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9653U -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9653U
CN208479653U CN201820918815.1U CN201820918815U CN208479653U CN 208479653 U CN208479653 U CN 208479653U CN 201820918815 U CN201820918815 U CN 201820918815U CN 208479653 U CN208479653 U CN 208479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reverse power
output end
signa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88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88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9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9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96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包括:PSE供电模块、信号耦合电路、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PSE供电模块具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具有两个耦合输入端和两个耦合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可配合不支持反向供电的终端设备以实现向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降低网络部署成本,使用灵活。

Description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新型数字用户线G.fast技术可以利用现有铜缆实现1Gbps传输速率,同时反向供电技术可让运营商无需专用的交流电源,更便利的进行设备安装,从而实现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网络部署。
传统的以太网供电技术(PoE)就是通过以太网线传输电源,即通过以太网线一端的供电设备(PSE)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48V的直流电传输给以太网线另一端的受电设备(PD),PD再将48V的直流电转换为电压更低的直流电供给终端设备,以实现以太网线供电的目的。而基于电话线的反向供电技术区别于传统的PoE技术,其是由网络终端设备通过电话线给局端设备进行供电,2014年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拟定了基于电话线反向供电的标准,以指导和规范技术的发展。
但目前,基于电话线的反向供电技术往往是通过在终端设备中设置PSE以及在局端设备中设置PD,来完成终端向局端反向供电的目的,但目前很多终端设备自身是没有设置有PSE的,从而限制了反向供电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可配合不支持反向供电的终端设备以实现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向供电适配器,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包括:PSE供电模块、信号耦合电路、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PSE供电模块具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
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具有两个耦合输入端和两个耦合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通过信号耦合电路将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的数据信号耦合到接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的电话线上,以实现数据信号和所述PSE供电模块输出的电信号一起通过电话线传输给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的局端设备,以与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的局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以及给局端设备供电,使得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配合不支持反向供电的客户终端实现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使用灵活,无需为局端设备部署专门的电力线路,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进一步地,述PSE供电模块的设置符合IEEE802.3af协议标准或IEEE802.3at协议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包括信号耦合变压器和隔直电容;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为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入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隔直电容串接在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连接线上。
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用以将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的数据信号耦合到电话线上;所述隔直电容用以隔离PSE供电模块的电压,防止其对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的数据信号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耦合电路还包括双向TVS管,所述双向TVS管并接在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所述双向TVS管用以保护接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的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匝数为1:1,电感量大于或等于12.5uH,插入损耗小于3dB,所述隔直电容的电容值为3300pF~5600pF。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浪涌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第一防浪涌电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上;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并接在所述防浪涌电路和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二防浪涌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为33uH~56uH,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为180R~330R。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为RJ11端口。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向供电系统,所述反向供电系统包括局端设备、客户终端设备和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所述局端设备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客户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局端设备包括PD受电模块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PD受电模块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PD受电模块和信号处理电路同时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PD受电模块用于与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PSE供电模块协商,以接收反向供电适配器供给的电压,进行工作;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以接收客户终端设备的数据信号,以实现数据交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向供电系统,采用设置有PSE供电模块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给所述局端设备供电,同时将客户终端设备的数据信号通过反向供电适配器耦合到电话线上,实现客户终端设备与局端设备的信号交互,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反向供电系统可使得不支持反向供电的客户终端配合反向供电适配器,实现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使用灵活,无需为局端设备部署专门的电力线路,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PSE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包括:PSE供电模块100、信号耦合电路200、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
所述PSE供电模块100具有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以接入市电,所述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a和第二连接线b同时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连接。
所述信号耦合电路200具有两个耦合输入端和两个耦合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电路200的两个耦合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连接,所述信号耦合电路200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a和第二连接线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均为RJ11端口。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用以通过电话线接入局端设备,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用以通过电话线接入客户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SE供电模块100的设置符合IEEE802.3af协议标准或IEEE802.3at协议标准。
请参阅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PSE供电模块10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PSE供电模块100包括AC-DC转换电路101和PD检测电路102。所述AC-DC转换电路101与所述PD检测电路102连接。所述PD检测电路102用以检测接入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的局端设备是否存在PD受电模块,以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为所述PD受电模块供电。所述AC-DC转换电路101则根据所述PD检测电路102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将市电转换为48V的直流电供给所述PD受电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耦合电路200包括信号耦合变压器T1、隔直电容C1和双向TVS管D1。
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的两个输入端则为信号耦合电路200的两个耦合输入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的两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连接;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并接所述双向TVS管D1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a和第二连接线b连接。所述隔直电容C1串接在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连接线b连接的连接线上;所述双向TVS管D1位于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和所述隔直电容C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T1用以将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输入的数据信号耦合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以通过电话线传输给与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连接的局端设备。所述隔直电容C1用以隔离PSE供电模块100的电压,防止其对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输入的数据信号造成干扰。所述双向TVS管D1用以防止接入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的终端设备受瞬态高能量的冲击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号为xDSL信号,所述xDSL信号包VDSL/VDSL2信号以及G.fast信号。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匝数为1:1,电感量大于或等于12.5uH,插入损耗小于3dB,所述隔直电容的电容值为3300pF~5600p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通过信号耦合电路将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的数据信号耦合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以实现数据信号和PSE供电模块输出的电信号一起通过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接入电话线并传输给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的局端设备,以与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的局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以及给局端设备供电,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配合不支持反向供电的客户终端实现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使用灵活,无需为局端设备部署专门的电力线路,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还包括防浪涌电路500,所述防浪涌电路500包括第一防浪涌电路501和第二防浪涌电路502。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501和第二防浪涌电路502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a和第二连接线b上;所述信号耦合电路200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并接在所述防浪涌电路500和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501的一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5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PSE供电模块100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501的另一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50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连接。
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501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二防浪涌电路502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感L2。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为33uH~56uH,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180R~330R。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浪涌电路500用于抑制传导干扰和浪涌防护,以保证PSE供电模块的电信号不影响数据信号的质量。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反向供电系统包括局端设备11、客户终端设备12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10,所述局端设备11通过电话线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10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300,所述客户终端设备12通过电话线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10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400;所述局端设备11包括PD受电模块111和信号处理电路112,所述PD受电模块111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12连接,所述PD受电模块111和信号处理电路112同时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PD受电模块111用于与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10的PD检测电路协商,以接收反向供电适配器10供给的电压,进行工作;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12用以接收客户终端设备12的数据信号,实现数据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D受电模块111的设置符合IEEE802.3af协议标准或IEEE802.3at协议标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向供电系统,采用设置有PSE供电模块的反向供电适配器给所述局端设备供电,同时将客户终端设备的数字信号通过反向供电适配器耦合到电话线上,实现客户终端设备与局端设备的信号交互,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反向供电系统可使得不支持反向供电的客户终端配合反向供电适配器,实现局端设备的反向供电,无需为局端设备部署专门的电力线路,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包括:PSE供电模块、信号耦合电路、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PSE供电模块具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
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具有两个耦合输入端和两个耦合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SE供电模块的设置符合IEEE802.3af协议标准或IEEE802.3at协议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包括信号耦合变压器和隔直电容;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为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入端,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隔直电容串接在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连接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耦合电路还包括双向TVS管,所述双向TVS管并接在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耦合变压器的匝数为1:1,电感量大于或等于12.5uH,插入损耗小于3dB,所述隔直电容的电容值为3300pF~5600pF。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涌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第一防浪涌电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和第二防浪涌电路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上;所述信号耦合电路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并接在所述防浪涌电路和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浪涌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二防浪涌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为33uH~56uH,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为180R~330R。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和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为RJ11端口。
10.一种反向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向供电适配器、局端设备和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局端设备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客户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局端设备包括PD受电模块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PD受电模块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PD受电模块和信号处理电路同时接入所述反向供电适配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CN201820918815.1U 2018-06-13 2018-06-13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79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8815.1U CN208479653U (zh) 2018-06-13 2018-06-13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8815.1U CN208479653U (zh) 2018-06-13 2018-06-13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9653U true CN208479653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881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79653U (zh) 2018-06-13 2018-06-13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9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2275B (zh) 远距离通讯以太网系统以及中继器
CN101782613B (zh) 一种实现以太网供电功能测试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1436883A (zh) 一种电力调制解调器
EP1772989B1 (en) Midspan power delivery system for reduced emissions
CN101793930B (zh) 实现以太网供电功能测试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US20110077793A1 (en) Long-distance poe system,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nd power sourcing method
CN103152183A (zh) 电力猫交换设备及电力信号与网络信号互相转换的方法
CN101431347A (zh) 无线分布式设备和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10289972B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CN207490950U (zh) 一种PoE转USB供电设备
CN102801535A (zh) 以太网供电传输系统
CN101163018B (zh) 用于一以太网供电系统的一受电端设备的电源转换装置
CN100508461C (zh) 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受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04425367U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分离器
CN105227326A (zh) 一种反向供电的方法及设备
CN107360005A (zh) 一种受电端设备及受电方法
CN208479653U (zh) 反向供电适配器及反向供电系统
CN108337095A (zh) G.fast SFP模块
CN106712970A (zh) 一种对电力载波端口与以太网供电端口转换的设备
CN108880828B (zh) 一种供电设备pse及共模差模自适应供电的方法
CN201440710U (zh) 无线路由器和网络接入系统
CN109039659A (zh) G.fast反向供电系统、终端设备以及局端设备
CN201444636U (zh) 一种长距离以太网供电装置
CN201243281Y (zh) 电力线网路装置
CN208337596U (zh) G.fast SFP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