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4576U -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4576U
CN208424576U CN201821347333.1U CN201821347333U CN208424576U CN 208424576 U CN208424576 U CN 208424576U CN 201821347333 U CN201821347333 U CN 201821347333U CN 208424576 U CN208424576 U CN 208424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lming apparatus
smart host
groo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73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祖涛
罗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473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4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4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4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主机包括壳体、第一拍摄装置以及第二拍摄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板,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第一拍摄方向;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第二拍摄方向,且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可利用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实现不同的拍摄需求,无需用户再手动调整智能主机的位置或摘下智能主机手动调整,操作方式简单,用户使用体验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因其功能越来越齐全而受到用户的广泛应用。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穿戴设备均配备了摄像头,以实现其拍照功能。然而,大部分的智能穿戴设备通常仅配备单一的摄像头,并采用将摄像头设置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内部,使得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朝向智能穿戴设备的正面(即显示面)。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用户使用摄像头进行自拍或视频的需求,但是对于用户的其他需求(例如通过摄像头拍摄周边环境、扫码支付等)则较难实现。此时,如果用户实现拍摄周边环境或扫码支付时,则只能旋转手臂,或者摘下智能手表调整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操作麻烦,且用户使用体验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且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拍摄角度,操作便利,有利于提高的用户使用体验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主板;
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第一拍摄方向;以及
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第二拍摄方向,且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的方向;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及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封盖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均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二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有防水镜片,所述防水镜片封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承载部以及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形成所述一定角度,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第二柔性电路板自所述第二支架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形成一体,以实现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接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设于所述台阶面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触控屏与所述台阶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垫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下盖,且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垫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镭雕LDS天线的天线区,所述壳体还设有遮盖圈,所述遮盖圈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表面并遮盖所述天线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沿所述壳体的中心成环形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的表面形成所述天线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所述保护圈对应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摄像头设置有通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一定角度为0~135°。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智能主机及与所述智能主机连接的穿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壳体的两端上分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临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主板;
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第一拍摄方向;以及
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第二拍摄方向,且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的方向;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及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封盖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均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二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有防水镜片,所述防水镜片封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承载部以及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形成所述一定角度,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第二柔性电路板自所述第二支架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形成一体,以实现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接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设于所述台阶面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触控屏与所述台阶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垫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下盖,且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垫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镭雕LDS天线的天线区,所述壳体还设有遮盖圈,所述遮盖圈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表面并遮盖所述天线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沿所述壳体的中心成环形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的表面形成所述天线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所述保护圈对应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摄像头设置有通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一定角度为0~1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在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并使得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拍摄方向和第二拍摄装置的第二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从而使得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之间具有不同角度的拍摄方向,即可利用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实现不同的拍摄需求,无需用户再手动调整智能主机的位置或摘下智能主机手动调整,操作方式简单,用户使用体验性高。
此外,该智能主机采用将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置于壳体的一端内部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拍摄装置和智能主机的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壳体上的天线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壳体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省略下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设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100,包括内设有主板11的壳体1、与主板11电连接的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第一拍摄装置2设于壳体1的一端1b,且第一拍摄装置2具有第一拍摄方向A。第二拍摄装置3设于壳体1的一端1b,且第二拍摄装置3具有第二拍摄方向B,该第二拍摄方向B与第一拍摄方向A成一定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主机100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并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因此,智能主机100内部可形成容置腔1a,主板11设于该容置腔1a内,且该智能主机100的主板11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的主板11。由此可知,该智能主机100还可包括设于壳体1上表面的触控屏4,且该触控屏4的表面形成触控表面,该触控屏4用于该智能主机100实现触控功能以及封盖容置腔1a的开口。同理,智能主机100还可包括用于对智能主机100的主板11、触控屏4等器件进行供电的电池、实现智能主机100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器件(例如无线通信器件、蓝牙通信器件、红外通信器件等)、实现智能主机100的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心率检测器以及实现智能主机100的定时功能的定时器等。应该得知的是,上述各器件均设于该容置腔1a内,且与主板11电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主机100是有别于传统的手表仅能实现时间显示、定时等功能的表盘的。
采用将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设于壳体1的一端1b上的方式,不仅可充分利用壳体1的边角位置,避免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视角受到手臂的遮挡,同时还可避免占用壳体1的触控区域,确保智能主机100具有足够的触控区域。
此外,采用双拍摄装置(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的方式,可利用该第一拍摄装置2的拍摄方向和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方向形成的一定角度实现不同的拍摄视角,从而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拍摄视角的拍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拍摄装置2可朝向该壳体1的触控表面设置,则此时,该第一拍摄方向A该第一拍摄装置2朝向该壳体1的触控表面的方向。同理,该第二拍摄装置3可朝向壳体1的侧面设置,则此时,该第二拍摄方向B为该第二拍摄装置3朝向该壳体1的侧面的方向。具体地,该壳体1的侧面为第一侧面1d,该第一拍摄方向A与第二拍摄方向B之间形成的一定角度可为0°~135°。优选地,该一定角度为45°、90°、120°或135°等。更优选地,该第一角度为90°,因此,该壳体1的侧面可为位于壳体1的触控表面1c的一侧,并与触控表面1c形成近似90°夹角的一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为塑胶壳体1或金属壳体1,且壳体1可为方形壳体。壳体1内部形成该容置腔1a,主板11、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都可设置在壳体1的容置腔1a内,且为了便于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与主板11的电性连接(即走线),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可临近主板11设置。优选地,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应设置在容置腔1a对应壳体1的一端端部位置,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具有良好的拍摄视角(不会被触摸屏遮挡),同时也可将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与壳体1的内部的其他器件分开来,避免内部器件运行时发热量过大而影响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的运行。
进一步地,应该得知的是,将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设于容置腔1a内部的做法,不仅可有效避免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出现碰撞损坏的情况,同时因将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设于容置腔1a内,可通过对容置腔1a进行封闭,从而使得外部水无法渗入容置腔1a内部而有效提高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的防水效果。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外壳13及第一连接板14,该外壳13内部形成上述的容置腔1a,该第一连接板14设于该外壳13的容置腔1a内,且该第一连接板14的上表面与外壳1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面,该智能主机100的触控屏4设于该台阶面上。具体地,该外壳13可为金属外壳13(例如铝合金外壳13、镁铝合金外壳13),以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可将外壳13内部的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提高智能主机100的散热性能。可以理解的是,该外壳13也可为非金属外壳13,例如塑胶外壳13。
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板14与外壳13一体成型,以形成用于承载触控屏4的台阶面,即,该第一连接板14是在成型外壳13时一并形成,第一连接板14与外壳13作为一体不可分离。为了避免影响触控屏4与主板11的走线、触控屏4的显示和触控功能,该第一连接板14上开设有连通于外壳13的容置腔1a的避空槽,且该避空槽的大小应尽可能与触控屏4的触控区域、显示区域相适配。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14实则是一块中空的板,其上表面与外壳13的上表面形成的台阶面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为了承载触控屏4,同时也可隐藏位于该台阶面处的触控屏4与主板11的走线,从而形成智能主机100的边框部分。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智能主机100的防水性能,避免外部水渗入智能主机100内部而导致主板11、其他器件等出现运行损坏的情况,在该智能主机100的触控屏4与台阶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垫圈41。具体地,该第一防水垫圈41为环形圈,第一防水垫圈41可通过热压胶的方式粘接于台阶面和触控屏4之间,从而实现将触控屏4与台阶面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壳体1还包括与外壳13连接的下盖15,且下盖15与外壳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垫圈15a。具体地,当外壳13为金属材质时,下盖15可为非金属材质,从而可有效隔离外壳13内部的器件散发的热量,避免用户在使用智能主机100(例如佩戴在手腕上)时,如果下盖15采用金属材质,则有可能将热量传导至下盖15而直接贴近用户手腕可能造成用户烫伤的情况。
优选地,采用在下盖15与外壳1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防水垫圈15a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外部水自下盖15与外壳13的连接处,进一步提高智能主机100的防水性能。同理,第二防水垫圈15a可通过泡棉胶的方式粘接于下盖15和外壳13之间。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定位第二防水垫圈15a,在下盖15朝向外壳13的一面上凸设有沿下盖15的中心围绕设置的凸缘15b,在下盖15与外壳13连接时,该凸缘15b位于外壳13内部,第二防水垫圈15a套设于凸缘15b的外周面并压紧于凸缘15b的外周面和外壳13的内壁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智能主机100的信号传输及接收功能,在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镭雕LDS天线的天线区16,该壳体1上还设有遮盖圈,该遮盖圈设于壳体1的上表面并遮盖该天线区16,以对该天线区16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该天线区16形成于外壳13的上表面,从而可减少对外壳13的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将天线设置在外壳13的上表面,还可减少内部的器件可能对天线造成的干扰而导致天线信号传输及接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结合图2、图4以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外壳13的上表面凸设有沿外壳13的中心成环形设置的凸缘,该凸缘的表面形成该天线区16。这样,可将天线区16与外壳13的触控区区别开来,避免影响外壳13的触控区的设置。具体地,为了实现对天线区16的遮挡,该外壳13还设有遮盖圈13a,该遮盖圈13a可通过粘胶的方式粘接于该凸缘的外表面,从而可实现遮盖圈13a与凸缘的紧密连接。同时,为了避免对天线的信号传输或接收造成影响,该遮盖圈13a优选用塑胶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一拍摄装置2的拍摄视角不会受到遮挡,在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容置腔1a连通的第一凹槽14a,该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拍摄方向A朝向该第一凹槽14a设置,该智能主机100的触控屏4盖设于该第一凹槽14a,以封盖该第一凹槽14a的开口。具体地,由于该外壳13内部设置该第一连接板14,因此,该第一凹槽14a开设于该第一连接板14且贯穿该第一连接板14,以实现第一凹槽14a与容置腔1a的连通,且为了进一步限定第一拍摄装置2在壳体1内部的位置以及防止第一拍摄装置2出现移位,第一拍摄装置2的镜头可位于该第一凹槽14a内,也就是说,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拍摄方向A是朝向该第一凹槽14a设置的,以防止对第一拍摄装置2的拍摄视角造成遮挡,此时,该第一拍摄装置2可拍摄位于第一凹槽14a外的景物、且可实现自拍、视频等拍摄操作。
同理,为了确保第二拍摄装置3具有良好的拍摄视角,在该壳体1与其上表面形成上述第一角度的第一侧面1d上设有与容置腔1a连通的第二凹槽17a,该第二拍摄装置3的第二拍摄方向B朝向该第二凹槽17a设置。具体地,该第二凹槽17a直接开设于壳体1的第一侧面1d上,且该第二凹槽17a可与该第二拍摄装置3的镜头相适配,以使第二拍摄装置3的镜头可位于该第二凹槽17a内并可通过该第二凹槽17a实现取景拍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智能主机100的整体防水性能,避免外部水经由第二凹槽17a进入容置腔1a内,该第二凹槽17a的开口处设有防水镜片171,且该防水镜片171封盖该第二凹槽17a的开口。具体地,该第二凹槽17a为开设于第一侧面1d上的阶梯槽,即,该第二凹槽17a临近其开口处形成阶梯面,该防水镜片171设于该阶梯面上,用于封盖第二凹槽17a的开口。此外,为了实现防水镜片171对第二凹槽17a的防水性能,在防水镜片171与第二凹槽17a的阶梯面连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且该防水结构可为防水垫圈、防水泡棉或防水热压胶等。优选地,该防水结构为防水热压胶,该防水热压胶压紧于第二凹槽17a的阶梯面与防水镜片171之间,从而可有效防止外部水从防水镜片171与第二凹槽17a的阶梯面的连接处进入,有效确保了智能主机100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有效防止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视角受到遮挡,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该壳体1的第一侧面1d上向外凸设有中空的圆柱形凸起17,且该圆柱形凸起17的中空部形成该第二凹槽17a。由此可知,该第二拍摄装置3的镜头可自圆柱形凸起17的中空部向其开口的位置设置,从而可获得良好的拍摄视角。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智能主机100跌落或者是撞击时,对第二拍摄装置3造成的撞击或损坏,该智能主机100还可包括保护圈5,该保护圈5套设于该第二拍摄装置3且固定于壳体1的一端1b,用于保护该第二拍摄装置3。具体地,由于第二拍摄装置3朝向该壳体1的第一侧面1d设置,因此,该保护圈5也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侧面1d。为了实现保护圈5在壳体1的第一侧面1d上的固定,保护圈5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成型于该壳体1。该保护圈5包括保护圈本体5a及设于保护圈本体5a两侧的延伸板5b,保护圈本体5a套设于该圆柱形凸起17的外部,且保护圈本体5a两侧的延伸板5b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成型于壳体1的第一侧面1d。
进一步地,为了不影响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视角,该保护圈5对应第二拍摄装置3的摄像头设置有通槽5c。具体地,保护圈本体5a为中空的环状结构,以实现套设于圆柱形凸起17上,同时也不会影响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视角。
结合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且为了获得良好的拍摄视角及尽可能少的占据壳体1的容置腔1a的空间,第一拍摄装置2及第二拍摄装置3均设于壳体1的容置腔1a对应壳体1的一端端部的位置,且为了进一步节省空间,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是紧密设置在一起的。
进一步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为了实现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在容置腔1a内的固定,该智能主机100还包括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该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均设于容置腔1a内,第一支架6用于设置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支架7用于设置第二拍摄装置3。具体地,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均为五金支架,且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均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容置腔1a内,从而将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在容置腔1a内的位置也随之固定下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6可包括第一承载部6a和第一延伸部6b,第一承载部6a用于预压固定第一拍摄装置2,第一延伸部6b用于预压固定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a及与主板连接的连接插座21。具体地,该第一延伸部6b沿朝向位于容置腔1a的主板11延伸,以使设于该第一延伸部6b上的该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a延伸至与主板11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架6为截面近似T字形的薄板,第一支架6的第一承载部6a设置为与第一拍摄装置2的尺寸相适配,以用于放置并固定该第一拍摄装置2。优选地,为了实现第一承载部6a在容置腔1a内的固定,该第一承载部6a可与设于容置腔1a内的主板11卡合连接。即,在主板11的一端设置有内凹的凹槽,该第一承载部6a的端部对应该凹槽设置凸起,该凸起与凹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一承载部6a与主板11的固定连接。而该第一延伸部6b用于实现第一支架6与壳体1的固定连接,即,第一延伸部6b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1的底部,从而将第一支架6与壳体1牢牢地固定起来。此外,第一柔性电路板2a预压设于第一延伸部6b上,并通过该连接插座21与主板11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拍摄装置2和主板11之间的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拍摄装置3的第二拍摄方向B与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拍摄方向A之间形成该第一角度,因此,该第二支架7与第一承载部6a之间也形成该第一角度,该第二拍摄装置3的第二柔性电路板3a自该第二支架7延伸至该第一延伸部6b,并与该第一柔性电路板2a连接形成一体,以实现第二柔性电路板3a与主板11的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二拍摄装置3的第二柔性电路板3a是与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a形成一体的,这样,不仅有利于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与主板11的电连接,同时也简化了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的电路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均通过泡棉胶预压固定于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以实现在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上的固定。
下面将详细说明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实现的拍摄功能。
可以得知的是,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均能够实现自拍、视频、拍摄周边环境、扫码等功能。但是,为了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该第一拍摄装置2可优选用于自拍、视频等拍摄操作,而第二拍摄装置3可优选用于拍摄周边环境以及扫码等操作。这是因为,第一拍摄装置2的第一拍摄方向A是朝向触控表面1c设置的,这种情况下,用于自拍和视频的第一拍摄装置2更加适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可以对准触控表面1c看到自己的拍摄画面和视频画面。而第二拍摄装置3的第二拍摄方向B是朝向壳体1的第一侧面1d的,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快速实现扫码、拍摄周边环境的操作,且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触控表面1c观看到画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100,通过将第一拍摄装置2和第二拍摄装置3设置在壳体1的容置腔1a内且对应壳体1的一端端部位置设置,从而不仅可利用智能主机100壳体1的端部位置,避免对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视角造成遮挡的同时,也使得第一拍摄装置2、第二拍摄装置3不至于占用壳体1的容置腔1a的空间,使得智能主机100的其他电子器件在容置腔1a内的排布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无需额外扩大智能主机100的容置腔1a的空间,有利于保持智能主机100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采用双摄像头的设计,利用双摄像头可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实现不同的拍摄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表带(未图示)及如上述实施例一的智能主机100,该智能主机100与表带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主机100的壳体1的两端上分设有表带连接部101,且该表带连接部101临近壳体1的底部设置,该表带连接于该表带连接部101。具体地,其中一个表带连接部101位于壳体1的一端1b,以避免位于壳体1的一端1b上的第二拍摄装置3,从而避免对第二拍摄装置3的拍摄造成影响。同时,也可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外观效果更加简洁、紧凑。
优选地,该表带连接部101可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表耳。
此外,智能主机100的具体结构请详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在壳体的两端上设置表带连接部用于连接表带,从而使得表带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便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主板;
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第一拍摄方向;以及
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第二拍摄方向,且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触控表面的方向;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为所述第二拍摄装置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及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一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封盖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均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所述第二拍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设有防水镜片,所述防水镜片封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承载部以及用于预压固定所述第一拍摄装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形成所述一定角度,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第二柔性电路板自所述第二支架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形成一体,以实现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接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智能主机的触控屏设于所述台阶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触控屏与所述台阶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垫圈。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下盖,且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垫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镭雕LDS天线的天线区,所述壳体还设有遮盖圈,所述遮盖圈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表面并遮盖所述天线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沿所述壳体的中心成环形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的表面形成所述天线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拍摄装置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所述保护圈对应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摄像头设置有通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角度为0~135°。
16.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及与所述智能主机连接的穿戴部件。
CN201821347333.1U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08424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7333.1U CN208424576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7333.1U CN208424576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4576U true CN208424576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7333.1U Active CN208424576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4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3087B1 (ko) 모바일 장치 내의 커패시티브 근거리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83757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10716420B (zh) 可穿戴设备及显示方法
CN105120622B (zh)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US20090190026A1 (en) Pair of Spectacles with Miniature Camera
WO2015192715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4036662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7495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over cameras with audio processing to generate a refined audio signal
US20180284841A1 (en) Layered accessory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cradling device thereof
CN207802018U (zh) 移动终端及其相机模组的支架
US2015026422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energy and data through a protective case
CN109769052B (zh) 电子设备
US20190215468A1 (en) Multi-purpose infrared imaging device
CN208521139U (zh) 一种表盘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N208737179U (zh) 一种相机壳及相机
CN108989566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915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607559U (zh) 电子装置
CN208424576U (zh) 一种智能主机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CN208386611U (zh) 电子设备
CN207802039U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中框结构
JP4807512B2 (ja) 電磁波緩和携帯電話
CN209086685U (zh) 一种可改变拍摄方向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07802017U (zh)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模组和支架
CN110166668A (zh) 具有可旋转摄像装置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