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3543U -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3543U
CN208353543U CN201820697462.7U CN201820697462U CN208353543U CN 208353543 U CN208353543 U CN 208353543U CN 201820697462 U CN201820697462 U CN 201820697462U CN 208353543 U CN208353543 U CN 208353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bone
hang
wir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74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绍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974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3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3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3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一骨传导装置、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容易因散射的振波而减损声音传送的缺点,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另,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而外来装置包括有线连接所述处理器,从而达到以切换自动接收模块或手动接收模块接听来电,并通过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判别有线接收模块或无线接收模块接听来电。

Description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骨头传播声音的骨传导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装置是一种通过电声转换原理,将音源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音响产品,图1为传统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般的耳机结构A1是通过其振膜产生音频A2或声波,经耳廓A3、外耳道A4到听神经A5、听觉中枢而使人们听到声音;然而,传统的耳机结构A1对于听力障碍较严重者,或是吵杂环境下,容易使使用者听不到声音;再者,传统的耳机结构A1常以耳塞方式呈现,亦容易使使用者感到明显的不舒服,长久使用以容易影响用户的耳膜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以骨传导装置制备的耳机结构于是被发展,图2和图3分别为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以及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二),主要是使用振动装置B1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振波B2,以经由头部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B3、听觉中枢的方式传递声波以令使用者听见声音,省去许多传统耳机声波的使用耳道B4传递的步骤,并且声波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他人;然而,由于所述振动装置B1并无任何额外装置,故所述振动装置B1在通过骨头传递音频的同时,亦有许多散射的振波B2往四面八方流窜,无法完全进入人们的听神经B3内,以至于所述振动装置B1无法有效率传输外来装置得声音传导;因此,如何通过创新的硬件设计,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容易因散射的振波而减损声音传送的缺点,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并且,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接收外来装置来电不良的缺点,是骨传导耳机结构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骨头传播声音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骨传导耳机,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呈半环状的形状;至少一第二耳挂,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内端部;至少一支撑件,其连结所述第一耳挂及所述第二耳挂;外来装置,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
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出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可达到切换自动或手动接听来电,并可判别有线或无线接听来电。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骨传导耳机,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第一耳挂呈半环状的形状;所述第二耳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内端部﹔所述支撑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耳挂及所述第二耳挂﹔处理器,其连接所述骨传导装置,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及所述出音单元,而所述收音单元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
优选地,外来装置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
优选地,所述外来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外来装置为平板电脑或手机。
优选地,有线接收模块设有自动接收模块及手动接收模块。
优选地,骨传导结构至少包括有柔性层、音频响应层、外壳、振动单元、软性电路、高阻尼减振层,以及纳米吸音层;音频响应层叠设于柔性层上;外壳设置于音频响应层上,外壳呈封闭的中空ㄇ字型形状,内部形成有真空隔音层,且外壳与音频响应层之间围设有容置空间;振动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音频响应层上,其中振动单元用以产生音频;软性电路的一端部是电性连接振动单元,而另一端部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并电性连接连接器;高阻尼减振层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高阻尼减振层包覆振动单元;纳米吸音层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夹设于高阻尼减振层与外壳之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主要通过使用者头部的颞骨直接将声音的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的原理设计,包括至少一骨传导装置、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而外来装置还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所述处理器,从而达到以切换自动接收模块或手动接收模块接听来电,并通过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判别有线接收模块或无线接收模块接听来电。
附图说明
图1:传统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2: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
图3: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处理器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堆叠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软性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的另一种优选方式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控制区设置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三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四种优选方式的耳机装置使用左视图;
图17: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五种优选方式的耳机装置使用右视图;
图18: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六种优选方式的麦克风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中:
传统耳机结构
A1耳机结构、A2音频、A3耳廓、A4外耳道、A5听神经;
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
B1振动装置、B2振波、B3听神经、B4耳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1骨传导装置、11柔性层、12音频响应层、13外壳、131真空隔音层、14振动单元、15软性电路、151连接器、152麦克风接收器、153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4电源供应器电路、155数字功率放大驱动电路、16高阻尼减振层、17纳米吸音层、2骨传导耳机、21第一耳挂、211控制区、2111增加音量键、2112减低音量键、2113USB传输孔、2114蓝牙装置、2115端口、212凸卡扣、213螺锁、22第二耳挂、221凹卡扣、222螺孔、23支撑件、24处理器、241收音单元、242有线接收模块、2421自动接收模块、2422手动接收模块、243无线接收模块、244判断控制模块、245出音单元、3外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首先,如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立体示意图,以及处理器的结构方块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是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1、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21、至少一第二耳挂22 、至少一支撑件23,及处理器24﹔其中
所述第一耳挂21呈半环状的形状;
第二耳挂2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一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
所述支撑件23连结所述第一耳挂21及所述第二耳挂22 ;
处理器24连接所述骨传导装置1,所述处理器24设有收音单元241、有线接收模块242、无线接收模块243、判断控制模块244,及出音单元245,所述判断控制模块244分别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所述无线接收模块243,及所述出音单元245,而所述收音单元241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
此外,根据实际实施需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处理器24有线连接外来装置3,或者外来装置3也可以选择无线连结所述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连接的外来装置3可为平板电脑或手机。所述收音单元241接收所述外来装置3音频输入,由所述判断控制模块244判别有线接收模块或无线接收模块接听所述外来装置3的来电。进一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设有自动接收模块2421及手动接收模块2422,从而达到以切换自动接收模块2421或手动接收模块2422接听来电,并由所述出音单元245输出由骨传导装置1振动脸骨以传送声音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
另,如图6-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骨传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剖视图、结构堆叠剖视图、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软性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装置1可作为麦克风或扬声器使用,所述骨传导装置1至少包括有:
柔性层11;优选地,所述柔性层11为一种可有效贴附依使用者的皮肤的柔性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可为医用纤维,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丙烯腈、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乳酸纤维等其中任一所形成,而让使用者长期配戴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装置1而不会感到不舒服或皮肤异样等问题产生;
音频响应层12,叠设于所述柔性层11上;此外,所述音频响应层12由多孔材质或塑料材质等其中的一种材料所制备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以多孔材质所制备而成的音频响应层12叠设于所述柔性层11上,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主要是用以增加音频的响应,音频响应层12可由非晶质碳素(DLC/CB)及高分子聚合物(PEN/PET)组合形成多孔隙,使音频于孔隙间回绕而大幅提升音频响应(8Hz~52,000Hz)及高频部分的灵敏度,高频及次高频部分的音乐细节得到充分释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骨传导装置第二种优选方式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其中所述音频响应层12由塑料材质所制备而成,亦可有效增加音频响应;
外壳13,设置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所述外壳13呈封闭的中空ㄇ字型形状,内部形成有真空隔音层131,且所述外壳13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之间围设有容置空间;此外,所述外壳13由钛铅合金或不锈钢等其中的一种材质所制备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以钛铅合金材质所制备而成且呈封闭的中空ㄇ字型形状的外壳13设置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所述外壳13并与所述音频响应层12围设有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外壳13内部形成有所述真空隔音层131,其中所述真空隔音层131可隔离音频,有效使音频不漏音;
振动单元1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其中所述振动单元14用以产生音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振动单元14为振动膜,振动膜为一金属薄片,或在金属薄片附着一瓷片,音频电流通过推动振动膜而发声;所述振动单元1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其中所述振动单元14可产生音频;
软性电路15,其一端部电性连接所述振动单元14,而另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外壳13的外部并电性连接连接器151;此外,所述软性电路15包括有麦克风接收器152、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接收器152的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3、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3的电源供应器电路154,以及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3的数字功率放大驱动电路155,其中所述麦克风接收器152接收来自外界的声音并传递至所述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3,所述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3则将接收的声音转为电声信号并进行前置放大,再由所述数字功率放大驱动电路155将电声讯号放大以驱动所述振动单元14而产生声波音频,而所述电源供应器电路154则是提供所述软性电路15所需的电力;
高阻尼减振层16,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包覆所述振动单元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高阻尼减振层16可为减震膜片,减震膜片包括减震层和薄膜层复合形成,减震层的原料可采用云母粉末、硅橡胶、环氧树脂混合物制成,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包覆所述振动单元14,以吸收所述振动单元14产生的振动频率;以及
纳米吸音层1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夹设于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与所述外壳13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纳米吸音层17为纳米无纺布层,具有若干互相链接的孔隙,音波传入孔隙内时,音波的空气分子速度与孔隙内之吸音材料物面产生边界层现象,因此声音在孔隙内吸音材料表面造成音能损失,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耗掉能量,达到更佳的吸音作用,所述纳米吸音层1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夹设于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与所述外壳13之间,当低音音频高时,由所述纳米吸音层17吸收振动频率,或振动力大时,先由所述纳米吸音层17吸音,再由所述真空隔音层131隔音,以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等优点。
此外,如图12-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一种优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控制区设置示意图,以及连接器连接示意图,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至少包括有: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21,呈半环状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耳挂21设置有控制区211;此外,所述控制区211至少设置有增加音量键2111、减低音量键2112、USB传输孔2113,以及蓝牙装置2114;再者,所述控制区211可进一步设置有端口2115,以供所述连接器151电性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耳挂21以半环状的形状呈现,而所述第一耳挂21设置有所述控制区211,其中所述控制区211包括有所述增加音量键2111、所述减低音量键2112、所述USB传输孔2113,以及所述蓝牙装置2114,所述增加音量键2111与所述减低音量键2112是提供所述用户调整音量大小声使用,而所述USB传输孔2113提供外来装置3的音频输入,所述蓝牙装置2114接收外部以蓝牙讯号传输的信息;再者,所述控制区211设置有所述端口2115,以供所述连接器151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相关的讯息;
至少一第二耳挂2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一端部;此外,所述第二耳挂22通过卡合或螺合其中的一种方式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一端部;再者,所述第一耳挂21进一步设有凸卡扣212,所述第二耳挂22进一步设有凹卡扣221,以使所述第一耳挂21通过所述凸卡扣212卡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凹卡扣221,让所述第一耳挂21能卡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此外,所述第一耳挂21还可以进一步设有螺锁213,所述第二耳挂22进一步设有螺孔222,以使所述第一耳挂21通过所述螺锁213锁固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螺孔222,让所述第一耳挂21能螺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两个所述第二耳挂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一端部,且所述第一耳挂21设置有所述凸卡扣212,而所述第二耳挂22设置有所述凹卡扣221,所述第一耳挂21可通过所述凸卡扣212卡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凹卡扣221内,以让所述第一耳挂21能卡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第三种优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耳挂21设置有所述螺锁213,而所述第二耳挂22设置有所述螺孔222,所述第一耳挂21通过所述螺锁213而锁固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螺孔222内,以让所述第一耳挂21能螺合于所述第二耳挂22;以及
至少一如上所述的骨传导装置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骨传导装置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以传输音频供使用者聆听或用以接收所述使用者所发出的音频;如图16-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四种优选的耳机装置使用左视图、第五种优选的耳机装置使用左视图,以及第六种优选的麦克风装置使用示意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五或六优选方式中,仅有一个第二耳挂2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一端部,当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2作为扬声器使用时,所述使用者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2的第二耳挂22配戴于耳朵的位置,以通过颞骨直接将所述振动单元14的声音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图16),或将第一耳挂21配戴于头部的位置,亦可通过头骨直接将所述振动单元14的声音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图17);当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2作为麦克风使用时,所述用户可将第二耳挂22配戴于颈部靠近下巴的位置,以有效接收所述用户的语音(图18)。
由上述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与产品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主要是通过使用者头部的颞骨直接将声音的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的原理设计,并结合音频响应层、高阻尼减振层,以及纳米吸音层等吸音减振材料的硬件设计,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容易因散射的振波而减损声音传送的缺点,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至少一骨传导装置(1)﹔
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
第一耳挂(21),呈半环状的形状;
至少一第二耳挂(22),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
至少一支撑件(23),其连结所述第一耳挂(21)及所述第二耳挂(22);
外来装置(3),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耳机(2)还包括处理器(24),其连接所述骨传导装置(1),所述处理器(24)设有收音单元(241)、有线接收模块(242)、无线接收模块(243)、判断控制模块(244),及出音单元(245),所述判断控制模块(244)分别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所述无线接收模块(243),及所述出音单元(245),而所述收音单元(241)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装置(3)有线连结所述处理器(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装置(3)无线连结所述处理器(24) 。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装置(3)为平板电脑或手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设有自动接收模块(2421)及手动接收模块(24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装置(1),至少包括有:
柔性层(11);
音频响应层(12),叠设于所述柔性层(11)上;
外壳(13),设置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所述外壳(13)呈封闭的中空ㄇ字型形状,内部形成有真空隔音层(131),且所述外壳(13)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之间围设有容置空间;
振动单元(1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音频响应层(12)上,其中所述振动单元(14)用以产生音频;
软性电路(15),其一端部电性连接所述振动单元(14),而另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外壳(13)的外部并电性连接连接器(151);
高阻尼减振层(16),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包覆所述振动单元(14);以及
纳米吸音层(1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夹设于所述高阻尼减振层(16)与所述外壳(13)之间。
CN201820697462.7U 2018-05-11 2018-05-11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Active CN208353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7462.7U CN2083535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7462.7U CN2083535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3543U true CN208353543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7462.7U Active CN2083535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3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2484A (zh) * 2019-02-27 2019-05-03 厦门市派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聋哑人交流的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2484A (zh) * 2019-02-27 2019-05-03 厦门市派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聋哑人交流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9129A (zh) 使用听筒麦克风的个人声音设备的头上/头外检测
CN207732943U (zh) 骨传导结构与骨传导声音收发装置
CN206370934U (zh) 一种可调节音质的耳塞
US20200396529A1 (en) Bone conduction headset
CN205584434U (zh) 一种智能耳机
CN106535027A (zh) 监测降噪耳机降噪效果的装置和可调节降噪效果的主动降噪耳机
CN105188006A (zh) 带蓝牙及语音交流的骨传导发箍助听器
CN207968810U (zh) 新型骨传导耳机
CN207968808U (zh) 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101001478A (zh) 可减少耗电的耳机装置
CN208353545U (zh) 可伸缩的头戴式骨传导耳机
CN208353543U (zh)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CN208353544U (zh) 具支撑耳挂的骨传导耳机
CN207340113U (zh) 耳机
CN111935578A (zh) 一种耳机及控制方法
CN208112861U (zh) 蓝牙音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嵌套式蓝牙耳机
CN209390255U (zh) 骨传导耳机及其具隔音效果的骨传导结构
CN114554340A (zh) 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
CN208509219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智能主动降噪耳机
JP3600619B2 (ja) 多数の開口を備えた単方向性耳取付型イヤー・マイクロフォン
CN207968809U (zh) 耳塞可调节的骨传导耳机
CN205610878U (zh) 一种带有音响的头戴耳机
CN206472265U (zh) 一种动圈与动铁结合的入耳式电竞耳机
CN201114723Y (zh) 肩挂式耳机
CN205051875U (zh) 带蓝牙及语音交流的骨传导发箍助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