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4743U - 一种取栓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栓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4743U
CN208404743U CN201721848890.7U CN201721848890U CN208404743U CN 208404743 U CN208404743 U CN 208404743U CN 201721848890 U CN201721848890 U CN 201721848890U CN 208404743 U CN208404743 U CN 208404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knife
taking
conduit
brok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88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建超
张琳琳
樊亚明
刘梦钦
史增佐
朱清
苗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88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4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4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4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栓导管,包括取栓头、碎栓刀、传动线缆、隔断管、外鞘管和尾端连接件;所述取栓头为具有至少一取栓孔的管状中空结构,所述碎栓刀为具有至少一刀锋的管状镂空结构,所述碎栓刀安装在所述取栓头内部,所述碎栓刀与所述传动线缆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取栓头的近端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隔断管套设在所述传动线缆外部,所述隔断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碎栓刀套设在所述隔断管的外部;所述尾端连接件设置有一侧孔,所述侧孔与由隔断管和外鞘管之间形成的腔体联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传动线缆外设置有隔断管,防止血栓缠绕传动线缆;实现快速连续取栓。

Description

一种取栓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尤其涉及一种取栓导管。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DVT导致静脉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并存在血栓脱落的风险,而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DVT若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静脉梗阻,瓣膜功能丧失,静脉反流及静脉高压,形成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sis syndrome,PTS),危及肢体生存、威胁生命安全。
通过口服或注射阿司匹林、肝素或华法林等,可以使药物进入血液系统,有效溶解静脉血栓,大幅降低深度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但是药物预防治疗存在显著局限性,如对于易出血性体质,出血性糖尿病,出血性脑卒中,神经手术,严重的创伤,胸腔积血,颅内出血造成的盆骨和下肢骨折,抗凝血障碍等情况可能会造成严重机体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将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定向输送到血栓部位,可有效减少血栓负荷量,来早期恢复静脉内正向血流,解除或缓解静脉梗阻,保护静脉瓣膜形态和功能,阻断PTS发生的病理过程,降低PTS的发生率。但CDT治疗DVT溶栓时间长(平均溶栓时间53.4小时),会导致以下问题:长时间留置导管,增加病人的不适感,延长住院时间;反复抽血、需要密切监测和高级别护理;对于肿胀严重甚至危及肢体存活的病例,不利于尽快开通血流;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CDT不适用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如严重高血压等),不适合于分娩和妊娠的患者。
传统外科手术取栓适用于临床症状相当严重但不能使用溶栓药物的的DVT患者。其劣势在于:静脉切开取栓为有创操作,不适于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取栓可能破坏瓣膜功能;有残余血栓,进一步溶栓抗凝易出现伤口并发症。
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thrombectomy,PMT)装置,它是一组用来清除血管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器械,采用溶解、粉碎、抽吸方式清除血管内血栓,恢复血运循环和瓣膜功能。PMT是微创伤的腔内血栓清除装置,可以快速的清除血栓,恢复血流、挽救瓣膜功能。
WO2011/024124 A1公开了一种机械血栓清除装置结构,该结构由一根顶端有侧孔的导管、位于导管内部的螺旋结构及导丝组成,其工作时,螺旋结构高速旋转,在导管、导丝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负压,将位于导管侧孔附近的血栓吸入导管内,且该螺旋结构与导管侧孔配合对吸入的血栓进行切削,达到碎栓的目的,最终将血栓排出体外。该装抽吸时螺旋结构转速很快(40000~60000rpm),会带动导丝一起高速旋转,部分血液物质(如纤维蛋白、漂浮血栓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缠绕在暴露于血液中的导丝表面,存在缠绕血栓,进而引起导丝断裂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取栓导管,可以有效阻止导丝随系统旋转,进而消除缠绕血栓和导丝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栓导管,使机械取栓系统快速连续取栓的同时,不产生血栓缠绕、导丝断裂等并发症问题,实现快速连续取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取栓导管,包括取栓头、碎栓刀、传动线缆、隔断管、外鞘管和尾端连接件;所述取栓头为具有至少一取栓孔的管状中空结构,所述碎栓刀为具有至少一刀锋的管状镂空结构,所述碎栓刀安装在所述取栓头内部,所述碎栓刀与所述传动线缆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取栓头的近端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隔断管套设在所述传动线缆外部,所述隔断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碎栓刀套设在所述隔断管的外部;所述尾端连接件设置有一侧孔,所述侧孔与由隔断管和外鞘管之间形成的腔体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管远端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侧翼,所述碎栓刀套设在所述侧翼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碎栓刀在轴向上完全覆盖所述取栓头上的取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碎栓刀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的数量与取栓孔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管上设置的侧翼为狭长的片状物。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为螺旋侧翼,且所述螺旋侧翼上带有刃口。
进一步地,所述侧孔与负压抽吸装置连接,所述传动线缆的近端与马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管外表面覆盖有亲水涂层。
进一步地,对于动脉取栓导管,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为60~120°,对于静脉取栓导管,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取栓头和外鞘管还对应设置有可供导丝通过的导丝腔。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可使机械取栓系统快速连续取栓的同时,不产生血栓缠绕、导丝断裂等问题。具体的,血栓抽吸腔内无导丝,消除了血栓缠绕导丝及导丝断裂的风险;传动线缆外设置有隔断管,防止血栓缠绕传动线缆;特别是碎栓刀与隔断管之间设置有侧翼,有效阻止高速旋转的碎栓刀带动的血栓缠绕在隔断管上,实现快速连续取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碎栓刀和传动线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侧翼的隔断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端连接件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a-6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同大小取栓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h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孔不同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头的双腔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双腔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2个螺旋侧翼的隔断管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3个螺旋侧翼的隔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0导管 1100取栓头 1110、1111、1112取栓孔
1110a、1110b、1110c、1110d、1110e、1110f、1110g、1110h取栓孔
1200碎栓刀 1210、1211、1212刀锋
1300外鞘管 1400尾端连接件 1410侧孔
1500传动线缆 1600侧翼 1610螺旋侧翼
1611刃口 1620螺旋侧翼 1621刃口
1700、1710、1720隔断管 1800双腔取栓头
1810取栓孔 1820导丝腔 1900双腔外鞘管
1910血栓抽吸腔 1920外鞘管导丝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指远离操作者(比如医生)的那一端;近端指靠近操作者(比如医生)的那一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栓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碎栓刀和传动线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侧翼的隔断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端连接件处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取栓导管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包括取栓头1100、碎栓刀1200、外鞘管1300、尾端连接件1400及传动线缆1500,以及如图4所示的设置于外鞘管1300和取栓头1100内部的侧翼1600和隔断管1700。取栓头1100的近端与外鞘管1300的远端连接,外鞘管1300的近端与尾端连接件1400的远端连接,如图5所示,外鞘管1300的近端可部分地插入尾端连接件1400的腔内。传动线缆1500旋转时,外鞘管1300和取栓头1100不随之旋转。外鞘管1300和取栓头1100也可以是一体的,即二者为同一部件。
请参见图2,取栓头1100为中空构件,并带有至少一个取栓孔1110,考虑单个取栓孔的大小足以顺畅地吸入血栓,并且不影响取栓头的坚固性,取栓头1100优选带有2-3个取栓孔1110。取栓孔1110的长度无特别的限定,但优选2~3mm,这是由于如果取栓孔1110过长,则意味着取栓头1100过大,使得取栓导管的远端通过弯曲血管的能力变差;如果取栓孔1110过短,则尺寸较大的血栓难以进入取栓头中,无法更好地起到碎栓、吸栓的作用。
请参见图3,碎栓刀1200为管状镂空结构并带有至少一个刀锋1210,刀锋1210的数量优选与取栓孔1110的数量相同,因为这样碎栓的效率更高。碎栓刀1200固定在传动线缆1500的远端并安装在取栓头1100内部并在轴向完全覆盖取栓孔1110(即碎栓刀1200的轴向长度不小于取栓孔1110的轴向长度),使得碎栓刀1200的至少一个刀锋1210在旋转到某一位置时可从取栓孔1110中露出;传动线缆1500为单丝结构或多股丝捻制而成,其与马达(未图示)等连接,启动马达时带动碎栓刀1200旋转。同时由于传动线缆1500旋转时,外鞘管1300和取栓头1100不随之旋转,导致碎栓刀1200与取栓头1100相对旋转,刀锋1210与取栓孔1110的边缘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刀锋1210能够对靠近或进入取栓孔1110的物体进行切割,从而达到碎栓的目的。
请参见图4,隔断管1700为薄壁中空管件或由多根丝线绕制而成的螺旋中空管件,例如海波管,其近端与尾部连接件1400连接,参见图5,其近端可插入尾部连接件1400的腔内,由尾部连接件1400的内壁夹持,从而保持固定。隔断管1700套设在传动线缆1500的外部,同时碎栓刀1200套设在隔断管1700的外部,当传动线缆1500带动碎栓刀1200旋转时,由于隔断管1700不与传动线缆1500或碎栓刀1200连接,因此隔断管1700不随之旋转。侧翼1600为狭长的片状物,固定在隔断管1700的远端并安装在碎栓刀1200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侧翼1600为一个狭长的平面,其所在的平面是传动线缆1500的旋转轴所在的平面。换言之,从隔断管1700的横截面上看,侧翼的延长线通过隔断管1700的轴心。隔断管1700至少带有一个侧翼1600,优选带有2~3个侧翼1600,更优选侧翼1600的数量与取栓孔1110的数量相同,因为这样的话,侧翼1600能够更有效地阻断血栓等粘稠物的缠绕。侧翼1600与碎栓刀1200内径精确适配,从而使侧翼1600与碎栓刀1200内径之间保持尽可能小的直径间隙。由于侧翼1600的存在,碎栓刀1200的内壁与隔断管1700的外壁之间的环形腔不是一个周向上联通的腔。例如,如果存在2个侧翼1600,碎栓刀1200内的环形腔就在周向上被分隔为2个腔;如果只有1个侧翼1600,碎栓刀1200内的环形腔就在周向上就被分隔为1个有起点和终点的腔。为了更好地起到分隔作用,侧翼1600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碎栓刀1200的轴向长度,优选比碎栓刀1200长0~1mm。这是由于碎栓刀1200旋转会带动取栓导管内的含血栓的血液呈旋涡状旋转,血液在向取栓导管的近端运动的过程中,仍会保持旋转一段距离,因此起分隔作用的侧翼1600与碎栓刀1200一样长,或略长于碎栓刀1200的话,能够更好地起到阻断血液粘稠物缠绕的作用。侧翼1600的形状优选为狭长的矩形,也可以为接近于狭长矩形的其他形状。
取栓头1100、碎栓刀1200由烧结陶瓷、金属陶瓷或钛合金、不锈钢、钨钢等金属制成;传动线缆1500、侧翼1600、隔断管1700由钛合金、不锈钢或钨钢等金属制成。外鞘管1300为单层或多层复合管材,外鞘管1300的远端与取栓头1100的近端连接,外鞘管1300的近端与尾端连接件1400的远端连接;尾端连接件1400具有侧孔1410,侧孔1410与由隔断管1700和外鞘管1300形成的腔体联通。
通过机械加工、注塑(挤出)成型、激光雕刻等加工方法制作取栓头1100、碎栓刀1200、传动线缆1500、侧翼1600、隔断管1700、外鞘管1300及尾端连接件1400;请继续参见图3将传动线缆1500远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碎栓刀1200封闭端内部;请继续参见图4将侧翼160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隔断管1700上;同时请继续参见图2将固定好的碎栓刀1200置于取栓头1100内;同时参见图3将隔断管1700固定好侧翼1600的一端置于碎栓刀1200的管状空腔内;同时参见图5使用胶水或其他连接手段将外鞘管1300的远端与取栓头1100近端连接,将外鞘管1300的近端与尾端连接件1400相连,将隔断管1700近端固定在尾端连接件1400内。
手术开始前,将取栓导管1000的取栓头1100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参见图5使用注射器抽吸尾端连接件1400的侧孔1410,直到注射器中可见生理盐水停止抽吸,完成系统排空;手术过程中,穿刺血管,将取栓导管1000送达病变(血栓)部位,用50ml注射器(另配)连接侧孔1410进行抽吸,马达(另配)通过传动线缆1500带动碎栓刀1200旋转,隔断管1700与取栓头1100不旋转,旋转的刀锋1210和相对静止的取栓孔1110可对吸入取栓导管1000的血栓切削粉碎,在隔断管1700的保护下,粉碎后的血栓和纤维蛋白等血液物质不会附着在旋转的传动线缆1500上,避免了传动线缆1500的旋转受阻。同时在侧翼1600的阻挡下,粉碎后的血栓和纤维蛋白等血液物质也不易缠绕在隔断管1700上。这是由于碎栓刀1200内的环形腔被侧翼1600分隔,不再是一个周向上联通的环形腔,这样粘稠物在缠绕时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侧孔1410处的负压抽吸,粘稠物在缠绕附着之前就被吸走,不会滞留在远端的管腔内。取栓导管1000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病变情况,可将50ml注射器中的血栓混合液倒掉进行多次抽吸。血栓抽吸完毕后,关闭马达,将所有器件一同撤出人体。
可选地,可用抽吸量30-200ml/min的蠕动泵连接在侧孔1410上进行血栓抽吸。
可选地,隔断管1700外表面添加金属或非金属涂层(比如亲水涂层),防止抽吸后的血栓粘附在隔断管1700外表面。
可选地,参见图6,取栓孔1110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孔大小及侧翼1600、碎栓刀1200进行对应的长度方向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取栓需要,优选地,动脉血管内使用较大的取栓孔1112以提高血栓取出效率,静脉血栓内使用较小的取栓孔1111以保护静脉血管壁。对于适用于动脉血管的取栓导管来说,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优选为60~120°,对于适用于静脉血管的取栓导管来说,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优选为30~60°。所述取栓孔的开孔角度是指,在取栓头1100的横截面(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取栓孔所对应的弧的圆心角。
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见图7,取栓孔1110还可以是其他多种构型,如图7a、7c、7e所示,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圆弧形的取栓孔1110a、1110b、1110c,开孔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图7b所示的圆形取栓孔1110d;图7e所示的半圆形取栓孔1110e;及图7f、图7g、图7h所示的多种形状,本实施例对取栓孔1110的形状不做限制。
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9,取栓头1800为双腔结构,分别为与取栓孔1810相通的空腔、导丝腔1820,对应的外鞘管亦为双腔外鞘管1900,分别为血栓抽吸腔1910、外鞘管导丝腔1920,血栓抽吸腔1910与取栓孔1810所在的空腔相连通,导丝腔1820和外鞘管导丝腔1920相贯通。导丝腔1820、外鞘管导丝腔1920手术时供导丝通过,以便更好地指引取栓头1800达到病变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导丝所在的空腔和旋转结构(传动线缆1500、碎栓刀1200等)所在的空腔不联通,二者不会相互影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导丝随系统旋转,消除血栓缠绕导丝和导丝断裂的风险。
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见图10隔断管1710上固定有两个顺时针方向螺旋侧翼1610,且螺旋侧翼1610上带有刃口1611,即,螺旋侧翼1610的外侧(不与隔断管1710连接的一侧)为锐利的刀刃,可以切断缠绕的血液物质(纤维蛋白、漂浮血栓),进一步降低血栓缠绕的风险。
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见图11隔断管1720上固定有三个逆时针方向螺旋侧翼1620,且螺旋侧翼1620的外侧上带有刃口1621,更进一步降低血栓缠绕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可使机械取栓系统快速连续取栓的同时,不产生血栓缠绕、导丝断裂等问题:具体地,血栓抽吸腔内无导丝,消除了血栓缠绕导丝及导丝断裂的风险;传动线缆外设置有隔断管,防止血栓缠绕传动线缆;碎栓刀与隔断管之间设置有侧翼,有效阻止高速旋转的碎栓刀带动的血栓缠绕在隔断管上,实现快速连续取栓。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栓头、碎栓刀、传动线缆、隔断管、外鞘管和尾端连接件;
所述取栓头为具有至少一取栓孔的管状中空结构,所述碎栓刀为具有至少一刀锋的管状镂空结构,所述碎栓刀安装在所述取栓头内部,所述碎栓刀与所述传动线缆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取栓头的近端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隔断管套设在所述传动线缆外部,所述隔断管的近端与所述尾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碎栓刀套设在所述隔断管的外部;
所述尾端连接件设置有一侧孔,所述侧孔与由隔断管和外鞘管之间形成的腔体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管远端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侧翼,所述碎栓刀套设在所述侧翼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栓刀在轴向上完全覆盖所述取栓头上的取栓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碎栓刀的轴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数量与取栓孔的数量相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管上设置的侧翼为狭长的片状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为螺旋侧翼,且所述螺旋侧翼上带有刃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与负压抽吸装置连接,所述传动线缆的近端与马达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管外表面覆盖有亲水涂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对于动脉取栓导管,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为60~120°,对于静脉取栓导管,取栓孔的开孔角度为30~6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头和外鞘管还对应设置有可供导丝通过的导丝腔。
CN201721848890.7U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取栓导管 Active CN208404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8890.7U CN208404743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取栓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8890.7U CN208404743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取栓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4743U true CN208404743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8890.7U Active CN208404743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取栓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47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303A (zh) * 2019-06-06 2019-08-20 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碎栓并抽吸血栓的器械
CN110755133A (zh) * 2019-11-19 2020-02-07 昆山金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303A (zh) * 2019-06-06 2019-08-20 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碎栓并抽吸血栓的器械
CN110755133A (zh) * 2019-11-19 2020-02-07 昆山金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3918B (zh) 一种取栓导管
EP3646806B1 (en) Mechanical thrombus removal device
US7250042B2 (en) Thrombus suction catheter with improved suction and crossing
US6632230B2 (en) Ablation system with catheter clearing abrasive
CN110141303A (zh) 用于碎栓并抽吸血栓的器械
WO2018215840A1 (en) Assistive jet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0765138B1 (en) An apparatus for fragmentation of a lung embolus
CN102743207B (zh) 血栓破碎取栓器
US201102082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Occluded Vessels
WO2021227610A1 (zh) 血栓清除装置
CN109350178A (zh) 取栓装置
CN208404743U (zh) 一种取栓导管
WO2011089162A1 (fr) Dispositif cardio-vasculaire à usage unique pour intervention médico-chirurgicale
WO2022127305A1 (zh) 血栓清除装置
CN109316224A (zh) 血栓去除装置
CN209450609U (zh) 取栓装置
CN208355530U (zh) 血栓去除装置
CN108553741A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导管装置
US11771458B2 (en) Rotary embolectomy device
CN217186308U (zh) 一种血管的除栓装置
CN214966284U (zh) 血栓清除装置
CN212307963U (zh) 一种血栓取出导管
WO2023088180A1 (zh) 碎栓装置及血栓清除系统
CN217366000U (zh) 血栓清除装置
US20230380850A1 (en) Funnel aspiration cath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321 No. 3399 lane, Kang 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21 No. 3399 lane, Kang 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1

Patentee before: MICROPORT ENDOVASCULAR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1

Address after: Room 102, No. 1, Lane 3399, Kang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2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21 No. 3399 lane, Kang 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