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6749U -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6749U
CN208346749U CN201820366696.3U CN201820366696U CN208346749U CN 208346749 U CN208346749 U CN 208346749U CN 201820366696 U CN201820366696 U CN 201820366696U CN 208346749 U CN208346749 U CN 20834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slope
layer
branch
tip materi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66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孟�
龙莉
徐明曦
巨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AULIC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HYDRAULIC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AULIC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HYDRAULIC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8203666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6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于底部岸坡靠近河床底部位置处的趾墙,趾墙上设置有混凝土堤墙,混凝土堤墙邻近原有土体的一侧垫设有耐冲刷垫层;混凝土堤墙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混凝土堤墙的上端安装有排水沟,排水沟邻近趾墙的一侧堆设有格宾网石笼;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结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能有效保护并绿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郊区和山区河流的河道上,经常出现河道两岸的坡道上随意堆放有大量工程弃渣、建筑废料或生活废料等现象,这些废料不光占地很广,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现有的生态修复方法,通常是针对河道岸坡表面的污染和垃圾,通过去除河道岸坡上的弃渣,在岸坡上直接种植马尾松等固土植物等方法,来进行生态修复。但当河道两岸的土壤极少、或者土壤结构不良等情况出现时,生态修复植物通常也很难直接存活,或者生长缓慢,现有的方法无法起到修复生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起到保护并绿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底部岸坡靠近河床底部位置处的趾墙,趾墙上设置有混凝土堤墙,混凝土堤墙的上端临近岸坡位置处铺设有绿植层,绿植层的上端邻接位置处铺设有上部固水层,绿植层和固水层的下端铺设有厚度均匀的固土层;上部固水层的上端邻接处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底部上开设有透水孔;蓄水池邻近偏离河床的一侧设置有上部生态袋堆,固水层下端邻接绿植层的位置处铺设马道,马道上偏离底部岸坡的一侧堆设有下部生态袋堆;上部固水层和下部固水层内均匀埋设有梢料枝。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绿植层包括下部固水层、梢料捆和枝条捆,所述梢料捆埋设于邻近马道一侧的固水层上部,枝条捆的下部埋设于邻近混凝土堤墙一侧的下部固水层上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梢料捆呈球形,梢料捆的内部填充有活体枝条,梢料捆的外壁套设有用于捆绑活体枝条的麻绳;枝条捆呈长条形,枝条捆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活体枝条,活体枝条的外侧套设有用于固定的铅丝;梢料枝为活体枝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梢料捆上交叉贯穿设置有用于固定梢料捆的活木桩和死木桩。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混凝土堤墙邻近原有土体的一侧垫设有耐冲刷垫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混凝土堤墙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混凝土堤墙的上端安装有排水沟。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排水沟邻近趾墙的一侧堆设有格宾网石笼。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马道包括均匀铺设的透水砖,透水砖下表面邻接处铺设有沙砾垫层,所述沙砾垫层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桩。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上部生态袋堆和下部生态袋堆均由生态袋堆设构成,生态袋为土工布袋,包括袋体,袋体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小孔,小孔内贯穿种植有若干梢料枝,袋体内上部填充有腐殖质、种子和填土的混合物,袋体内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石笼,石笼内填充有堆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铺设固土层,利用固土层作为修复结构的基层,能够保证岸坡上土体的稳固度,防止因为原有土体疏松,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影响岸坡生态修复的效果等情况。
通过在岸坡与河道接触部首先铺设趾墙,利用趾墙作为生态修复结构的承重部,保证整个生态修复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趾墙上设置混凝土堤墙,利用混凝土的防水特型,防止底部岸坡的土体河道水流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通过在混凝土堤墙上端设置绿植层和上部固水层,能够起到保证土壤肥力、绿化环境并稳固水土的作用;通过在上部固水层的上端设置蓄水池,和现有蓄水池直接浇灌植物相比,能够透过池底慢慢渗透至岸坡下部土壤,以保证土壤水分,既能起到从根部保证绿植所需水分的作用,又能维持土体的湿度,防止因缺乏水分,使土壤板结,再次水土流失,进而有效强化和保证绿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下部岸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绿植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部固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生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生态袋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岸坡,2、上部岸坡,21、上部生态袋堆,22、蓄水池,23、上部固水层,231、回填土体,24、固土层,25、下部生态袋堆,250、生态袋,251、袋体,252、连接扣,253、石笼,26、梢料枝,3、原有土体,4、马道,41、固定桩,42、透水砖,43、沙砾垫层,5、绿植层,51、土工布垫层,52、梢料捆,53、活木桩,54、死木桩,55、枝条捆,56、下部固水层,6、底部岸坡,61、排水沟,62、格宾网石笼,63、耐冲刷垫层,64、混凝土堤墙,65、排水孔,66、趾墙,7、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于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位置处的趾墙66,趾墙66上设置有混凝土堤墙64,混凝土堤墙64邻近原有土体3的一侧垫设有耐冲刷垫层63,耐冲刷垫层63可选用砂卵石的混合物,以节省成本,方便取材;混凝土堤墙64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65;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安装有排水沟61,排水沟61邻近趾墙66的一侧堆设有格宾网石笼62。
通过设置排水沟62,能够汇聚上部岸坡2接受的雨水和泥水,防止泥水混入河道中,造成水土流失,并污染河水。
格宾网石笼62为用外层包覆PVC或PE聚合物的合金钢丝编织成重型六角网,网内填充有片石;格宾网石笼62兼具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格宾网石笼62内还填充有土壤和草种,以加强格宾网石笼6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具有景观效果。
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临近岸坡1位置处铺设有绿植层5,如图3所示,绿植层5包括下部固水层56、梢料捆52和枝条捆55,如图4所示,下部固水层56包括开设与固土层24上的凹槽,凹槽内临近河床7的一侧设置有梢料枝26,梢料枝26上覆盖有回填土体231;梢料捆52埋设于邻近上部岸坡2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枝条捆55的下部埋设于邻近混凝土堤墙64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
梢料捆52呈球形,梢料捆52的内部填充有活体枝条,梢料捆52的外壁套设有用于捆绑活体枝条的麻绳;枝条捆55呈长条形,枝条捆55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活体枝条,活体枝条的外侧套设有用于固定的铅丝。
枝条捆55下方的下部固水层56上铺设有土工布垫层51,以保护枝条捆55中的枝条,起到固水和保温的作用,以促进活体枝条的生长;土工布垫层51上开设有供枝条捆55通过的圆孔。
下部固水层56为均匀铺设于固土层24上的混合物垫层,下部固水层56的材质为腐殖质、种子和填土的混合物;通过在固土层24上填设下部固水层56,保证岸坡1表面土体的肥力,促进绿植、种子等的发育,以便长期的绿化。
绿植层5的上端邻接位置处铺设有上部固水层23,上部固水层23与下部固水层56结构相同;绿植层5和上部固水层23的下端铺设有厚度均匀的固土层24。
固土层24沿上部岸坡2的最上端置底部岸坡6的最下端均布设置;固土层24为未受污染土体通过压实后形成,通过设置固土层24,利用固土层24作为修复结构的基层,能够保证岸坡1上土体的稳固度,防止因为原有土体3疏松,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影响岸坡1生态修复的效果等情况。
上部固水层23的上端邻接处设置有蓄水池22,蓄水池22偏离河床7的一侧设置有上部生态袋堆21,上部固水层23下端邻接绿植层5的位置处铺设马道4,马道4包括均匀铺设的透水砖42,透水砖42下表面邻接处铺设有沙砾垫层43,沙砾垫层43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桩41。
马道4上偏离底部岸坡6的一侧堆设有下部生态袋堆25,下部生态袋堆25的结构与上部生态袋堆21相同,下部生态袋堆25由生态袋250堆设而成,如图5所示,生态袋250包括袋体251,为土工布袋,袋体251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小孔,小孔内贯穿种植有若干梢料枝26,袋体251内上部填充有腐殖质、种子和填土的混合物,袋体251内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石笼253,石笼253内填充有堆石;如图6所示,生态袋250间通过连接扣252固定成堆壮结构。
上部固水层23内均匀埋设有梢料枝26;由于上部岸坡2的土体含水量较少,因此需要将梢料枝26的大部分埋设于土体中,以保证活体枝条能够汲取到足够多来自上部固水层23和固土层24中的水源,并减少蒸发量,以便促进生长。
下面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方法的说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河道弃渣岸坡1所在位置处,移除岸坡1上的表面土体后,在原有土体3上覆盖设置固土层24。
表面土层包括地表的工程弃渣堆积物和与弃渣相接触的表层土壤;能够防止弃渣对原有土壤结构的破坏,同时避免已被破坏土壤结构或缺乏土壤的岸坡1出现滑坡、崩塌等危害,进而有效保证修复的可行性。
固土层24为未受污染土体通过压实后形成,通过设置固土层24,利用固土层24作为修复结构的基层,能够保证岸坡1上土体的稳固度,防止因为原有土体3疏松,出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情况,影响岸坡1生态修复效果。
步骤2、在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的位置处设置趾墙66,并在趾墙66上设置混凝土堤墙64。
进一步地,在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的位置处设置趾墙66,并在趾墙66上设置混凝土堤墙64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在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的位置处埋设砂浆砌卵石构成的趾墙66。
趾墙66埋入河道下部一定深度,根据需要可取1m或者2m,趾墙66的材质为砂浆砌卵石填筑的混凝土,能够有效确保防渗和防冲刷的效果。
步骤2-2、在底部岸坡6位于趾墙66上方位置处铺设耐冲刷垫层63。
由于底部岸坡6与河道相邻,会频繁受到河水冲刷,因此,需要在岸坡1上铺设耐冲刷垫层63,以提高岸坡1的抗冲刷能力,保证底部岸坡6结构的稳定性;耐冲刷垫层63可选用砂卵石的混合物,以节省成本,方便取材。
步骤2-3、从趾墙66上表面沿耐冲刷垫层63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堤墙64。
混凝土堤墙64的材质与趾墙66相同,以保证堤身和堤基的防渗和防冲效果。
步骤2-4、在混凝土堤墙64上开设若干排水孔65。
来自底部岸坡6一侧的自然降水则需要排入河道中,以避免蓄水,因此需要在混凝土堤墙64上开设排水孔65。
步骤2-5、在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堆设格宾网石笼62。
格宾网石笼62为用外层包覆PVC或PE聚合物的合金钢丝编织成重型六角网,网内填充有片石;格宾网石笼62兼具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
进一步的,格宾网石笼62内还填充有土壤和草种,以加强格宾网石笼6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具有景观效果。
步骤3、在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沿岸坡1铺设绿植层5。
绿植层5及以上部位的岸坡1不会受河道冲刷,因此可以种植绿植以起到绿化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绿植层,还能起到稳固水土,改善土质的作用。
进一步地,当绿植层5包括下部固水层56、梢料捆52和枝条捆55时,如图3所示,在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沿岸坡1铺设绿植层5的方法包括:
步骤3-1、在混凝土堤墙64上端岸坡1的固土层24上设置下部固水层56。
进一步地,设置下部固水层56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1、在混凝土堤墙64上端岸坡1的固土层24上开挖若干凹槽,并在凹槽邻近河床7一侧放置梢料枝26。
步骤3-1-2、在梢料枝26上铺设回填土体231,使回填土体231覆盖梢料枝26的中部。
步骤3-1-3、对回填土体231进行压实。
如图4所示,通过在固土层上开挖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回填土体231与梢料枝26,利用梢料枝26的根部固定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梢料枝26与压实后的回填土体231的配合,保证固水效果;其中,回填土体231为腐殖质、种子和填土的混合物,通过在固土层24上填设下部固水层56,保证岸坡1表面土体的肥力,促进绿植、种子等的发育,以便长期的绿化。
步骤3-2、在下部固水层56上开挖若干排沟渠,并在沟渠内埋设梢料捆52。
沟渠设置于下部固水层56的回填土体231上表面或回填土体231间的固土层24上;梢料捆52呈球形,梢料捆52的内部填充有活体枝条,梢料捆52的外壁为用于捆绑活体枝条的麻绳;通过设置梢料捆52,利用扦插等方式培育其中的活体枝条,能够实现快速绿化的效果。
步骤3-3、在梢料捆52上交叉安插用于固定梢料捆52的活木桩53和死木桩54。
设置活木桩53,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便于提供活体枝条所需要的根部生态环境;设置死木桩54,以保证固定效果。
步骤3-4、在固水层23上梢料捆52所在位置邻近混凝土堤墙64的位置处设置埋设枝条捆55。
枝条捆55呈长条形,枝条捆55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活体枝条,活体枝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铅丝;枝条捆55的作用和梢料捆52相同,且更适用于枝干更长的绿植;枝条捆55的下端埋设于土体内,上端位于土体外侧;枝条捆55通过木桩固定设置于下部固水层56上。
步骤3-5、枝条捆55下方的下部固水层56上铺设有土工布垫层51。
土工布垫层51的材质为生态土工膜,以保护枝条捆55中的枝条,起到固水和保温的作用,以促进活体枝条的生长;土工布垫层51上开设有供枝条捆55通过的圆孔。
步骤4、在绿植层5邻近混凝土堤墙64的位置处设置排水沟62,在绿植层5的上端铺设马道4和下部生态袋堆25。
绿植层5邻近混凝土堤墙64位置处为绿植所在的最低位置,在此处设置排水沟62,能够汇聚上部岸坡2接受的雨水和泥水,防止泥水混入河道中,造成水土流失,并污染河水。
进一步地,在绿植层5的上端铺设马道4和下部生态袋堆25的方法包括:
步骤4-1、在绿植层5的上端与上部固水层23邻接位置处埋设固定桩41。
绿植层5的上端与上部固水层23邻接位置处,由于未铺设梢料捆52等绿植,因此土体的厚度相对于上部固水层23和下端的绿植层5都更小,且土体相对河道水平面平行。在这一位置处的邻近和偏离河道的两端分别间隔相同距离埋设固定桩41,固定桩41为前端削尖的木桩。
步骤4-2、在固定桩41上铺设沙砾垫层43。
铺设沙砾垫层43以保证土体平整,并与水平面平行。
步骤4-3、在沙砾垫层43邻近底部岸坡6一侧铺设透水砖42。
通过设置透水砖42作为马道4,一方面可以截留雨水,减少蒸发;另一方面具有景观效果。
步骤4-4、在沙砾垫层43偏离底部岸坡6一侧堆设下部生态袋堆25。
下部生态袋堆25由生态袋250堆设而成,如图5所示,生态袋250包括袋体251,为土工布袋,袋体251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小孔,小孔内贯穿种植有若干梢料枝26,袋体251内上部填充有腐殖质、种子和填土的混合物,袋体251内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石笼253,石笼253内填充有堆石。
生态袋250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特性,既能防止填充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种子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持和及时的补充,且能使绿植穿过袋体自由生长,起到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如图6所示,生态袋250间通过连接扣252固定成堆壮结构。
步骤5、在上部岸坡2的固土层24上铺设上部固水层23,并在上部固水层23内埋设梢料枝26。
梢料枝26为活体枝条;上部岸坡2因为离河道相对较远,因此土体内水含量较少,只设置梢料枝26,而不设置梢料捆52和枝条捆55,以保证成活率。
进一步地,设置上部固水层23的方法与设置下部固水层56的方法相同,其步骤包括:
步骤5-1、在上部岸坡2的固土层24开挖若干凹槽,并在凹槽邻近河床7一侧放置梢料枝26。
步骤5-2、在梢料枝26上铺设回填土体231,使回填土体231覆盖梢料枝26的中部。
步骤5-3、对回填土体231进行压实。
如图4所示,由于上部岸坡2的土体含水量较少,因此将梢料枝26的大部分埋设于土体中,以保证活体枝条能够汲取到足够多来自上部固水层23和固土层24中的水源,并减少蒸发量,以便促进生长;对上部固水层23进行压实,以保证上部岸坡2土体的稳定性。
步骤6、在上部固水层23上端设置蓄水池22,在蓄水池22的底部上开设透水孔。
步骤7、在蓄水池22偏离河床7的一侧堆设上部生态袋堆21。
通过在上部固水层23的上端设置蓄水池22,和现有蓄水池直接浇灌植物相比,能够透过池底的透水孔慢慢渗透至岸坡1上的下部土壤中,以保证土壤水分,既能起到从根部保证绿植所需水分的作用,又能维持土体的湿度,防止因缺乏水分,使土壤板结,再次水土流失,进而有效强化和保证绿化效果。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位置处的趾墙(66),趾墙(66)上设置有混凝土堤墙(64),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临近岸坡(1)位置处铺设有绿植层(5),绿植层(5)的下端铺设有绿植层(5)的上端邻接位置处铺设有上部固水层(23),绿植层(5)和上部固水层(23)的下端铺设有厚度均匀的固土层(24);
所述上部固水层(23)的上端邻接处设置有蓄水池(22),所述蓄水池(22)的底部上开设有透水孔;蓄水池(22)偏离河床(7)的一侧设置有上部生态袋堆(21),固水层(23)下端邻接绿植层(5)的位置处铺设马道(4),马道(4)上偏离底部岸坡(6)的一侧堆设有下部生态袋堆(25);所述上部固水层(23)和下部固水层(56)内均匀埋设有梢料枝(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层(5)包括下部固水层(56)、梢料捆(52)和枝条捆(55),所述梢料捆(52)埋设于邻近马道(4)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所述枝条捆(55)的下部埋设于邻近混凝土堤墙(64)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料捆(52)呈球形,梢料捆(52)的内部填充有活体枝条,梢料捆(52)的外壁为用于捆绑活体枝条的麻绳;所述枝条捆(55)呈长条形,枝条捆(55)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活体枝条,活体枝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铅丝;所述梢料枝(26)为活体枝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料捆(52)上交叉贯穿设置有用于固定梢料捆(52)的活木桩(53)和死木桩(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邻近原有土体(3)的一侧垫设有耐冲刷垫层(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安装有排水沟(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61)邻近趾墙(66)的一侧堆设有格宾网石笼(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道(4)包括均匀铺设的透水砖(42),透水砖(42)下表面邻接处铺设有沙砾垫层(43),所述沙砾垫层(43)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桩(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生态袋堆(21)和下部生态袋堆(25)均由生态袋堆设构成,所述生态袋(250)为土工布袋,包括袋体(251),袋体(251)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小孔,小孔内贯穿种植有若干梢料枝(26),袋体(251)内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石笼(253),石笼(253)内填充有堆石。
CN201820366696.3U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Active CN20834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6696.3U CN208346749U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6696.3U CN208346749U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6749U true CN208346749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6696.3U Active CN208346749U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67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1856A (zh) * 2018-03-16 2018-08-17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1856A (zh) * 2018-03-16 2018-08-17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CN108411856B (zh) * 2018-03-16 2023-11-14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8870B (zh) 一种格宾网生态石笼河道护坡施工方法
KR100920027B1 (ko) 토목섬유 보강 커튼 월 구조 및 녹화공법
CN206070494U (zh) 一种适用于湖泊疏浚底泥堆场的围堰
CN101580305B (zh) 一种用于改善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的湿地治理方法
CN106368227A (zh)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水力侵蚀系统及方法
CN108411856A (zh)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CN110374054A (zh) 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
CN103362135B (zh) 防崩岗、护水土的网草护坡
CN103774627A (zh) 灌区防渗型生态渠道的构建方法
CN108166520B (zh)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法
CN109757144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方法
CN110800415A (zh) 一种秦巴山区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化治理方法
CN114032874A (zh) 一种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的沟道土地整治结构及方法
CN208346749U (zh) 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
CN206267161U (zh) 一种适用于土质边坡的三维植被网护坡施工结构
CN206189345U (zh) 混凝土格埂填筑干砌块石生态景观护坡
CN210580198U (zh) 一种坡地集水保土结构
CN210031857U (zh) 一种生态路堤边坡构造
CN207525721U (zh) 一种生态排水沟结构
CN105926645A (zh)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0495279A (zh) 一种绿化植被种植方法及土层结构
CN206245320U (zh)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104790348A (zh) 一种护岸方法
CN111321700B (zh) 一种防冲刷和防滑坡堰塞的过流消能式生态护岸方法
CN208227617U (zh) 一种重黏土土壤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