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2794U -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2794U
CN208402794U CN201820776969.1U CN201820776969U CN208402794U CN 208402794 U CN208402794 U CN 208402794U CN 201820776969 U CN201820776969 U CN 201820776969U CN 208402794 U CN208402794 U CN 20840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atches
hybrid rice
rope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69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诗航
周鹏
董瑞霞
张水金
郑菲艳
王洪飞
郑轶
郑家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j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207769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2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绳索能随链条从水稻用田的横向一侧沿纵向至横向另一侧再复位到原来位置实现自动赶粉,从而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杂交水稻制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近年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2.4亿亩,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杂交水稻的生产过程包括育种、制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割等,其中制种是杂交水稻重要的生产环节。制种环节中的授粉过程,仍然需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来完成,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式和人力式两种方法:机械授粉主要方式是飞机(无人机)赶粉,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同一品种的大面积制种,不适合多个品种同时制种;人力授粉的主要方式有绳索拉粉、竹竿推粉这2种。目前,育种家在对苗头组合的小面积制种还是用人力授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劳动力迁移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劳动力问题不断凸显,这就需要研发一种适应于杂交水稻小面积制种的自动赶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赶粉装置能实现自动赶粉,从而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
优选地,每组电驱动装置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缠绕于两链轮上并且在两链轮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以及用来驱动链轮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所述赶粉绳索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上,所述链轮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也可以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齿条及带动该齿条前后往复移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或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构成,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两根固定杆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置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固定杆中部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本实用新型可以不设置加强杆,本方案设置加强杆能使该赶粉装置更加稳定,不会摇晃,从而赶粉时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每一根固定杆包括位于下端的且上部设有竖向导向孔的固定段及套设于导向孔内且沿导向孔上下移动的活动段,所述的固定段和活动段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锁定两者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的电驱动装置的链轮安装于活动段上端。
进一步地,每组电驱动装置的两根固定杆上端之间连接有支杆,两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杆上方之间可拆卸地覆盖有塑料遮雨薄膜。本方案能在阵雨时,盖上遮雨薄膜,从而降低父本花粉的浪费,能使授粉更加完全。
进一步地,每根支杆中部向上凸起,两组电驱动装置的支杆之间架设有横杆,所述的遮雨薄膜覆盖于支杆和横杆上表面。能使薄膜更加稳定地固定于支杆上方,而且不会在中间积蓄大量的雨水,导致薄膜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赶粉绳索下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多根长短不一的且刷头朝下的细毛刷。本方案采用细毛刷,能将父本上的花粉更加完全地输送到母本上,不会浪费花粉,从而能减少因为未授粉而产生的种子空瘪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链条上套设有用于穿设固定赶粉绳索的固定套。
方案二)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
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将赶粉绳索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
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带动赶粉绳索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
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绳索能随链条从水稻用田的横向一侧沿纵向至横向另一侧再复位到原来位置实现自动赶粉,从而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
2、能调节活动段的位置从而调节固定杆高度,从而根据水稻植株的高低选择绳索高度。
3、设置加强杆能使该赶粉装置更加稳定,不会摇晃。
4、采用细毛刷,能将父本上的花粉更加完全地输送到母本上,从而能减少因为未授粉而产生的种子空瘪的概率。
5、能控制赶粉的时间及频率,不会损坏父本,而且能使授粉更加完全。
6、遮雨薄膜能在阵雨时降低父本花粉的浪费,能使授粉更加完全。
7、减少遮雨薄膜中间的积水从而减少损坏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绳索,2、电驱动装置,2-1、链条,2-2、链轮,3、电机及其传动组件,4、固定杆,4-1、固定段,4-2、活动段,5、细毛刷,6、控制装置,7、加强杆,8-1、支杆,8-2、横杆,9、遮雨薄膜,10、固定套,11、种植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包括赶粉绳索1、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1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2。
每组电驱动装置2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2-2、缠绕于两链轮2-2上并且在两链轮2-2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2-1、以及用来驱动链轮2-2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所述赶粉绳索1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2-1上,所述链轮2-2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4构成,所述的链轮2-2与所述的固定杆4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6。
所述的链条2-1的一个链条单元上套设有用于固定赶粉绳索1的固定套10。
本实施例的每个链条2-1在竖向方向上等高,而且每个链轮2-1的半径相等。
采用本实施例的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
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2,将赶粉绳索1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2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
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2带动赶粉绳索1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
赶粉时根据杂交水稻的高低设置绳索的高低。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赶粉绳索1下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多根长短不一的且刷头朝下的细毛刷5。
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置2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7。本实用新型可以不设置加强杆,本方案设置加强杆能使该赶粉装置更加稳定,不会摇晃,从而赶粉时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的每个链条2-1在竖向方向上等高,而且每个链轮2-1的半径相等。
采用本实施例的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
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2,将赶粉绳索1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2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
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2带动赶粉绳索1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
赶粉时根据杂交水稻的高低设置绳索的高低。
实施例3
如图3、4、5所示,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上端之间连接有支杆8-1,两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杆上方之间可拆卸地覆盖有塑料遮雨薄膜9。本方案能在阵雨时,盖上遮雨薄膜,从而降低父本花粉的浪费,能使授粉更加完全。
每根支杆8-1中部向上凸起,两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杆8-1之间架设有横杆8-2,所述的遮雨薄膜9覆盖于支杆8-1和横杆8-2上表面。能使薄膜更加稳定地固定于支杆8-1上方,而且不会在中间积蓄大量的雨水,导致薄膜损坏。
每一根固定杆4包括位于下端的且上部设有竖向导向孔的固定段4-1及套设于导向孔内且沿导向孔上下移动的活动段4-2,所述的固定段4-1和活动段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锁定两者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组件4-3,所述的电驱动装置2的链轮2-2安装于活动段4-2上端。
本实施例的每个链条2-1在竖向方向上等高,而且每个链轮2-1的半径相等。
采用本实施例的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的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内种植水稻,使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横向方向交替布设;
②在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电驱动装置2,将赶粉绳索1连接于两组电驱动装置2之间并且沿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纵向水平布设;
③在杂交水稻花期,每天11:00-15:00期间,每隔40-60分钟控制电驱动装置2带动赶粉绳索1沿横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1-3次。
赶粉时根据杂交水稻的高低设置绳索的高低。本实施例可以上下活动活动段部分从而调整绳索的高低。

Claims (9)

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赶粉绳索(1)、以及两组分别设置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用来带动赶粉绳索(1)在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移动的电驱动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包括支架、一对安装于支架上并且一前一后设置的链轮(2-2)、缠绕于两链轮(2-2)上并且在两链轮(2-2)之间闭环循环往复移动的链条(2-1)、以及用来驱动链轮(2-2)旋转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所述赶粉绳索(1)拉直时端部垂直连接于相应端的链条(2-1)上,所述链轮(2-2)的中心轴与赶粉绳索(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架由设于赶粉绳索(1)长度延伸方向一端的前后两侧的两根竖置的固定杆(4)构成,所述的链轮(2-2)与所述的固定杆(4)转动连接;所述的赶粉装置还包括与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及其传动组件(3)启闭的时间及频率的控制装置(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以及两组电驱动装置(2)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固定杆(4)中部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固定杆(4)包括位于下端的且上部设有竖向导向孔的固定段(4-1)及套设于导向孔内且沿导向孔上下移动的活动段(4-2),所述的固定段(4-1)和活动段(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用于锁定两者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组件(4-3),所述的电驱动装置(2)的链轮(2-2)安装于活动段(4-2)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驱动装置(2)的两根固定杆(4)上端之间连接有支杆(8-1),两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杆上方之间可拆卸地覆盖有塑料遮雨薄膜(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杆(8-1)中部向上凸起,两组电驱动装置(2)的支杆(8-1)之间架设有横杆(8-2),所述的遮雨薄膜(9)覆盖于支杆(8-1)和横杆(8-2)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赶粉绳索(1)下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多根长短不一的且刷头朝下的细毛刷(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条(2-1)上套设有用于穿设固定赶粉绳索(1)的固定套(10)。
CN201820776969.1U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Active CN20840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6969.1U CN208402794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6969.1U CN208402794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2794U true CN208402794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1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6969.1U Active CN208402794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2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2294A (zh) * 2018-05-23 2018-11-1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2294A (zh) * 2018-05-23 2018-11-1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4404B (zh) 葡萄栽培方法
CN108812294A (zh)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及赶粉方法
CN103299875B (zh) 一种v形葡萄架及葡萄栽培方法
CN102405797B (zh) 一种温室作物的吊蔓装置及作物栽培方法
CN102484962A (zh) 一种油菜割晒机
CN208402794U (zh)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的赶粉装置
CN105557413B (zh) 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
CN106304864A (zh) 一种用于农业推拉式松土机
CN104381121A (zh) 一种提高薄皮甜瓜大棚制种产量的授粉方法
CN206766078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运输车
CN106717396A (zh) 一种应用于覆膜种植的施肥装置
CN107409798B (zh) 一种简易的桃树高y字形整形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29771A (zh) 一种桃树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CN106070163B (zh) 一种农业用快速除草装置
CN210137578U (zh) 一种农业用除草装置
CN205812989U (zh) 一种农业种植大棚
CN113475291B (zh) 一种维持柿轻简化生产的树形管理方法
CN212993360U (zh) 一种自动化育秧苗床
CN204888219U (zh) 果树大网格架
CN212813064U (zh) 一种草莓天瀑种植结构
CN107787760A (zh) 葡萄栽培方法
CN114097468A (zh) 一种鱼菜共生植物定植装置
CN202998941U (zh) 农作物生长攀爬架
CN202842002U (zh) 温室大棚光照调节装置
CN109479833A (zh) 倍蚜种虫自然迁飞散放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No.168, area 5, Yutou community, Xiyuan street,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Patentee after: Fujian Huaj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18 Lianban village, Chengmen Town,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