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4897U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94897U CN208394897U CN201820625957.9U CN201820625957U CN208394897U CN 208394897 U CN208394897 U CN 208394897U CN 201820625957 U CN201820625957 U CN 201820625957U CN 208394897 U CN208394897 U CN 208394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barricade
- pond body
- floatingleaved plant
- pool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包括池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池体包括池底和池壁;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设置在池底上,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将池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第一池体一侧的池壁上设有进水口,第一池体内的池底上靠近第一挡墙的位置开有第一基坑;第二挡墙上靠近池底的位置开有出水孔;第三池体一侧的池壁中上部设有排水口,第三池体的池底上靠近池壁的位置开有第二基坑;第一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浮叶植物。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氧气含量,同时在浮叶植物净化塘塘底设置较深的坑,使沉积物沉积于坑中,便于清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背景技术
曝气式氧化塘污水技术能够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减少污水中的厌氧菌数量,防止污水在沉淀池中厌氧分解产生恶臭。目前传统的曝气式氧化塘污水技术需要在塘内设计曝气装置,而常用的曝气方式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不论是哪种曝气方式,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且建设和运行费用高,污泥不易排出也无法再处理利用,除磷效果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能够增加氧气含量,同时在浮叶植物净化塘塘底设置较深的坑,使沉积物沉积于坑中,便于清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包括:池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池体包括池底和池壁;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并排设置在池底上,且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将池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三个独立的部分,第一挡墙高于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池体一侧的池壁上设有进水口,第一池体内的池底上靠近第一挡墙的位置开有第一基坑;所述第二挡墙上靠近池底的位置开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三池体一侧的池壁中上部设有排水口,第三池体的池底上靠近池壁的位置开有第二基坑;所述第一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浮叶植物。
进一步,所述池底内铺设有5厘米厚的石子。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间距为40至50厘米,第一挡墙高于第二挡墙20厘米。
进一步,所述出水孔距离池底20至30厘米,出水孔直径为5厘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底部至池底之间的距离均为30至40厘米,第一基坑紧靠第一挡墙底部设置。
进一步,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菖蒲、茭白、美人蕉和粉绿狐尾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氧气含量,同时在浮叶植物净化塘塘底设置较深的坑,使沉积物沉积于坑中,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池体;2、第二池体;3、第三池体;4、池底;5、进水口;6、第一挡墙;7、第二挡墙;8、出水孔;9、第一基坑;10、第二基坑;11、生态浮床;12、浮叶植物;13、沉水植物;14、排水口;15、石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包括:池体、第一挡墙6和第二挡墙7,池体包括池底4和池壁,池底内铺设有5厘米厚的石子15;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并排设置在池底上,且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将池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三个独立的部分,第一挡墙6和第二挡墙7之间间距为45厘米,第一挡墙高于第二挡墙20厘米,作用是通过高度差增加净化塘水里的溶解氧,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所述第一池体一侧的池壁上设有进水口5,第一池体内的池底上靠近第一挡墙的位置开有第一基坑9;所述第二挡墙上靠近池底的位置开有若干出水孔8,可以起到均匀布水的目的,出水孔距离池底25厘米,出水孔直径为5厘米;所述第三池体一侧的池壁中上部设有排水口14,第三池体的池底上靠近池壁的位置开有第二基坑10,第一基坑9和第二基坑10的底部至池底之间的距离均为35厘米,第一基坑紧靠第一挡墙底部设置,设置基坑的目的是为了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在水流的作用下全部沉积到基坑内,便于在池底清理时直接清理基坑内的沉积物,无需清理整个池底;所述第一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生态浮床11和沉水植物13,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沉水植物为穗花狐尾藻、苦草、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包括菖蒲、茭白、美人蕉和粉绿狐尾藻等等,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浮叶植物12,如水鳖、荇菜等,浮叶植物,可以起到遮阴、充氧的作用。浮叶植物净化塘中水生植物需要控制扩繁范围,便于收割和更换品种等。当水生植物衰败后,依据季节和植物特性,定期收割和更换植物,在保障水质处理效果的同时,形成四季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污水由进水口5进入第一池体1中,当污水高度高于第一挡墙6时,污水从第一挡墙6跌流至第二池体2中,注意第二池体2中污水的高度不超过第二挡墙7,第二池体2中的污水从第二挡墙7下面的出水孔8进入第三池体3,污水在第三池体3中净化后由排水口14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池体包括池底和池壁;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并排设置在池底上,且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从左至右将池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三个独立的部分,第一挡墙高于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池体一侧的池壁上设有进水口,第一池体内的池底上靠近第一挡墙的位置开有第一基坑;所述第二挡墙上靠近池底的位置开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三池体一侧的池壁中上部设有排水口,第三池体的池底上靠近池壁的位置开有第二基坑;所述第一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内均设有浮叶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内铺设有5厘米厚的石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间距为40至50厘米,第一挡墙高于第二挡墙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距离池底20至30厘米,出水孔直径为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底部至池底之间的距离均为30至40厘米,第一基坑紧靠第一挡墙底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菖蒲、茭白、美人蕉和粉绿狐尾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5957.9U CN208394897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5957.9U CN208394897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94897U true CN208394897U (zh) | 2019-01-18 |
Family
ID=6506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25957.9U Active CN208394897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94897U (zh)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20625957.9U patent/CN2083948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20661B (zh) | 一种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生态渔业养殖装置 | |
CN102923906B (zh) | 集景观和生物生态修复的校园景观水体水质保持自净系统 | |
US20180037482A1 (en) | Super-large scale photon capture bioreactor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101074134B (zh) | 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3897034U (zh) | 一种高效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1828534A (zh) | 一种生态工程化南美白对虾养殖设施系统 | |
CN203618566U (zh) | 一种水体净化高效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1642076B (zh) | 一种池塘复合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 | |
CN102499124A (zh) |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 | |
CN106830576B (zh) | 一种湿地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 |
CN108128967A (zh) |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6719246A (zh) | 基于气提循环的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和方法 | |
CN201107973Y (zh) | 一种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生态渔业养殖装置 | |
CN105594642A (zh) | 一种基于池埂的多阶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共生系统与使用方法 | |
CN109095718A (zh) | 一种具有自动净化功能的小型景观水池构建方法 | |
CN101759296B (zh) | 一种庭院式景观湿地 | |
CN206033389U (zh) | 污染河道的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 |
KR100691562B1 (ko) | 소형 수생식물을 이용한 다단계 수처리 시스템 | |
CN206570094U (zh) |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 |
CN106698667B (zh) | 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 | |
CN207175595U (zh) | 一种简易的污水生态处理池 | |
CN208394897U (zh)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
CN108439604A (zh) | 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 | |
CN101891348B (zh) | 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污、雨水的贮存及深度处理方法 | |
CN2633877Y (zh) | 浮床式水净化生物反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