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9621U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49621U CN208349621U CN201820315184.4U CN201820315184U CN208349621U CN 208349621 U CN208349621 U CN 208349621U CN 201820315184 U CN201820315184 U CN 201820315184U CN 208349621 U CN208349621 U CN 2083496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 battery
- generator
- converter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出口与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入口连通,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入口与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出口连通,吸收器的制冷剂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蒸发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冷凝器的入口与发生器的制冷剂侧出口连通,吸收剂为溴化锂溶液,制冷剂为水;发生器内将吸收剂溶液加热的热源为来自于风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和/或太阳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给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内吸收剂溶液加热,使得其具有清洁、环保、绿色、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同时运行方便,维修也比较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以水为制冷剂,利用水在高真空下蒸发吸热达到制冷的目的,其主要是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四部分组成的。为使制冷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蒸发后的冷剂水蒸气被溴化锂溶液所吸收,溶液变稀,这一过程是在吸收器中发生的,然后将溶液加热使其水份分离出来,而溶液变浓,一过程是在发生器中进行的。发生器中得到的蒸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经节流后再送至蒸发器中蒸发。如此循环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在发生器中对溶液进行加热的热源为热源蒸汽或热水,热源蒸汽或热水一般来自于锅炉,而锅炉是一种需要燃烧化石燃料获得热量的设备,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包括: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出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入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入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制冷剂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制冷剂侧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剂为溴化锂溶液,所述制冷剂为水;所述发生器内将吸收剂溶液加热的热源为来自于风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和/或太阳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
在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优选地,所述发生器内将吸收剂加热的装置包括:加热管、第一控制器、蓄电池、第二控制器、风能转换器、太阳能转换器和第三控制器;所述加热管的正极电源引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管的负极电源引线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风能转换器的正极经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风能转换器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太阳能转换器的正极经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太阳能转换器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向所述加热管供电,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风能转换器向所述蓄电池输送电能,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转换器向所述蓄电池输送电能。
在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优选地,所述太阳能转换器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热传导设备;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所述热传导设备贴附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以对所述光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导热。
在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优选地,所述热传导设备具有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包含多个导热件和一个流体通道,多个所述导热件以并排方式贴附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任一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流体通道连接以加热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
在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光伏电池板;每个所述光伏电池板配置有一个所述导热单元,多个所述导热单元的多个流体通道依次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如下:
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给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加热减少溴化锂溶液中水的含量,实现能源的特殊利用,使得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清洁、环保、绿色、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同时运行方便,维修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太阳能转换器、风能转换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1吸收器、12发生器、13冷凝器、14蒸发器、 2蓄电池、3第一控制器、4风能转换器、5第二控制器、6太阳能转换器、7 第三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其包括:吸收器11、发生器12、冷凝器13和蒸发器14;吸收器11的吸收剂侧出口与发生器12的吸收剂侧入口连通,吸收器11的吸收剂侧入口与发生器12的吸收剂侧出口连通,吸收器11的制冷剂的入口与蒸发器14的出口连通,蒸发器14的入口与冷凝器13的出口连通,冷凝器13 的入口与发生器12的制冷剂侧出口连通;发生器12内将吸收剂溶液(或称溴化锂溶液)加热的热源为来自于风能转换器1产生的电能和/或太阳能转换器2产生的电能。吸收剂为溴化锂溶液,制冷剂为水。当太阳升起来时或者刮风时,或者两者共同出现时,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剂开始运转产生直流电以作为将吸收剂溶液加热的热源。
应用时,由吸收器11的吸收剂侧出口在溶液泵的作用下经发生器12的吸收剂侧入口向发生器12内输入溴化锂稀溶液,在电能为加热热源的作用下,溴化锂稀溶液变成溴化锂浓溶液以减少溶液内水的含量,同时生成冷剂蒸汽,溴化锂浓溶液经发生器12的吸收剂侧出口和吸收器11的吸收剂侧入口输入吸收器11内,继续吸收来自蒸发器14的冷剂蒸汽。在发生器12内生成的冷剂蒸汽经发生器12的制冷剂侧出口和冷凝器13的入口进入冷凝器13,在冷凝器13内被冷凝成液态水,经冷凝器13的出口和蒸发器14的入口进入蒸发器14内,在蒸发器14内被加热生成冷剂蒸汽,经蒸发器14的出口和吸收器11的制冷剂的入口进入吸收器11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如此循环,进行制冷。
本发明通过将电能作为发生器12的加热热源,而电能由风能转换器和/ 或太阳能转换器产生,使得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清洁、环保、绿色、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同时运行方便,维修也比较简单。
具体而言,发生器12内将吸收剂加热的装置包括:加热管、第一控制器 3、蓄电池2、第二控制器5、第三控制器7、风能转换器4和太阳能转换器器6。风能转换器4用于将风能转换成电能。应用时,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输送至蓄电池2。太阳能转换器6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其工作原理是光电效应。加热管设置于发生器12内,用于对吸收剂进行加热。第一控制器3 用于控制蓄电池2向加热管供电。第二控制器5用于控制风能转换器4向蓄电池2输送电能。第三控制器7用于控制太阳能转换器6向蓄电池2输送电能。加热管的正极电源引线与第一控制器3连接,加热管的负极电源引线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蓄电池2的正极与第一控制器3连接,风能转换器4 的正极经第二控制器5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风能转换器4的负极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太阳能转换器6的正极经第三控制器7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太阳能转换器6的负极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当太阳升起来时或者刮风时,或者两者共同出现时,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剂开始运转产生直流电,产生的直流电通过蓄电池2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给发生器提供热量,多余的电能将会储存在蓄电池2中,以备特殊时期(如太阳能转换器和风能转换器都不工作时)使用,实现向加热管提供24时不间断的供电,实现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24时不间断工作。在第一控制器3、第二控制器5、第三控制器7的控制下使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能量传输始终处于最佳匹配状态,同时对蓄电池2的过充、过放进行控制。
太阳能转换器6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热传导设备。光伏发电设备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热传导设备贴附于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以对光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导热。为了延长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发电效率,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光伏电池板。热传导设备具有导热单元,导热单元包含多个导热件和一个流体通道,多个导热件以并排方式贴附于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任一导热件的一端与流体通道连接以加热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导热件呈板状,例如矩形板状,其贴附于光伏发电设备的光伏电池板的反面。流体通道呈直管状,其内流有流体,如水。优选地,导热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上端与流体通道连接。导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件沿流体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于流体通道上,即多个导热件并排设置于流体通道上。每个光伏电池板配置有一个导热单元,多个导热单元的多个流体通道依次串联连接。每个导热单元的多个导热件为并排设置,并同时对流体通道内流动的流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给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加热减少溴化锂溶液中水的含量,实现能源的特殊利用,使得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清洁、环保、绿色、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同时运行方便,维修也比较简单。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5)
1.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
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出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入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剂侧入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吸收剂侧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制冷剂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制冷剂侧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剂为溴化锂溶液,所述制冷剂为水;
所述发生器内将吸收剂溶液加热的热源为来自于风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和/或太阳能转换器产生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内将吸收剂溶液加热的装置包括:加热管、第一控制器、蓄电池、第二控制器、风能转换器、太阳能转换器和第三控制器;
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发生器内,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向所述加热管供电,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风能转换器向所述蓄电池输送电能,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转换器向所述蓄电池输送电能;
所述加热管的正极电源引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管的负极电源引线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风能转换器的正极经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风能转换器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太阳能转换器的正极经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太阳能转换器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转换器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热传导设备;
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所述热传导设备贴附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以对所述光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导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设备具有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包含多个导热件和一个流体通道,多个所述导热件以并排方式贴附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任一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流体通道连接以加热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光伏电池板;
每个所述光伏电池板配置有一个所述导热单元,多个所述导热单元的多个流体通道依次串联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77135 | 2017-04-28 | ||
CN2017204771356 | 2017-04-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49621U true CN208349621U (zh) | 2019-01-08 |
Family
ID=64884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15184.4U Active CN208349621U (zh) | 2017-04-28 | 2018-03-07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4962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55193A (zh) * | 2020-12-30 | 2021-03-0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车载制冷系统 |
CN114484920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袁辰 | 一种新能源制冷机 |
-
2018
- 2018-03-07 CN CN201820315184.4U patent/CN2083496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55193A (zh) * | 2020-12-30 | 2021-03-0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车载制冷系统 |
CN114484920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袁辰 | 一种新能源制冷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62902Y (zh) | 太阳能聚光光伏热泵联合系统 | |
CN201650630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装置 | |
CN101566406A (zh) | 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联产式混合动力热泵 | |
CN104633981B (zh) |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和电渗析的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 |
CN102351263A (zh) | 主动式太阳能、风能耦合海水淡化装置 | |
JP2014025653A (ja) | 冷凍空調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9631393A (zh) | 烟气余热与太阳能耦合驱动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 |
CN208349621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CN207422713U (zh) | 一种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复合式供热制冷系统 | |
CN203823962U (zh) | 带热水供应的家用光伏直流变频空调器 | |
CN102080635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 |
CN105737437B (zh) | 光伏供电式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复合制冷装置 | |
CN202947235U (zh) | 基于太阳能热回收的吸收式制冷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 |
CN202470543U (zh) | 一种中温热源串联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 | |
CN105649901B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发电装置 | |
CN108036544A (zh) | 太阳能/生物质能集成驱动的复合能量系统 | |
CN204027080U (zh) | 基于太阳能中温集热、光伏光热一体装置的多功能高效利用系统 | |
CN217503613U (zh) | 利用清洁能源的固体储能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3629769B (zh) | 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集成装置及换热方法 | |
CN202885331U (zh) |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205505485U (zh) | 一种连续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及供热系统 | |
CN105371528A (zh) | 基于太阳能中温集热、光伏光热一体装置的多功能高效利用系统 | |
CN209341622U (zh) | 多能源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CN210374162U (zh) | 带蓄电池的光伏集热发生器及太阳能喷射制冷供暖系统 | |
CN209431693U (zh) | 一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