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2783U -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2783U
CN208432783U CN201821116657.4U CN201821116657U CN208432783U CN 208432783 U CN208432783 U CN 208432783U CN 201821116657 U CN201821116657 U CN 201821116657U CN 208432783 U CN208432783 U CN 208432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nfrared
object side
infrared lens
ef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166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宾利
俞炳泽
郭善溁
邹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166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2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2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2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红外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及红外滤光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设置有衍射光学结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f1/EFL<3;其中,EFL为红外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通过设置红外滤光片将可见光过滤掉,仅仅使得红外光进入,使得红外镜头用于面部识别的使用场景不受限制,安保功能得到加强。

Description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面部识别相机一般采用可见光相机进行面部识别,但可见光相机只能在白天或光线较强时成像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而在夜间或光线较弱的场景成像效果差,可能导致面别识别效果差甚至无法识别的情况,安保功能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及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设置有衍射光学结构。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lt;f1/EFL&lt;3;其中,EFL为所述红外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通过设置红外滤光片将可见光过滤掉,仅仅使得红外光进入,红外光在白天或夜间的成像效果基本都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提升面部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红外镜头用于面部识别的使用场景不受限制,既可以白天使用,也可以夜间使用,安保功能得到加强。另外,通过合理的镜头配置,在红外镜头中提供合适的正屈折力并可以降低红外镜头的敏感度,有利于红外镜头的超薄化且视场角可达到95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被摄物体至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如此,通过在被摄物体至第二透镜之间设置光阑,可以控制红外镜头的通光量,使用大光圈设计,扩大红外镜头的通光量,使画面更明亮,减小环境光线偏暗引起图片解析不良等问题,红外镜头可以在光线较弱的场景用于面部识别,扩大了设备使用的时间和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之中,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或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如此,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或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光量,有利于提升成像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lt;f4/EFL&lt;0;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通过合理的镜头配置,在红外镜头中提供合适的负屈折力并可以降低红外镜头的敏感度,同时优化像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9&lt;EFL&lt;2.2。
满足上述关系时,红外镜头具有合适的焦距,可以满足设计的合理性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TTL/EFL≤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较短的TTL可以满足超薄化需求,为成像设备留有更大的空间,且合理的焦距设置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0&lt;IMH/TTL&lt;1.5;其中,IMH为所述红外镜头的影像高度,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较大的IMH可以满足高像素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为非球面。
红外镜头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红外镜头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红外镜头的像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是第一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分别是第二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第三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分别是第四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至图20分别是第五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4分别是第六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6至图28分别是第七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0至图32分别是第一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图9、图13、图17、图21、图25和图2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设置有衍射光学结构(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四透镜L4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红外滤光片L5包括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
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lt;f1/EFL&lt;3;其中,EFL为红外镜头10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也就是说,f1/EFL可以为区间(1,3)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1.2、1.25、2.8、2.9等等。
当红外镜头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OBJ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红外镜头10,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的红外滤光片L5,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10通过设置红外滤光片L5将可见光过滤掉,仅仅使得红外光进入,红外光在白天或夜间的成像效果基本都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提升面部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红外镜头10用于面部识别的使用场景不受限制,既可以白天使用,也可以夜间使用,安保功能得到加强。另外,通过合理的镜头配置,在红外镜头10中提供合适的正屈折力并可以降低红外镜头10的敏感度,有利于红外镜头10的超薄化且视场角可达到95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光阑STO是孔径光阑为例进行说明。光阑STO可以设置被摄物体至第二透镜L2之间,或设置任意一枚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任意两枚透镜之间,或设置在第四透镜L4与红外滤光片L5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满足以下条件:1.89≤FNO≤2.0。
如此,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上或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光量,且使用为大光圈设计(1.89≤FNO≤2.0),扩大红外镜头10的通光量,使画面更明亮,减小环境光线偏暗引起图片解析不良等问题,红外镜头10可以在光线较弱的场景用于面部识别,扩大了设备使用的时间和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4&lt;f4/EFL&lt;0;其中,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也即是说,f4/EFL可以为区间(-4,0)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3.9、-3.85、-3.8、-0.25、-0.1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通过合理的镜头配置,在红外镜头10中提供合适的负屈折力并可以降低红外镜头10的敏感度,同时优化像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89≤EFL≤2.2。也即是说,EFL可以为区间[1.89,2.2]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为1.89、1.9、1.92、2.15、2.2等等,优选地,1.9&lt;EFL&lt;2.2,例如:EFL为1.92、1.93、2.1、2.11、2.15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时,红外镜头10具有合适的焦距,可以满足设计的合理性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TTL/EFL≤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也即是说,TTL/EFL可以为区间[1,2]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1.2、1.35、1.94、1.98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较短的TTL可以满足超薄化需求,为成像设备留有更大的空间,且合理的焦距设置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0&lt;IMH/TTL&lt;1.5;其中,IMH为红外镜头10的影像高度。也即是说,IMH/TTL可以为区间(1,1.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1.15、1.2、1.45、1.49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较大的IMH可以满足高像素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为塑料透镜或玻璃透镜。例如: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均为塑料透镜。
如此,红外镜头10通过对透镜的材料的合理配置,在校正像差和解决温漂问题的同时可以实现超薄化,且成本较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镜头10中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例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如此,红外镜头10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红外镜头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2.0。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
第一实施例中,红外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EFL=1.90,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为FNO=2.0,红外镜头10的视场角为FOV=93.8度。红外镜头10满足以下条件:f1/EFL=1.73,f4/EFL=-1.84,TTL/EFL=1.64,IMH/TTL=1.31。红外镜头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
表2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至图8,第二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表4
根据表3和表4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1.89 f4/EFL -3.12
FNO 1.9 TTL/EFL 1.66
FOV(度) 95.2 IMH/TTL 1.33
f1/EFL 1.9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9至图12,第三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2.00。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表6
根据表5和表6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00 f4/EFL -1.85
FNO 2.00 TTL/EFL 1.64
FOV(度) 92.2 IMH/TTL 1.28
f1/EFL 1.75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3至图16,第四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表8
根据表7和表8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00 f4/EFL -3.1
FNO 1.9 TTL/EFL 1.65
FOV(度) 91.8 IMH/TTL 1.26
f1/EFL 1.9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7至图20,第五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上。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8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表10
根据表9和表10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10 f4/EFL -1.33
FNO 1.89 TTL/EFL 1.49
FOV(度) 86.2 IMH/TTL 1.33
f1/EFL 1.52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21至图24,第六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上。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1
表12
根据表11和表12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20 f4/EFL -1.27
FNO 1.9 TTL/EFL 1.55
FOV(度) 89 IMH/TTL 1.23
f1/EFL 1.54
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25至图28,第七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上。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3
表14
根据表13和表14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20 f4/EFL -1.18
FNO 1.9 TTL/EFL 1.48
FOV(度) 86.4 IMH/TTL 1.28
f1/EFL 1.45
第八实施例
请参阅图29至图32,第八实施例的红外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上。红外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红外镜头10的焦距。红外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5
表16
根据表15和表16可得出以下数据:
EFL(mm) 2.20 f4/EFL -1.22
FNO 1.9 TTL/EFL 1.49
FOV(度) 86.4 IMH/TTL 1.23
f1/EFL 1.5
请参阅图3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红外镜头10和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在红外镜头10的像侧。
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感光元件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
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相机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上。
将相机模组100安装在壳体上,可以对相机模组200起到保护作用,在成像时,光线顺着入光光路经过红外滤光片L5后,仅有红外光进入感光元件20,可以准确地获取到红外图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电话(如图34所示)、门禁系统、监控相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相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家电产品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设置有衍射光学结构;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红外滤光片;
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lt;f1/EFL&lt;3;
其中,EFL为所述红外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被摄物体至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或
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lt;f4/EFL&lt;0;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9&lt;EFL&lt;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TTL/EFL≤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0&lt;IMH/TTL&lt;1.5;其中,IMH为所述红外镜头的影像高度,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为非球面。
9.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镜头;和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红外镜头的像侧。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CN201821116657.4U 2018-07-13 2018-07-13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8432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6657.4U CN208432783U (zh) 2018-07-13 2018-07-13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6657.4U CN208432783U (zh) 2018-07-13 2018-07-13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2783U true CN208432783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0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16657.4U Active CN208432783U (zh) 2018-07-13 2018-07-13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27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2608A1 (zh) * 2020-01-14 2021-07-22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装置、电子装置
US11782239B2 (en) 2019-03-22 2023-10-1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omprising four lenes of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82239B2 (en) 2019-03-22 2023-10-1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omprising four lenes of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42608A1 (zh) * 2020-01-14 2021-07-22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装置、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4391U (zh) 影像系统镜组
CN202486401U (zh) 影像镜头
CN105700119B (zh)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3513405B (zh) 单焦点光学取像系统
CN102819095B (zh) 影像拾取透镜组
CN202794673U (zh) 拾像光学透镜组
CN202522758U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组
CN208654422U (zh) 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913824A (zh) 拍摄镜头和使用所述拍摄镜头的拍摄设备
CN208297813U (zh)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319675A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208795916U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2854610B (zh) 摄像镜头
CN109324398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208654421U (zh)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7764461U (zh)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06610518B (zh) 影像撷取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8432783U (zh)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323891A (zh) 光学组件、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873948A (zh) 取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221096B (zh)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7764463U (zh)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07764465U (zh)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08432785U (zh)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7764464U (zh)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