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4058U -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4058U
CN208354058U CN201820489238.9U CN201820489238U CN208354058U CN 208354058 U CN208354058 U CN 208354058U CN 201820489238 U CN201820489238 U CN 201820489238U CN 208354058 U CN208354058 U CN 208354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or
layer
setting
green building
connec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92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巧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ew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ew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ew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ew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92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4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4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40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包括循环器,循环器设置呈“圆环”状,且循环器内部设置呈中空状,循环器上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内部设置呈中空状,循环器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储存槽,且储存槽设置有三个,并储存槽内部设置呈中空状,储存槽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设置有承载板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且承载板下方对应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通过设置有承载板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使得可通过雾化喷头对储存槽内部进行浇灌,并能够通过储存槽将植物进行栽种,从而使得该种循环器使用更加环保,且通过雾化喷头可将净化后水进行喷洒,适用于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现有的循环利用结构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无法对净化后污水进行快速使用,且使得现有的循环利用结构使用不够方便,且现有的循环利用结构无法将处理后污水进行储存,从而使得现有的循环利用结构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无法快速使用污水,使用不方便,无法进行储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承载板部件,达到了能够将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无法快速使用污水,不能实现无法快速使用污水,使用不方便,无法进行储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包括循环器,所述循环器设置呈“圆环”状,且循环器内部设置呈中空状;
所述循环器上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内部设置呈中空状,所述循环器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储存槽,且储存槽设置有三个,并储存槽内部设置呈中空状,所述储存槽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设置有三块,所述循环器下方中部的内侧设置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设置有两个,所述循环器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且出水口设置呈“圆柱”状,并出水口直径设置为三厘米,所述循环器外侧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拉取把手,且拉取把手设置有六处;
所述循环器内部上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过滤层,且过滤层内部贯穿有一厘米直径孔洞,所述循环器内部中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消毒层,且消毒层内部设置有漂白粉,所述循环器内部下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净化层,且净化层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循环器内部的下端贯穿有储水处,且储水处设置呈“半圆弧”状;
所述拉取把手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设置于循环器的内部,并拉取把手与连接柱为联动关系,所述连接柱的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联动柱,所述联动柱两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且活动柱与循环器内部活动连接,并活动柱设置呈“圆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板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且承载板下方对应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取把手设置于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的外侧,且拉取把手可进一步控制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六根,且拉取把手可进一步控制连接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柱分别设置于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的下方,且连接柱可进一步控制活动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处下方贯穿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可与水管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联动柱内部设置呈中空状,且联动柱可进一步将活动柱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无法快速使用污水,使用不方便,无法进行储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承载板部件,达到了能够将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效果。
(1)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承载板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且承载板下方对应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通过设置有承载板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使得可通过雾化喷头对储存槽内部进行浇灌,并能够通过储存槽将植物进行栽种,从而使得该种循环器使用更加环保,且通过雾化喷头可将净化后水进行喷洒,从而达到了能够将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效果。
(2)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拉取把手于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的外侧,且拉取把手可进一步控制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通过设置有拉取把手可将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从循环器内部拉取,从而达到了能够将循环器内部净化物质进行更换以及清理的效果。
(3)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连接柱六根,且拉取把手可进一步控制连接柱,通过设置有拉取把手可控制连接柱呈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控制连接柱移动的效果。
(4)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活动柱分别于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的下方,且连接柱可进一步控制活动柱,通过设置有连接柱可控制活动柱呈水平方向移动,使得可通过拉取把手控制活动柱进行移动,并能够通过活动柱与循环器内部卡扣连接,从而达到了能够分别将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进行固定拉取的效果。
(5)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储水处下方贯穿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可与水管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储水处,使得可通过储水处将净化后污水进行储存收集,并能够通过出水口将净化后污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了能够将污水净化后二次利用的效果。
(6)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设置有联动柱内部呈中空状,且联动柱可进一步将活动柱收纳,通过设置有联动柱可将活动柱进行收纳,使得可通过拉取把手将过滤层、消毒层与净化层进行拉取,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综上,通过设置有承载板,达到了能够将污水净化后二次利用的效果,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取把手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循环器,2、拉取把手,3、进水管,4、储存槽,5、承载板,6、雾化喷头,7、出水口,8、过滤层,9、消毒层,10、净化层,11、储水处,12、联动柱,13、活动柱,14、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循环器1、进水管3、雾化喷头6和连接柱14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包括循环器1、拉取把手2、进水管3、储存槽4、承载板5、雾化喷头6、出水口7、过滤层8、消毒层9、净化层10、储水处11、联动柱12、活动柱13和连接柱14,循环器1设置呈“圆环”状,且循环器1内部设置呈中空状;
循环器1上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且进水管3内部设置呈中空状,循环器1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储存槽4,且储存槽4设置有三个,并储存槽4内部设置呈中空状,储存槽4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设置有承载板5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且承载板5下方对应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6,通过设置有承载板5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使得可通过雾化喷头6对储存槽4内部进行浇灌,并能够通过储存槽4将植物进行栽种,从而使得该种循环器1使用更加环保,且通过雾化喷头6可将净化后水进行喷洒,从而达到了能够将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效果,且承载板5设置有三块,循环器1下方中部的内侧设置有雾化喷头6,且雾化喷头6设置有两个,循环器1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设置呈“圆柱”状,并出水口7直径设置为三厘米,循环器1外侧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拉取把手2,设置有拉取把手2于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的外侧,且拉取把手2可进一步控制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通过设置有拉取把手2可将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从循环器1内部拉取,从而达到了能够将循环器1内部净化物质进行更换以及清理的效果,且拉取把手2设置有六处;
循环器1内部上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过滤层8,且过滤层8内部贯穿有一厘米直径孔洞,循环器1内部中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消毒层9,且消毒层9内部设置有漂白粉,循环器1内部下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净化层10,且净化层10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循环器1内部的下端贯穿有储水处11,设置有储水处11下方贯穿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可与水管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储水处11,使得可通过储水处11将净化后污水进行储存收集,并能够通过出水口7将净化后污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了能够将污水净化后二次利用的效果,且储水处11设置呈“半圆弧”状;
拉取把手2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连接柱14,设置有连接柱14六根,且拉取把手2可进一步控制连接柱14,通过设置有拉取把手2可控制连接柱14呈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控制连接柱14移动的效果,且连接柱14设置于循环器1的内部,并拉取把手2与连接柱14为联动关系,连接柱14的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联动柱12,设置有联动柱12内部呈中空状,且联动柱12可进一步将活动柱13收纳,通过设置有联动柱12可将活动柱13进行收纳,使得可通过拉取把手2将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进行拉取,联动柱12两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3,设置有活动柱13分别于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的下方,且连接柱14可进一步控制活动柱13,通过设置有连接柱14可控制活动柱13呈水平方向移动,使得可通过拉取把手2控制活动柱13进行移动,并能够通过活动柱13与循环器1内部卡扣连接,从而达到了能够分别将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进行固定拉取的效果,且活动柱13与循环器1内部活动连接,并活动柱13设置呈“圆柱”状。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时,首先将循环器1进行安装,随后水流通过进水管3进入循环器1的内部,并通过过滤层8、消毒层9和净化层10进行过滤,随后净化后水进入储水处11内部,并储水处11对水进行收纳,随后将出水口7与水管连接,并对储水处11内部水进行二次利用,随后将储存槽4的内部种植绿植,并通过雾化喷头6对储存槽4内部进行浇灌,随后水流通过承载板5对绿植进行浇灌,从而完成了该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的工作过程。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7)

1.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包括循环器(1),所述循环器(1)设置呈“圆环”状,且循环器(1)内部设置呈中空状;
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1)上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且进水管(3)内部设置呈中空状,所述循环器(1)内侧的中部设置有储存槽(4),且储存槽(4)设置有三个,并储存槽(4)内部设置呈中空状,所述储存槽(4)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且承载板(5)设置有三块,所述循环器(1)下方中部的内侧设置有雾化喷头(6),且雾化喷头(6)设置有两个,所述循环器(1)下方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设置呈“圆柱”状,并出水口(7)直径设置为三厘米,所述循环器(1)外侧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拉取把手(2),且拉取把手(2)设置有六处;
所述循环器(1)内部上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过滤层(8),且过滤层(8)内部贯穿有一厘米直径孔洞,所述循环器(1)内部中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消毒层(9),且消毒层(9)内部设置有漂白粉,所述循环器(1)内部下方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净化层(10),且净化层(10)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循环器(1)内部的下端贯穿有储水处(11),且储水处(11)设置呈“半圆弧”状;
所述拉取把手(2)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连接柱(14),且连接柱(14)设置于循环器(1)的内部,并拉取把手(2)与连接柱(14)为联动关系,所述连接柱(14)的左侧的中部紧密连接有联动柱(12),所述联动柱(12)两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3),且活动柱(13)与循环器(1)内部活动连接,并活动柱(13)设置呈“圆柱”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内部均匀贯穿有两厘米孔洞,且承载板(5)下方对应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取把手(2)设置于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的外侧,且拉取把手(2)可进一步控制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4)设置有六根,且拉取把手(2)可进一步控制连接柱(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13)分别设置于过滤层(8)、消毒层(9)与净化层(10)的下方,且连接柱(14)可进一步控制活动柱(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处(11)下方贯穿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可与水管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柱(12)内部设置呈中空状,且联动柱(12)可进一步将活动柱(13)收纳。
CN201820489238.9U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54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9238.9U CN208354058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9238.9U CN208354058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4058U true CN20835405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923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54058U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4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8427A (zh) 一种利用吸附池高效去除农田灌溉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CN206267270U (zh) 一种城市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装置
CN203960952U (zh) 次净化水的多级利用装置
CN207877442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0493918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63101U (zh) 一种下沉式雨水收集浇灌系统
CN208354058U (zh) 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
CN206359351U (zh) 一种生态园林循环用水系统
CN210481029U (zh) 一种庭院景观水循环系统
CN207713690U (zh) 一种芝麻油小磨加工墩油用出油装置
CN206955780U (zh) 一种净化池及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105981633A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农田灌溉装置
CN203874561U (zh) 一种反冲洗过滤器系统
CN2088147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3754567U (zh) 一种防堵式庭院人工湿地装置
CN207507130U (zh) 洗漱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06587590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208532524U (zh) 一种农村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836203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203136508U (zh) 一种沼液喷灌系统
CN102979136B (zh) 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
CN203781976U (zh) 一种循环再生式高效生态净水系统
CN206078082U (zh) 一种油橄榄种植用太阳能灌溉系统
CN207713576U (zh) 一种模块式无动力城镇污水处理装置
CN202990035U (zh) 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