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4165U -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4165U
CN208384165U CN201820568908.6U CN201820568908U CN208384165U CN 208384165 U CN208384165 U CN 208384165U CN 201820568908 U CN201820568908 U CN 201820568908U CN 208384165 U CN208384165 U CN 208384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structure
guiding film
light guide
decorative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8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8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4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4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416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696 priority patent/WO2019200993A1/zh
Priority to EP19787750.9A priority patent/EP3719550A4/en
Priority to US16/926,112 priority patent/US1114381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以使得从导光膜入光口导入的光线均匀从透明装饰件导出。本申请还提供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壳体及电子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通过将导光结构设置于壳体的边框上而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边框上的导光结构导出,不占用前屏的空间,可有效提升屏占比,另外,通过在导光结构的透明装饰件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可有效提升发光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具有导光结构的壳体及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都有来电提醒、短信提醒等事件提醒功能。为了实现相应的事件提醒功能,现有的电子装置都是通过指示灯来进行指示,从而提示用户有未读信息或未接来电等事件。然而,目前的指示灯都是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前屏,需要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影响了电子装置的屏占比的提升。此外,现有的指示灯都是通过设置导光柱将光线导出,容易导致光线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边框以及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设置于所述边框上,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发光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上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通过将导光结构设置于壳体的边框上而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边框上的导光结构导出,不占用前屏的空间,可有效提升屏占比,另外,通过在导光结构的透明装饰件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可有效提升发光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在一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图1所示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透明装饰件进行丝印油墨处理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在图4所示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导光膜的入光口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出了主电路板的部分元器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源、电源开关、柔性电路板、转接板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形成的电路的等效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沿图1中剖面线I-I剖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在一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在图1所示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边框2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2上的导光结构3。
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结构3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31以及导光膜32,所述导光膜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R1,用于导入发光光源4(如图2所示)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以使得从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导入的光线均匀从透明装饰件31导出。
从而,本申请中,通过在壳体1的边框2上设置导光结构3,而将发光光源4的光线从边框2上的导光结构3导出,可以通过边框发光产生提示,无需在电子装置100的前屏开设指示灯孔,可有效地提升屏占比。此外,通过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可有效使得从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导入的光线均匀从透明装饰件31导出,提高了发光的均匀性。
其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位于所述边框2的最外侧,起到外观装饰面和出光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包括: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其中,所述第一面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面的其他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从而,由于所述透明装饰件31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丝印的油墨较厚,能够有效减弱通过入光口R1直射进来的光线,而使得透明装饰件31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的发光亮度与其他位置保持均衡,提高了发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3,为透明装饰件31进行丝印油墨处理的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包括:如图3中的(a)和(b)所示,首先,所述透明装饰件31与导光膜32贴合的第一面F1上整体进行第一次丝印油墨处理而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YM1,然后,如图3中的(c)所示,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第一面F1上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YM1后,在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进行第二次丝印油墨处理而在对应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丝印第二层油墨YM2。
从而,所述透明装饰件31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将丝印有两层油墨,而使得所述透明装饰件31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丝印的油墨较其他位置更厚,有效地保证了透明装饰件31的发光均匀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进行丝印油墨处理也可包括: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第一面F1上一次性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并在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进行丝印时,重复丝印多次而使得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的油墨的厚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油墨厚度。
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丝印油墨处理是一次性完成的,只是在不同的位置处的丝印次数不同而使得厚度不同,特别的,为在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进行丝印的次数大于其他位置丝印的次数,而使得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的油墨厚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油墨厚度。
其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指的是透明装饰件31第一面F1上与入光口R1在透明装饰件31上的投影重合或略大于所述入光口R1在透明装饰件31上的投影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第一面F1的其他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也可为零,即所述第二厚度为零,在其他位置处不进行丝印油墨处理,而仅在所述透明装饰件31的第一面F1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Z1处进行丝印油墨处理而形成厚度不为零的油墨层。
请返回参考图2,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结构3还包括光学胶层33,所述透明装饰件31和所述导光膜32通过所述光学胶层33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光学胶层33为OCR(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粘接剂)光学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和所述导光膜32通过所述光学胶层33紧密固定在一起而形成一个透明的装饰件组件。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和所述导光膜32也可以通过局部点胶的方式紧密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整体涂覆其他透明胶水等方式紧密固定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和所述导光膜32也可通过卡合结构卡合固定在一起,例如,透明装饰件31上设置有若干凸起,导光膜3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而将透明装饰件31和所述导光膜32卡合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制成,所述导光膜32由聚碳酸酯(PC)等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
显然,所述透明装饰件31或所述导光膜32也可为透明玻璃、透明树脂、透明塑料等中的任一种材料制成。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结构3还包括遮光胶34,所述遮光胶34贴合于所述导光膜32的未与所述透明装饰件31贴合的面F2上,所述遮光胶3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K1,所述至少一个开口K1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分别对应,用于通过发光光源4的光线。
从而,所述遮光胶34用于进行遮光,而仅允许发光光源4的光线从所述开口K1发射至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处,并通过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处发散至其他区域,保证了光线均为从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进入而导向至不同的区域,进一步避免了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34为黑色或白色双面遮光胶。
所述导光结构3通过所述遮光胶34粘接固定于所述边框2上。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电子装置100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5为电子装置100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边框2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导光结构3的凹槽C1。所述遮光胶34的一面与所述导光膜32粘接贴合后,所述遮光胶34的另一面与所述边框2的凹槽C1的底面M1相粘接而将导光结构3紧密固定于所述边框2的凹槽C1中。
其中,所述导光结构3收容于所述边框2的凹槽C1中后,所述导光结构3的透明装饰件31的外表面与边框2的外表面相结合而形成一个平整的边框2。
请参阅图6,为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的示意图。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膜32的至少一个入光口R1包括开孔R0以及从孔壁B0上延伸出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T1。
从而,光线到达所述入光口R1后,通过所述多个凸起T1进行反射或折射而发散到导光膜32的各个方向,能够进一步提升发光的均衡性。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起T1为三角形凸起,且多个凸起T1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而形成“米”字形缝隙M0。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起T1也可为矩形凸起、圆柱形凸起等。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R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入光口R1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膜3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导光膜32以及所述遮光胶34的尺寸和形状相同,所述透明装饰件31、导光膜32以及所述遮光胶34依次层叠设置且沿着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装饰件31、导光膜32以及所述遮光胶34的形状为狭长的椭圆形,且近似为所述边框2的内切椭圆。
如图2所示,所述边框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边框孔K2,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孔K2的位置与所述导光膜32的至少一个入光口R1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所述发光光源4,所述发光光源4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灯L1,每一发光灯L1与一边框孔K2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孔K2均为贯穿所述边框2的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发光灯L1为嵌设于对应的一边框孔K2中。显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光源4可为一长条形发光灯,而对应覆盖所有的边框孔K2。
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发出的光通过所述边框2的边框孔K2发射至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从而通过所述导光膜32导至透明装饰件31并从所述透明装饰件31导出而进行发光指示。
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转接板5、柔性电路板6以及主电路板7。
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为设置于所述转接板5上并与转接板5电连接,所述转接板5的表面与所述边框2的内表面N1大致平行,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设置于所述转接板5上后,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远离所述转接板5的部分嵌设于相应的边框孔K2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远离所述转接板5的部分包括发光灯L1的发光面,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为正对所述边框孔K2到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的方向发光。
所述柔性电路板6与所述转接板5以及所述主电路板7电连接,从而,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通过所述转接板5、所述柔性电路板6与所述主电路板7电连接,而可从主电路板7获得电能而发光。
请参阅图7,为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出了主电路板7的部分元器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71、电源8以及电源开关9。
所述控制器71、电源8以及电源开关9均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7上。所述电源8用于提供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的工作电压,所述电源开关9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和所述电源8之间,所述控制器71与所述电源开关9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导通或断开,而使得电源8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供电或停止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8可为纽扣电池等小电池或电子装置100的电池提供的电压点,或者可为电源管理芯片等。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71在确定有预设事件发生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导通,从而导通电源8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供电的供电路径,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上电而发光,并通过所述导光结构3导出而进行发光提示。
其中,所述预设事件包括未接来电事件、未读信息(包括短信、新闻等信息)事件等事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71在接收到特定应用程序的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导通,从而导通电源8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供电的供电路径,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上电而发光,并通过所述导光结构3导出而进行发光。其中,所述特定应用程序可为手电筒等应用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结构3导出后还可以充当照明灯使用。
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71在确定有预设事件发生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导通后,在侦测到用户对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断开,从而停止对所述发光灯L1供电,而停止进行发光提示。例如,若用户解锁电子装置100或者通过运动传感器侦测到用户拿起电子装置100等操作,则说明用户已经注意到所述发光提示,此时停止对所述发光灯L1供电,而停止进行发光提示,避免能量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71在接收到特定应用程序的关闭指令时,例如接收到关闭手电筒等应用程序的关闭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断开,从而停止对所述发光灯L1供电,而停止进行发光。
请一并参阅图8,为电源8、电源开关9、柔性电路板6、转接板5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形成的电路的等效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所述电源开关9可电连接于所述电源8的正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正极接入点61之间,所述转接板5上布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线X1,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导线X1分别连接于所述正极接入点61以及各个发光灯L1的正极之间,各个发光灯L1的负极并通过所述转接板5上布设的至少一条第二导线X2同时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6上的负极接入点62,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负极接入点62与主电路板7上的地连接,例如与电源8的负极连接。
从而,所述控制器71通过控制所述电源开关9导通时,所述电源8的供电电压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正极接入点61以及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导线X1分别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上电发光。
其中,所述电源开关9可为数控型单刀双掷开关,也可为MOS管、BJT管等半导体开关管。
其中,图8中以所述电源开关9为MOS管Q1为例,所述控制器71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8的正极和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正极接入点61,所述控制器71通过产生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MOS管Q1控制所述MOS管Q1导通,以及通过产生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MOS管Q1控制所述MOS管Q1断开。其中,当所述MOS管Q1为NMOS管时,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当所述MOS管Q1为PMOS管时,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L1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
如图2等附图所示,所述边框孔K2的数量和发光灯L1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导光膜32的入光口R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边框孔K2为多个时,以均匀的间隔分布在所述边框1上。
请一并参阅图9,为图1中沿剖面线I-I剖开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每一边框孔K2贯穿边框2后与所述边框2上的凹槽C1连通,并与所述遮光胶34上对应的开口K1以及导光膜32上对应的入光口R1正对,从而使得所述边框孔K2对应设置的发光灯L1发出的光通过所述边框孔K2以及所述遮光胶34的开口K1发射至导光膜32上对应的入光口R1。
请返回参考图2,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中框,包括至少三个边框2以及与三个边框2连接的背板21。所述导光结构3为设置于其中的一个边框2上。其中,所述背板21具体为与三个边框2的靠近中部的位置连接,而形成位于所述电子装置100的中部的承载板。
如图2所示,所述背板21上具有凹部22,所述主电路板7收容于所述凹部22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包括锁固件11,所述锁固件11包括固定部111以及限位部112,所述主电路板7的靠近所述设置有导光结构3的边框2的边沿Y1开设有缺口K3,所述锁固件11的固定部111通过所述缺口K3固定于所述背板21上,所述限位部112与所述锁固件11固定连接,且延伸于所述主电路板7与所述背板21相背的一面,而将所述主电路板7进行固定。其中,所述主电路板7的其他位置还通过螺丝锁固等方式固定于背板21上。
其中,所述限位部112通过与所述主电路板7的所述边沿Y1平行的连接板113与所述固定部11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112具体可为从所述连接板113的远离所述背板21的边的端部区域朝着远离所述背板21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沿着与平行背板21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主电路板7上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有导光结构3的边框2为所述壳体1的顶部的边框。具体的,所述设置有导光结构3的边框2为电子装置100正放时,位于电子装置100的顶部的边框。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有导光结构3的边框2也可为壳体1/电子装置100的左侧、右侧或底部的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为电子装置100的后壳,包括背壳板,所述四个边框2可为从所述背壳板的四边朝着远离背壳板的方向垂直延伸出的四个边框2。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某一实施例可能仅重点介绍到一个或少数部件的变动,其他未介绍或未重点介绍的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有不同的变形方式时,在该实施例中也适用。
显然,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可包括其他的元件,例如存储器、显示屏等等,由于与本申请改进无关,故未在此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3、壳体1及电子装置100,通过将导光结构3设置于壳体1的边框1上而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边框1上的导光结构3导出,不占用前屏的空间,可有效提升屏占比,另外,通过在导光结构3的透明装饰件31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可有效提升发光的均匀性。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面的其他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装饰件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整体进行第一次丝印油墨处理而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并在所述透明装饰件的第一面上整体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后,在所述透明装饰件的第一面上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入光口的位置进行第二次丝印油墨处理而在对应每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处丝印第二层油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透明装饰件和所述导光膜通过所述光学胶层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合于所述导光膜的未与所述透明装饰件贴合的面上,所述遮光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分别对应,用于通过发光光源的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为黑色或白色双面遮光胶。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的至少一个入光口包括开孔以及从孔壁上延伸出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入光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膜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装饰件、导光膜以及所述遮光胶的尺寸和形状相同,所述透明装饰件、导光膜以及所述遮光胶依次层叠设置且沿着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10.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边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设置于所述边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边框孔,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光膜的至少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对应。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发光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上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贴合设置的透明装饰件以及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光口,用于导入发光光源的光线,所述透明装饰件的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进行丝印油墨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每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面的其他位置处丝印的油墨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装饰件与导光膜贴合的第一面上整体进行第一次丝印油墨处理而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并在所述透明装饰件的第一面上整体整体丝印第一层油墨后,在所述透明装饰件的第一面上的对应所述导光膜的入光口的位置进行第二次丝印油墨处理而在对应每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处丝印第二层油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透明装饰件和所述导光膜通过所述光学胶层固定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合于所述导光膜的未与所述透明装饰件贴合的面上,所述遮光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的位置分别对应,用于通过发光光源的光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导光结构的凹槽,所述遮光胶的一面与所述导光膜粘接贴合后,所述遮光胶的另一面与所述边框的凹槽的底面相粘接而将导光结构紧密固定于所述边框的凹槽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的至少一个入光口包括开孔以及从孔壁上延伸出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光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入光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膜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边框的边框孔,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光膜的至少一个入光口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灯,每一发光灯与一边框孔对应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发光灯嵌设于对应的一边框孔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设置于所述转接板上并与转接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设置于所述转接板上后,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远离所述转接板的部分嵌设于相应的边框孔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主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转接板以及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通过所述转接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而可从主电路板获得电能而发光。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电源以及电源开关,所述控制器、电源以及电源开关均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用于提供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的工作电压,所述电源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电源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或断开,而使得电源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供电或停止供电。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有预设事件发生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导通,从而导通电源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供电的供电路径,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上电而发光,并通过所述导光结构导出而进行发光提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特定应用程序的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导通,从而导通电源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供电的供电路径,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灯上电而发光,并通过所述导光结构导出而进行发光。
CN201820568908.6U 2018-04-19 2018-04-19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8384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8908.6U CN208384165U (zh) 2018-04-19 2018-04-19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PCT/CN2019/072696 WO2019200993A1 (zh) 2018-04-19 2019-01-22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EP19787750.9A EP3719550A4 (en) 2018-04-19 2019-01-22 LIGHT GUIDE STRUCTUR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926,112 US11143813B2 (en) 2018-04-19 2020-07-10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parent decorative structure member and light guide fil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8908.6U CN208384165U (zh) 2018-04-19 2018-04-19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4165U true CN208384165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8908.6U Active CN208384165U (zh) 2018-04-19 2018-04-19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41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8524A (zh) * 2018-04-19 2018-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WO2019200993A1 (zh) * 2018-04-19 2019-10-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3589898A (zh) * 2021-07-16 2021-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8524A (zh) * 2018-04-19 2018-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WO2019200993A1 (zh) * 2018-04-19 2019-10-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US11143813B2 (en) 2018-04-19 2021-10-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parent decorative structure member and light guide film
CN113589898A (zh) * 2021-07-16 2021-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589898B (zh) * 2021-07-16 2024-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4165U (zh)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US9282657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N108508524A (zh)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4023427B (zh) 照明装置
US11143813B2 (en)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parent decorative structure member and light guide film
TWM454144U (zh) 發光化妝鏡
US2010030875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095741A1 (en) Side-illuminated advertisement board
CN208384164U (zh)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9478386A (zh) 多功能照明设备
CN108508526A (zh)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8594567A (zh) 灯条组件、显示模组和移动电子设备
US20050254226A1 (en) Ornamen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586026A (zh) 终端设备
EP3933671A1 (en) Display screen module and terminal
CN107561626A (zh) 一种导光结构和移动终端
US20090109701A1 (en) Illuminant business card
CN209748960U (zh) 一种电子终端设备后盖变色装置
CN203465537U (zh) 电子纸屏幕智能手表
CN103576985B (zh) 显示装置
CN110312018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19200992A1 (zh) 导光结构、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681746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呼吸灯控制方法
CN220911250U (zh) 一种多角度出光警示灯
KR100690822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집광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