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1302U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21302U CN208421302U CN201821212051.0U CN201821212051U CN208421302U CN 208421302 U CN208421302 U CN 208421302U CN 201821212051 U CN201821212051 U CN 201821212051U CN 208421302 U CN208421302 U CN 2084213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group
- wavelength
- beam splitter
- polarizing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5 flex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公共端、光收发光学组件。发射端包括激光器组、准直透镜组和波分复用光学组件;接收端包括光电二极管组、汇聚透镜组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公共端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波分复用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反射片、第一、二、三波分复用膜片;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包括光学基片、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第四滤光片;光收发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偏振分光器、磁旋光片、22.5度1/2波片、第二偏振分光器、第二、三反射片、光程补偿片。本实用新型在同一根光纤上进行多波长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减小光收发器件的尺寸,具有波长复用膜片镀膜容易,性能更好,成本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通讯发展迅速,随着单根光纤传输容量需求的提升(如传输视频影像等),直接要求最大利用光纤的宽度。波分复用(WDM)技术是用于提高传输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WDM系统对各波长彼此不同的多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近几年,要求光学模块的WDM化,例如,作为用于具有结合从多个光源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而进行波长多路复用的光发射组件的光学模块的TOSA,已知的有将四个容纳LD(激光二极管)的CAN封装件向相同方向排成一列而配置的TOSA。另一方面,近几年,要求光收发两用机等光学模块的进一步的小型化。例如,要求与对应于40~100GbE连接的光纤的收发两用机规格即CFP(CompactForm factor Pluggable)QSFP(Quad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对应的小型光收发两用机,尤其要求单光纤多波长的小型光收发两用机。
同时,LAN-WDM标准的草案,对分别具有每个波长为25Gbps的传输速度且频宽为800GHz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以实现100Gbps的传输容量。相应的光信号的波长为1295.56nm、1300.05nm、1304.58nm、1309.14nm。LAN-WDM草案中规定的光收发器具有遵循CFP(100G可插拔式)多源协议(MSA)的外部尺寸。然而,非常需要进一步减小光收发器的尺寸以及成本,以便在通信设备中高密度地安装光收发器。
目前,现有的一种多波长复用的光学原理所示,将4个光信号多路复用。如果要更高的容量,就需要对8个光信号进行复用或者解复用。显然8个波长的复用和解复用,除了结构复杂外,还需要增加4种波长的LD chip和4种波长的滤波片。本实用新型采用光收发光学组件作为基础,对收发两个方向的光,进行复用和解复用,同样实现了8个光信号的功能。对于实现8波长每波长50G的400G应用,有关键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在同一根光纤上进行多波长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减小光收发器件的尺寸以及成本;实现光纤传输容量的翻倍。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光程补偿片59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在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之间,设置有45°1/2波片145。
另一种方案是: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另一种方案是: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准直镜4、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准直镜4之间设有第四全反射镜553;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另一种方案是: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准直镜4、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准直镜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之间设有第四全反射镜553;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激光器组发出数个不同波长的线偏振光。
汇聚正透镜组和发散负透镜组将激光器组构成的准直透镜组将激光器组发出的发散光束准直成平行光束。
汇聚透镜组将接收的准直光束汇聚到光电二极管组。
本实用新型的光收发内核利用偏振分光器、波片、磁旋光片,实现光接收和发射两个方向的复用和解复用。
波分复用光学组件中利用准直平行光,单偏振态光束,45°波分复用膜片对四路光进行复用。
根据需要,发射端或者接收端可以用光纤导出,外接独立的发射端或者接收端。
光收发内核可以在立体空间中转向。
发射端采用汇聚的正透镜和发散的负透镜组成准直透镜组,修正激光器的方向和位置偏差。
光收发光学组件,除四波长外,也一样适用于六波长、八波长、十波长、十二波长及其它多波长数目。
光收发光学组件,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对各种波长是无差别的,所以发端和收端的波长/波长组,可以是同样的,也可以是不同样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光收发光学组件利用偏振分光器、波片、磁旋光片,实现光接收和发射两个方向的复用和解复用。
2、波分复用光学组件中利用准直平行光,单偏振态,45°波分复用膜片对四路光进行复用。
3、根据需要,发射端或者接收端可以用光纤导出,外接独立的发射端或者接收端。
4、发射端采用汇聚的正透镜和发散的负透镜组成准直透镜组,修正激光器的方向和位置偏差。
5、光收发光学组件可以在立体空间中转向。
6、光收发光学组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对波长是无差别的,可以实现任意间隔的奇、偶组波长的复用和解复用。
在5G收发模块标准中,需要用到50G/100G波长间隔的奇偶两组波长,以实现一组发射一组接收。本实用新型的光收发光学组件,在一定范围内(磁旋光片和波片的有限范围,一般是60nm),对光波长是无差别的,可以实现任意波长间隔的两组奇偶波长组的复用和解复用,显然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符合5G的应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能在同一根光纤上进行多波长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减小光收发器件的尺寸以及成本,性能更好,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实现了光纤传输容量的翻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发射端加波片旋转偏振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光收发光学组件全偏振态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模块光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
1-发射端;
11-激光器组;111-第一激光器;112-第二激光器;113-第三激光器;114-第四激光器;
12-汇聚正透镜组;121-第一正透镜;122-第二正透镜;123-第三正透镜;124-第四正透镜;
13-发散负透镜组;131-第一负透镜;132-第二负透镜;133-第三负透镜;134第四负透镜;
14-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1-第一全反射镜;142-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3-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4-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5-45°1/2波片;
2-公共端;
3-接收端;
31-光电二极管组;311-第一光电二极管;312-第二光电二极管;313-第三光电二极管;314-第四光电二极管;
32-汇聚透镜组;321-第一汇聚透镜;322-第二汇聚透镜;323-第三汇聚透镜;324-第四汇聚透镜;
4-准直器;
5-光收发光学组件;511-第一偏振分光器;512-第二偏振分光器;551-第二全反射镜;552-第三全反射镜;553-第四全反射镜;56-磁环;57-磁旋光片;58-22.5度1/2波片;59-光程补偿片;
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1-光学基片;621-第一滤光片;622-第二滤光片;623-第三滤光片;624-第四滤光片。
11'-线偏振光;12'-线偏振光;21'-线偏振光;22'-线偏振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便于表达,本实用新型图中圆点为垂直纸面的光,直线为平行纸面的光。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激光器组11、汇聚正透镜组12、发散负透镜组13和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
激光器组11包括第一激光器111;第二激光器112;第三激光器113;第四激光器114。
汇聚正透镜组12包括第一正透镜121;第二正透镜122;第三正透镜123;第四正透镜124。
发散负透镜组13包括第一负透镜131;第二负透镜132;第三负透镜133;第四负透镜134。
波分复用光学组件14包括第一全反射镜141、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3、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4。
第一激光器111、第一正透镜121、第一负透镜131、第一全反射镜141为第一组发射端组合,其他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由金属件、陶瓷套筒、陶瓷插芯以及准直透镜组成,公共端2在对外的接口连接的是跳线连接头/插芯,在光收发光学组件5端是平行光束。
接收端3包括光电二极管组31、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
光电二极管组31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311;第二光电二极管312;第三光电二极管313;第四光电二极管314。
汇聚透镜组32包括第一汇聚透镜321;第二汇聚透镜322;第三汇聚透镜323;第四汇聚透镜324。
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第一滤光片621、第二滤光片622、第三滤光片623、第四滤光片624。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和第二偏振分光器之间,光程补偿片59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和第三全反射镜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
公共端位置2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发射端1的激光器组11发出的四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经过汇聚正透镜组12汇聚,再经过发散负透镜组13准直成平行光束后,再经过波分复用光学组件14复用,之后经过光收发光学组件5后由公共端2接收输出;由公共端2输入的包括四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经过光收发光学组件5后经过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后,再经汇聚透镜组32将接收的准直光束汇聚到光电二极管组31接收。
发射端1的激光器组11按第一激光器111、第二激光器112、第三激光器113、第四激光器114的顺序并排放置;汇聚正透镜组12按第一正透镜121、第二正透镜122、第三正透镜123、第四正透镜124的顺序并排放置;发散负透镜组13按第一负透镜131、第二负透镜132、第三负透镜133、第四负透镜134的顺序并排放置。
激光器组11发出λ1、λ2、λ3、λ4四个不同波长的线偏振光。第一激光器111发出的λ1波长线偏振光经过第一正透镜121汇聚后,再经过第一负透镜131准直后到达第一全反射镜141,由第一全反射镜141反射后到达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由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透射;第二激光器112发出的λ2波长线偏振光经过第二正透镜122汇聚后,再经过第二负透镜132准直后到达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由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反射,因此第一波分复用膜片142将λ1和λ2波长光束复用在一起成为λ12,经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3透射。
第三激光器113发出的λ3波长线偏振光经过第三正透镜123汇聚后,再经过第三负透镜133准直后到达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3,由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3反射;和经第二波分复用膜片143透射的λ12合成为λ123,经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4反射。
第四激光器114发出的λ4波长线偏振光经过第四正透镜124汇聚后,再经过第四负透镜134准直后到达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4,由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4透射;和经第三波分复用膜片144反射的λ123合成为λ1234。
λ1234是垂直线偏振光11',到达第一偏振分光器511,此时是S光,经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反射,再经第二全反射镜551反射后,到达22.5度1/2波片58,偏振方向旋转45度,再经过磁旋光片57,光束的偏振方向再顺时针旋转了45度,因此线偏振光12'的偏振方向旋转了90°,从S光变成P光,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的偏振分光膜面上透射,由公共端2输出。
公共端2输入的是包括λ1、λ2、λ3、λ4四个不同波长的任意偏振态光束,经过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后被分为偏振态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分别为水平方向的线偏振光21'和垂直方向的线偏振光22'。其中水平线偏振光21'是P光由第二偏振分光器512直接透射,经过磁旋光片57后,偏振方向继续顺时针旋转45度,再经过22.5度1/2波片58后偏振方向逆时针旋转了45度,也就是线偏振光21'的偏振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经第二全反镜551反射后,到达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因为是P光,所以线偏振光21'是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透射。
垂直线偏振光22'是S光,被第二偏振器512反射,再被第三全反镜552反射后,透射经过光程补偿片59,到达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因为是S光,所以线偏振光22是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反射。从而线偏振光21'和线偏振光22'经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反射和透射后输出。
包含λ1、λ2、λ3、λ4四个不同波长的光束到达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光束由光学基片61透射后到达第一滤光片621,第一滤光片621透射λ1波长反射λ2λ3λ4波长,λ1波长光束到达第一汇聚透镜组321,第一汇聚透镜组321将接收的λ1准直光束汇聚到第一光电二极管组311接收。λ2λ3λ4波长光束经第一滤光片621反射后再经光学基片61反射后到达第二滤光片622,第二滤光片622透射λ2波长反射λ3λ4波长,λ2波长光束到达第二汇聚透镜组322,第二汇聚透镜组322将接收的λ2准直光束汇聚到第二光电二极管组312接收。λ3λ4波长光束经第二滤光片622反射后再经光学基片61反射后到达第三滤光片623,第三滤光片623透射λ4波长反射λ4波长,λ3波长光束到达第三汇聚透镜组323,第三汇聚透镜组323将接收的λ3准直光束汇聚到第三光电二极管组313接收。λ4波长光束经第三滤光片623反射后再经光学基片61反射后到达第四滤光片624,第四滤光片624透射λ4波长,λ4波长光束到达第四汇聚透镜组324,第四汇聚透镜组324将接收的λ4准直光束汇聚到第四光电二极管组314接收。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发射端加波片旋转偏振方向示意图。对比实施例一,光学原理都一样,区别在于:实施例一的发射端的线偏振光是垂直于纸面的,该图对应的发射端的线偏振光是平行于纸面的。两种线偏振光输出的λ1234,可以采用把光收发光学组件5旋转90°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增加45°1/2波片145的方式,使λ1234的线偏振方向满足光收发光学组件5的要求。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光收发光学组件全偏振态光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光学原理一样,区别在于:磁旋光片57和22.5度1/2波片58变大,覆盖到上下两个光路。在该内核中,线偏振光22'先经过磁旋光片57顺时针旋转45°,再经过22.5度1/2波片58逆时针旋转45°,偏振方向不发生变化,跟实施例一的一样,还是S光被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反射,跟线偏振光21'合束。
从发射端入射的全偏振态光,经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后,分解为反射的S光的线偏振光11'和透射的P光的线偏振光12'。其中线偏振光11'的走向跟实施例一的完全一样,不再重复说明。线偏振光12'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透射后,到达22.5度1/2波片58,偏振方向旋转45度,再经过磁旋光片57,光束的偏振方向再顺时针旋转了45度,因此线偏振光12'的偏振方向旋转了90°,从P光变成S光,再经过第三全反镜552反射后,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的偏振分光膜面上反射,跟经第二偏振分光器512透射的线偏振光12'合束,由公共端2输出。
上述实施例一中:激光器组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激光器的顺序并排放置。4个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准直透镜组准直成平行光束,经45°波分复用片合波,成为一束单偏振态的线偏振光,经光收发光学组件反射透射后,由公共端接收输出。
由公共端输入的是任意偏振态方向的四个波长光信号,经光收发光学组件透射反射后,进入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经过滤光片组和光学基片的反射和透射将四个光信号一一分解开后,由汇聚透镜组汇聚到接收端光电二极管接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三的技术方案同实施例一光学原理基本一样,区别在于:发射端和接收端用准直器外接,外接的光纤可以接到单独的反射端和或者接收端。
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一光学原理一样,区别在于:接收端3被准直器4代替,同时增加一个第四全反射镜553,对光路进行转折,以压缩空间。显然采用更多的全反镜,可以实现更灵活的空间结构布置。接收端3由准直器4代替,可以光纤导出,外接波导芯片型或者滤片型的独立接收组件,降低整体复杂性,增加整体灵活性。
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光收发光学组件5部分同实施例三光学原理一样,接收端3实施例一光学原理一样,区别在于:发射端1被准直器4代替,同时增加一个第四全反射镜553,对光路进行转折,以压缩空间。显然采用更多的全反镜,可以实现更灵活的空间结构布置。发射端1由准直器4代替,可以光纤导出,外接波导芯片型或者滤片型的独立发射组件,降低整体复杂性,增加整体灵活性。在实施例五中,如果准直器4为保偏准直器,那么光收发光学组件5,就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参考图4和图5,显然发射端1和接收端3都用准直器4来替代,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体的复杂性,当然代价是空间体积变大。
在以上实施例中,发射端1和接收端3都是相对独立的,从一般的光学原理上就可以推论出,能实现4波长的分解和合成,也就可以通过技术提高实现更多波长的分解和合成。显然发射端1和接收端3也一样可以应用于6、8、10、12、16、32等等多波长情况。对于光收发光学组件5,其正常的工作波长范围,受制于22.5°1/2波片58和磁旋光片57的波长范围,通过一定的理论计算可以得出,在1260nm~1340nm的O波段这样的80nm宽的范围,可以满足损耗和隔离度的要求。同样在1515~1595nm的C+L波段这样的80nm宽的范围,也可以满足要求。有这么宽的工作范围,又能满足多波长的复用和解复用,对于5G应用的单纤双向多波长收发应用,就可以完美满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光程补偿片(59)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之间,设置有45°1/2波片(145)。
3.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4.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射端(1)、公共端(2)、准直镜(4)、光收发光学组件(5);
发射端(1)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多个激光器的激光器组(11)、含有多个正透镜的汇聚正透镜组(12)、含有多个负透镜的发散负透镜组(13)和含有一个第一全反射镜(141)和多个波分复用膜片的波分复用光学组件组(14),第一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第一全反射镜(141),其他组发射端组合为激光器、正透镜、负透镜、波分复用膜片;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最后一组发射端组合的波分复用膜片(14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准直镜(4)之间设有第四全反射镜(553);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5.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准直镜(4)、公共端(2)、接收端(3)、光收发光学组件(5);
公共端(2)是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接收端(3)包括依次排列的含有数个光电二极管的光电二极管组(31)、含有数个汇聚透镜的汇聚透镜组(32)和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波分解复用光学组件(6)包括光学基片(61)和数个滤光片;
光收发光学组件(5)包括布置在一个方形的对角的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位于该方形的另一对角的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第二全反射镜(551)和第二偏振分光器(512)之间,并且磁环(56)、磁旋光片(57)、22.5度1/2波片(58)三者的组合位于位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和第三全反射镜(552)之间;
准直镜(4)位置与第一偏振分光器(511)对应;
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对应;第一偏振分光器(511)位置与光学基片(61)之间设有第四全反射镜(553);
公共端(2)位置与第二偏振分光器(512)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12051.0U CN208421302U (zh) | 2018-07-28 | 2018-07-28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12051.0U CN208421302U (zh) | 2018-07-28 | 2018-07-28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21302U true CN208421302U (zh) | 2019-01-22 |
Family
ID=6512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12051.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21302U (zh) | 2018-07-28 | 2018-07-28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21302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2684A (zh) * | 2018-07-28 | 2018-11-02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CN110389414A (zh) * | 2019-07-19 | 2019-10-29 |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双向多模波分复用光电转换装置及制备方法 |
CN111399142A (zh) * | 2020-05-13 | 2020-07-10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光器件及光电设备 |
CN111929773A (zh) * | 2020-09-21 | 2020-11-13 | 桂林光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紧凑型wdm波分复用器 |
WO2021114986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7-28 CN CN201821212051.0U patent/CN20842130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2684A (zh) * | 2018-07-28 | 2018-11-02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CN108732684B (zh) * | 2018-07-28 | 2024-07-05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CN110389414A (zh) * | 2019-07-19 | 2019-10-29 |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双向多模波分复用光电转换装置及制备方法 |
WO2021114986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5g前传的高速收发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99142A (zh) * | 2020-05-13 | 2020-07-10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光器件及光电设备 |
CN111929773A (zh) * | 2020-09-21 | 2020-11-13 | 桂林光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紧凑型wdm波分复用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421302U (zh)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
CN108732684A (zh) | 一种单纤双向多波长光收发组件 | |
CN105717589B (zh) | 一种单光口多路并行光发射组件 | |
US6269203B1 (en) | Holographic optical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of optical signals | |
KR102285021B1 (ko) | 양방향 광 어셈블리, 광 네트워크 유닛, 광 라인 단말, 및 수동 광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US7031574B2 (en) | Plug-in module for providing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 |
CN104991320B (zh) | 一种多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4925459U (zh) | 一种多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 | |
WO2016065865A1 (zh) | 微型同波长单芯双向光收发模块 | |
US11159239B2 (en) | Single-fiber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 subassembly | |
US11405108B2 (en) | Multi-channel, bi-direc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 |
US4449782A (en) | Modula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459904A (zh) | 一种单纤双向bosa结构 | |
CN106908912B (zh) | 用于高速收发系统的单纤双向bosa光学结构 | |
CN217639658U (zh) | 光收发模块 | |
CN104734800A (zh) | 一种光复用器及发射光器件 | |
WO2018098858A1 (zh) | 一种用于高速光模块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 | |
CN110554463A (zh) | 光整合器件及环形器 | |
CN109581597A (zh) | 一种单纤双向光模块组成的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 | |
CN102662215B (zh) | 一种波分复用光电发射模块 | |
CN108551372B (zh) | 一种多波长空间错位分合波模块 | |
CN107526134A (zh) | 适用于光纤通讯技术领域的多波长复用结构 | |
CN204331200U (zh) | 微型同波长单芯双向光收发模块 | |
CN206946027U (zh) | 一种多芯片封装的空间合波光学模块 | |
CN105954835B (zh) | 一种密集多波长合波的光学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