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9492U -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 Google Patents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9492U
CN208379492U CN201820323044.1U CN201820323044U CN208379492U CN 208379492 U CN208379492 U CN 208379492U CN 201820323044 U CN201820323044 U CN 201820323044U CN 208379492 U CN208379492 U CN 208379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ng cylinder
lug boss
rotating
connect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30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nam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nam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nam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nam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230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9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9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9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包括基座、转轴、转筒以及控制机构,转筒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具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在转轴相对转筒朝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部驱动第一连接端沿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扭力弹簧的扭矩;在转轴相对转筒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部驱动第二连接端沿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扭力弹簧的扭矩;控制机构锁住所述转筒以阻止所述转筒与所述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转轴与转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受到外力的改变之后能够通过扭力弹簧进行缓冲,外力消失之后转轴与转筒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非常容易地复位。

Description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位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与汽车配套的车位也是猛增。为了保障汽车停放的安全,通常会在车位上配套有车位锁,车位锁一般具有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的挡板。现有的车位锁的挡板即使受到汽车的轻微撞击,只要挡板强行推动转轴转动就非常容易损坏车位锁内部传动部件,大大降低了车位锁的使用寿命。当然,车位锁被汽车撞坏的同时,汽车也受到了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位锁的转轴在被强行转动时会破坏车位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位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转轴,还包括:
转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转轴之间相对转动,所述转筒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具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筒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起部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沿所述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所述扭力弹簧的扭矩;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筒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凸起部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所述扭力弹簧的扭矩;以及
控制机构,用于锁住所述转筒以阻止所述转筒与所述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上开设有沿所述转筒周向延伸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转动轮上开设有沿所述转筒周向延伸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一槽孔,所述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槽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朝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朝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转筒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内壁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转筒的的一端具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转动轮上的边缘;
销轴,可沿其轴线滑设在所述基座上;以及
控制器,用于驱动所述销轴滑动并使所述销轴的一端卡入所述缺口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呈圆柱体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圆柱体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限位系统,包括所述复位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筒相对转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的限位螺钉。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凸起部触碰到所述限位螺钉时发出警报的报警器,所述警报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位锁,包括挡板和所述限位系统,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复位装置,无论转轴相对转筒朝第一方向转动还是朝第二方向转动,都会增加扭力弹簧的扭矩,撤销掉驱动转轴相对转筒转动的外力,转轴即可回转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指:转轴和转筒都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转轴与转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当转筒无法转动时,转轴与转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受到外力的改变之后能够通过扭力弹簧进行缓冲,外力消失之后转轴与转筒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非常容易地复位,避免了转轴与转筒发生相对转动时破坏转轴、转筒以及其他与转轴或转筒形成传动关系的传动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位装置能够应用到限位系统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限位系统能够应用到车位锁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扭力弹簧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扭力弹簧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筒和第一转动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轮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基座;2-转轴;21-第一凸起部;22-第二凸起部;3-转筒;31-卡扣部;4-扭力弹簧;41-第一连接端;42-第二连接端;51-第一转动轮;511-第一槽孔;512-凹槽;513-缺口;514-销轴;52-第二转动轮;521-第二槽孔;6-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进行说明。复位装置,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转轴2,还包括:转筒3和控制机构(未图示)。
转筒3套设在转轴2上并能够与转轴2之间相对转动,转筒3上套设有扭力弹簧4,扭力弹簧4具第一连接端41和第二连接端42,转轴2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在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一方向(未图示)转动时,第一凸起部21抵接在第一连接端41上并驱动第一连接端41沿转筒3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在转轴2相对转筒3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未图示)转动时,第二凸起部22抵接在第二连接端42上并驱动第二连接端42沿转筒3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以及
控制机构用于锁住转筒3以阻止转筒3与基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
如此,当控制机构锁住转筒3的时候,在外力作用下,当转轴2相对于转筒3朝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部21抵接在第一连接端41上并驱动第一连接端41沿转筒3的周向移动以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此时如果撤除掉上述外力,则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转轴2会相对于转筒3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理,当控制机构锁住转筒3的时候,在外力作用下,转轴2相对于转筒3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部22抵接在第二连接端42上并驱动第二连接端42沿转筒3的周向移动以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此时如果撤除掉上述外力,则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转轴2会相对于转筒3朝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无论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一方向转动还是朝第二方向转动,都会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撤销掉驱动转轴2相对转筒3转动的外力,转轴2即可回转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指:转轴2和转筒3都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当转筒3无法转动时,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受到外力的改变之后能够通过扭力弹簧4进行缓冲,外力消失之后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非常容易地复位,避免了转轴2与转筒3发生相对转动时破坏转轴2、转筒3以及其他与转轴2或转筒3形成传动关系的传动件(未图示)。
其中,可选地,初始位置是转轴2与转筒3之间相对的一个具体位置,比如,当转轴2与转筒3之间处于某一个相对位置时,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转轴2无论相对转筒3往第一方向还是第二方向转动都会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初始位置可以是一个区间,比如转轴2相对于转筒3在该区间内转动的时候,转轴2都不受到扭力弹簧4作用,只有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一方向转动并超过了上述区间时扭力弹簧4的扭矩才会增加。同理,只有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二方向转动并超过了上述区间时扭力弹簧4的扭矩才会增加。撤除外力对转轴2和转筒3的影响后,转轴2与转筒3的相对位置回到上述区间之中。也就是说,转轴2与转筒3的相对位置在上述区间之中时,第一凸起部21与第一连接端41始终都是不接触的,第二凸起部22与第二连接端42始终都是不接触的。可选地,当转轴2相对转筒3在上述区间内时,第一连接端41和第二连接端42分别抵接在转筒3上,避免了第一连接端41没有抵接在第一凸起部21而导致第一连接端41在扭力弹簧4的弹力下自行地沿转筒3的周向移动;同理,避免了第二连接端42没有抵接在第二凸起部22而导致第二连接端42在扭力弹簧4的弹力下自行地沿转筒3的周向移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能够锁住转筒3以阻止转筒3与基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可选地,基座1与转筒3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未图示),该卡扣结构能够方便地使转筒3与基座1之间相互固定或者是分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轴2与转筒3同轴设置。如此,转轴2与转筒3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筒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设在转轴2上的第一转动轮51和第二转动轮52,第一转动轮51上开设有沿转筒3周向延伸的第一槽孔511,第二转动轮52上开设有沿转筒3周向延伸的第二槽孔521,第一连接端41穿过第一槽孔511,第二连接端42穿过第二槽孔521。
如此,当第一凸起部21推动第一连接端41沿第一槽孔511移动时,由于第一槽孔511是沿转筒3周向延伸的,因此第一连接端41也是沿着转筒3的周向转动的。另外当第一凸起部21不抵接在第一连接端41上时,第一连接端41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抵接在第一槽孔511的内壁上,即使第二凸起部22驱动第二连接端42沿着转筒3的周向转动也不会影响到第一连接端41所在的位置,即第一槽孔511的内壁能够起到支撑第一连接端41的作用。同理,当第二凸起部22推动第二连接端42沿第二槽孔521移动时,由于第二槽孔521是沿转筒3周向延伸的,因此第二连接端42也是沿着转筒3的周向转动的。另外当第二凸起部22不抵接在第二连接端42上时,第二连接端42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抵接在第二槽孔521的内壁上,即使第一凸起部21驱动第一连接端41移动也不会影响到第二连接端42所在的位置,即第二槽孔521的内壁能够起到支撑第二连接端42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端41朝转轴2的轴向延伸;和/或第二连接端42朝转轴2的轴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21是设置在转轴2上的,转轴2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一凸起部21沿着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一连接端41是沿转轴2的轴向延伸的,因此,当第一连接端41绕转筒3周向转动时与转轴2之间的距离是稳定的,保障了转轴2上的第一凸起部21驱动第一连接端41沿转筒3周向移动的稳定性。同理,第二凸起部22是设置在转轴2上的,转轴2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凸起部22沿着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二连接端42是沿转轴2的轴向延伸的,因此,当第二连接端42绕转筒3周向转动时与转轴2之间的距离是稳定的,保障了转轴2上的第二凸起部22驱动第二连接端42沿转筒3周向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轮51与转筒3可拆卸固定连接。如此,便于安装或者分解第一转动轮51和转筒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轮51的内壁凹陷形成有凹槽512,转筒3的的一端具有卡扣部31,卡扣部31卡入凹槽512内。如此,通过将转筒3一端的卡扣部31卡入第一转动轮51的凹槽512中形成了一个卡扣连接,即转筒3在转动的时候通过该卡扣连接带动第一转动轮51转动。当需要拆卸转筒3和第一转动轮51的时候,只需要将卡扣部31从凹槽512中抽出来即可,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机构包括:
形成在第一转动轮51上的边缘的缺口513;可沿其轴线滑设在基座1上的销轴514;以及用于驱动销轴514滑动并使销轴514的一端卡入缺口513内以阻止第一转动轮51转动的控制器(未图示)。
如此,由于销轴514沿其轴线在基座1上滑动,而缺口513是在第一转动轮51的边缘,即第一转动轮51转动的时候是带动缺口513沿第一转动轮51周向转动的。当控制器驱动销轴514在基座1上滑动并使销轴514一端卡入第一转动轮51的缺口513时,销轴514能够阻止第一转动轮51转动;当控制器驱动销轴514从缺口513中抽出来时即可释放第一转动轮51,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凸起部21呈圆柱体状,且第一凸起部21的轴线与转轴2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凸起部22呈圆柱体状,且第二凸起部22的轴线与转轴2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如此,第一凸起部21抵接在第一连接端41上并推动第一连接端41移动的时候,如果扭力弹簧4的第一连接端41发生弯曲,由于第一凸起部21的外表面是圆柱面,第一连接端41与第一凸起部21相互抵接的过程中不会被碰伤。同理,第二凸起部22抵接在第二连接端42上并推动第二连接端42移动的时候,如果扭力弹簧4的第二连接端42发生弯曲,由于第二凸起部22的外表面是圆柱面,第二连接端42与第二凸起部22相互抵接的过程中不会被碰伤。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限位系统,包括复位装置,第一转动轮51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在转轴2与转筒3相对转动时抵接在第一凸起部21上的限位螺钉6。如此,限位螺钉6能够有效地控制转轴2与第一转动轮51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的范围。另外,由于采用了上述复位装置,无论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一方向转动还是朝第二方向转动,都会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撤销掉驱动转轴2相对转筒3转动的外力,转轴2即可回转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指:转轴2和转筒3都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当转筒3无法转动时,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受到外力的改变之后能够通过扭力弹簧4进行缓冲,外力消失之后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非常容易地复位,避免了转轴2与转筒3发生相对转动时破坏转轴2、转筒3以及其他与转轴2或转筒3形成传动关系的传动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在第一凸起部21触碰到限位螺钉6时发出警报的报警器(未图示),警报器设置在基座1上。如此,第一凸起部21触碰到限位螺钉6时警报器发出警报以提醒用户。警报器触发的方式可以是把第一凸起部21和限位螺钉6当作开关,即当第一凸起部21触碰到限位螺钉6时通过上述开关导通警报器且警报器开始发出警报,当第一凸起部21与限位螺钉6之间分离开来时断开警报器且警报器关闭警报。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位锁,包括挡板(未图示)和限位系统,挡板固定在转轴2上。由于采用了上述限位系统,当汽车碰到了挡板,而挡板带动转轴2转动的时候,无论转轴2相对转筒3朝第一方向转动还是朝第二方向转动,都会增加扭力弹簧4的扭矩,撤销掉驱动转轴2相对转筒3转动的外力,转轴2即可回转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指:转轴2和转筒3都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当转筒3无法转动时,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受到外力的改变之后能够通过扭力弹簧4进行缓冲,外力消失之后转轴2与转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非常容易地复位,避免了转轴2与转筒3发生相对转动时破坏转轴2、转筒3以及其他与转轴2或转筒3形成传动关系的传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复位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转轴之间相对转动,所述转筒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具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筒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起部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沿所述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所述扭力弹簧的扭矩;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筒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凸起部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转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所述扭力弹簧的扭矩;以及
控制机构,用于锁住所述转筒以阻止所述转筒与所述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上开设有沿所述转筒周向延伸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转动轮上开设有沿所述转筒周向延伸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一槽孔,所述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槽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朝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朝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转筒可拆卸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内壁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转筒的一端具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入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转动轮上的边缘;
销轴,可沿其轴线滑设在所述基座上;以及
控制器,用于驱动所述销轴滑动并使所述销轴的一端卡入所述缺口内以阻止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呈圆柱体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圆柱体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8.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筒相对转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的限位螺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凸起部触碰到所述限位螺钉时发出警报的报警器,所述警报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10.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和如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限位系统,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CN201820323044.1U 2018-03-09 2018-03-09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Active CN208379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3044.1U CN208379492U (zh) 2018-03-09 2018-03-09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3044.1U CN208379492U (zh) 2018-03-09 2018-03-09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9492U true CN208379492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4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3044.1U Active CN208379492U (zh) 2018-03-09 2018-03-09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94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840A (zh) * 2019-12-28 2020-03-27 深圳市开普俊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自开启系统
WO2022001775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赵军峰 车位锁、用于监测车位锁状态的监测器及方法、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840A (zh) * 2019-12-28 2020-03-27 深圳市开普俊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自开启系统
WO2022001775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赵军峰 车位锁、用于监测车位锁状态的监测器及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79492U (zh) 复位装置、限位系统和车位锁
CN108277757B (zh) 过载保护装置和车位锁
US20070063174A1 (en) Hois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pare tire
US9429179B2 (en) Retaining wave spring
US20040250787A1 (en) Recoil starter
US7487953B2 (en) Hois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pare tire
CN104685258A (zh) 具有弹簧和倾转基座的扭转减震装置
EP3060838A1 (en) Anti-rotation device for hydraulic connectors
JP2007139012A (ja) 可動体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トルクリミッタ
CN102042345A (zh) 轴向可调膜片联轴器
CN201875008U (zh) 轴向可调膜片联轴器
CN203398922U (zh) 一种电机输出轴的保护结构
JP5508556B2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及びトルクリミッタユニット
CN206375458U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边料收卷装置的卷料筒结构
CA3033926C (en) Anti-sweep mechanism for merchandise display hook
CN102305250B (zh) 双向离合器
CN205937445U (zh) 一种360度滚轮式单动结构
CN105794413A (zh) 玉米收获机上的安全离合器
EP3995624B1 (en) Clothing shaking device for clothing care apparatus
CN211117291U (zh) 一种使扭力弹簧固定的防脱限位结构
CN212837441U (zh) 一种防爆人防门
JP2006283835A (ja)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シャフト取付構造。
US20140061227A1 (en) Vending machine with goods driving mechanism
CN100523481C (zh) 一种反冲起动器
CN211594626U (zh) 胀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