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1111U -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1111U
CN208351111U CN201820767623.5U CN201820767623U CN208351111U CN 208351111 U CN208351111 U CN 208351111U CN 201820767623 U CN201820767623 U CN 201820767623U CN 208351111 U CN208351111 U CN 208351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smooth steering
periscopic
light
steer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76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银丽
陈振宇
姚立锋
吴雨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676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1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1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1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一感光组件、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转向组件。该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该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该光转向组件包括一光转向元件,其中该光转向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该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该光学镜头位于该感光组件和该光转向元件之间,其中该光转向元件具有一反射面、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其中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一预定曲率,该出光面具有一与该入光面的该第一预定曲率相对应的第二预定曲率,并且该反射面能将经由该入光面射入的成像光线转向后经由该出光面射出。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等)的摄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该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能够实现背景虚化、夜间拍着清晰,而且更要求该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能够实现光学变焦。与此同时,为了顺应目前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潮流,还不能增加该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的高度,以防因模组高度增加而增加该电子设备的高度,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潜望式阵列摄像模组(以下简称潜望式阵列模组)。
目前,现有的潜望式阵列模组通常是由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和直立式广角摄像模组组合而成。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则是通过在直立式长焦摄像模组的前端加棱镜的方式,将入射到摄像模组端部的光线进行反射或折射以转变光线的方向,进而入射到摄像模组内部,从而可以将直立式长焦摄像模组横放(即将常规的长焦摄像模组以“横卧”的方式安装),以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使得由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与直立式广角摄像模组组合而成的潜望式阵列模组在具备光学变焦能力的同时,还不会增加阵列模组的整体高度。
然而,在现有的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设计中,由于该现有的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焦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使得该现有的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度较长,因此,带有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整体长度也将变长,这与该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小型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极大地限制了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尽管该现有的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能以横卧的方式被安装于一电子设备,使得该电子设备的高度不会因为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度变长而变厚,但是该电子设备的长度或宽度将会成为限制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度的重大障碍。特别地,随着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光学变焦倍率的增加,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将随之变大,使得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度进一步变长,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内部本就紧凑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甚至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来安装该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
因此,如何缩短潜望式长焦摄像模组的长度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减少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以便顺应当前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潮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转向组件的一光转向元件不仅能够使光线转向,而且还能替代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镜头中某一透镜,以较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均具有一预定光焦度,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能替代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镜头中某一凸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均被实施为一凸面,以替代所述光学镜头中某一凸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能通过凸面的聚光作用来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上的光照范围,进而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的尺寸,以实现进一步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整体长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被实施为一自由曲面,以替代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所述光学镜头中某一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一反射面的一上边缘区域向内凹陷,以增大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上边缘区域上的入射角,使得光线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上边缘区域发生全反射,以解决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上边缘区域处进光量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的一下边缘区域向内凹陷,以减小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下边缘区域上的入射角,使得光线经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下边缘区域转向后,再穿过所述光学镜头,以被所述感光元件接收而成像。此外,由于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的所述上或下边缘区域向内凹陷,以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整体尺寸,从而实现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长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转向组件的至少一限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的所述边缘区域,所述光转向组件的至少一配合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一转向载体,以便将所述光转向组件限位地安装于所述转向载体,有助于降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整体尺寸,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元件为一凸块,所述配合元件为一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以简化所述光转向元件与所述转向载体之间的卡合结构,有利于降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组装难度和整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元件为一凹槽,所述配合元件为一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块,以简化所述光转向元件与所述转向载体之间的卡合结构,有利于降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组装难度和整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适当的光学设计,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模组后焦变小,而不改变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进而实现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的效果。换句话说,由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模组后焦变小,因此,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镜头的一后端面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相应地被缩短,从而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具有较小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一正透镜组和一负透镜组,并使所述光学镜头等效地替代一长焦镜头,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后焦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换句话说,所述光学镜头采用在一短焦镜头后端设置一负透镜组的方式来等效地替代一长焦镜头,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后焦长度,从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整体长度。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实用新型目的或其他目的和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元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具有一反射面、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具有一第一预定曲率,所述出光面具有一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相对应的第二预定曲率,并且所述反射面能将经由所述入光面射入的成像光线转向后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具有一反射面、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并且所述反射面能将经由所述入光面射入的成像光线转向后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面具有一第一预定曲率,所述出光面具有一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相对应的第二预定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等于所述出光面的所述第二预定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一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一自由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包括一全反射棱镜、一第一透镜层和一第二透镜层,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层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一直角面,以使所述第一透镜层的一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层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另一直角面,以使所述第二透镜层的一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出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层分别以贴装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所述直角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具有一邻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反射端部、一邻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二反射端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和所述第二反射端部之间的反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出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入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形成一反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入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形成另一反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端部均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还包括一载体,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还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面的限位元件,所述载体包括至少一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配合元件,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与相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相匹配地耦合,以将所述光转向元件限位地固定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包括一光照区域和一非光照区域,其中所述光照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中部,所述非光照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外部,并且所述非光照区域围绕所述光照区域布置,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面的所述非光照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至少一限位元件包括四所述限位元件,其中所述四限位元件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反射面的四顶角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外延伸的凸块,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时,所述凸块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互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内凹陷的凹槽,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外延伸的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一正透镜组和一负透镜组,其中所述正透镜组和所述负透镜组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正透镜组位于邻近所述光转向组件的位置,所述负透镜组位于邻近所述感光组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由玻璃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由树脂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元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具有: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互垂直;以及
一反射面,其中所述反射面具有一邻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反射端部、一邻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二反射端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和所述第二反射端部之间的反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出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入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形成一反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入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形成另一反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端部均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
一载体,其中所述载体设有一安装面,并包括至少一配合元件,其中每所述配合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和
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包括至少一限位元件,其中每所述限位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光转向元件的一反射面,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与相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相匹配地耦合,以将所述光转向元件限位地安装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外延伸的凸块,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时,所述凸块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互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内凹陷的凹槽,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外延伸的凸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潜望式阵列模组,包括:
至少一直立式摄像模组;和
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与所述至少一直立式摄像模组进行组合,以形成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其中每一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为上述潜望式摄像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
上述潜望式阵列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以组装成所述电子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高度方向被布置,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宽度方向被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高度方向被布置,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长度方向被布置。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2A示出了一带有被横向配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电子设备。
图2B示出了一带有被纵向配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电子设备。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转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制造步骤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转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转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光状形组件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光转向组件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光转向组件的一第三变形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考附图之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阵列模组1被阐明。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包括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10和至少一直立式摄像模组20,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和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进行组合,以便形成具有不同组装布局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并使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具备“光学变焦”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1至图8和接下来的描述中以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仅包括一个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和一个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特征和优势,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至图8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揭露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和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的数量均可以超过一个,以提高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拍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也就是说,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的视场(Field of View,简称FOV)大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视场。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被配置为一广角摄像模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被配置为一长焦摄像模组,在使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进行拍摄的过程中,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的取景范围更宽更广,但是很难拍摄清楚远处物体的细节,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取景范围较窄,但能拍摄到相对更远的物体,从而通过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互补搭配,实现“光学变焦”的功能。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的类型可以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可以为诸如广角摄像模组、标准摄像模组或长焦摄像模组等等公知的摄像模组,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包括一感光组件11、一光学镜头12以及一光转向组件13,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之间。所述光转向组件13能够改变成像光线的方向,并使改变方向后的成像光线能穿过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所述光学镜头12。所述光学镜头12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该成像光线,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有效焦距。所述感光组件11用于接收经由所述光学镜头12汇聚后的该成像光线以成像。也就是说,所述光转向组件13用于将该成像光线转向后穿过所述光学镜头20,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应当理解,该成像光线可以被实施为经由一空间物体反射的环境光线,也可以被实施为该空间物体自身发出的光线,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该成像光线的类型不做限制,只要能被所述感光模组11接收而成像即可。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光转向组件13能够使成像光线转向90度,以使垂直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成像光线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变方向后平行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便在将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安装至一电子设备本体500以组装成一电子设备时,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能以“立式”的安装方式被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能以“横卧”的安装方式被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以降低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整体高度,防止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高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高度,从而符合所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潮流。
示例性地,如图2A所示,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被装配于一电子设备本体500,以组装成一电子设备后,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高度方向被布置,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感光组件11、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分别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宽度方向被布置,从而能够避免因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体形过长而导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端面突出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情况。换句话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体形长度仅受限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宽度,而不受限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这种结构特别适于长焦摄像模组。
再如,如图2B所示,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被装配于一电子设备本体500,以组装成一电子设备后,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20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高度方向被布置,而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感光组件11、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分别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长度方向被布置,从而能够避免因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体形过长而导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端面突出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情况。换句话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体形长度仅受限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长度,而不受限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这种结构特别适于长焦摄像模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附图之图2A和图2B中以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为一智能手机本体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特征和优势,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2A和图2B中所述智能手机本体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也可被实施为诸如Ipad、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其他电子设备本体。
然而,虽然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以“横卧”的方式被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不会增加组装而成的电子设备的高度或者自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表面凸出,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进程的加深,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较大长度将会成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或长度变小的重大障碍。
由于随着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光学变焦倍率的增加,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有效焦距将随之变大,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长度进一步变长,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内部本就紧凑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甚至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来安装长度较大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拍摄质量的情况下,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包括一光转向元件131和一载体132,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32,并且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通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使射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成像光线转变一预定角度,从而实现将不平行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成像光线在转向后平行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使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优选地,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使得射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成像光线被转向90度后射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以便将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以“横卧”的安装方式被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具有一反射面1311,其中所述反射面1311定义出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光路1301和一第二光路1302,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感光组件11均对应于所述第二光路1302,其中进入所述第一光路1301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1311反射后进入所述第二光路1302,接着,进入所述第二光路1302的光线将沿着所述第二光路1302先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再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以成像。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光路1301形成于被拍摄物体和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之间,所述第二光路1302形成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和所述感光组件11之间,所述光学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且位于所述第二光路1302。
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还具有一入光面1312和一出光面1313,其中所述入光面1312位于所述第一光路1301,所述出光面1313位于所述第二光路1302,使得被该拍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面1312进入所述第一光路1301,再经由所述反射面1311发射以转向后经过所述出光面1313进入所述第二光路1302,接着,该被物体反射的光线沿着所述第二光路1302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以成像。
应当理解,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一平面镜或一棱镜。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被实施为一棱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附图1至图8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为所述棱镜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特征和优势,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至图8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揭露的所述棱镜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也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棱镜或平面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具有一预定光焦度,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不仅能转向该成像光线,而且还能汇聚该成像光线,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某一透镜来实现汇聚成像光线的作用,以便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从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具有一第一预定曲率K1,并且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出光面1313具有一与所述入光面1312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相对应的第二预定曲率K2,使得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时发生折射,以实现经由所述光转向元件131汇聚该成像光线的效果,以便利用该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来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某一透镜,从而达到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与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完全相同,以便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完全等效地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某一透镜。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和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也可以不相同。特别地,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和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中之一为零,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和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中之另一不为零,也就是说,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中的一个可以被实施为平面,剩余的另一个被实施为曲面,以实现利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来等效地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某一透镜。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入光面131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一具有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的凸面,所述出光面1313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另一具有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的凸面,使得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时发生汇聚,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能等效地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某一凸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进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光学知识可知,由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被实施为凸面,因此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时发生汇聚,以减小该成像光线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上的光照范围,从而能够在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的面积的同时,不影响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对光线的转向效果,进而能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整体尺寸,以便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示例性地,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自所述入光面1312向内收缩地延伸至所述反射面1311,以减小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整体尺寸。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可以被实施为一自由曲面,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出光面1313被实施为另一与所述入光面1312相对应的自由曲面,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某一透镜,从而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由塑料制成的一塑料棱镜,以有助于简化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制造难度,并降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制造成本。应当理解,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也可以被实施为由玻璃材料制成的一玻璃棱镜,还可以被实施为由诸如树脂、高分子材料等等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棱镜,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学镜头12包括一第一透镜121和其他透镜122,其中所述第一透镜121被对应地设置于邻近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位置,所述其他透镜12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121和所述感光组件11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透镜121和所述其他透镜122均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使得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该成像光线先穿过所述第一透镜121后,再穿过所述其他透镜122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其他透镜122中之一,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进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长度。
附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和所述出光面1313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第一透镜121,以在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进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长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从而实现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尺寸的效果。
应当理解,由于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学镜头12中,所述第一透镜121的尺寸大于所述其他透镜122的尺寸,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透镜121的直径大于所述其他透镜122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一透镜121将直接限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宽度和高度,因此,通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来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第一透镜121,不仅能够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长度,而且还能够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高度和宽度,以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整体高度和宽度,从而符合电子设备当下轻薄化和小型化的发展潮流。
附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包括一全反射棱镜1314、一具有所述第一预定曲率K1的第一透镜层1315和一具有所述第二预定曲率K2的第二透镜层1316。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具有一斜面13141、一直角面13142和另一直角面13143,并且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斜面13141作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反射面1311,用于将自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直角面13142射入的该成像光线转向后,自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另一直角面13143射出;所述第一透镜层1315被贴装于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直角面13142,以使所述第一透镜层1315的外表面作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入光面1312,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层1315被贴装于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另一直角面13143,以使所述第二透镜层1315的外表面作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出光面1313,从而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能在转向该成像光线的同时,还能够汇聚该成像光线,以便通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层1315、1316来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某一透镜。
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变形实施例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不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制成,而是藉由贴装工艺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层1315、1316对应地贴装于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直角面13142、13143,以便制成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制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透镜层1315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直角面13142,所述第二透镜层1316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全反射棱镜1314的所述另一直角面131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准备一具有一预定光焦度的光转向元件131;
S2:安装所述光转向元件131至一载体13,以制成一光转向组件13;
S3:对应地组装所述光转向组件13于一感光组件11,以使所述光转向组件13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及
S4:对应地组装一光学镜头12于所述感光组件11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之间,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制成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的次序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先执行所述步骤S3,再执行所述步骤S4;也可以先执行所述步骤S4,再执行所述步骤S3;或者同步执行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
进一步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
分别对应地设置一第一和第二透镜层1315、1316于一全反射棱镜1314的二直角面13142、13143,以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131,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层1315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一入光面1312,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层1316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131的一出光面1313。
参考附图之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10A被阐明。相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所述光学镜头12A包括一正透镜组123A和一负透镜组124A,其中所述正透镜组123A位于所述光转向组件13和所述负透镜组124A之间,并且所述正透镜组123A的光轴与所述负透镜组124A的光轴相互重合,也就是说,所述正透镜组123A和所述负透镜组124A均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所述感光路径,所述负透镜组124A位于邻近所述感光组件11的位置,所述正透镜组123A位于邻近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位置,使得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的成像光线先穿过所述正透镜组123A被汇聚,再穿过所述负透镜组124A被发散,最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应当理解,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正透镜组123A能被等效地实施为一凸透镜片,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光线,以增大该被转向后的光线的汇聚角,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负透镜组124A能被等效地实施为一凹透镜片,用于发散经由所述正透镜组123A发散后的光线,以减小该被汇聚后的光线的汇聚角,以满足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对被汇聚后光线的汇聚角的要求,从而在保证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等效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A与所述感光组件11之间的距离,以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整体长度。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正透镜组123A将被转向后的光线进行过度汇聚,以使经由所述正透镜组123A汇聚后的光线具有较大的汇聚角(即过度汇聚),以便减小光线汇聚至焦点所需的路程或距离,然后,再通过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负透镜组124A将被过度汇聚的光线进行发散,以使经由所述负透镜组124A发散后的光线具有较小的汇聚角,用于将过度汇聚的光线发散,以减轻该光线的汇聚程度(即减小该光线的汇聚角),使得最终到达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所述感光组件11的光线具有所需的较小汇聚角,从而在保证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具有较大的有效焦距的情况下,仍能够大幅地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整体长度。
应当理解,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正透镜组123A相当于一短焦距镜头,而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负透镜组124A相当于一凹透镜,用于减轻所述正透镜组123A对光线的汇聚程度(即该短焦距镜头和该凹透镜能相互配合以等效于一长焦镜头),因此,通过所述正透镜组123A和所述负透镜组124A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保证经由所述光学镜头12A汇聚后的光线的汇聚角变小的情况下,大幅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模组后焦长度,也就是说,在确保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所述光学镜头12A整体相当于一长焦镜头的情况下,大幅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整体长度,以便适应当今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正透镜组123A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至少一凸透镜片,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光线,所述光学镜头12A的所述负透镜组124A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至少一凹透镜片,用于发散经由所述正透镜组123A汇聚后的光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附图9中以具有四个凸透镜片的所述正透镜组123A和具有一个凹透镜片的所述负透镜组124A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特征和优势,但其仅为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正透镜组123A所包括的凸透镜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所述负透镜组124A所包括的凹透镜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别地,所述正透镜组123A还可以同时包括凸透镜片和凹透镜片,以通过凸透镜片和凹透镜片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汇聚光线的效果;相应地,所述负透镜组124A也可以同时包括凸透镜片和凹透镜片,以通过凸透镜片和凹透镜片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发散光线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不同之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的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A也具有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各种变形实施方式相似或相同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之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10B被阐明。如图10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包括一感光组件11、一光学镜头12以及一光转向组件13B,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B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B之间。所述光转向组件13B能够改变成像光线的方向,并使改变方向后的成像光线能穿过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所述光学镜头12。所述光学镜头12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B转向后的该成像光线,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有效焦距。所述感光组件11用于接收经由所述光学镜头12汇聚后的该成像光线以成像。也就是说,所述光转向组件13B用于将该成像光线转向后穿过所述光学镜头20,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10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B包括一光转向元件131B和一载体132B,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32B,并且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通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使射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成像光线转向,以使该成像光线先被转向后,再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具有一反射面1311B、一入光面1312B和一出光面1313B,其中所述反射面1311B定义出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光路1301B和一第二光路1302B,并且所述第一光路1301B形成于被拍摄物体和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反射面1311B之间,所述第二光路1302B形成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反射面1311B和所述感光组件11之间,其中所述入光面1312B位于所述第一光路1301B,所述出光面1313B位于所述第二光路1302B,使得被该拍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面1312B进入所述第一光路1301B,再经由所述反射面1311B发射以转向后经过所述出光面1313B进入所述第二光路1302B,接着,该被物体反射的光线沿着所述第二光路1302B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以成像。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入光面1312B和所述出光面1313B相互垂直,并且所述入光面1312B与所述第一光路1301B相互垂直,所述出光面1313B与所述第二光路1302B相互垂直,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被实施为一直角棱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反射面1311B具有一邻近所述入光面1312B的第一反射端部13111B、一邻近所述出光面1313B的第二反射端部13112B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和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之间的反射中部13113B,其中所述反射中部13113B被实施为一倾斜平面,并且所述反射中部13113B与所述入光面1312B之间具有一预定夹角θ。优选地,所述预定夹角θ被实施为45度,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被实施为一全反射棱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被实施为一全反射棱镜,但是一旦该成像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311B上的入射角小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那么该成像光线中的一部分将透过所述反射面1311B而造成进光量的损失。特别地,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处会存在大量的入射角较小的成像光线,使得与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相对应的画面的进光量损失比较严重。
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自所述反射中部13113B偏向所述出光面1313B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入光面1312B,以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形成一反射曲面,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在所述第二光路1302B上的长度变小,从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整体长度。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偏向所述出光面1313B弯曲,以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形成所述反射曲面,使得入射角较小的成像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仍能发生全反射,因此能够提高与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对应的画面处的进光量,从而提高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拍摄质量。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自所述反射中部13113B一体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1313B,以形成一与所述入光面1312B之间具有所述预定夹角θ的反射平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所处的平面与所述反射中部13113B所处的平面相互重合。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13111B处的所述反射曲面的面型被实施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以便于加工和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光学原理可知,当该成像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上的入射角较大时,该成像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转向后将无法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从而造成与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相对应的画面的进光量大量损失,进而影响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成像效果。
然而,附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自所述反射中部13113B偏向所述入光面1312B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1313B,以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形成另一反射曲面,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在所述第二光路1302B上的长度变小,从而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整体长度。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偏向所述入光面1312B弯曲,以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形成所述另一反射曲面,使得入射角较大的成像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被反射以转向后仍能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因此相应地也能够提高与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对应的画面处的进光量,从而提高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拍摄质量。
优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反射面1311B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13112B处的所述另一反射曲面的面型被实施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附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B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具有一预定光焦度,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不仅能转向该成像光线,而且还能汇聚该成像光线,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B中的某一透镜来实现汇聚成像光线的作用,以便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B的长度,从而进一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整体长度。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入光面1312B和所述出光面1313B被实施为一对相对应的凸面,因此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的所述入光面1312B时发生汇聚,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B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国某一凸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整体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不同之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的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B也具有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各种变形实施方式相似或相同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15和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10C被阐明。如图15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包括一感光组件11、一光学镜头12以及一光转向组件13C,其中所述光学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C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C之间。所述光转向组件13C能够改变成像光线的方向,并使改变方向后的成像光线能穿过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所述光学镜头12。所述光学镜头12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C转向后的该成像光线,以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有效焦距。所述感光组件11用于接收经由所述光学镜头12汇聚后的该成像光线以成像。也就是说,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用于将该成像光线转向后穿过所述光学镜头20,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如图15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C包括一光转向元件131C和一载体132C,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并且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通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使射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成像光线转变一预定角度,从而实现将不平行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的成像光线在转向后平行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以使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具有一反射面1311C、一入光面1312C和一出光面1313C,其中所述反射面1311C定义出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光路1301C和一第二光路1302C,并且所述第一光路1301C形成于被拍摄物体和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之间,所述第二光路1302C形成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和所述感光组件11之间,其中所述入光面1312C位于所述第一光路1301C,所述出光面1313C位于所述第二光路1302C,使得被该拍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面1312C进入所述第一光路1301C,再经由所述反射面1311C发射以转向后经过所述出光面1313C进入所述第二光路1302C,接着,该被物体反射的光线沿着所述第二光路1302C穿过所述光学镜头12后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以成像。
应当理解,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一平面镜或一棱镜。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被实施为一全发射棱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附图15和图16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以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为所述全反射棱镜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1的特征和优势,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5至图16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揭露的所述全反射棱镜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也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棱镜或平面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还包括至少一限位元件1317C,并且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具有一光照区域13111C和一非光照区域13112C,其中所述光照区域13111C位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中部,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位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外部,并且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围绕所述光照区域13111C布置,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1317C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
相应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载体132C还包括一安装面1321C和至少一与所述限位元件1317C相匹配的配合元件1322C,其中每一所述配合元件1322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时,每一所述限位元件1317C能与相应的所述配合元件1322C相匹配地耦接,以便将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限位地安装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不仅能够简化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载体132C的安装结构,而且还能够减小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整体长度。
优选地,如图16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每一所述限位元件1317C被实施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向外延伸的凸块13171C,所述载体132C的每一所述配合元件1322C被实施为一自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向内凹陷的凹槽13221C,并且所述反射面1311C上的所述凸块13171C与所述安装面1321C上的所述凹槽13221C相互匹配,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时,所述反射面1311C上的所述凸块13171C插入所述安装面1321C上相应的所述凹槽13221C,使得所述凸块13171C与所述凹槽13221C以卡合的方式耦接在一起,以便将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限位地固定于所述载体132C。
应当理解,由于反射面1311C上的所述凸块13171C能与所述安装面1321C上的所述凹槽13221C相互卡合,以在将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载体132C的同时,还能减小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整体尺寸,进而达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整体长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凸块13171C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自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一体地延伸而成,也就是说,在制造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时,一体地预设所述凸块13171C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示例性地,当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通过注塑工艺被制成一塑料棱镜时,所述凸块13171C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具有一体式结构。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棱镜被制成后,所述凸块13171C以诸如点胶等方式被固设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以便调整所述凸块13171C在所述反射面1311C的位置,从而保证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准确地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至少一限位元件1317C被实施为四个所述凸块13171C,其中四个所述凸块13171C被固设于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C,并且四个所述凸块13171C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反射面1311C的四顶角位置。应当理解,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为一矩形形状,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光照区域13111C优选地被实施为一位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中部位置,所述反射面1311C的所述非光照区域13112优选地被实施为一位于所述反射面1311C的四顶角位置。
附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每一所述限位元件1317C被实施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向内凹陷的凹槽13172C,并且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配合元件1322C被实施为一自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向外延伸的凸块13222C,并且所述反射面1311C上的所述凹槽13172C与所述安装面1321C上的所述凸块13222C相互匹配,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时,所述安装面1321C上的所述凸块13222C插入所述反射面1311C上相应的所述凹槽13172C,使得所述凸块13222C与所述凹槽13172C以卡合的方式耦接在一起,以便将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限位地固定于所述载体132C。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凸块13222C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自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一体地延伸而成,也就是说,在制造所述载体132C时,一体地预设所述凸块13222C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示例性地,当所述载体132C通过注塑工艺被制成一塑料载体时,所述凸块13171C被一体成型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使得所述载体132C具有一体式结构。
附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限位元件1317C包括二自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向外延伸的凸块13171C和二自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向内凹陷的凹槽13172C,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配合元件1322C包括二自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向内凹陷的凹槽13221C和二自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向外延伸的凸块13222C,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反射面1311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132C的所述安装面1321C时,所述反射面1311C上的所述凸块13171C插入所述安装面1321C上相应的所述凹槽13221C,相应地,所述安装面1321C上的所述凸块13222C插入所述反射面1311C上相应的所述凹槽13172C,以便将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限位地固定于所述载体132C。
附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一第三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C的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具有一预定光焦度,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不仅能转向该成像光线,而且还能汇聚该成像光线,以使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C中的某一透镜来实现汇聚成像光线的作用,以便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C的长度,从而进一步缩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整体长度。
示例性地,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入光面1312C和所述出光面1313C被实施为相对应的凸面,因此该成像光线在穿过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的所述入光面1312C时发生汇聚,使得所述光转向元件131C能替代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某一凸透镜,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整体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不同之外,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的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C也具有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各种变形实施方式相似或相同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8)

1.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元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具有一反射面、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具有一第一预定曲率,所述出光面具有一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相对应的第二预定曲率,并且所述反射面能将经由所述入光面射入的成像光线转向后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一预定曲率等于所述出光面的所述第二预定曲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一凸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一自由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包括一全反射棱镜、一第一透镜层和一第二透镜层,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层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一直角面,以使所述第一透镜层的一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层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另一直角面,以使所述第二透镜层的一外表面形成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出光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层分别以贴装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的所述直角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具有一邻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反射端部、一邻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二反射端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和所述第二反射端部之间的反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出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入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形成一反射曲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入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形成另一反射曲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端部均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还包括一载体,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安装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还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面的限位元件,所述载体包括至少一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配合元件,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与相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相匹配地耦合,以将所述光转向元件限位地固定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包括一光照区域和一非光照区域,其中所述光照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中部,所述非光照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外部,并且所述非光照区域围绕所述光照区域布置,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面的所述非光照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至少一限位元件包括四所述限位元件,其中所述四限位元件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反射面的四顶角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外延伸的凸块,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时,所述凸块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互卡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内凹陷的凹槽,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外延伸的凸块。
16.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一正透镜组和一负透镜组,其中所述正透镜组和所述负透镜组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正透镜组位于邻近所述光转向组件的位置,所述负透镜组位于邻近所述感光组件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由玻璃材料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由树脂材料制成。
19.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元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具有: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互垂直;以及
一反射面,其中所述反射面具有一邻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反射端部、一邻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二反射端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和所述第二反射端部之间的反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出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入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反射端部形成一反射曲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自所述反射中部偏向所述入光面弯曲地延伸至所述出光面,以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二反射端部形成另一反射曲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端部均为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22.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
一载体,其中所述载体设有一安装面,并包括至少一配合元件,其中每所述配合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和
一光转向元件,其中所述光转向元件包括至少一限位元件,其中每所述限位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光转向元件的一反射面,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与相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相匹配地耦合,以将所述光转向元件限位地安装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外延伸的凸块,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在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时,所述凸块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互卡合。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一所述限位元件为一自所述光转向元件的所述反射面向内凹陷的凹槽,每一所述配合元件为一自所述载体的所述安装面向外延伸的凸块。
25.一种潜望式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直立式摄像模组;和
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与所述至少一直立式摄像模组进行组合,以形成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其中每一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潜望式阵列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以组装成所述电子设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高度方向被布置,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宽度方向被布置。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直立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高度方向被布置,所述潜望式阵列模组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一长度方向被布置。
CN201820767623.5U 2018-05-22 2018-05-22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351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7623.5U CN208351111U (zh) 2018-05-22 2018-05-22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7623.5U CN208351111U (zh) 2018-05-22 2018-05-22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1111U true CN208351111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90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7623.5U Active CN208351111U (zh) 2018-05-22 2018-05-22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111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9488A (zh) * 2018-05-22 2019-11-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646995A (zh) * 2019-09-25 2020-01-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潜望式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CN112187971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009749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53511A (zh) * 2019-12-13 2022-09-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9488A (zh) * 2018-05-22 2019-11-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187971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646995A (zh) * 2019-09-25 2020-01-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潜望式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CN115053511A (zh) * 2019-12-13 2022-09-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5053511B (zh) * 2019-12-13 2024-04-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09749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1111U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8581282U (zh) 光转向组件、潜望式摄像模组、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6415392B (zh) 能够捕获全球面图像的无视差多相机系统
US20220294945A1 (en) Periscopic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13412B (zh) 潜望式镜头和终端设备
CN208351110U (zh) 光学镜头、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8581285U (zh) 多孔径成像系统和移动电子设备
CN108769493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253281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343895B1 (en) Camera module
CN108769325A (zh) 电子装置
CN11051948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505370A (zh) 光转向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7948470B (zh) 摄像头模块和移动设备
CN109358402A (zh) 成像镜头
CN112532813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US11899225B2 (en) Camera module
CN212675341U (zh)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US20220357567A1 (en) Periscopic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172336U (zh) 镜头模组
CN208386660U (zh) 电子装置
CN101281356B (zh) 成像装置
CN113114918B (zh) 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208188464U (zh) 镜头模组
CN209388003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