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7532U -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7532U
CN208337532U CN201820636819.0U CN201820636819U CN208337532U CN 208337532 U CN208337532 U CN 208337532U CN 201820636819 U CN201820636819 U CN 201820636819U CN 208337532 U CN208337532 U CN 208337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power
sub
pow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68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68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7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7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7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该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以及第三开关子电路。其中,电源开关的一端与供电输入端及第一开关子电路连接,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及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另一端与供电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时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导通以使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开关的小型化及远程控制。

Description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通断电常用的方式有:直接利用机械开关实现通断电,或者通过单片机或其他类似主控控制继电器、可控硅或者其他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实现通断功能。然而机械开关体积大,不利于小型化,且断电是现场控制的,无法远程控制断电。继电器控制同样存在体积大的缺点,且控制继电器的主控端需要保持待机,无法达到正真完全断电。可控硅的主控端需要保持待机,无法达到正真完全断电。继电器与可控硅控制方式都必须有控制端进行控制,无法通过单独按键实现通断电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有利于开关的小型化及远程控制,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第三开关子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入端及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及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导通以使所述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时维持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状态。
可选地,上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电源开关的一端及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还经由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经由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栅极还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与所述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还经由所述第二电容接地。
可选地,上述第一开关为NMOS管。
可选地,上述第二开关为NMOS管。
可选地,上述第三开关为PMOS管。
可选地,上述第一电容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时储能,以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期间维持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的电平不变。
可选地,上述电源开关为按钮开关、旋钮开关、闸刀开关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上述电源开关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及上述的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以及第三开关子电路。其中,电源开关的一端与供电输入端及第一开关子电路连接,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及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另一端与供电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时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导通以使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第一开关子电路用于在电源开关导通时维持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开关的小型化及远程控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电源控制装置;100-电源控制电路;110-电源开关;120-第一开关子电路;130-第二开关子电路;140-第三开关子电路;200-壳体;210-盖体;220-壳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100的方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100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100可以用于作为一个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供电电源输出的导通或断开。该电源控制电路100可以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110、第一开关子电路120、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及第三开关子电路140。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110的一端与供电输入端及第一开关子电路120连接,电源开关110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130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140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及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140的另一端与供电输出端连接。
电源开关110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的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导通时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140导通以使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第一开关子电路120用于在电源开关110导通时维持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的导通状态。
可理解地,第三开关子电路140用于直接控制供电输入端与供电输出端之间的导通或断开状态。电源开关110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的导通或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140的导通或断开状态;第一开关子电路120用于维持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的导通或断开状态。例如,电源开关110导通时,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导通,并使得第三开关子电路140导通,从而使得供电输出端有电流输出,而第一开关子电路120在第三开关子电路140导通后,也将导通,并维持第二开关子电路130的导通状态。若电压开关断开,第二开关子电路130便掉电,在第二开关子电路130掉电后,第三开关子电路140也掉电,使得供电输出端无电流输出。
进一步地,第三开关子电路140若为导通状态,也就是电流由供电输入端经由第三开关子电路140并从供电输出端输出。若第三开关子电路140为断开状态,也就是供电输出端无电流输出。
可选地,电源开关110可以是,但不限于按钮开关、旋钮开关、闸刀开关。
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子电路12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2、第三电阻R5、第四电阻R6、第一电容C1及第一开关D1。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可以包括第五电阻R7及第二开关D2;第三开关子电路140可以包括第三开关D3及第二电容C2。
第一开关D1的栅极与第一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6的一端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D1的源极与第三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6的另一端及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开关D1的漏极与电源开关110的一端及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D1的漏极还经由电源开关110与第二开关D2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及供电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5的另一端、电源开关110的另一端及第二开关D2的栅极连接。
第二开关D2的源极经由第五电阻R7接地,第二开关D2的漏极与第三开关D3的栅极连接。
第三开关D3的栅极还经由分压电阻R4与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D3的源极与供电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D3的源极还经由第二电容C2接地。
可选地,第一开关D1可以为NMOS管,第二开关D2可以为NMOS管,第三开关D3可以为PMOS管。
可理解地,在断电状态时,供电输出端无输出,第一开关D1及第二开关D2的栅极均为低电平,第三开关D3的栅极为高电平,且第一开关D1、第二开关D2、第三开关D3均处于断开状态。当用户拨动电源开关110使得电源开关110导通后,第二开关D2的栅极承受高电平,使得第二开关D2导通;在第二开关D2导通后,第三开关D3的栅极便承受低电平,使得第三开关D3也导通,即供电输出端有输出。而在第三开关D3导通后,第一开关D1的栅极便承受高电平,使得第一开关D1导通,进而使得第二开关D2的栅极维持高电平,也就是使得第二开关D2在电源开关110导通期间,一直处于导通状态。
其中,第一电容C1用于在电源开关110导通时储能,以在电源开关110导通期间维持第一开关D1的栅极的电平不变,也就使得第一开关D1的导通状态保持不变,以避免在用户拨动电源开关110期间第一开关D1断开,而导致第二电源开关110断开,从而不能使得供电输出端有输出。即,该第一电容C1用于维持第一开关D1的导通状态,进而使得供电输出端有输出。
在通电状态时,供电输出端有输出,且第一开关D1、第二开关D2、第三开关D3均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D1与第二开关D2的栅极均为高电平,第三开关D3的栅极为低电平。当用户拨动电源开关110,使得电源开关110断开时,第二开关D2的栅极承受电平,从而使得第二开关D2断开;第三开关D3在第二开关D2掉电后,第三开关D3的栅极将承受来自供电输入端的高电平,从而使得第三开关D3断开,供电输出端便无输出,实现断电。而第一开关D1在第三开关D3断开后,也将处于断开状态。基于此,将有利于电源通断的远程控制,另外,在断电状态下,电源控制电路100的能耗低,有利于节省能耗。
其中,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2、第三电阻R5及第四电阻R6的阻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以确保分压电压可保持第一开关D1、第二开关D2保持导通状态。比如,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阻R2的阻值为560千欧,第三电阻R5的阻值为82千欧,第四电阻R6的阻值为100千欧。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比如,第一电容C1为22uF/50V,第二电容C2为0.1uF/50V。可理解地,上述电阻值及电容型号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阻值及电容型号还可以是其他的选取方式,这里对电阻值及电容型号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D1、第二开关D2及第三开关D3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比如,第一开关D1和/或第二开关D2可以是在承受高电平时导通,承受低电平时断开的可控开关;第三开关D3可以是在承受低电平时导通,承受高电平时断开的另一类可控开关。
可选地,电源控制电路1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第二开关子电路130连接,处理器用于生成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130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该处理器可以与第二开关D2的栅极连接。该控制信号可以为高电平电信号或者低电平电信号,第二开关D2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便导通,在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便断开。也就是处理器通过控制第二开关D2的通断状态,可间接控制第三开关D3的通断状态,进而实现电源控制电路100供电输出端输出的控制。
进一步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单片机,比如为STM32系列单片机。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100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二。可选地,电源开关110经由分压电阻R3与供电输入端连接。该分压电阻R3的阻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设计,电源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从而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减小装置的体积,另外,还有利于实现电源通断的远程控制。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装置10可以包括壳体200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控制电路100。其中,电源控制电路100设置在壳体200内,壳体200用于避免外界砂石、水等杂物进入电源控制电路100中,以对电源控制电路100起到隔离密封、保护等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控制电路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壳体200还可以包括壳本体220及盖体210,壳本体220用于容置电源控制电路100,盖体210与壳本体220相匹配,用于盖住壳本体220以密封电源控制电路100。盖体210上还可以开设用于供导线输入和/或输出的通孔,或用于供按钮显露的通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该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以及第三开关子电路。其中,电源开关的一端与供电输入端及第一开关子电路连接,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及供电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另一端与供电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时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导通以使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第一开关子电路用于在电源开关导通时维持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开关的小型化及远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电源开关、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及第三开关子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入端及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及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导通以使所述供电输出端输出电能,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时维持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电源开关的一端及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还经由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经由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栅极还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与所述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还经由所述第二电容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N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为N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为P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时储能,以在所述电源开关导通期间维持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的电平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为按钮开关、旋钮开关、闸刀开关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
10.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CN201820636819.0U 2018-04-28 2018-04-28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Active CN208337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6819.0U CN208337532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6819.0U CN208337532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7532U true CN208337532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6819.0U Active CN208337532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75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5838A (zh) * 2018-04-28 2018-08-03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CN112901468A (zh) * 2021-02-01 2021-06-0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半导体加工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5838A (zh) * 2018-04-28 2018-08-03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CN112901468A (zh) * 2021-02-01 2021-06-0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2901468B (zh) * 2021-02-01 2022-07-22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半导体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8613U (zh) 用于降低功耗的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5739398A (zh) 一种单火取电智能开关及其控制系统
CN208337532U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CN110109403A (zh) 一种双控开关
CN207518289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5142258U (zh) 一种上电控制系统
CN109840006A (zh) 主控芯片供电装置
CN207518328U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4331328U (zh) 一种物联网家居智能开关插座
CN207518336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561991A (zh) 一种开关机管理电路及终端
CN205691964U (zh) 一种智能开关及其控制系统
CN203055126U (zh) 一种数模化终端箱及具有该数模化终端箱的远程控制系统
CN207424583U (zh) 一种开关机管理电路及终端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203932533U (zh) 一种定时开关插座
CN108365838A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装置
CN208508790U (zh) 可控开关电源及包含该电源的净化水槽
CN107608258A (zh) 一种控制家电的智能钟
CN208316364U (zh) 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CN206133241U (zh) 一种基于86型的wifi智能墙壁开关
CN207368349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智能wifi插座
CN207502953U (zh) 电源时序控制电路
CN205787664U (zh) 一种基于stm32处理器的家电智能控制器
CN207283402U (zh) 开关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