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2345U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2345U
CN208382345U CN201821039648.XU CN201821039648U CN208382345U CN 208382345 U CN208382345 U CN 208382345U CN 201821039648 U CN201821039648 U CN 201821039648U CN 208382345 U CN208382345 U CN 208382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wind deflector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pivo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96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先友
刘志强
彭代杰
袁宏亮
杨智强
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96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2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2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和导风板,新风出口的边缘处设有多个配合部,导风板设在新风出口处且包括多个子导风板,每个子导风板的沿旋转轴线的两端均设有枢转部,枢转部和配合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枢转轴,枢转部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枢转轴对应配合在枢转孔内,至少一个枢转轴和相应的枢转孔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多个凹槽,至少一个枢转轴和相应的枢转孔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转动子导风板以使凸起配合在对应凹槽内以限定子导风板的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导风板在特定导风位置的限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导风板一般是自动扫风,即由电机带动导风板按照一定的程序设定,以一定的角度范围和速度摆动,以实现扫风的目的。在一些没有自动导风功能的空调器上,用户需要通过手动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以满足送风角度的要求,但是气流的作用使得导风板无法在特定的角度定位,需要用户反复调整。
相关技术中,为避免用户反复手动调整,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专门的阻尼器,来实现导风板的定位。然而,这种方式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导风板在特定导风位置的限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所述面框上设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处设有多个配合部;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新风出口处且包括多个子导风板,每个所述子导风板均具有旋转轴线,每个所述子导风板的沿所述旋转轴线的两端均设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枢转轴,所述枢转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枢转轴对应配合在枢转孔内,至少一个所述枢转轴和相应的所述枢转孔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沿对应所述子导风板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多个凹槽,至少一个所述枢转轴和相应的所述枢转孔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转动所述子导风板以使所述凸起配合在对应所述凹槽内以限定所述子导风板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枢转轴和枢转孔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子导风板转动时、凸起配合在对应凹槽内以限定子导风板的转动,使得子导风板保持在固定的导风位置,避免用户多次频繁地调节导风板的角度,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枢转部上,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配合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子导风板的沿所述旋转轴线的一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枢转部可运动地配合,以使所述连杆带动多个所述枢转部同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枢转部上具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偏离相应的子导风板的旋转轴线设置,所述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驱动轴配合的多个驱动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个所述凹槽,相应所述枢转孔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有所述凸起的所述配合部包括:多个子配合部,多个所述子配合部共同限定出所述枢转孔,多个所述子配合部沿相应所述枢转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与设有所述凸起的所述配合部对应的所述子导风板上设有拨动部,拨动所述拨动部以转动所述子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相应枢转孔的径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为弹性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导风板在特定导风位置的限位,结构简单、成本低,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面框与导风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面框与导风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面框与导风板的另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所示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导风板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多个配合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配合部与枢转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面框1、新风出口10、配合部11、枢转孔11a、凸起11b、子配合部111、
导风板2、子导风板21、旋转轴线210、枢转部211、枢转轴211a、驱动轴211b、驱动轴的中心轴线211c、凹槽211d、拨动部212、
连杆3、驱动孔30a、连杆本体31、驱动部32、止挡部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面框1和导风板2。
面框1上设有新风出口10,新风出口10的边缘处设有多个配合部11,导风板2设在新风出口10处且导风板2包括多个子导风板21,每个子导风板21均具有旋转轴线210,每个子导风板21的沿旋转轴线210的两端均设有枢转部211,枢转部211和配合部11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枢转轴211a,枢转部211和配合部11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11a,枢转轴211a对应配合在枢转孔11a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新风出口10可以位于面框1的底部,多个配合部11可以设在新风出口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每个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可以均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每个子导风板21均可以沿其旋转轴线210转动,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枢转部211。每个子导风板21上的枢转部211与新风出口10处相应的配合部11配合,以使每个子导风板21可绕其旋转轴线210转动,从而改变从新风出口10流出的气流的方向。例如,枢转部211上设有枢转轴211a,枢转轴211a可以沿对应的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延伸,配合部11上形成有枢转孔11a,枢转轴211a对应配合在枢转孔11a内以在枢转孔11a内绕对应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转动。
当然,枢转轴211a还可以设在配合部11上,此时枢转轴211a同样可以沿对应的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延伸,枢转孔11a形成在枢转部211上,枢转轴211a对应配合在枢转孔11a内以在枢转孔11a内绕对应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转动,同样可以实现每个子导风板21绕其旋转轴线210的转动。
至少一个枢转轴211a和相应的枢转孔11a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沿对应子导风板21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多个凹槽211d,至少一个枢转轴211a和相应的枢转孔11a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b,转动子导风板21以使凸起11b配合在对应凹槽211d内以限定子导风板21的转动。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枢转轴211a和与其配合的枢转孔11a可以形成一组安装部,也就是说,每个子导风板21的沿其旋转轴线210的两端均形成有一组安装部,多组安装部中的至少一组中的枢转轴211a和枢转孔11a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11d、多组安装部中的至少一组中的枢转轴211a和枢转孔11a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b,多个凹槽211d可以沿子导风板21的转动方向设置,使得枢转轴211a在对应的枢转孔11a内转动时、凸起11b可以与多个凹槽211d中的至少一个配合,且当凸起11b配合在凹槽211d内时、凸起11b可以限制枢转轴211a的转动,也就是说,当凸起11b配合在凹槽211d内时、凸起11b可以限制子导风板21的转动,使得多个子导风板21保持在固定的导风位置,避免子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发生改变,从而避免了用户多次频繁地调节子导风板21的角度,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
其中,当多组安装部中的至少一组中的枢转轴211a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11d时,凹槽211d可以形成在枢转轴211a的外周壁上,相应的枢转孔11a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b,凸起11b可以位于枢转孔11a的内周壁上,子导风板21转动时、枢转轴211a在枢转孔11a内转动以使凸起11b与多个凹槽211d中的至少一个配合;当多组安装部中的至少一组中的枢转轴211a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b时,凸起11b可以设在枢转轴211a的外周壁上,相应的枢转孔11a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凹槽211d,凹槽211d可以位于枢转孔11a的内周壁上,子导风板21转动时、枢转轴211a在枢转孔11a内转动以使凸起11b与多个凹槽211d中的至少一个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枢转轴211a在对应的枢转孔11a内转动时、凸起11b可以与多个凹槽211d中的任意一个配合,也就是说,子导风板21处于不同的导风位置时、凸起11b可以与不同的凹槽211d配合,使得子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具有多样性,从而提升了导风板2的适用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性。其中,相邻两个凹槽211d之间对应的角度可以与子导风板21的对应两个导风位置之间的夹角相等,从而子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的调节精度可以通过相邻两个凹槽211d之间对应的角度等相关参数具体设置。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方向“上”可以指空调室内机100在使用过程中、空调室内机100的上侧,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枢转轴211a和枢转孔11a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11b和凹槽211d,子导风板21转动时、凸起11b配合在对应凹槽211d内以限定子导风板21的转动,使得子导风板21保持在固定的导风位置,避免用户多次频繁地调节导风板2的角度,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4所示,枢转轴211a设在枢转部211上,枢转孔11a形成在配合部11上,枢转轴211a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相应枢转孔11a内以配合在枢转孔11a内,枢转轴211a在相应枢转孔11a内转动以实现子导风板21的转动。具体地,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两端的枢转部211上均设有枢转轴211a,枢转轴211a沿旋转轴线210延伸,对应的配合部11上均形成有枢转孔11a。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枢转轴211a设在配合部11上,枢转孔11a形成在枢转部211上,枢转轴211a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相应枢转孔11a内以配合在枢转孔11a内,枢转轴211a在相应枢转孔11a内转动以实现子导风板21的转动。具体地,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两端的枢转部211上均形成有枢转孔11a,对应的配合部11上均设有枢转轴211a,枢转轴211a沿旋转轴线210延伸。
当然,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两端的枢转部211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枢转轴211a、另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11a,与子导风板21两端的枢转部21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对应的配合部11上形成有枢转孔11a,与子导风板21两端的枢转部211中的上述另一个对应的配合部11上设有枢转轴211a,同样可以通过枢转轴211a与对应枢转孔11a的配合实现子导风板21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子导风板21的沿旋转轴线210的一端设有连杆3,连杆3与多个枢转部211可运动地配合,以使连杆3带动多个枢转部211同时转动。例如,在图5和图7-图10的示例中,连杆3可以设在多个子导风板21的下端,连杆3与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下端的枢转部211可运动地配合,使得其中一个枢转部211运动时、该枢转部211可以通过连杆3带动其他的枢转部211同时运动,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子导风板21转动时、该子导风板21可以通过其下端的枢转部211与连杆3之间的配合带动其他的子导风板21同时转动,同样,当对其中一个子导风板21进行限位时,该子导风板21可以通过其下端的枢转部211与连杆3之间的配合实现其他子导风板21的同时限位,从而多组安装部中可以仅有一组安装部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11b和凹槽211d,以使多个子导风板21同时保持在固定的导风位置,实现了多个子导风板21的同时限位,同时实现了多个子导风板21的同时转动,进而进一步简化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
当然,连杆3还可以设在多个子导风板21的上端,但不限于此,只需保证多个子导风板21可以通过连杆3实现同时转动、同时限位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多组安装部中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11b和凹槽211d的安装部还可以为两组、三组等,也就是说,当安装部一共为n组、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11b和凹槽211d的安装部为m组,则有n≥m、且n≥4,其中,m可以为1、2、3或4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子导风板21之间并非同时转动时,也就是说,多个子导风板21的转动之间彼此独立,每个子导风板21的沿其旋转轴线210的两端安装部中、至少有一组安装部中的枢转轴211a和枢转孔11a之间通过凸起11b和凹槽211d配合,从而实现每个子导风板21的单独限位,便于用户的使用。
可选地,如图3、图5、图7-图10所示,每个枢转部211上具有驱动轴211b,驱动轴的中心轴线211c偏离相应的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设置,也就是说,驱动轴的中心轴线211c可以与相应的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平行间隔设置,连杆3上形成有与驱动轴211b配合的多个驱动孔30a,多个驱动孔30a可以位于连杆3的同侧,多个子导风板21的驱动轴211b可以一一对应配合在多个驱动孔30a内,且驱动轴211b可以相对于对应的驱动孔30a转动。当其中一个子导风板21转动时,该子导风板21的驱动轴211b绕相应旋转轴线210转动,使得上述驱动轴211b带动连杆3运动,从而连杆3带动其他的驱动轴211b发生相应的转动,实现了其他子导风板21的同步转动;当对其中一个子导风板21进行限位时,该子导风板21的驱动轴211b静止不动,其他子导风板21无法使得连杆3仅相对于上述静止不动的驱动轴211b发生转动,从而其他子导风板21也保持在固定导风位置,实现了其他子导风板21的同步限位。
可选地,多个枢转轴211a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个凹槽211d,相应枢转孔11a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b。例如,如图3、图5、图7-图14所示,多个凹槽211d仅设在多个枢转轴211a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壁上,凸起11b仅设在与该枢转轴211a对应的枢转孔11a的壁面上,从而在实现多个子导风板21同时限位、同时转动的前提下,简化了凹槽211d和凸起11b的设置,进一步简化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降低成本。
其中,当多个枢转轴211a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凹槽211d时,多个凹槽211d可以占据上述枢转轴211a的整个外周壁,即多个枢转轴211a的上述其中一个的整个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凹槽211d;多个凹槽211d也可以仅占据上述枢转轴211a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即多个枢转轴211a的上述其中一个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上具有多个凹槽211d。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凹槽211d在枢转轴211a外周壁上相对于子导风板21的位置以及多个凹槽211d占据枢转轴211a的整个外周壁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子导风板21的摆角范围等具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设有凸起11b的配合部11包括多个子配合部111,多个子配合部111共同限定出枢转孔11a,多个子配合部111沿相应枢转孔11a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在图8、图9、图11-图14的示例中,配合部11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配合部11的内周壁可以限定出枢转孔11a,凸起11b可以设在配合部11的内周壁上,且凸起11b可以由配合部11的部分内周壁朝向枢转孔11a的中心轴线凸出形成;每个子配合部111可以大致形成为弧状结构,且每个子配合部111的一端与面框1相连、每个子配合部111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当枢转轴211a在枢转孔11a内转动至凸起11b未与对应凹槽211d配合时,枢转孔11a的最大径向尺寸较大,当枢转轴211a在枢转孔11a内转动至凸起11b与对应凹槽211d配合时,枢转孔11a的最大径向尺寸较小,而每个子配合部111的上述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每个子配合部111的自由端可以发生一定位移使得每个子配合部111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相邻两个子配合部111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隔可以增大或减小,进而保证了枢转轴211a可以在枢转孔11a内顺利转动,同时保证了凸起11b可以与对应凹槽211d配合以限制枢转轴211a的转动。
可选地,设有凸起11b的配合部11可以包括四个子配合部111,当然,设有凸起11b的配合部11的子配合部11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五个等。
可选地,与设有凸起11b的配合部11对应的子导风板21上设有拨动部212,拨动拨动部212以转动子导风板21。例如,如图3、图5、图7-图9所示,子导风板21为三个,拨动部212可以设在三个子导风板21中的中间一个上,且拨动部212可以位于子导风板21的中部,以便于用户的操作,凸起11b可以设在与三个子导风板21的中间一个对应的一个配合部11上、凹槽211d可以设在与三个子导风板21的中间一个对应的一个枢转部211上;用户可以通过拨动拨动部212来转动对应的子导风板21,以同时转动多个子导风板21,此时凸起11b与凹槽211d之间配合产生的阻碍子导风板21转动的作用力F1与用户拨动拨动部212产生的推动子导风板21转动的作用力F2可以作用在同一个子导风板21上,使得导风板2的受力较为合理,避免作用力F1和作用力F2未作用在同一个子导风板21上时、导风板2内产生多余的内力而损坏导风板2,保证了导风板2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1-图14所示,凸起11b为两个,两个凸起11b沿相应枢转孔11a的径向相对设置,即两个凸起11b之间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使得两个凸起11b的受力较为均衡,保证了子导风板21的稳定性。当然,两个凸起11b之间对应的圆心角还可以为45°、60°或140°等,使得凸起11b的布置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11b的个数还可以为一个、三个或四个等。
可选地,凸起11b为弹性凸起,使得凸起11b可以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提升了凸起11b的使用可靠性,同时避免了凸起11b干涉枢转轴211a的转动,保证枢转轴211a可以在枢转孔11a内顺利转动,而且保证了凸起11b可以与对应凹槽211d配合以限制枢转轴211a的转动。例如,凸起11b可以为橡胶件,而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实现了导风板2在特定导风位置的限位,结构简单、成本低,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面框1和导风板2,面框1内设有新风净化模块。面框1上形成有新风进口,面框1的底部设有两个新风出口10,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新风进口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并通过新风净化模块净化处理后通过新风出口10流至室内;面框1上还形成有两个空气出口,开关门可活动地设在面框1上以打开或关闭空气出口,面框1的位于空气出口的边缘的部分设有轴套,开关门上相应设有与轴套配合的轴套孔,以避免开关门在打开或关闭空气出口的过程中、开关门碰撞面框1而产生噪音,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声品质。轴套可选为弹性橡胶件,以便于轴套的加工和装配。
两个新风出口10左右间隔设置,左侧新风出口10的开口方向为自后向前、倾斜向左,右侧新风出口10的开口方向为自后向前、倾斜向右;每个新风出口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均设有间隔设置的三个配合部11,每个配合部11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且每个配合部11上形成有枢转孔11a。
两个导风板2分别对应设在两个新风出口10处,每个导风板2包括三个子导风板21,每个子导风板21均具有旋转轴线210,旋转轴线210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个子导风板2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枢转部211,每个枢转部211上均设有枢转轴211a,子导风板21上端的枢转轴211a向上延伸、子导风板21下端的枢转轴211a向下延伸,枢转轴211a对应配合在枢转孔11a内。
如图5和图7-图10所示,三个子导风板21的下端设有连杆3,三个子导风板21下端的枢转部211上均具有驱动轴211b,驱动轴的中心轴线211c偏离相应的子导风板21的旋转轴线210设置;连杆3包括连杆本体31、三个驱动部32和三个止挡部33,连杆本体31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三个驱动部32和三个止挡部33均设在连杆本体31的远离空调室内机100中心轴线的一侧,且三个驱动部32间隔设置对应止挡部33的上方,每个驱动部32上形成有与驱动轴211b配合的驱动孔30a,驱动孔30a的远离连杆本体31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开口的宽度沿朝向驱动孔30中心轴线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开口的最小宽度小于驱动孔30a的直径,以便于驱动轴211b的安装,同时避免驱动轴211b脱离驱动孔30a,止挡部33可以止抵在驱动轴211b的下端以对驱动轴211b起到限位的作用,实现连杆3的安装,从而连杆3可以带动三个子导风板21同时转动,实现三个子导风板21的同时限位。
三个子导风板21的中间一个的上端的枢转轴211a的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凹槽211d,多个凹槽211d仅占据枢转轴211a外周壁的一部分,每个凹槽211d可以由枢转轴211a的外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枢转轴211a的中心轴线凹入形成;多个凹槽211a可以分为两个凹槽组,每个凹槽组包括多个凹槽211a;与三个子导风板21的中间一个的上端的枢转轴211a相配合的枢转孔11a的壁面上设有两个凸起11b,每个凸起11b均为弹性凸起且每个凸起11b由配合部11的部分内周壁朝向枢转孔11a的中心轴线凸出形成,两个凸起11b沿相应枢转孔11a的径向相对设置,两个凸起11b可以与两个凹槽组一一对应配合,每个凸起11b与对应凹槽组的多个凹槽211a配合,以限制子导风板21的转动。对应的配合部11包括四个子配合部111,四个子配合部111共同限定出枢转孔11a,四个子配合部111沿相应枢转孔11a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子配合部111大致形成为弧状结构,且每个子配合部111的一端与面框1相连、每个子配合部111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
当子导风板21转动至凸起11b配合在凹槽211d内时,凸起11b可以限制子导风板21的转动,使得三个子导风板21保持在固定的导风位置,避免子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发生改变,从而避免了用户多次频繁地调节子导风板21的角度,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上设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处设有多个配合部;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新风出口处且包括多个子导风板,每个所述子导风板均具有旋转轴线,每个所述子导风板的沿所述旋转轴线的两端均设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枢转轴,所述枢转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枢转轴对应配合在枢转孔内,
至少一个所述枢转轴和相应的所述枢转孔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沿对应所述子导风板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多个凹槽,至少一个所述枢转轴和相应的所述枢转孔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转动所述子导风板以使所述凸起配合在对应所述凹槽内以限定所述子导风板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枢转部上,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配合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导风板的沿所述旋转轴线的一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枢转部可运动地配合,以使所述连杆带动多个所述枢转部同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枢转部上具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偏离相应的子导风板的旋转轴线设置,所述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驱动轴配合的多个驱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个所述凹槽,相应所述枢转孔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凸起的所述配合部包括:
多个子配合部,多个所述子配合部共同限定出所述枢转孔,多个所述子配合部沿相应所述枢转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与设有所述凸起的所述配合部对应的所述子导风板上设有拨动部,拨动所述拨动部以转动所述子导风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相应枢转孔的径向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弹性凸起。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821039648.XU 2018-06-29 2018-06-29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8382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9648.XU CN208382345U (zh) 2018-06-29 2018-06-29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9648.XU CN208382345U (zh) 2018-06-29 2018-06-29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2345U true CN208382345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9648.XU Active CN208382345U (zh) 2018-06-29 2018-06-29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23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625A1 (zh) * 2019-02-03 2020-08-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US11441791B2 (en) 2019-02-03 2022-09-13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625A1 (zh) * 2019-02-03 2020-08-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US11441791B2 (en) 2019-02-03 2022-09-13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2345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024756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9280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86327A (zh) 离心风机
CN202267186U (zh) 一种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及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795709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30585A (zh) 天花机
CN10862686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62678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028626A (zh) 导风机构以及空调
CN112460781A (zh) 出风格栅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5674529A (zh) 驱动装置和空调柜机
CN107014051B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862679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53613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62679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62678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4331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
CN207146625U (zh) 天花机
CN209445502U (zh) 空调器的开关门结构及空调器
CN107655189A (zh) 一种导风叶片及使用该导风叶片的空调内机
CN107631360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33494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3259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65062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