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8299U -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8299U
CN208458299U CN201821082261.2U CN201821082261U CN208458299U CN 208458299 U CN208458299 U CN 208458299U CN 201821082261 U CN201821082261 U CN 201821082261U CN 208458299 U CN208458299 U CN 208458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branch
cooling cycle
cycl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22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元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ma & H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22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8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8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829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并联设置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路通过辅助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中过冷度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压缩机吸气量,提高蒸发器内制冷剂过冷度的制冷循环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是通过制冷工质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这一过程是利用制冷装置来实现的。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不可能自动、无补偿地进行,因此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等),以确保包括低温冷源、高温热源、功源在内的孤立系统的熵不减小。制冷循环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蒸发过程组成。就是利用有限的制冷剂在封闭的制冷系统中,反复地将制冷剂压缩、冷凝、膨胀、蒸发,不断的在蒸发器处吸热汽化,进行制冷降温。
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器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液体实际温度的差值被称为过冷度。工程上,一般将排气压力近似看作冷凝压力,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液体的温度之差,作为过冷度。之所以这样近似,是因为冷凝器的压降相对于蒸发器而言较小。排气压力与真正的冷凝压力差值较小,采用这样的近似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制冷在需要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时,由于压缩机排气量的限制,蒸发量不能得到满足需求,制冷剂的过冷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中过冷度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压缩机吸气量,提高蒸发器内制冷剂过冷度的制冷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并联设置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路通过辅助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回路连接至所述补气口。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包括出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其第一阀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第三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制热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向所述第三换热器单向导通;第二旁通支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向所述第三换热器单向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路和所述第二分路的前端设置有控制流量分配的三通阀。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储液器。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三通阀之间的第一过滤器和设置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二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回气口前设有气水分离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串联的视液镜。
优选的,所述第三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并联设置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路通过辅助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从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回路的流出的常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为两路。第一分路与制冷节流装置联通,进行制冷循环;第二分路流过辅助节流装置后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继续流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回路,从而与第一换热回路的常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换热,进而吸收分流前制冷剂的的热量并降低其温度,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的第一分路中的制冷剂将达到与原有温度相比较低的温度,进而提高整个制冷循环中的过冷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回路连接至所述补气口。第二换热回路中的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内蒸发吸热后变成气体进入压缩机,保证了固定输出压力下压缩机的排气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压缩机包括出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制热节流装置、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在使用制热功能时,制冷剂通过四通阀转换流向,从第二换热器流出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为两路,一路经过辅助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回路,另一路进入第一换热回路与第二换热回路进行换热,再流入制热节流装置进行循环。通过第一旁通支路和第二旁通支路上的单向阀来使制冷剂在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分别流入制冷节流装置和制热节流装置,单向阀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节流元件代替。该方案使系统不仅可以具有制冷功能,也同时具有制热功能,且使用相同的设备,同样可以实现提高过冷度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分路和所述第二分路的前端设置有控制流量分配的三通阀。从而可以调配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中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制冷节流装置;4-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6-补气口;7-出气口;8-回气口;9-四通阀;10-制热节流装置;11-第一单向阀;12-第二单向阀;13-三通阀;14-第一过滤器;15-第二过滤器;16-气水分离装置;17-视液镜;18-储液器;19-辅助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循环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制冷节流装置3、制热节流装置10、第二换热器4、四通阀9、第三换热器5、辅助节流装置19。所述压缩机1包括补气口6、出气口7和回气口8。所述四通阀9,其第一阀口与所述出气口7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相连,第三阀口与所述回气口8相连,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5之间设有制热节流装置10,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10并联设置有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设有向所述第三换热器5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11;所述三通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制冷节流装置3,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并联设置有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设有向所述第三换热器5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12。所述第三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5的第一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并联设置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连通;所述第二分路通过辅助节流装置19与所述第三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6连通。所述压缩机1包括补气口6,所述第二换热回路连接至所述补气口6,第二换热回路中的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5内蒸发吸热后变成气体进入压缩机1,保证了固定输出压力下压缩机1的排气量。
如图所示,单箭头表示制冷循环,使用制冷模式时,从第三换热器5第一换热回路的流出的常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为两路。第一分路与制冷节流装置3联通,进行制冷循环;第二分路流过辅助节流装置19后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继续流入第三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回路,从而与第一换热回路的常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换热,进而吸收分流前制冷剂的的热量并降低其温度,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的第一分路中的制冷剂将达到与原有温度相比较低的温度,进而提高整个制冷循环中的过冷度。
如图所示,双箭头表示制冷循环,在使用制热功能时,制冷剂通过四通阀9转换流向,从第二换热器4流出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为两路,一路经过辅助节流装置19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三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回路,另一路进入第一换热回路与第二换热回路进行换热,再流入制热节流装置10进行循环。通过第一旁通支路和第二旁通支路上的单向阀来使制冷剂在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分别流入制冷节流装置3和制热节流装置10,单向阀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节流元件代替。该方案使系统不仅可以具有制冷功能,也同时具有制热功能,且使用相同的设备,同样可以实现提高过冷度的效果。
所述第一分路和所述第二分路的前端设置有控制流量分配的三通阀13。从而可以调配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中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所述三通阀1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器18与所述三通阀13之间的第一过滤器14和设置于所述储液器18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之间的第二过滤器15。所述三通阀1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储液器18。所述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回气口8前设有气水分离装置16,防止液体流入压缩机1。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5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10串联的视液镜1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制冷节流装置(3)、第二换热器(4)和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第三换热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5)的第一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并联设置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连通;所述第二分路通过辅助节流装置(19)与所述第三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补气口(6),所述第二换热回路连接至所述补气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出气口(7)和回气口(8),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
四通阀(9),其第一阀口与所述出气口(7)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相连,第三阀口与所述回气口(8)相连,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相连;
制热节流装置(10),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5)之间;
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10)并联设置;包括第一单向阀(11),所述第一单向阀(11)向所述第三换热器(5)单向导通;
第二旁通支路,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并联设置,包括第二单向阀(12),所述第二单向阀(12)向所述第三换热器(5)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和所述第二分路的前端设置有控制流量分配的三通阀(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1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1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储液器(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器(18)与所述三通阀(13)之间的第一过滤器(14)和设置于所述储液器(18)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之间的第二过滤器(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口(8)前设有气水分离装置(1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5)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10)串联的视液镜(17)。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
CN201821082261.2U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8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2261.2U CN208458299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2261.2U CN208458299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8299U true CN208458299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0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226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8299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8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5727A (zh) * 2018-07-09 2018-11-09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5727A (zh) * 2018-07-09 2018-11-09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CN108775727B (zh) * 2018-07-09 2023-10-24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4167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AU2016337938B2 (en) Heat pump unit control system
CN103090470A (zh) 空调器
CN208580945U (zh) 一种激光器用双温双水箱冷水机
CN109059335A (zh)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759142A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CN102901259A (zh) 双机双级压缩冷冻机组
CN104197570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WO2019128519A1 (zh) 空调器系统
CN105004088A (zh) 一种中温、低温两用的复叠式冷水机组
CN111928526A (zh) 热回收系统
CN208901671U (zh)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9323877B (zh) 一种基于制冷循环的换热器综合测试系统
CN103940135B (zh) 制冷装置
CN106196675B (zh) 空调器
CN208458299U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CN108375235B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585127U (zh) 可以进行单双级转换的跨临界制冷剂热泵装置
CN102252412A (zh) 无氟变频空调系统
CN101476793B (zh) 一种超高温空调制冷循环系统
CN101625176B (zh) 准三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
WO2019128518A1 (zh) 空调器系统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20741686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带中间补气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WO2019128517A1 (zh) 空调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