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2871U - 一种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2871U
CN208432871U CN201821136518.8U CN201821136518U CN208432871U CN 208432871 U CN208432871 U CN 208432871U CN 201821136518 U CN201821136518 U CN 201821136518U CN 208432871 U CN208432871 U CN 208432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socket
watchband
connection plug
gauge outf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65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
王岳嵩
薛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1365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2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2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2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头和表带,所述表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插头,所述表头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对应的连接插座;并且,所述表带上还设有拓展装置,所述表头或所述表带还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可在所述连接插头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控制所述拓展装置与所述表头内的电路结构电连接,实现对应的拓展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为智能手表增加的拓展功能,从而增加了用户体验和趣味性,且使手表的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当前,可穿戴设备(如儿童手表、运动手环等)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但现有的智能手表中,功能全部依靠表头来实现,由于表头的空间有限,集成有过多功能单元后,会造成表头的体积过大,影响表头的美观和佩戴舒适度,而且表头制作后功能固定,要实现不同功能需要备有多款智能手表,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差。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带有拓展功能的智能手表,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手表,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头和表带,所述表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插头,所述表头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对应的连接插座;并且,所述表带上还设有拓展装置,所述表头或所述表带还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在所述连接插头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使所述拓展装置与所述表头内的电路结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表带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插头,分别为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头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
对应每个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该连接插头电连接的拓展装置;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与第一连接插座配合,支持从所述表头取电的工作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第二连接插座配合,支持向所述表头供电的工作方式。
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三段式开关;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分别对应插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时,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一档位,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与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二档位,所述表带两端的连接插头和对应的拓展装置均不开启;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三档位,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
可选地,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电池。
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表头内的角色识别电路;当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中的任一个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开启与所插入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当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同时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关闭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
可选地,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处理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处理器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所述第二连接插座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将所述表头的电能供给开启的所述拓展装置;当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座从开启的所述拓展装置取电供给所述表头;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停止在所述表头和所述拓展装置之间传输电能。
可选的,所述角色识别电路还包括第一选通开关、第二选通开关、第三选通开关和逻辑门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二选通开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第一选通开关连接所述第二选通开关,所述第一选通开关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和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三选通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
可选地,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一与门、一与非门和一非门;
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VBUS端,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VBUS端,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VBUS端;
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所述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可选地,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存储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电池。
可选地,所述拓展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表带上;和/或,所述表带和所述表头的连接部位还设置有配合的固定连接装置,所述表带和所述表头通过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智能手表中,表带上设置有拓展装置,可以连接至表头以丰富智能手表的功能,例如实现表头所不具有的功能,其中,拓展装置通过表带的连接插头和表头的连接插座配合,实现与表头的内部电路连接,而且,在表带或表头上还设有切换装置,以开启对应的拓展装置,实现对拓展装置的灵活控制。因而,本申请的智能手表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智能手表一种表带结构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申请智能手表一种表头角色识别电路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图3中角色识别电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智能手表100,表头110,第一连接插座111a,第二连接插座111b,表带120,第一连接插头121a,第二连接插头121b,拓展装置122,三段式开关1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手表100,包括表头110和表带120,表带120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插头(121a、121b),表头110上设有与连接插头对应的连接插座(111a、111b);并且,表带120上还设有拓展装置122,表头110或表带120还设有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在连接插头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使拓展装置122与表头110内的电路结构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应的拓展功能。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中,表带上设置有拓展装置,表带通过连接插头附接到表头的连接插座后,在切换装置的切换下,使得拓展装置可以连接至表头内的电路,从而开启拓展装置,以丰富智能手表的功能,例如实现表头所不具有的功能。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拓展装置122可为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计步器或GPS定位器等,这些拓展装置122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悉且可获取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拓展装置122可拆卸地设置在表带120上。例如,将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和计步器等制作成多块拓展装置122,各拓展装置122设置有便携插装的连接器,如卡扣式的连接件,以通过该连接器插装在表带120上,通过表带120内的线路结构与对应的连接插头电性连接。这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安装不同的拓展装置122,这种设置增加了表带120功能拓展的灵活性,可随用户需求自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的插入配合,可实现表带120和表头110的可拆卸连接,设计灵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论连接插头损坏或连接插座损坏,通过更换已损坏的部件,智能手表还可以继续使用,实用性强。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迎合不同用户的喜爱,也可在表带120和表头110的连接部位设置有配合的固定连接装置,使表带120和表头110通过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例如,固定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表头110两端的表耳以及与该表耳对应的设置在表带120两端的带扣等,表头110的表耳从表带120两端的带扣中穿过,从而实现表带120和表头1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表带12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插头,分别为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表头110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座111a和第二连接插座111b。对应每个连接插头,表带12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该连接插头电连接的拓展装置122。通过表头110或表带120中的切换装置,控制对应第一连接插头121a的拓展装置与表头110内的电路电连接,实现对应第一连接插头121a的拓展装置的拓展功能;以及,控制对应第二连接插头121b的拓展装置与表头110内的电路电连接,实现对应第二连接插头121b的拓展装置的拓展功能。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开启附加表带120所提供的拓展功能,并在不需要拓展功能时及时关闭,降低能耗,延长智能手表的待机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表带12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插头,分别为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表头110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座111a和第二连接插座111b,第一连接插头121a与第一连接插座111a配合,支持从表头110取电的工作方式,第二连接插头121b与第二连接插座111b配合,支持向表头110供电的工作方式。
通过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一连接插座111a的配合,以及第二连接插头121b和第二连接插座111b的配合,实现了智能手表表头110和表带120的不同供电方式,将电能通过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在表头110和表带120之间传输。这样,既能利用表头110的电源为表带120的拓展装置供电,节省为拓展装置单独设立的电源,缩减表带120的成本和体积,又能够在表头110电量不足时提供辅助电源,避免影响智能手表表头110的续航时间。
下面列举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的实施例,并分别对两种实施例中智能手表切换装置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示出了本申请智能手表一种表带结构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切换装置为设置在表带120上的三段式开关123。与第一连接插头121a连接的拓展装置122包括拓展装置122a、122b和122c;与第二连接插头121b连接的拓展装置122包括拓展装置122d。当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分别对应插入第一连接插座111a和第二连接插座111b时,智能手表呈佩戴状态,拨动三段式开关123至第一档位(对应图2上侧档位),使得第一连接插头121a与对应的拓展装置122a、122b和122c开启,实现对应的拓展功能;拨动三段式开关123至第二档位(对应图2中间档位),表带120两端的连接插头和对应的拓展装置均不开启,不实现拓展功能;拨动三段式开关123至第三档位(对应图2下侧档位),第二连接插头121b与对应的拓展装置122d开启,实现对应的拓展功能。
其中,三段式开关123可以与导通开关/导电金属片等连接,从而在三段式开关123被拨动时,带动导通开关/导电金属片动作,实现连接插头与对应拓展装置之间的导电连接或断开,来开启或关闭对应的拓展功能,具体的传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任意设置,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1中,对应于第一连接插头121a,表带120上设置的拓展装置122包括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应于第二连接插头,表带120上设置的拓展装置122包括电池。
在该图2所示表带中,拓展装置122a、122b和122c分别为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和GPS定位器,以在该智能手表佩戴时,通过上拨三段式开关123,便捷地实现存储、检测佩戴和定位等功能,拓展装置122d电池。将三段式开关123拨动至第一档位,可开启佩戴检测传感器和GPS定位器,实现佩戴检测以及GPS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佩戴检测以及GPS定位器件设置在表带中,为智能手表增加丰富的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节省了智能手表表头110的空间,可以有效控制表头110的体积,提高表头110的美观和佩戴舒适度;将三段式开关123拨动至第三档位,可实现表带120对表头110的充电,从而提高表头110的续航能力。
实施例2
图3示出了本申请智能手表切换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表头角色识别电路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切换装置为设置在表头110内的角色识别电路;当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中的一个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角色识别电路开启与所插入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当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同时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角色识别电路关闭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
通过表头110内的角色识别电路,可根据表带120的插入状态自动控制拓展装置的开启。当第一连接插头121a和第二连接插头121b全部插入,使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时,表带120的拓展装置自动关闭,当其中一个连接插头被拔出时,剩余连接插头对应连接的拓展装置自动开启,这种切换方式更加适合于需要手持使用的拓展功能,例如,需要操作智能手表的地图软件以借助GPS拓展装置查询位置,或者需要手持智能手表在耳边以借助通话装置接打电话。
参考图3,角色识别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和处理器均分别与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连接;当第一连接插头插入第一连接插座且第二连接插头未插入第二连接插座时,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一连接插座将表头的电能供给开启的拓展装置;当第二连接插头插入第二连接插座且第一连接插头未插入第一连接插座时,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二连接插座从开启的拓展装置取电供给表头;当第一连接插头插入第一连接插座且第二连接插头插入第二连接插座时,电源管理芯片停止在表头和拓展装置之间传输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角色识别电路还包括多个选通开关和逻辑门电路,电源管理芯片通过选通开关、逻辑门电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处理器通过选通开关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角色识别电路还包括第一选通开关、第二选通开关、第三选通开关和逻辑门电路。
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二选通开关连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第二选通开关构成电源管理芯片和两个连接插座之间的电能传输通道。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通过逻辑门电路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以根据被连接的连接插头变换电源管理芯片的功能。
第一选通开关连接第二选通开关,第一选通开关通过逻辑门电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和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以根据表头的连接插头插入状态改变第二选通开关的连接状态。
处理器通过第三选通开关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第三选通开关构成处理器和两个连接插座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角色识别电路包括第一选通开关、第二选通开关、第三选通开关和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包括一与门、一与非门和一非门。
第一选通开关的公共端com端连接第二选通开关的控制端ctl端,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s1端连接与门的输出端,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s2端连接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一选通开关的控制端ctl端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第二选通开关的公共端com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VBUS端,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s1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VBUS端,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s2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VBUS端。
第三选通开关的公共端com端连接处理器的数据端,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s1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数据端,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s2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数据端;第三选通开关的控制端ctl端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ID端,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图4示出了该角色识别电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插座为USB Type A插座,第二连接插座为USB Micro B插座,采用不同型号的插座可以防止插反,具体地,该图4所示角色识别电路的工作真值表如下:
表1第三选通开关状态和USB数据传输路径
表2第一、二选通开关状态和输电方向
*其中,连接插座检测端为“0”表示有连接插头插入,产生低电平,连接插座检测端为“1”表示没有连接插头插入,产生高电平;
*第一至第三选通开关的工作方式为:若控制端ctl端为“0”,即低电平,则公共端com端与S1端连接,若控制端ctl端为“1”,即高电平,则公共端com端与S2端连接;
*电源管理芯片的ID端为低电平时,即为“0”时,表头作为主设备向表带的拓展装置供电,电源管理芯片的ID端为高电平时,即为“1”时,表头作为从设备从表带的拓展装置取电。
本实施例2中,对应于第一连接插头,表带120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存储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应于第二连接插头,表带120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电池。
(1)当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均插入时,即第一、二连接插座检测端为“0,0”状态时,第二选通开关连接的是第一连接插座,第一连接插座对应连接的拓展装置需要从表头取电才能工作,而此时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ID端却是高电平“1”状态,因而此时表头作为从设备使用,电源管理芯片不能向第一连接插座供电,所以表带上的拓展装置不工作,也就无数据传输;
(2)当仅第一连接插座插入时,即第一、二连接插座检测端为“0,1”状态时,电源管理芯片的ID端为低电平“0”状态,表头作为主设备,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二选通开关连接的是第一连接插座,此时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一连接插座向表带的拓展装置供电,表带上作为从设备的拓展装置自动开始工作;
(3)当仅第二连接插座插入时,即第一、二连接插座检测端为“1,0”状态时,电源管理芯片的ID端为高电平“1”状态,表头作为从设备,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二选通开关连接的是第二连接插座,此时电源管理芯片通过第二连接插座从表带的拓展装置取电,表带上作为从设备的拓展装置,如续航电池等,自动开始工作;
(4)当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均不插入时,即第一、二连接插座检测端为“1,1”状态时,表带和表头之间没有物理传输通道,表带上的拓展装置全不工作。
结合图4,按照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习惯,说明该角色识别电路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STE1:智能手表开机。智能手表开机,以开启表头连接插座检测是否有连接插头插入的功能。为实现该插入检测,可以设置对应于连接检测端的下拉电阻等,使得插入前后检测端电平信号发生变化,此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赘述;
步骤STE2:检测第一连接插座是否有连接插头插入。若第一连接插座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3;若第一连接插座没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6;
步骤STE3:检测第二连接插座是否有连接插头插入。若第二连接插座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5;若第二连接插座没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4;
步骤STE4:第一连接插座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表头作为USB主设备工作,表头向拓展装置供电;同时,循环检测第二连接插座的插入状态,若第二连接插座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5,以将两个连接插座的USB功能全部关闭,即表带的两个连接插头全部插入,智能手表呈佩戴状佩戴在用户手上,使用智能手表的表头自身功能;
步骤STE5:两个连接插座均不开启USB功能;
步骤STE6:检测第二连接插座是否有连接插头插入;若第二连接插座没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5;若第二连接插座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7;
步骤STE7:第二连接插座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表头作为USB从设备工作,表头从拓展装置获得充电,即通过第二连接插座使表带的辅助电池为表头充电;同时,循环检测第二连接插座的插入状态,若第二连接插座没有连接插头插入,则执行步骤STE5,即在没有插头插入表头的时候,所有的拓展功能都无法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TE4和STE7后,还可以返回到步骤STE2循环检测第一连接插座是否有连接插头插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头和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插头,所述表头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对应的连接插座;并且,所述表带上还设有拓展装置,所述表头或所述表带还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在所述连接插头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使所述拓展装置与所述表头内的电路结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插头,分别为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头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
对应每个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该连接插头电连接的拓展装置;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与第一连接插座配合,支持从所述表头取电的工作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第二连接插座配合,支持向所述表头供电的工作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三段式开关;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分别对应插入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时,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一档位,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与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二档位,所述表带两端的连接插头和对应的拓展装置均不开启;拨动所述三段式开关至第三档位,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对应的拓展装置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存储器、佩戴检测传感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表头内的角色识别电路;当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中的任一个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开启与所插入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当第一连接插头和第二连接插头同时插入对应的连接插座时,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关闭各连接插头对应的拓展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色识别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处理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处理器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所述第二连接插座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将所述表头的电能供给开启的所述拓展装置;当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座从开启的所述拓展装置取电供给所述表头;当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且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停止在所述表头和所述拓展装置之间传输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色识别电路还包括第一选通开关、第二选通开关、第三选通开关和逻辑门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二选通开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所述第二连接插座;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第一选通开关连接所述第二选通开关,所述第一选通开关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和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三选通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和第二连接插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一与门、一与非门和一非门;
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选通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VBUS端,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VBUS端,所述第二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VBUS端;
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数据端;所述第三选通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插座的检测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角色识别端,所述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座的检测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存储器、计步器、GPS定位器和通话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头,所述表带上设置的拓展装置包括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表带上;和/或,
所述表带和所述表头的连接部位还设置有配合的固定连接装置,所述表带和所述表头通过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CN201821136518.8U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智能手表 Active CN208432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6518.8U CN208432871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6518.8U CN208432871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2871U true CN208432871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09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6518.8U Active CN208432871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28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236A (zh) * 2018-07-17 2018-10-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236A (zh) * 2018-07-17 2018-10-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1560B (zh) 自发电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6930913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04223614B (zh) 一种智能运动手环
CN203801880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04423268B (zh) 电子设备
CN104793752B (zh) 一种开放式模块化智能手环的实现平台
CN104868529A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及其充电的方法
CN208432871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06707734A (zh)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充电器及通信系统
CN204292363U (zh) 一种智能首饰
CN106410944B (zh) 双电池供电电路和智能腕表
CN207408753U (zh) 智能手表
DE102012109409A1 (de) Vibrator
CN204706898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6422572U (zh) 智能手表充电宝及用该充电宝充电的智能手表
CN108681236A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4115750U (zh) 承载可穿戴电子设备传感器的载体
CN104197971B (zh) 承载可穿戴电子设备传感器的载体
CN216059468U (zh) 远程监控坐姿状态智能手环
CN206641471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扣环模块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6006233U (zh) 智能佛珠
CN211427077U (zh) 一种内置有ic卡芯片的实时体感监测手表
CN110867919B (zh) 一种可实现充电信号同步的系统
CN203387504U (zh) 一种带状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7023459U (zh) 一种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