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2522U -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2522U
CN208312522U CN201820723573.0U CN201820723573U CN208312522U CN 208312522 U CN208312522 U CN 208312522U CN 201820723573 U CN201820723573 U CN 201820723573U CN 208312522 U CN208312522 U CN 208312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ccumulation
water
electrothermal tub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35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WE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WE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WE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WE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235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2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2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25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包括蓄热装置和供暖装置;蓄热装置包括热炉体、蓄热机构及热风循环机构;热炉体包括内设腔体的外壳,外壳内设有电控制器;蓄热机构包括电热管和蓄热砖,电热管上设有电导体,电导体截面面积大于电热管,电热管与电导体设有蓄热砖内;热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连接循环水泵,出水口连接出水管,出水管连接散热装置,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散热装置上设有散热装置出水口;散热装置出水口连通铺设于地面的地暖管道。该蓄热供暖系统结构巧妙,热资源利用率高,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地暖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异,人口密度增加,怎样节能减排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而提高取暖设备的利用率,也是能源保护的一大改进点。
市场上常见的取暖设备为暖气片取暖,通过热媒如水等在暖气片内流过时,热媒所携带的热量通过暖气散热片不断地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从而实现热能的温差传递,这种暖气片笨重而且大都一体成型,暖气片的温度最多会达到和管里的热媒一样的温度,不会超过热煤的温度,实际中暖气片要向周围空间散热,也就不会达到下面水管里热水的温度,暖气片的入口温度比出口处温度高,热媒从管道输送到暖气片的途中,存在比较大的能源损耗。而另一种电暖器是利用通电后电热管加热,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瞬间即热量传递并释放到空气中,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但这种取暖器也存在缺点,其通过增减电热管的接通数量来调节功率,升温缓慢,不能储热,用电量大,持续用电时间长,断电后很快房间会回冷;如需升温快,只能通过提高功率来实现,耗电且不节能。
由于四季气候不一,通常是夏季高温酷热,冬季寒冷潮湿,为了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如今大多数楼房采用地暖的方式进行取暖,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水地暖是指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输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网络,通过地板发热而实现采暖目的的一种取暖方式。
低温地面热媒在室内形成脚底至头部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面辐射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
现有技术中的地暖管内的导热液体上升速度缓慢导致耗电量大,造成用户使用成本高,使得地暖技术只能在较小范围的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人群中使用,不利于地暖在市场上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蓄热供暖系统,该蓄热供暖系统结构巧妙,热资源利用率高,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地暖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包括蓄热装置和供暖装置;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热炉体、蓄热机构及热风循环机构;所述热炉体包括内设腔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控制器;所述蓄热机构包括电热管和蓄热砖,所述电热管上设有电导体,所述电导体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电导体设有所述蓄热砖内;所述热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设于所述热炉体外部的循环水泵,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设于所述热炉体外的散热装置,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上设有散热装置出水口;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地暖管道,所述散热装置出水口连通铺设于地面的地暖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有温度探针,所述温度探针与所述循环风机均与电控制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片,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热管呈管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导体呈球状,多个所述电导体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电热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热砖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隔热板,多块隔热板围成一供所述蓄热砖放置的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靠近所述循环风机的隔热板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循环风机上的出风口相对设置;靠近所述热交换器的隔热板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上的进风口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板与所述蓄热砖之间设有用于气体导流的导流罩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罩壳与所述隔热板之间留有间隙供所述循环风机排出的气体沿所述蓄热砖周围向所述热交换器流动,形成两端齐平中间凸起的热循环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开口斜向上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供暖系统,通过将热交换器进出水口与外置的循环水泵和散热装置相连,再将散热装置出水口与地暖管道相连,使从热交换器中流出的热水流进地暖管道,实施地暖管道升温,在较少的时间内即能达到取暖效果,通过在外壳上安装能够感知炉体内外温度的温度探针,再将温度探针上的信号传输给电控制器,电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的转速,当炉体内部外部温度相差不大时,循环风机的转速降低,减少电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取暖设备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中蓄热供暖系统中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中蓄热供暖系统中炉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中蓄热供暖系统中炉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中蓄热供暖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出水口;21、出水管;3、进水口;31、进水管;4、蓄热砖;5、隔热板;51、进气口;52、出气口;6、电热管;61、电导体;7、热交换器;8、循环风机;9、导流罩壳;10、显示装置;11、散热槽;12、温度探针;13、散热装置;131、散热装置出水口;14、循环水泵;15、地暖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包括用来存储热量避免热量资源损耗过快的蓄热装置和用来提升室内温度以增强人体舒适度的供暖装置,供暖装置包括铺设在地面的地暖管道15。
蓄热装置包括热炉体和热风循环机构,热风循环机构中的主要设备均安装在热炉体内部,以降低热量流失的速度。
热炉体包括内设空腔的外壳1,上述外壳1内设电控制器,蓄热机构包括电热管6和蓄热砖4,上述电热管6上设有电导体61,电导体61的截面面积大于上述电热管6的截面面积,能够使蓄热砖4升温速率快,将上述电热管6与电导体61内嵌在上述蓄热砖4中间,避免电热管6温度过高对外壳1造成影响。
热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8和热交换器7,电控制器上设置程序用来控制循环风机8和热交换器7等设备,外壳1上设有用来检测炉体内温外温之间温度差的温度探针12,上述温度探针12与上述循环风机8均与电控制器相连,温度探针12上的信号传输给电控制器,电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8的转速,当炉体内部外部温度相差不大时,循环风机8的转速降低,减少电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取暖设备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温度探针8又称探针中心温度计,包括一探测头,探测头经由外壳1上的通孔进入炉体内部腔体中对炉体内部温度及外部温度进行检测,其数据精确性高,耐用性强,且具有可读性。
循环风机8安装在上述热交换器7一侧,热交换器7上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2,进水口3连接进水管31,进水管31连接安装在热炉体外部的循环水泵14,循环水泵14设置于热力站(热力中心)、热源或冷源等处,在采暖系统或空调水系统的闭合环路内,循环水泵14不是将水提升到高处,而是使水在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循环,克服环路的阻力损失,与建筑物的高度无直接关系。
出水口2连接出水管21,出水管21连接安装在热炉体外部的散热装置13,散热装置13上开设有散热装置出水口131,散热装置出水口131与地暖管道15相连,地暖管道15呈“回”字型铺设在屋内,蓄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13连接地暖管道15对室内温度进行提升,由于蓄热装置能够有效储存热量,避免热量资源的损耗,通过将蓄热装置与地暖管相连,能够大大节省使用地暖的成本,有利于地暖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进水管31与出水管21相连通,热交换器7设在进水管31与出水管21之间,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
散热装置13可为结构简单的散热片或散热器,本实施例中采用散热片,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CPU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要使用散热片,一般散热片在使用中要在电子元件与散热片接触面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以实现空气中温度的增加。
本实施例中的循环风机8亦可称为循环热风机,循环热风机在电子、食品、制药、印刷、包装、清洗、热处理等各行业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循环热风机是现代工业热源升级换代的首选产品,是热风输送炉、干燥炉、烘箱、封装机等自动化机械的最佳热风源配置。循环风机8采用非磁性镍铬丝通电加热空气作热风源,干净卫生,符合环保;其结构巧妙风洞设计,空气从螺旋电热丝内/外侧均匀通过,热交换近100%,风压损失少,流量少;PID/SSR控制,精度高,反馈快,持久耐用,能够有效保证电热水炉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循环风机8还设有过热过载保护装置,充分保证设备安全,可全年365日不停运转操作;出风口设置K型热电偶,直接检测控制,出风温度恒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标准型循环热风机持续进风温度可达230℃,风量调节采用变频器调速,更显节能,可控性高,热损少等优异特性,能够有效降低热水炉的使用成本。
热交换器7亦称为换热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7是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为了减少热交换器7对外壳1内部空间的占用,可选择紧凑式的热交换器。
电热管6呈管状,与相同大热量的电热元件相比,管状电热管6可节约5%的电热材料,而热效率可达到90%以上。
电导体61呈球状,能够有效增加单位棉结的发热量,多个上述电导体61等间距分布于上述电热管6上,避免电导体61与电导体61之间相互影响。
为了进一步保证该电热管6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果,电导体61与上述电导体61一体成型制作,可以都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从电热管6的结构来看,金属管状电热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密封式电热元件,可成功的运用于工业、家用电器上,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由于通用塑料材质不耐高温,不耐腐蚀,使用时间久会褪色,现在已经逐步退出了热水器市场,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部分热水器材料采用的是工程塑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特点是阻燃、耐高温、耐冲击、表面光泽、耐腐蚀、绝缘性能比较好,是厂家首选的材料。
外壳1还可由铁,铝,不锈钢,碳素钢等金属材料制成,铁,造价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热水炉的制造成本;不锈钢耐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性能在钢材里面是最好的,仅次于钛合金,能够有效保证热水炉的使用寿命;而金属材质中比较受欢迎的当属低碳钢,表面经过喷塑处理,其优点有耐高温,寿命长,易加工并且耐腐蚀性能较好,而表面经过喷塑技术处理之后有可以很好地起到绝缘的作用。
为了使电热管6散发出的热量存在蓄热砖4内部,减少热量的损耗,延长保温时间,提高蓄热砖4的利用率,蓄热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述蓄热砖4外部的隔热板5,多块上述隔热板5围成腔体,蓄热砖4堆放在腔体内。
隔热板5由泡沫材料制成,通常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作,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一种新的保温材料,也可用来做包装材料,它具有比重轻、耐冲击、易成型、造型美观、色泽鲜艳、高效节能、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等优点,应用在本市实施例中一方面起到有效保温的作用,另一方面不会额外增加热水炉的重量,便于对热水炉的搬移与运输。
循环风机8与热交换器7均安装在蓄热砖4的下方,靠近上述循环风机8的隔热板5上开设有进气口51,上述进气口51与上述循环风机8上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以保证气流的流通,靠近上述热交换器7的隔热板5上开设有出气口52,上述出气口52与上述热交换器7上的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形成热流通道。
隔热板5与上述蓄热砖4之间设有用于气体导流的导流罩壳9,上述导流罩壳9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为了方便气流流动,保证热水炉的使用效果,导流罩壳9与上述隔热板5之间留有间隙供上述循环风机8排出的气体沿上述蓄热砖4周围向上述热交换器7流动,形成两端齐平中间凸起的热循环通道,使热风在流动过程中风速稳定,降低炉体内部设备的损耗。
为了方便电控制器中数据的显示,还在热水炉外壳1上设置了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与电控制器电性相连,用来显示外壳1内部的温度,数据直观,可操作性强。
显示装置10中包括日常生活领域中用到的显示屏及与显示屏一体设置的开关按钮与调节按钮,开关按钮控制热水炉的开启与关闭,调节按钮控制热水炉的输出功率,有效控制能源的输出,避免能源的浪费,一体设置的方式类似现有的触摸屏手机,能够增强用户的体验且避免传统的因旋钮损坏而影响热水炉使用的现象。
电热管4可呈“U”型设置,现有技术中的U型加热管又称为异性加热管,在耐高温不锈钢无缝管内均匀地分布高温电阻丝,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这种结构不但先进,热效率高,而且发热均匀,当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水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在电热管6同等面积的情况下,U型管状的电热管6功率更大,本实施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总结出,电热管6功率越大,热水炉的有效蓄热量就越高,因此,将电热管6设置成“U”型,一方面使得热水炉结构紧凑,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热水炉的有效蓄热量。
电热管6通过螺纹联接或者压装等可拆卸的方式可拆卸安装在导流罩壳9内,待电热管6需要更换或者检修时,可直接拆下电热管6,对电热管6进行更换,不影响热水炉的使用,且不会因为电热管6的使用寿命而影响热水炉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保证热水炉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外壳1上设有散热槽11,散热槽11开口斜向上设置,斜角角度在10°~80°之间,本实施例中斜角角度为60°,使散热风道呈斜角向外,改变传统的水平的散热风道,使散热槽11散热出风风速均匀,能够有效降低蓄热式热水炉产生的噪音,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且能够有效避免外壳1内部因热量过高而影响部件的使用寿命,少量的热量通过散热槽11向外部排出,也可起到供暖的作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蓄热供暖系统,通过将热交换器进出水口与外置的循环水泵14和散热装置13相连,再将散热装置出水口131与地暖管道15相连,使从热交换器7中流出的热水流进地暖管道15,实施地暖管道15升温,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通过在外壳1上安装能够感知炉体内外温度的温度探针12,再将温度探针12上的信号传输给电控制器,电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8的转速,当炉体内部外部温度相差不大时,循环风机8的转速降低,减少电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取暖设备在市场长的推广及应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外壳;2、出水口;21、出水管;3、进水口;31、进水管;4、蓄热砖;5、隔热板;6、电热管;61、电导体;7、热交换器;8、循环风机;9、导流罩壳;10、显示装置;11、散热槽;12、温度探针;13、散热装置;13、散热装置出水口;14、循环水泵;15、地暖管道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包括蓄热装置和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热炉体、蓄热机构及热风循环机构;所述热炉体包括内设腔体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电控制器;所述蓄热机构包括电热管(6)和蓄热砖(4),所述电热管(6)上设有电导体(61),所述电导体(61)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电热管(6),所述电热管(6)与电导体(61)设有所述蓄热砖(4)内;所述热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风机(8)和热交换器(7),所述热交换器(7)上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2),所述进水口(3)连接进水管(31),所述进水管(31)连接设于所述热炉体外部的循环水泵(14),所述出水口(2)连接出水管(21),所述出水管(21)连接设于所述热炉体外的散热装置(13),进水管(31)与出水管(21)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13)上设有散热装置出水口(131);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地暖管道(15),所述散热装置出水口(131)连通铺设于地面的地暖管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有温度探针(12),所述温度探针(12)与所述循环风机(8)均与电控制器相连。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3)为散热片,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留有间隙构成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6)呈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61)呈球状,多个所述电导体(61)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电热管(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砖(4)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隔热板(5),多块隔热板(5)围成一供所述蓄热砖(4)放置的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循环风机(8)的隔热板(5)上开设有进气口(51),所述进气口(51)与所述循环风机(8)上的出风口相对设置;靠近所述热交换器(7)的隔热板(5)上开设有出气口(52),所述出气口(52)与所述热交换器(7)上的进风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5)与所述蓄热砖(4)之间设有用于气体导流的导流罩壳(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壳(9)与所述隔热板(5)之间留有间隙供所述循环风机(8)排出的气体沿所述蓄热砖(4)周围向所述热交换器(7)流动,形成两端齐平中间凸起的热循环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11),所述散热槽(11)开口斜向上设置。
CN201820723573.0U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12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3573.0U CN2083125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3573.0U CN2083125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2522U true CN208312522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35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125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25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6685A (zh) * 2018-05-15 2018-11-16 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蓄热供暖系统
CN110670841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江苏舒雅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智能家具用地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6685A (zh) * 2018-05-15 2018-11-16 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蓄热供暖系统
CN110670841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江苏舒雅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智能家具用地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12522U (zh) 一种蓄热供暖系统
CN205536791U (zh) 风道结构及冰箱
CN208312530U (zh) 一种蓄热式热循环系统
CN203258959U (zh) 电子超导冰箱热水一体机
CN208296009U (zh) 一种蓄热系统
CN202392877U (zh) 循环水地暖设备
CN208296312U (zh) 一种蓄能式电热水炉
CN208458243U (zh) 一种蓄热热水炉
CN205980521U (zh) 一种冰箱
CN108426299A (zh) 蓄热式热循环系统
CN108826685A (zh) 蓄热供暖系统
CN108548324A (zh) 蓄能式电热水炉
CN108534212A (zh) 蓄热系统
CN206600928U (zh) 一种带空气预热功能的电热水器
CN202613653U (zh) 感温式空调扇
CN202792208U (zh) 一种强制对流的地脚线电暖器
CN207487143U (zh) 一种蓄能式热水炉
CN204438509U (zh)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室内加热装置
CN209512112U (zh)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灶
CN108826686A (zh) 蓄热热水炉
CN208059026U (zh) 一种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
CN206564412U (zh) 电控箱
CN202769793U (zh) 家用取暖器
CN101526240B (zh) 多功能智能化立体集成取暖系统
CN205894746U (zh) 一种新型被动式淋浴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