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9664U - 容器盖及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盖及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9664U
CN208439664U CN201820911708.6U CN201820911708U CN208439664U CN 208439664 U CN208439664 U CN 208439664U CN 201820911708 U CN201820911708 U CN 201820911708U CN 208439664 U CN208439664 U CN 208439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dustproof cover
container
cover
hold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17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广鲁
张士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17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9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9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9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盖,包括盖体、具有弹性的饮口和防尘盖。盖体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第一端设有开关组件,饮口安装于容纳槽中。防尘盖的第一端设置有锁止部,第二端可枢转并可直线滑动连接于盖体。开关组件与锁止部相配合来控制防尘盖的开合状态。通过将防尘盖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沿朝向用户自身的方向水平拉动防尘盖至防尘盖上的锁止部被开关组件锁扣,即可盖合防尘盖。控制开关组件脱离锁止部,即可打开防尘盖。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开合方式能够明显区别于现有技术,为用户带来一种新的体验。本实用新型一并公开了相应的容器。

Description

容器盖及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盖及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带饮口的水杯,饮口的下端连接有吸管,以便于用户喝水。带饮口的水杯上通常设有防尘盖,当防尘盖打开时,饮口露出,用户可以喝水;当防尘盖盖合时,饮口被隐藏。
现有的防尘盖通常采用手动掰开、卡固或按钮按压打开、垂直下压盖合的方式来实现开合。手动开合、按钮开合均为常见的防尘盖开合方式,对于用户来说,这种开合方式无甚特别之处,采用这种开合方式的杯子难以吸引用户注意。
另外,手动开合的方式需要用户施加较大的力,用户体验不好。按钮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当用户按压用力过大或在按压过程中使按钮产生位移时,按钮会卡入按钮槽中,无法回弹,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器盖及容器,以力图解决或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器盖,包括盖体、具有弹性的饮口和防尘盖,盖体设有容纳槽,盖体于容纳槽的第一端设有开关组件;防尘盖的第二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盖体,防尘盖的第一端设置有锁止部;开关组件与锁止部相配合以控制防尘盖盖合或打开容纳槽;饮口安装于容纳槽,且饮口随着防尘盖的盖合或打开容纳槽而变形置入或弹出容纳槽;其中,开关组件与锁止部锁扣时,防尘盖盖合容纳槽,且饮口与防尘盖的下表面弹性抵顶;开关组件与锁止部脱离锁扣时,饮口弹性力推动防尘盖边沿着防尘盖的第二端枢转打开,边向容纳槽的第二端直线滑动。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盖体上设置有一对轴槽,防尘盖的第二端枢转连接于轴槽,且防尘盖的第二端可沿着轴槽滑动;轴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第一端抵于轴槽的内壁,第二端抵于防尘盖的第二端。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轴槽中还设有复位座,复位座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复位弹簧套设于限位凸起上;复位座的第二端与防尘盖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复位座的第二端为弧形面,防尘盖的第二端设置有圆形连接轴,连接轴可滑动地枢转安装在轴槽内,弧形面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防尘盖包括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枢转连接,锁止部设置于第一盖段的第一端,第二盖段的第二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盖体。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容纳槽的底面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开关组件和饮口之间,当防尘盖盖合或打开容纳槽时,饮口弹性抵覆或打开进气孔。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锁止部为锁孔,开关组件包括锁止块,盖体的第一端处设有限位框,限位框上设有与容器盖的轴线方向平行的导向槽,锁止块可滑动的容置在限位框内,且锁止块的两侧设置有滑动安装在导向槽的压轴,锁止块可操作至在限位框内运动至与锁孔锁扣或脱离锁扣。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开关组件还包括推钮弹簧,推钮弹簧设置于限位框中,且其上端面与锁止块的下端面弹性抵顶。
可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开关组件还包括滑动安装在盖体周壁的推钮,推钮包括压合部,压合部穿过盖体周壁后压覆于压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如上所述的容器盖,容器盖与容器体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防尘盖开合方案,通过将防尘盖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沿朝向用户自身的方向水平拉动防尘盖至防尘盖上的锁止部被开关组件锁扣,即可盖合防尘盖。控制开关组件脱离锁止部,即可打开防尘盖。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开合方式能够明显区别于现有技术,为用户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进一步地,轴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和复位座,以便于防尘盖的打开。本实用新型的锁止部为锁孔,开关组件包括锁止块、限位框、推钮和推钮弹簧。当锁止块穿过锁孔时,锁止块限制了防尘盖的位置,防尘盖处于盖合状态,复位弹簧被防尘盖压缩。当需要打开防尘盖时,下拉推钮,推钮带动锁止块下移,推钮弹簧被压缩,锁止块向下脱离出锁孔,锁孔被释放,饮口的弹性力推动防尘盖枢转打开,复位弹簧复位,推动防尘盖向远离锁止块的水平方向移动。当需要盖合防尘盖时,先将防尘盖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沿朝向用户自身的方向水平拉动防尘盖。随着用户沿水平方向拉动防尘盖,防尘盖上的锁孔逐渐接近锁止块,锁止块的上端为楔形,锁孔接触到楔形的斜面会压迫锁止块下移,推钮弹簧被压缩,当锁孔最前端的边框越过锁止块时,推钮弹簧复位,带动锁止块向上穿过锁孔,从而将防尘盖锁住,即,防尘盖盖合。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水平拉动防尘盖来实现防尘盖的盖合,通过下拉推钮来实现防尘盖的打开,这种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纯手动或者按钮的开合方式更加新颖,操作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包括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枢转连接。当防尘盖打开时,第一盖段可以沿远离用户的方向转动,使第一盖段沿远离用户的方向打开更大的角度,从而防尘盖不会对用户喝水造成阻碍(例如碰到用户的鼻子等),提高了用户喝水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中还包括饮口座,饮口座套装在饮口的外部,用以对饮口进行限位。在防尘盖盖合时,饮口座可将饮口弯折封闭,避免容器中的液体沿饮口流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容纳槽的底面开设有进气孔,当用户饮水时,空气可由进气孔进入容器中,避免因用户吸水而使容器中产生负压,提高了用户饮水的舒适度。另外,当防尘盖盖合时,饮口的下表面弹性抵覆于进气孔上方,从而密封进气孔,避免容器中的液体由进气孔流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在防尘盖处于盖合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在防尘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的轴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各个部件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轴槽处的局部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开合方式的容器盖。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说明书中,涉及多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描述。应当指出,本说明书中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底、顶、侧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系统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位置关系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基于图1,饮口120的限位部123的下端与吸管部124相连;而在图4中,限位部123的右端与吸管部124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描述限位部123与吸管部124的连接关系时的差异仅由于图1与图4的绘制角度不同,而实际上,图1中所示出的限位部123与吸管部124的连接关系与图4中是完全相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意识到,本说明书中所涉及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需结合附图来理解,方位以及位置关系本身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仅是为了简化描述、便于理解。
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100的结构。如图1~图4所示,容器盖100典型地包括盖体110、饮口120和防尘盖130。饮口120为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等,但不限于此。防尘盖130设置于饮口120上方,其具有盖合、打开两种状态,当防尘盖130处于盖合状态时,饮口120被弯折隐藏于容器盖100中,如图1所示;当防尘盖130处于打开状态时,饮口120露出,用户可以通过饮口120饮水,如图2所示。
如图1、图2、图4所示,盖体110的中部设置有容纳槽112,饮口120安装于容纳槽112中。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容纳槽112的底面开设有饮口孔115,饮口120进一步包括吮吸部121和吸管部124。吮吸部121的一端与吸管部124连接,并形成有限位部123,吮吸部121上还设置有安装部122。吮吸部121穿过饮口孔115且限位部123止挡于容纳槽112的下端面。限位部123可以对饮口120进行限位,避免饮口120的位置上移而造成防尘盖130难以盖合。
饮口120与防尘盖130的下表面可弹性抵顶,饮口120随着防尘盖130的盖合、打开状态而变形置入或弹出容纳槽112。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防尘盖130盖合时,饮口120与防尘盖130的下表面弹性抵顶,饮口120在防尘盖130的压迫之下变形弯折,完全置入容纳槽112中;如图2所示,当防尘盖130打开时,饮口120弹出容纳槽112。如图2所示,在防尘盖130处于打开状态时,防尘盖130与饮口120不接触。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尘盖130在处于打开状态时,防尘盖130的一部分也可能与饮口120相接触。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对于防尘盖130在处于打开状态时,防尘盖130与饮口120接触与否不做限制。
如图4所示,盖体110于容纳槽112的第一端(图4中所示为左端)设置有开关组件140,防尘盖130的第二端(图4中所示为右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地连接于盖体110。本说明书在描述容器盖100的各个组成部件时,多次涉及到第一端、第二端的描述。应当指出,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端、第二端为一个部件上位置相反的两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端、第二端具体位于部件的哪个位置与描述部件时所选用的参考方位有关。基于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位,第一端通常指的是左端,第二端指的是右端。开关组件140与锁止部132相配合以控制防尘盖130盖合或打开容纳槽112。具体地,当开关组件140与锁止部132锁扣时,防尘盖130盖合容纳槽112,饮口120被弯折变形置入容纳槽112中;当开关组件140与锁止部132脱离锁扣时,饮口120的复位弹性力推动防尘盖130一边沿着防尘盖130的第二端枢转打开,一边向容纳槽112的第二端直线滑动。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盖体110上设置有一对轴槽111,轴槽111位于容纳槽112的第二端的上方。防尘盖13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于轴槽111,且防尘盖130的第二端可沿着轴槽111滑动。根据一种实施例,防尘盖130的第二端设置有截面为圆形的连接轴131,连接轴131枢转连接于轴槽111,且可在轴槽111中滑动。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轴槽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150,复位弹簧150的第一端弹性抵于轴槽111的内壁,第二端弹性抵于连接轴131。当开关组件140与锁止部132锁扣、防尘盖130盖合时,连接轴131迫使复位弹簧150压缩;当开关组件140与锁止部132脱离锁扣时,复位弹簧150复位,迫使连接轴131向轴槽111的第二端直线滑动。复位弹簧150的设置使得防尘盖130在解锁时可以自动向远离用户的方向水平移动,从而更便于用户使用。
根据一种实施例,轴槽111中还设置有复位座160,复位座160位于复位弹簧150和连接轴131之间。复位座160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61,复位弹簧150套设于限位凸起161上。限位凸起161限制了复位弹簧150的位置,避免复位弹簧150在连接轴131的直接压迫下发生移位、扭曲、翻转。复位座160的第二端与连接轴131可转动连接,优选地,复位座160的第二端为弧形面162,从而便于连接轴131在与弧形面162贴合的同时进行转动。
基于轴槽111、连接轴131、开关组件140、锁止部132和复位弹簧150,在防尘盖130处于打开的状态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盖合防尘盖130: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先将防尘盖130绕连接轴131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沿朝向用户自身的水平方向(图2中所示为向左的水平方向)拉动防尘盖130,复位弹簧150在防尘盖130的水平移动下被压缩。当防尘盖130上的锁止部132运动至开关组件140的位置时,开关组件140可以将锁止部132锁扣,从而盖合防尘盖130,防尘盖130盖合后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防尘盖130处于盖合状态时,控制开关组件140使之释放锁止部132,饮口120的弹性力推动防尘盖130绕着连接轴131枢转打开,同时,复位弹簧150的复位力迫使连接轴131向轴槽111的第二端直线滑动,从而打开防尘盖130。根据一种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向防尘盖130施加水平拉力从而沿水平方向拉动防尘盖130,防尘盖130上设置有凸起133,如图4所示。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锁止部132为锁孔,开关组件140包括锁止块141和限位框142。限位框142设置于盖体110的第一端,限位框142上设有与容器盖10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导向槽145。应当指出,此处的轴线方向指的是垂直于容纳槽112的底面的直线方向,也即,平行于饮口孔115的中心轴的直线方向。具体到图4所示的方位,轴线方向指的是纵向,即限位框142上设有纵向的导向槽145。锁止块141可滑动地容置于限位框142内,且锁止块141的两侧设置有滑动安装在导向槽145的压轴146。限位框142以及导向槽145、压轴146用以对锁止块141进行限位和导向,使锁止块141仅能在限位框142内沿与容器盖10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锁止块141可操作至在限位框142内运动至与锁孔132锁扣或脱离锁扣。
进一步地,开关组件140还包括推钮弹簧144,推钮弹簧144设置于限位框142中,且其上端面与锁止块141的下端面弹性抵顶。推钮弹簧144可便于锁止块141复位。根据一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将锁止块141操作至在限位框142内运动至与锁孔132锁扣或脱离锁扣的位置,开关组件140还包括滑动安装在盖体110周壁的推钮143,通过滑动推钮143来调整锁止块141的位置,使锁止块141与锁孔132锁扣或脱离锁扣。推钮143包括外露于盖体110周壁的接触部147以及压合部148。压合部148穿过盖体110周壁后压覆于压轴146上,使得压合部148可以带动压轴146、从而带动锁止块141沿轴线方向向下运动。推钮弹簧144的复位力可推动锁止块141沿轴线方向向上运动。
当锁止块141穿过锁孔132时,锁止块141限制了防尘盖130的位置,防尘盖130处于盖合状态,如图1所示。当需要打开防尘盖130时,向下推动推钮143的接触部147,压合部148下压锁止块141上的压轴146,带动锁止块141沿轴线方向向下移动,推钮弹簧144被压缩,锁止块141向下脱离出锁孔132,锁孔132被释放,防尘盖130打开。当用户撤去施加于接触部147上的推力时,推钮弹簧144复位,带动锁止块141向上移动至可与锁孔132再次锁扣的位置。当需要盖合防尘盖130时,先将防尘盖130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沿朝向用户自身的水平方向拉动防尘盖130(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随着用户沿水平方向拉动防尘盖130,防尘盖130上的锁孔132逐渐接近锁止块141,锁止块141的上端为楔形,当锁孔132接触到锁止块141上端的楔形斜面时,会压迫锁止块141下移,推钮弹簧144被压缩,当锁孔132最前端的边框越过锁止块141时,锁止块141上端不再受到压力,推钮弹簧144复位,推动锁止块141向上滑动,与锁孔132锁扣,从而将防尘盖130锁住,防尘盖130盖合。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100中,用户通过下推推钮143来实现防尘盖130的打开,通过转动并水平拉动防尘盖130来实现防尘盖130的盖合,这种开合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纯手动或者按钮的开合方式更加新颖,操作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防尘盖130进一步包括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枢转连接,锁止部132设置于第一盖段134的第一端,第二盖段135的第二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盖体110。根据一种实施例,连接轴131设置于第二盖段135的第二端,第二盖段135通过连接轴131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盖体110上的轴槽111。通过将防尘盖130设置为包括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的两段式结构,当防尘盖130打开时,如图2所示,第一盖段134可以沿远离用户的方向转动,使得防尘盖可以打开成更大的角度,从而不会对用户喝水造成阻碍(例如碰到用户的鼻子等),提高了用户喝水的舒适度。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有多种连接方式,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盖段134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对销子136,第二盖段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销孔137,销子136枢转连接于销孔137从而使第一盖段134与第二盖段135枢转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销子136设置于第二盖段135的第一端,将销孔137设置于第一盖段134的第二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第一盖段134与第二盖段135枢转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盖段134与第二盖段135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不做限制。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图4所示,容器盖100还包括饮口座170。饮口座170套装在饮口120的外部,并枢转连接于容纳槽112内。饮口座170包括弧形的上端面,且容纳槽112面向饮口座170的侧壁也呈弧形,饮口座170的上端面与容纳槽11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一个可供饮口座170进行枢转的枢转空间。如图4所示,饮口座170套装于饮口120的安装部122处,套装后的效果如图1、图2所示。如图1所示,当防尘盖130盖合容纳槽112时,饮口座170抵顶于防尘盖130的下表面,更具体地,抵顶于第一盖段134的下表面。饮口座170用于对饮口120进行限位,避免饮口120的位置下移,以及避免饮口120在容纳槽112中发生扭曲翻转。另外,如图1所示,在防尘盖130盖合时,饮口座170可将饮口120弯折封闭,从而避免容器中的液体从饮口120处流出。
应当指出,饮口座170与盖体110有多种连接方式,例如,如图4所示,饮口座170的后端设置有座轴171,盖体110上设置有座孔113,座轴171枢转连接于座孔113,从而使饮口座170枢转连接于容纳槽112。当然,图4所示仅为饮口座170与盖体110连接方式的一个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饮口座170与盖体110枢转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饮口座170与盖体110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不做限制。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图4所示,容纳槽112的底面还设置有进气孔114,进气孔114位于开关组件140和饮口120之间。如图1所示,当防尘盖130盖合时,饮口120被弯折置于容纳槽112中,饮口120弹性抵覆于进气孔114上方,可以起到密封进气孔114的作用,从而避免杯中液体由进气孔114流出。另外,由于饮口120可压合于进气孔114上起到密封作用,因而无需在进气孔114处设置额外的密封圈,从而节省了成本。如图2所示,当防尘盖130打开容纳槽112时,饮口120打开进气孔114。这样,当用户用饮口120饮水时,空气可由进气孔114进入容器中,避免因用户吸水而使容器中产生负压,提高用户饮水的舒适度。
根据一种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容器盖100还包括顶盖180,顶盖180卡固于盖体110的上方。当然,除卡固之外,顶盖18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盖体110连接,例如螺纹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对顶盖180与盖体1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如图3所示,当顶盖180与盖体110连接且防尘盖130盖合时,在容器盖100中,仅盖体110的侧壁、防尘盖130(包括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的上表面、推钮143的接触部147、顶盖180的上表面对用户可见,容器盖100的其他结构均隐藏于防尘盖130之下、盖体110之中,从而使得容器盖100更加整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100可与容器体相配合,形成密闭的容器,该容器例如可以是水杯等,但不限于此。如图1、图2所示,容器盖100的内侧壁、容器体3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螺纹,相应地,容器盖100和容器体300通过螺纹连接。应当指出,容器盖100和容器体3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对容器盖100和容器体30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只要二者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容器即可。
根据一种实施例,在容器盖100和容器体3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400。当容器盖100和容器体300连接时,密封圈400的下端面与容器体300的杯口上端面相互抵顶。密封圈400为弹性密封材料,例如硅橡胶等,但不限于此。密封圈400设于容器盖100与容器体300的连接处,从而提高了容器的密封性,避免容器漏水。优选地,密封圈400的上端面开设有槽,从而节省密封材料,并可以在容器盖100与容器体300连接时产生一个缓冲的弹性抵顶力,有利于提升用户将容器盖旋拧或卡扣于容器体时的手感。此外,密封圈400的下端面优选地为锯齿状,从而减小密封圈400与容器体300的上边沿的接触面积,避免密封圈400与容器体300的上边沿粘连太紧而使用户不易将容器盖100与容器体300分开。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容器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10)、具有弹性的饮口(120)和防尘盖(130),
所述盖体(110)设有容纳槽(112),所述盖体(110)于所述容纳槽(112)的第一端设有开关组件(140);
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所述盖体(110),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一端设置有锁止部(132);所述开关组件(140)与所述锁止部(132)相配合以控制所述防尘盖(130)盖合或打开所述容纳槽(112);所述饮口(120)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12),且所述饮口(120)随着所述防尘盖(130)的盖合或打开所述容纳槽(112)而变形置入或弹出所述容纳槽(112);其中,
所述开关组件(140)与所述锁止部(132)锁扣时,所述防尘盖(130)盖合所述容纳槽(112),且所述饮口(120)与所述防尘盖(130)的下表面弹性抵顶;
所述开关组件(140)与所述锁止部(132)脱离锁扣时,所述饮口(120)弹性力推动所述防尘盖(130)边沿着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枢转打开,边向所述容纳槽(112)的第二端直线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一对轴槽(111),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于所述轴槽(111),且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可沿着所述轴槽(111)滑动;
所述轴槽(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150),所述复位弹簧(150)的第一端抵于所述轴槽(111)的内壁,第二端抵于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槽(111)中还设有复位座(160),所述复位座(160)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61),所述复位弹簧(150)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161)上;所述复位座(160)的第二端与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座(160)的第二端为弧形面(162),所述防尘盖(130)的第二端设置有圆形连接轴(131),所述连接轴(131)可滑动地枢转安装在所述轴槽(111)内,所述弧形面(162)与所述连接轴(131)可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130)包括第一盖段(134)和第二盖段(135),所述第一盖段(134)和所述第二盖段(135)枢转连接,所述锁止部(132)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段(13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盖段(135)的第二端枢转且可直线滑动连接于所述盖体(110)。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2)的底面开设有进气孔(114),所述进气孔(114)位于所述开关组件(140)和所述饮口(120)之间,当所述防尘盖(130)盖合或打开所述容纳槽(112)时,所述饮口(120)弹性抵覆或打开所述进气孔(114)。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132)为锁孔,所述开关组件(140)包括锁止块(141),所述盖体(110)的第一端处设有限位框(142),所述限位框(142)上设有与所述容器盖(10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导向槽(145),所述锁止块(141)可滑动的容置在所述限位框(142)内,且所述锁止块(141)的两侧设置有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槽(145)的压轴(146),所述锁止块(141)可操作至在所述限位框(142)内运动至与所述锁孔锁扣或脱离锁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140)还包括推钮弹簧(144),所述推钮弹簧(144)设置于所述限位框(142)中,且其上端面与所述锁止块(141)的下端面弹性抵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140)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盖体(110)周壁的推钮(143),所述推钮(143)包括压合部(148),所述压合部(148)穿过所述盖体(110)周壁后压覆于所述压轴(146)上。
10.一种容器,包括容器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100),所述容器盖与所述容器体配合。
CN201820911708.6U 2018-06-12 2018-06-12 容器盖及容器 Active CN208439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1708.6U CN208439664U (zh) 2018-06-12 2018-06-12 容器盖及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1708.6U CN208439664U (zh) 2018-06-12 2018-06-12 容器盖及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9664U true CN208439664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90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1708.6U Active CN208439664U (zh) 2018-06-12 2018-06-12 容器盖及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9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6724B2 (en) Beverage container
US6050433A (en) Container closure
JP2021522118A (ja) ボタン解除及びロック付きの容器の蓋
CN104276355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N104812679A (zh) 流体容器盖
CN106395117B (zh) 带有吸管的盖子
EP3590392B1 (en) Drinking container with pivoting closure
CN205814118U (zh) 一种密封杯盖
CN208439664U (zh) 容器盖及容器
JP4562138B2 (ja) 密閉容器用栓体、密閉容器並びに注入器具
CN205658728U (zh) 一种吸水杯的杯盖
CN208434900U (zh) 容器盖及容器
CN101468734A (zh) 瓶塞
CN208659050U (zh) 掀盖式蔬果清洗器
JP2022539943A (ja) 飲料ボトル
CN202078157U (zh) 杯盖自动关闭结构
CN201015521Y (zh) 杯盖
CN210697051U (zh) 一种带有两用杯盖的保温杯
CN110652157A (zh) 一种带有两用杯盖的保温杯
JP2001294252A (ja) ノズル付きのボトルキャップ
CN205568177U (zh) 一种面霜盒
CN201806141U (zh) 一种防止污垢的饮水壶
JP2007112457A (ja) 家庭用薄紙収納容器
CN218105499U (zh) 一种滑盖式杯盖以及饮料容器
CN220988358U (zh) 双饮口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