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5828U -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5828U
CN208335828U CN201821074589.XU CN201821074589U CN208335828U CN 208335828 U CN208335828 U CN 208335828U CN 201821074589 U CN201821074589 U CN 201821074589U CN 208335828 U CN208335828 U CN 208335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retardant
flame
resisting cable
middl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45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富县
曹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idian Group Ltd
XI'AN XIDIAN OPTICAL CABLE CO Ltd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idian Group Ltd
XI'AN XIDIAN OPTICAL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idian Group Ltd, XI'AN XIDIAN OPTICAL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idian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45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5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5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5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压耐火电缆,中压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缆芯、第一阻燃包带层、隔氧层、隔火层、耐火带层、钢带铠装层、第二阻燃包带层和阻燃保护套。其中,阻燃保护套为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在发生火灾时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燃烧产生的气体无毒,且不会产生大量烟雾,提高了火灾现场的透光度,满足阻燃A类的要求,火灾现场人员能够看清周围环境,并迅速撤离。隔火层位于钢带铠装层的内侧,当发生火灾时,钢带铠装迅速导热,使隔火层烧结成陶瓷壳体,坚硬的陶瓷壳体可以起到更好的阻燃、耐火、防火和隔热的作用,在火灾发生的一段时间内,中压耐火电缆能够持续供电,以提供电力保证和通信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主要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当火灾发生时电缆遇火燃烧产生大量毒烟,导致救援现场的透光率低于60%,使现场人员不能安全快速的撤离,而且发生火灾后,电力电缆不能保证正常供电,电梯、应急照明、自动报警和救灾系统等无法正常工作,加大了救援疏散的难度。
因此,如何提高火灾发生时救援现场的透光率,并保证火灾发生后一定时间内的电力和通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压耐火电缆,以提高火灾发生时救援现场的透光率,并保证火灾发生后一定时间内的电力和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所述中压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缆芯、第一阻燃包带、隔氧层、隔火层、耐火带、钢带铠装、第二阻燃包带和阻燃保护套,所述阻燃保护套为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第一阻燃包带和所述第二阻燃包带均为低烟无卤阻燃无碱玻璃纤维阻燃包带。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隔氧层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隔氧层。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隔火层为陶瓷化聚烯烃隔火层。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钢带铠装为双层镀锌钢带层。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耐火带为双面合成云母带层。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缆芯包括:
导体;
绝缘单线,所述绝缘单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共挤于所述铜导体外侧的导体屏蔽层、XLPE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
填充于相邻所述绝缘单线之间的阻燃填充层。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导体为紧压绞合圆铜导体。
优选的,在上述中压耐火电缆中,所述阻燃填充层为无碱玻璃纤维绳填充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压耐火电缆,中压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缆芯、第一阻燃包带层、隔氧层、隔火层、耐火带层、钢带铠装层、第二阻燃包带层和阻燃保护套。其中,阻燃保护套为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在发生火灾时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燃烧产生的气体无毒,且不会产生大量烟雾,提高了火灾现场的透光度,满足阻燃A类的要求,火灾现场人员能够看清周围环境,并迅速撤离。隔火层位于钢带铠装层的内侧,当发生火灾时,钢带铠装迅速导热,使隔火层烧结成陶瓷壳体,坚硬的陶瓷壳体可以起到更好的阻燃、耐火、防火和隔热的作用,在火灾发生的一段时间内,中压耐火电缆能够持续供电,以提供电力保证和通信保证,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压耐火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压耐火电缆,以提高火灾发生时救援现场的透光率,并保证火灾发生后一定时间内的电力和通信。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压耐火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压耐火电缆,中压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缆芯、第一阻燃包带4层、隔氧层5、耐火层6、耐火包带7层、钢带铠装8层、第二阻燃包带9层和阻燃保护套10。
其中,阻燃保护套为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在发生火灾时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燃烧产生的气体无毒,且不会产生大量烟雾,提高了火灾现场的透光度,满足阻燃A类的要求,火灾现场人员能够看清周围环境,并迅速撤离。
耐火层6位于钢带铠装8层的内侧,当发生火灾时,钢带铠装8迅速导热,使耐火层6烧结成陶瓷壳体,坚硬的陶瓷壳体可以起到更好的阻燃、耐火、防火和隔热的作用,在火灾发生的一段时间内,中压耐火电缆能够持续供电,以提供电力保证和通信保证,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阻燃保护套的材料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中添加有硅酮母粒,硅酮对低烟无卤体系具有协同阻燃作用,且在燃烧过程中结壳性能更好,烧结物更加完整,可以起到更好的阻燃、耐火、防火和隔热的作用,在火灾发生的一段时间内,保证中压耐火电缆能够持续供电,提供电力保证和通信保证。
另外,硅酮母粒作为润滑剂加入中,可明显降低材料的挤出扭矩,提高电缆的挤出速度。
阻燃包带是具有阻止电缆着火蔓延的带状材料。阻燃包带需要表面平整,不应有分层、鼓泡或者凹凸。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阻燃包带4和第二阻燃包带9均为低烟无卤阻燃无碱玻璃纤维阻燃包带。低烟无卤阻燃无碱玻璃纤维重叠绕包制作阻燃包带。无碱玻璃纤维是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玻璃纤维,其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强度都很好。低烟无卤是指不含卤素、不含铅镉铬汞等物质,燃烧时不会发出有毒烟雾。第一阻燃包带4和第二阻燃包带9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无碱玻璃纤维制作,能够保证中压耐火电缆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强度,同时在发生火灾时不会产生有害烟雾,保证现场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在第一阻燃包带4与耐火层6之间增加一层由隔氧材料组成隔氧层5。隔氧层5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挤制而成。
当电缆遇明火燃烧时,隔氧材料能析出大量水分以降低环境温度,并形成一个不熔不燃的氧化铝硬壳,以隔绝绝缘有机物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最终使电缆达到自熄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阻燃的级别,可达A级阻燃水平。本方案提供的中压耐火电缆,隔氧层5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隔氧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隔氧层是以聚烯烃树脂为基料,加入优质高效的无卤阻燃剂及其它加工助剂,经混炼、塑化、造粒而成,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耐油性、电性能及阻燃性能,而且具有不含卤素、发烟量低等特点。
电缆的耐火性是指在火焰燃烧的情况下电缆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安全运行。
耐火层6为陶瓷化聚烯烃耐火层。陶瓷化聚烯烃隔火层是以聚烯烃树脂为基料,加入高效成瓷填料、阻燃剂及其他功能助剂,经混炼、塑化、造粒而成。陶瓷化聚烯烃耐火层具有在火焰灼烧或高温条件下可生成坚硬的陶瓷状硬壳,陶瓷状硬壳不熔融,不滴落,可抗水喷淋,具有优异的电隔离性能,和隔氧隔热效果,能够有效隔离高温火焰对线路内部的侵害,延缓内部材料的分解,避免导体1在火焰中熔断,保证线路在火灾情况下的畅通,为人员逃生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陶瓷化聚烯烃耐火层采用普通聚烯烃电缆料加工设备,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可连续生产。
钢带铠装8能够增加电缆的机械强度,防侵蚀能力。
本方案中钢带铠装8为双层镀锌钢带。双层镀锌钢带螺旋式绕包,绕包间隔不超过钢带宽度的50%。
耐火包带7使电缆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本方案中耐火包带7为双面合成云母带层,通过双面合成云母带重叠绕包制作。双面合成云母带以合成云母纸为基材,用玻纤布作双面补强材料,用硅树脂粘合剂粘合,耐火性能优良。
缆芯包括导体1、绝缘单线2和阻燃填充层3。
绝缘单线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共挤于导体1外侧的导体屏蔽层、X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
相邻绝缘单线2之间填充有阻燃填充层3。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燃填充层3为无碱玻璃纤维绳填充层。无碱玻璃纤维是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玻璃纤维,其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强度都很好。
优选的,导体1为紧压绞合圆铜导体,缩小了导体1的直径,从而减小了电缆直径,降低了电缆的加工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缆芯、第一阻燃包带(4)、隔氧层(5)、耐火层(6)、耐火包带(7)、钢带铠装(8)、第二阻燃包带(9)和阻燃保护套(10),所述阻燃保护套为结壳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保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包带(4)和所述第二阻燃包带(9)均为低烟无卤阻燃无碱玻璃纤维阻燃包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氧层(5)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隔氧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6)为陶瓷化聚烯烃隔火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铠装(8)为双层镀锌钢带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包带(7)为双面合成云母带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
导体(1);
绝缘单线(2),所述绝缘单线(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共挤于所述导体(1)外侧的导体屏蔽层、XLPE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
填充于相邻所述绝缘单线(2)之间的阻燃填充层(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紧压绞合圆铜导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压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填充层(3)为无碱玻璃纤维绳填充层。
CN201821074589.XU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Active CN208335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4589.XU CN20833582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4589.XU CN20833582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5828U true CN208335828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4589.XU Active CN20833582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58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6892A (zh) * 2019-06-21 2019-08-16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化聚烯烃防火中压电缆制造方法
WO2021027013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耐火1100℃矿物质低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6892A (zh) * 2019-06-21 2019-08-16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化聚烯烃防火中压电缆制造方法
WO2021027013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耐火1100℃矿物质低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8471U (zh) 环保型耐火中压电缆
CN207602250U (zh) 一种金属隔离层柔性防火电缆
CN205751652U (zh) 一种新型耐火控制电缆
CN201181601Y (zh) 辐照交联型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线
CN204332473U (zh) 新型陶瓷化硅橡胶带防火耐火环保型三芯电缆
CN208111116U (zh) 一种新型高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CN108447610A (zh) 一种阻燃防火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3026246U (zh) 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CN201489858U (zh) 无烟无卤不燃型控制电缆
CN208335828U (zh) 一种中压耐火电缆
CN103117121A (zh) 一种铜丝铠装耐火电缆
CN201707950U (zh) 环保型低烟无卤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CN107945932A (zh) 铝芯铜护套陶瓷绝缘矿物外护套柔性防火电缆
CN202443789U (zh) 低烟无卤防蚁鼠防水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CN207895903U (zh) 一种阻燃防火电缆
CN207718911U (zh) 一种陶瓷化聚烯烃耐火阻燃电缆
CN201489859U (zh) 无卤难燃型控制电缆
CN206774295U (zh) 一种a类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CN105070394A (zh) 一种防火耐火型中压电力电缆
CN104078123A (zh) 一种环保型双屏蔽低压耐火复合绝缘高阻燃软电缆
CN205354735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动控复合电缆
CN203150200U (zh) 消防安保系统用环保型高阻燃耐火控制电缆
CN208689973U (zh) 一种绕包金属带防火隔离层的阻燃1级b1电缆
CN208400602U (zh) 一种高阻燃矿物质隔火层中压耐火电缆
CN202487208U (zh) 低烟无卤阻燃辐照交联护套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