷、手术等导致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都需要用到医用电动吸痰器。这种吸痰器跟家用吸痰器比起来,适用范围更加广,稳定性更高,吸痰效果也较为明显。医用吸痰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患者的呼吸道被阻塞。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用吸痰器是用来拯救重危病人的。对于重危病人来说,医用吸痰器可以除尽患者的积痰,使用效果明显。
但是,很显然,传统的上述医用吸痰器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技术缺陷。
一、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体积较大,其只能通过外接负压源方式,才能实施负压吸痰,因此其只能在医院内使用,由于使用范围受限,无法满足更多患者的使用要求。
二、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其负压吸痰量不可调节控制:即负压吸痰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合适的吸痰负压不仅不能达到吸痰的目的,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与病情,延误其抢救时机。根据美国呼吸治疗学会提出安全有效的吸痰负压应设为能够达到吸痰效果最小压力的原则,但是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只能提供一种负压情况,无法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在负压值。
三、负压吸痰量不能实时的监测到:即痰液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分泌物,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所以说,了解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痰液的增减与质的改变,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和决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吸痰装置尚不能准确记录每次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不能及时为医务人员准确评估、诊疗患者提供有利的依据,不利于病情的连续性动态观察。
综上,如何克服传统吸痰器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包括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
所述吸痰管的一端用于直接插入病人的气道中;
所述外接集痰罐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
所述三通管路包括负压泵连接端口、管口连接端口和外接负压源端口;
其中,所述一次性连接管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吸痰管,所述一次性连接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外接集痰罐的第一管口,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二管口连接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负压泵连接端口与所述微型负压泵连接;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外接负压源端口与医院内的壁管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吸痰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外接集痰罐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外接集痰罐与所述三通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软管;
所述软管为两个,其中一个软管设置在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一管口之间;另一个软管设置在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二管口与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之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红外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一次性连接管上,且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负压传感器;所述负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路的靠近负压泵连接端口处,且所述负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还集成设置有按钮开关、开关键、复位键、75mmhg档位、150mmhg档位、 300mmhg档位、400mmhg档位、参数显示屏和电量显示屏。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外接集痰罐为透明结构集痰罐。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吸痰管、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以及所述软管均为一次性塑料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硅胶塞;所述硅胶塞用于将填堵所述外接负压源端口或负压泵连接端口。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微型负压泵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分析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的主要结构可知:
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主要由机械构造部分和电控部分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机械构造部分主要包括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等结构;上述电控部分主要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红外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等主要部分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主要针对呼吸系统患病的患者使用(即痰液分泌较多且复杂),往往这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使用吸痰器为病患吸痰;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提供两种动力源,即可在院外使用也可在院内使用(即医院以外的地方以及医院内部),智能、小巧、操作简便解决因当前现有临床使用和使用范围的问题,提高抢救效果,
很显然,相比较传统的吸痰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设计了两种工作模式,可以为方便护理人员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一、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结构设计更合理,相比较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体积更小,使用范围更广阔。二、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相比较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可以根据情况调节负压值。三、通过透明结构的外接集痰罐可以准确记录每次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及时为医务人员准确评估、诊疗患者提供有利的依据,这样十分有利于病情的连续性动态观察。四、该微型电动吸痰器,其吸痰效果更为显著,尤其适合患有严重疾病、昏迷、手术等导致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中的控制面板示意图。
标号:A-吸痰管;1-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红外湿度传感器;3- 流量传感器;4-负压传感器;5-控制面板;6-控制电路板;7-微型负压泵;8-锂电池;9-三通管路;91-负压泵连接端口;92-管口连接端口;93-外接负压源端口;10-外接集痰罐;101-第一管口;102-第二管口;11-软管;12-硅胶塞;13-设备外壳;14-一次性连接管;15- 连接铰链;16-按钮开关;17-开关键;18-复位键;19-75mmhg档位; 20-150mmhg档位;21-300mmhg档位;22-400mmhg档位;23-参数显示屏;24-电量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包括吸痰管A、一次性连接管14、外接集痰罐10以及三通管路9、微型负压泵7;
所述吸痰管A的一端用于直接插入病人的气道中;
所述外接集痰罐1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101 和第二管口102;
所述三通管路9包括负压泵连接端口91、管口连接端口92和外接负压源端口93;
其中,所述一次性连接管14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吸痰管A,所述一次性连接管14的另一端口连接外接集痰罐10的第一管口101,所述外接集痰罐10的第二管口102连接所述三通管路9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92;所述三通管路9结构上的负压泵连接端口91与所述微型负压泵7连接;所述三通管路9结构上的外接负压源端口93与医院内的壁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主要由机械构造部分和电控部分两个方面构成;
机械构造部分主要包括吸痰管A、一次性连接管14、外接集痰罐10以及三通管路9、微型负压泵7等结构;上述电控部分主要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1、红外湿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负压传感器4、控制面板5、控制电路板6等主要部分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主要针对呼吸系统患病的患者使用(即痰液分泌较多且复杂),往往这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使用吸痰器为病患吸痰;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提供两种动力源,即可在院外使用也可在院内使用(即医院以外的地方以及医院内部),智能、小巧、操作简便解决因当前现有临床使用和使用范围的问题,提高抢救效果,
很显然,相比较传统的吸痰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设计了两种工作模式,可以为方便护理人员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一、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结构设计更合理,相比较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体积更小,使用范围更广阔。二、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相比较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可以根据情况调节负压值。三、通过透明结构的外接集痰罐可以准确记录每次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及时为医务人员准确评估、诊疗患者提供有利的依据,这样十分有利于病情的连续性动态观察。四、该微型电动吸痰器,其吸痰效果更为显著,尤其适合患有严重疾病、昏迷、手术等导致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使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和介绍: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一次性连接管14与所述吸痰管A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一次性连接管14与所述外接集痰罐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外接集痰罐10与所述三通管路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采用了便于拆卸的设计,该设计目的在于:可以随时进行更换,所以上述管路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可拆卸连接方式。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软管 11;
所述软管11为两个,其中一个软管11设置在所述一次性连接管 14与所述外接集痰罐10的第一管口101之间;另一个软管11设置在所述外接集痰罐10的第二管口102与所述三通管路9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9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上述一次性连接管14与外接集痰罐10 之间的拆卸或连接方便,上述两者管路之间通过软管11进行连通;即其中一个软管11设置在一次性连接管14与外接集痰罐10的第一管口101之间;另一个软管11设置在外接集痰罐10的第二管口102与三通管路9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92之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红外线温度传感器1、红外湿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以及控制电路板 6;
其中,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1、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2、所述流量传感器3设置在一次性连接管14上,且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1、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2、所述流量传感器3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 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线温度传感器1、红外湿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上述结构均为电控部分;上述电控部分只是用于通过传感方式来获取检测数据,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板6(即具体应为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进行运算,最后通过显示屏予以显示(即显示参数)。该微型电动吸痰器利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1、红外湿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感知吸痰管路中温度、湿度、流量,最后通过显示屏显示。
很显然,及时地获悉吸痰管路中温度、湿度、流量对于了解吸痰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例说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无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以及降低VAP的发生率。所以说,及时了解微型电动吸痰器的温度和湿度至关重要。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带有温湿度传感器,其指示面板可明确显示出气道内温湿度以指导临床进行科学合理的气道湿化工作。同时,该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可检测痰液量,量化了吸痰的工作,方便医务人员精准的分析与记录吸痰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负压传感器4;所述负压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三通管路的靠近负压泵连接端口91处,且所述负压传感器4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控制电路板(即控制器)在运算时还会进行反馈控制,该反馈控制方式为:微型电动吸痰器可在开机后自行检测仪器内负压度(即通过负压传感器4进行负压值检测),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微型负压泵7;在使用外接负压源时,如外接负压源负压值低于设置的负压值时,微型负压泵7启动,补充负压,使其达到设置负压值。
该微型电动吸痰器利用负压传感器4感知吸痰管路中负压值。通过实时检测吸痰管路的负压值,进而起到后续反馈控制动作;即微型电动吸痰器可在开机后自行检测仪器内负压度,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微型负压泵7;在使用外接负压源时,如外接负压源负压值低于设置的负压值时,微型负压泵7启动,补充负压,使其达到设置负压值。如果,外接负压源的负压值高于或是等于设置的负压值时,微型负压泵 7则无需启动,只采用外接负压源即可。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参见图1和图2以及图3,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控制面板5;
所述控制面板5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5 还集成设置有按钮开关16、开关键17、复位键18、75mmhg档位19、 150mmhg档位20、300mmhg档位21、400mmhg档位22、参数显示屏23和电量显示屏24。
需要说明的是,患者可以根据气道内的痰液积存情况,选择手动控制吸痰强度以及吸痰量,具体通过上述75mmhg档位19、150mmhg 档位20、300mmhg档位21、400mmhg档位22,可以实现相应的负压吸痰量的调节和控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快速随意调节在安全范围内的不同档位负压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中,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提供四种流量模式75mmhg档位、150mmhg档位、300mmhg档位、400mmhg档位,针对不同痰液情况可进行选择。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使医护工作者直观了解当前操作时所需参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外接集痰罐10为透明结构集痰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微型电动吸痰器,采用透明结构集痰罐的设计;通过该外接集痰罐10可以直接观察到痰液的性状及颜色;同时,该外接集痰罐10两个管口与微型电动吸痰器上的一次性连接管14 以及三通管路之间采用软管连接,实现拆卸方便利于送检需要。
很显然,微型电动吸痰器带有流量传感器,其指示面板可明确显示出每次吸痰患者的痰液量,方便护士直接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汇总液体出入量。同时,其自带的外接集痰罐10更加方便临床直观的观察到痰液的性状及颜色,也可随时拆卸送检痰液,更加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吸痰管A、所述一次性连接管14以及所述软管11均为一次性塑料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吸痰管A、一次性连接管14以及软管11均优选使用一次性塑料管;即吸痰管A及外接集痰罐10以及两者之间的一次性连接管14均采用一次性的塑料管,每次使用后可更换,避免交叉影响检测,同时避免患者之间的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硅胶塞12;所述硅胶塞12用于将填堵所述外接负压源端口93或负压泵连接端口91。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锂电池8;所述锂电池8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以及所述微型负压泵7 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微型电动吸痰器即可使用锂电池驱动微型负压泵 7实施负压供给工作,同时又可以使用外接负压源直接执行负压供给工作,这样可以防止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因为痰液或异物阻塞气道造成患者窒息;同时,上述锂电池8分别与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即电路连接),为了保证微型电动吸痰器的电控部分正常运行;同时锂电池 8还与微型负压泵7电连接,这样通过锂电池8可以直接驱动微型负压泵7实现启动运行动作。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做一下简要说明和介绍:
关于模式一,使用微型负压泵7为负压源;
操作时,按下按钮开关16,前段扣盖开启,把一次性连接管14 安装在预制的卡槽内,扣上前段扣盖;
连接关系如下:把一次性连接管14的一端连接吸痰管A,把一次性连接管14的另一端通过软管11(即硅胶软管)连接外接集痰罐10的第一管口101;同时外接集痰罐10的第二管口102通过软管11 连接三通管路9的管口连接端口92,将硅胶塞12填堵外接负压源端口93上;
按下控制面板5上的开关键17,电源接通控制面板5亮起,负压度选择指示灯在75mmhg档位19、150mmhg档位20、300mmhg 档位21、400mmhg档位22四个模式按钮循环闪烁,参数显示屏23 显示当前参数值,电量显示屏24显示当前锂电池电量情况。
按下流量指示灯按钮,选择75mmhg档位19、150mmhg档位20、300mmhg档位21、400mmhg档位22四个模式按钮,确认所需流量值。
再次按开关键17,微型负压泵7启动开始工作。
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在正式吸痰前,医护工作者会对吸痰管道进行润滑工作。流量传感器3会把此过程中的药液计入,影响实际吸痰的真实性,所以设计复位键18。微型负压泵7启动开始工作时,按下复位键18后,微型负压泵7停止负压,参数显示屏会自动清零,再次按开关键17,微型负压泵7启动,开始负压,传感器开始检测。为避免在操作中误触动复位键18,复位键18在键位高度上低于其它键。
在吸痰过程中,可以进行流量选择,只需按下流量指示灯按钮 75mmhg档位19、150mmhg档位20、300mmhg档位21、400mmhg 档位22即可。
吸痰结束后,按开关键17,微型负压泵7停止工作,常按开关键17关闭微型吸痰器。
拔下连接吸痰管A和外接集痰罐10,按下按钮开关16,前段扣盖开启,从预制的卡槽内取出一次性连接管14,扣上前段扣盖。
关于模式二,在使用外接负压源进行辅助时,需调整上述硅胶塞 12的填堵位置和外接集痰罐10、软管11等结构的连接关系;即将硅胶塞12从外接负压源端口93处拔下来,并将其堵在管口连接端口 92;通过医院内的壁管连接外接负压源端口93,其他操作步骤同上述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结构设计更合理;其中,微型电动吸痰器主要由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以及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红外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等主要部分构成;上述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具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技术构造更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相比较传统的医用负压吸痰器体积更小,使用范围更广阔。
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此微型电动吸痰器提供了两种负压源(即可在无电源与气源的状态下实现吸痰操作,防止因为痰液或异物阻塞气道造成患者窒息),其使用范围更大,不会存在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通过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红外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等结构,可实现吸痰器的智能化,实用性更强,其极大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相对传统吸痰器吸痰效果更为显著,尤其适合患有严重疾病、昏迷、手术等导致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使用。
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易操作,具有压力稳定、可调节、便于连接、便于携带的特点。
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采用了较多的一次性结构产品作为配件进行更换,且其相应的连接关系也多为可拆卸连接,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交叉影响检测,同时也避免患者之间的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对呼吸系统患病的患者痰液分泌较多且环境复杂性,需要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使用吸痰器为病患吸痰,特别是本装置提供两种动力源,即可在院外使用也可在院内使用,智能、小巧、操作简便解决因当前现有临床使用和使用范围的问题,提高抢救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装迅速,便捷有效,适于推广应用。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管、一次性连接管、外接集痰罐以及三通管路、微型负压泵;
所述吸痰管的一端用于直接插入病人的气道中;
所述外接集痰罐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
所述三通管路包括负压泵连接端口、管口连接端口和外接负压源端口;
其中,所述一次性连接管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吸痰管,所述一次性连接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外接集痰罐的第一管口,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二管口连接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负压泵连接端口与所述微型负压泵连接;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外接负压源端口与医院内的壁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吸痰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外接集痰罐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外接集痰罐与所述三通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软管;
所述软管为两个,其中一个软管设置在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与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一管口之间;另一个软管设置在所述外接集痰罐的第二管口与所述三通管路结构上的管口连接端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红外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一次性连接管上,且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负压传感器;所述负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路的靠近负压泵连接端口处,且所述负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还集成设置有按钮开关、开关键、复位键、75mmhg档位、150mmhg档位、300mmhg档位、400mmhg档位、参数显示屏和电量显示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接集痰罐为透明结构集痰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痰管、所述一次性连接管以及所述软管均为一次性塑料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硅胶塞;所述硅胶塞用于将填堵所述外接负压源端口或负压泵连接端口。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电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电动吸痰器还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微型负压泵电连接。
CN201721239650.7U 2017-09-25 2017-09-25 微型电动吸痰器 Active CN208481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9650.7U CN208481770U (zh) 2017-09-25 2017-09-25 微型电动吸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9650.7U CN208481770U (zh) 2017-09-25 2017-09-25 微型电动吸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1770U true CN208481770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9650.7U Active CN208481770U (zh) 2017-09-25 2017-09-25 微型电动吸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17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693A (zh) * 2022-01-26 2022-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吸力智能调节的吸痰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693A (zh) * 2022-01-26 2022-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吸力智能调节的吸痰器
CN114404693B (zh) * 2022-01-26 2024-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吸力智能调节的吸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7945B1 (ko) 전기적으로 제어가능한 고빈도 제트 환기식 후두경
CN107072760B (zh) 从呼吸道的多个区域自动去除流体
CN203329150U (zh) 自动吸痰型人工气道及其构成的吸痰系统
CN103330981A (zh) 自动吸痰型人工气道及其构成的吸痰系统
CN210056914U (zh) 一种痰液收集监测装置
CN112451821B (zh) 一种气道自动化管理系统
CN107456614A (zh) 一种自动报警吸痰装置
WO2021057586A1 (zh) 一种用于喉罩的肌松及返流监控系统
CN208481770U (zh) 微型电动吸痰器
US20150283351A1 (en) Tracheostomy breathing monitor
WO2021057587A1 (zh) 一种具有喉周肌松监测及返流监控的喉罩
CN108309358A (zh) 奶嘴式检测装置
WO2021098032A1 (zh) 高适应性喉罩
CN213759751U (zh) 一种多功能密闭式吸痰管
CN109350771B (zh) 一种胸腔引流瓶用的多功能检测装置
CN209347727U (zh) 一种口腔分泌物吸取装置
CN111939413A (zh) 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
CN208525503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防损伤吸痰器
CN209548008U (zh) 奶嘴式检测装置
CN208756626U (zh) 一种具有压迫功能的智能型快速抽血装置
CN213822800U (zh) 一种新型声门下分泌物吸引装置
CN210902983U (zh) 一种具有气体采样和体温监测的鼻咽通气管
CN209316744U (zh) 吸入式智能麻醉装置
CN215461143U (zh) 一种能够有效吸引分泌物的气管插管
CN213407356U (zh) 带旋转接头的气管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1

Address after: 225300 1-3 / F, building 1, standard workshop (east side of talent apartment), phase 6, Yaocheng Avenue, pharmaceutical high tech Zone,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pring sai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300 Room 502, unit 1, building 39, yuejiyuan community,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Wang Yu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