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9216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9216U
CN208309216U CN201820314116.6U CN201820314116U CN208309216U CN 208309216 U CN208309216 U CN 208309216U CN 201820314116 U CN201820314116 U CN 201820314116U CN 208309216 U CN208309216 U CN 208309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op plate
plate member
clothing processing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41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洁
毛志忠
林斌
林一斌
谢嘉
钟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Washing Machine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41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9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9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9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顶板组件以及本体框架,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和多个侧部框架,在所述前部框架设有用于放入衣物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后部固定结构,通过该后部固定结构将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后部框架相连接,该后部固定结构与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整体厚度超薄且安装后高度较低的顶板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例如洗衣机、烘干机、洗涤烘干机等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洗衣机,其包括:本体框架,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和多个侧部框架并在所述本体框架内形成洗涤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框架的上部部分的顶板组件。其中,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形成于外部且由塑料件形成的外部框架;以及由钣金件形成的内部框架,其设置成紧贴于所述外部框架的下表面。所述顶板组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到所述本体框架的上部。
在所述顶板组件的前侧,在外部框架上形成有自内部框架所在面朝向下方凸出且沿洗衣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塑料筋,钣金件在该塑料筋处折弯地自内侧覆盖该塑料筋,钣金件在该折弯处开槽,通过该槽与设于塑料筋上的凸起部相配合。此外,在所述塑料筋上开槽,以在安装整机时与洗衣机的前部框架的相应结构相配合。此外,在所顶板组件的后侧,在外部框架上设有沿与顶板组件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朝向下方凸出且沿洗衣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凸台,该凸台与外部框架的后端相连续而构成顶部组件的后侧边缘,该凸台作为顶板组件安装于本体框架时的螺钉安装部发挥作用,钣金件从内侧覆盖该凸台。
安装整机时,将顶板组件放在本体框架上,从后侧向前侧推入,使设于塑料筋上的开槽与洗衣机的前部框架的相应结构相配合,将螺钉自顶板组件的后侧依次拧入后部框架、外部框架的凸台、钣金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顶板组件中,存在如下问题。
1、采用了钣金件折弯地自内侧覆盖塑料筋的方式,且在该折弯处开槽,因此,在将钣金件(内部框架)连接于塑料件(外部框架)上时容易发生变形,也不易拆装。
2、采用了在顶板组件的后边缘设置凸台的方式,导致安装后顶板组件的后端缘自后部框架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长度达到25mm左右而过长,占用空间且影响外观效果。这还将导致安装后顶板框架的上表面距本体框架的上表面的距离达到26mm左右,安装高度过高。
3、采用了从后往前安装的方式,在顶板组件的前侧的塑料筋上开槽,导致该位置强度不够,塑料筋容易发生断裂。
4、安装后顶板组件的前端缘与前部框架的前表面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段差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整体厚度超薄且安装后高度较低的顶板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采用从前往后的安装方式来使安装结构无明显外露的顶板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装状态下后端缘未超出本体框架的后端面且保证安装强度的顶板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顶板组件以及本体框架,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和多个侧部框架,在所述前部框架设有用于放入衣物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后部固定结构,通过该后部固定结构将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后部框架相连接,该后部固定结构与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顶板组件的厚度超薄。通过使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相固定的后部固定结构独立伸出于顶板下,后部固定结构不与顶板组件后边缘直接连接,由此使顶板达到较薄的状态,安装后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的高度较低。此外,顶板组件在组装状态下后端缘未超出本体框架的后端面,顶板组件无安装结构外露于本体框架外,外观上达到了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形成于外部的外部框架;以及能分离地安装于外部框架的内侧的内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中的任意一者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卡扣结构,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中的任意另一者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通过使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相对滑动,使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彼此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相对滑动来实现组装和分离,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相对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上形成有多个螺钉用柱结构,该螺钉用柱结构自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的表面凸出,使多个螺钉分别贯穿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上的多个所述螺钉用柱结构,从而将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紧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通过相对滑动来实现组装之后,再通过螺钉将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固定在一起,由此来防止局部浮起。此外,通过在外部框架和/或内部框架上形成多个螺钉用柱结构,在此确保了利用螺钉进行连接时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框架具备滑动槽结构,该滑动槽结构包括通过滑动与设于所述内部框架的第二两侧凸起相卡扣的卡扣部、用于引导设于所述侧部框架的T型配合结构滑动的导槽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动槽结构既能够将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固定在一起,又能够对安装顶板组件和本体框架的安装进行引导,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组装以及顶板组件和本体框架之间的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为,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框架包括防脱离钩结构,所述侧部框架包括使所述侧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与该侧部框架所在面垂直且朝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弯折的翻边,通过将所述翻边卡合于所述防脱离钩结构,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侧部框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简单地结构将外部框架与侧部框架相连接,且便于控制防脱离钩结构和翻边的上下左右间隙,以使其尽可能小,由此尽可能控制在洗衣机前侧在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之间的间隙,达到基本上看不到该间隙差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框架包括前部卡钩结构,所述前部框架包括前部凹槽,该前部凹槽是通过将使所述前部框架的上表面的局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凸台的前表面切缺而形成的,通过将所述前部卡钩结构卡合于所述前部凹槽,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前部框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在塑料筋上开槽并与前部框架的对应结构相配合的固定方式,因此增加了外部框架与前部框架相固定时的强度,且便于控制前部卡钩结构和前部凹槽的上下左右间隙,以使其尽可能小,由此尽可能控制洗衣机前侧处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段差,达到基本上看不到该段差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部固定结构包括后部螺钉柱台,所述后部框架包括螺纹孔,当将所述顶板组件组装于所述后部框架时,所述后部螺钉柱台与所述螺纹孔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后部螺钉柱台与螺纹孔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确保了利用螺钉进行连接时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部螺钉柱台包括:柱台第1立起部,其在与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立起;柱台向后延伸部,其自所述柱台第1立起部朝向后侧延伸至与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边缘齐平的位置,以及柱台第2立起部,其自所述柱台向后延伸部朝向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立起,所述柱台第2立起部与所述螺纹孔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由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部、所述柱台第1立起部以及所述柱台向后延伸部围出的空间与将所述后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水平方向内侧弯折而成的折弯部相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相固定的后部螺钉柱台独立伸出于顶板下,后部螺钉柱台不与顶板组件后边缘直接连接,由此使顶板达到较薄的状态,安装后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的高度较低。此外,顶板组件无安装结构外露于本体框架外,外观上达到了一体化的视觉效果。此外,通过后部螺钉柱台这一结构实现在顶板组件与后部框架之间的卡合以及供螺钉安装的加强部位,使结构变得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部固定结构包括后部卡钩结构,将所述后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水平方向内侧弯折而成的折弯部与所述后部卡钩结构相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顶部组件与后部框架之间的卡合,而且便于控制后部卡钩结构和后部框架的上下左右间隙,以使其尽可能小,实现顶板组件的超薄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部框架包括至少覆盖所述后部螺钉柱台的朝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前侧的表面的后部钣金加强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利用螺钉连接后部框架和外部框架时,螺钉穿过外部框架上的螺钉安装孔、柱台第2立起部、后部钣金加强结构,由此增加了连接结构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框架为塑料件,所述内部框架为钣金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对构成洗衣机的外观的外部框架进行设计,且能够利用钣金件加强顶部组件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框架包括侧部卡钩结构,在所述侧部框架上设置有T型槽部,通过使所述侧部卡钩结构与所述T型槽部相对滑动后卡合,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侧部框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组装以及顶板组件和本体框架之间的滑动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板组件由前向后滑动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滑动槽结构、所述防脱离钩结构、所述由外部框架的后端部、柱台第1立起部以及柱台向后延伸部围出的空间、所述后部卡钩结构朝向前侧开口,由此,顶板组件从前往后安装于本体框架,因此在前侧表面看不到顶板组件与本体框架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段差,外观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本体框架还包括与所述前部框架、所述后部框架和多个所述侧部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应地设于该至少一者的上端的至少一个辅助连接件,将所述本体框架的与所述顶板组件相配合的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辅助连接件,所述顶板组件借助所述辅助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框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无需对洗衣机的本体框架进行例如开槽等设计,确保了本体框架的强度,且提高了连结结构的设计空间。此外,在此,“本体框架的与顶板组件相配合的连接结构”是指,前述设于所述侧部框架的T型配合结构、翻边、T形槽、前述设于前部框架的前部凹槽、前述设于后部框架的折弯部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俯视所述衣物处理装置时,所述顶板组件的外周端缘位于所述本体框架的外周端缘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完成后顶板组件的四周不会自后部框架的四周突出,不会占用空间,且在洗衣机的上表面外周露出金属材质,使外观变得更加美观且提升高级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组装完成状态下,所述顶板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框架的上端缘之间的距离为10.5mm以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确保所需强度的基础上,使顶板组件的厚度超薄。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装置的顶板组件整体厚度超薄且安装后高度较低,且能够采用从前往后的安装方式来使顶板组件的安装结构无明显外露,而且,顶板组件在组装状态下后端缘未超出本体框架的后端面且能够保证安装强度。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外观整体流畅美观的衣物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和本体框架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的立体装配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组装完成后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组装完成后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沿滑动槽安装过程的剖视图,图5的(a)是示出将要安装的状态的图,图5的(b)是示出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两侧防脱钩的安装过程的仰视立体图,图6的(a)是示出将要安装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示出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部卡钩的安装的仰视立体图,图7的(a)是示出将要安装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示出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的后侧螺钉固定结构的安装的剖视立体图,图8的(a)是示出将要安装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示出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本体框架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安装完成的后部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板安装完成的前部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钩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钩滑动插入本体框架的剖视图,图13的(a)是示出将要安装的状态的图,图13的(b)是示出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洗衣机;
100 顶板组件;
110 外部框架;
111 中间卡扣结构;
112 两侧卡扣结构;
113 滑动槽结构;
113a 立起片;
113b 卡扣部;
113c 导槽部;
113ca 侧片;
113cb 顶片;
114 螺钉用柱结构;
114’ 螺钉用柱结构;
115 防脱离钩结构;
116 前部卡钩结构;
117 后部螺钉柱台;
117a 柱台第1立起部;
117b 柱台向后延伸部;
117c 柱台第2立起部;
118 后部卡钩结构;
120 内部框架;
121 中间凸起;
122 第一两侧凸起;
123 第二两侧凸起;
124 后部钣金加强结构;
125 中间卡扣结构容纳部;
126 两侧卡扣结构容纳部;
127 第二两侧凸起容纳部;
130 螺钉;
200 本体框架;
201 前部框架;
202 后部框架;
203 侧部框架;
210 T型配合结构;
220 搁角翻边;
230 前部搁角凹槽;
240 本体后部螺纹孔;
300 螺钉;
301 前部搁角;
302 后部搁角;
303 侧部搁角;
500 顶板组件;
518 侧部卡钩;
550 T型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因而,本实用新型将以下的实施方式作为参考,由权利要求书的语句划定保护范围,并不只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被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记载的构成要素对于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不一定是必要的,但作为构成更理想的形态的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另外,附图是为了展示本实用新型而适当地进行了强调、省略、比率的调整的示意性的图,有时与实际的形状、位置关系以及比率不同。
以下以洗衣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适用于烘干机、洗涤烘干机等其他衣物处理装置。
此外,为了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以设有用于放入衣物的开口的方向为前方向,以与前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向,以使用者面向洗衣机的开口时的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此外,将朝向洗衣机内部的方向为内侧,以朝向洗衣机外部的方向为外侧。
此外,图5~图8、图13中所示箭头方向为顶板的安装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洗衣机1包括顶板组件100、本体框架200和螺钉300。顶板组件100包括外部框架110、内部框架120以及螺钉130。本体框架200包括前部框架201、后部框架2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在前部框架201设有用于放入衣物的开口。螺钉300用于将后部框架202与顶板组件100固定起来。
组装整机时,将内部框架120通过滑动卡扣、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于外部框架110而构成顶板组件100,再将顶板组件100通过滑动卡扣、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于本体框架200。
以下,对顶板组件100以及本体框架200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1、顶板组件100
参照图2~图3说明顶板组件100的结构。
顶板组件100包括外部框架110、内部框架120以及螺钉130。
外部框架110构成洗衣机的上侧外观。内部框架120以能够与外部框架110分离开的方式设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外部框架110覆盖内部框架120的整个区域。外部框架110和内部框架120可以设置为大体矩形面板。
由于外部框架110构成洗衣机的上侧外观,因此,为了便于设计,该外部框架110可以由例如塑料形成。但是,用于形成外部框架110的材料并不限于塑料,外部框架110可以由容易造型的任何材料形成。
内部框架120设于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用于增强顶板组件100的强度。内部框架120可以设在与外部框架110重叠的所有区域内。此外,外部框架110可以设置成覆盖内部框架120的所有区域,使得内部框架120不暴露于外侧。内部框架120可以由钣金件形成,由此起到增强强度的作用。然而,用于形成内部框架120的材料不局限于钣金件,内部框架120可以由能够增强顶板组件100的强度的任何材料形成。
内部框架120可以设置成具有浮雕的形状,该浮雕形状具有多个凸起部分128和多个凹陷部分129,使得顶板组件100的强度可以被增强。内部框架120可以通过压制成形制成。凸起部分128和凹陷部分129在压制形成过程期间形成在内部框架120上。
1-1、外部框架110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2~图8说明外部框架110的连接结构。
外部框架110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内部框架120相连接的中间卡扣结构111、两侧卡扣结构112以及螺钉用柱结构114、用于与内部框架120以及本体框架200相连接的滑动槽结构113、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相连接的防脱离钩结构115、前部卡钩结构116、后部螺钉柱台117、后部卡钩结构118。该后部螺钉柱台117、后部卡钩结构1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后部固定结构。
外部框架110的中间卡扣结构111用于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中间凸起121相配合。中间卡扣结构111在构成外部框架110的面板的内侧表面的中间部设有多个,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了9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中间卡扣结构11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的中间部任意变更,只要能够可靠地将外部框架110和内部框架120相连接即可。
中间卡扣结构111构成为自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朝向纸面外侧即洗衣机内侧立起后朝向洗衣机前侧弯折而成的倒L字状。该立起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中间凸起121的高度。
外部框架110的两侧卡扣结构112用于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第一两侧凸起122相配合。外部框架110的两侧卡扣结构112设于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的两侧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左右各两个两侧卡扣结构112。不过与中间卡扣结构111同样地,对于两侧卡扣结构112的数量和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两侧卡扣结构112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的两侧部任意变更。
两侧卡扣结构112可以形成为与中间卡扣结构111大体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可以构成为自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两侧朝向纸面外侧即洗衣机内侧立起后朝向洗衣机前侧弯折而成的倒L字状。该立起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第一两侧凸起122的高度。
外部框架110的滑动槽结构113用于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第二两侧凸起123相配合,同时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T型配合结构210相配合。外部框架110的滑动槽结构113设于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的两侧部,且在前后方向上可以与两侧卡扣结构112对齐。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左右各两个滑动槽结构113。不过与前述同样地,对于滑动槽结构113的数量和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两侧卡扣结构112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任意变更。
如图2、3、5所示,滑动槽结构113包括:自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向洗衣机内侧立起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立起片113a;位于立起片113a的前侧的卡扣部113b;以及位于立起片113a的后侧的导槽部113c。具体而言,卡扣部113b由自立起片113a的顶边向前方延伸的卡扣片形成,该卡扣部113b的高度大于内部框架120的后述第二两侧凸起123的高度,在组装时,通过使内部框架120的后述第二两侧凸起123进入到该卡扣部113b内,从而进行卡定。另外,导槽部113c由自立起片113a的两侧边向后方延伸的两侧片113ca和自立起板113a的顶边向后边延伸并将两侧片113ca的顶端连接起来的顶片113cb形成,在顶片113cb形成有自顶片113cb的后端缘切入的U形缺口,在组装时通过将本体框架200的后述T型配合结构210导入到该U形缺口内,使T型配合结构210在左右方向上抵接于U形缺口的两侧边,从而限制顶板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外部框架110的螺钉用柱结构114用于供螺钉拧入,呈自外部框架110朝向洗衣机内侧凸出的形状。螺钉用柱结构114在构成外部框架110的面板的内侧表面的中间部设有多个,与前述同样地,只要能够可靠地将外部框架110和内部框架120相连接,中间卡扣结构11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任意变更。
外部框架110的防脱离钩结构115用于与侧部框架203的后述搁角翻边220相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离钩结构115在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两侧各设有1个。与前述同样地,防脱离钩结构115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部框架110的内侧表面任意变更。
参照图6,防脱离钩结构115可以形成为与前述中间卡扣结构111以及两侧卡扣结构112相似的结构。具体而言,可以构成为包括自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两侧朝向纸面外侧即洗衣机内侧立起的立起部115a以及自立起部115a的顶端朝向洗衣机后侧弯折而成的弯折部115b,立起部115a以及弯折部115b在安装状态下整体呈L字状。该立起的部分的高度大于配合状态下后述搁角翻边220所处的高度。此外,可以在立起部115a的侧部设置肋部115c,以增加防脱离钩结构115的强度。
外部框架110的前部卡钩结构116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前部搁角凹槽230相配合。前部卡钩结构116配置于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前端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前部卡钩结构116沿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前端部并列设有5个的情况,但是显而易见,并不限定于此,前部卡钩结构11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变更。
前部卡钩结构116可以构成为自外部框架110的前端部的内表面朝向洗衣机内侧立起后朝向洗衣机后伸延伸而成的结构。此外,可以在前部卡钩结构116的该朝向后侧延伸而成的部位设置肋部,以增强前部卡钩结构116的强度。
外部框架110的后部螺钉柱台117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本体后部螺纹孔240对齐。后部螺钉柱台117配置于与外部框架110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外部框架110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后部螺钉柱台117沿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后端部并列设有3个的情况,但是显而易见,并不限定于此,后部螺钉柱台11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变更。
如图8所示,后部螺钉柱台117包括在远离外部框架110的后端边缘位置朝向洗衣机内侧立起的柱台第1立起部117a、自柱台第1立起部117a朝向洗衣机后侧水平延伸至与外部框架110的后端边缘大致齐平的位置的柱台向后延伸部117b、以及自柱台向后延伸部117b朝向洗衣机内侧立起的柱台第2立起部117c。由外部框架110的顶面部的后端部110a、柱台第1立起部117a以及柱台向后延伸部117b围出的空间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后部搁角302相卡合,柱台第2立起部117c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本体后部螺纹孔240相配合。
外部框架110的后部卡钩结构118用于与本体框架200的后述后部搁角302相配合。后部卡钩结构118配置于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后端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后部卡钩结构118沿外部框架110的内表面的后端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的情况,但是显而易见,并不限定于此,后部卡钩结构118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变更。
后部卡钩结构118设于外部框架110的后端部的远离外部框架110的后端缘的位置。后部卡钩结构118构成为自外部框架110的后端部的内表面朝向洗衣机内侧立起后朝向洗衣机后侧延伸而成的结构。
1-2、内部框架120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2~图3说明内部框架120的连接结构。
内部框架120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分别与外部框架110的中间卡扣结构111、两侧卡扣结构112以及滑动槽结构113相配合的中间凸起121、第一两侧凸起122、第二两侧凸起123。此外,内部框架120还包括中间卡扣结构容纳部125、两侧卡扣结构容纳部126、第二两侧凸起容纳部127。内部框架120还包括后部钣金加强结构124以及与外部框架110的螺钉用柱结构114对齐的螺钉用柱结构114’。
内部框架120的中间凸起121、第一两侧凸起122、第二两侧凸起123形成为自内部框架120的内侧表面朝向洗衣机内侧凸出而成的结构。中间凸起121、第一两侧凸起122、第二两侧凸起123可以在对内部框架进行压制成形时一体地压制成形。内部框架120的中间凸起121、第一两侧凸起122、第二两侧凸起123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与中间卡扣结构111、两侧卡扣结构112以及滑动槽结构113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相对应。
中间卡扣结构容纳部125、两侧卡扣结构容纳部126以及第二两侧凸起容纳部127由沿上下方向贯通内部框架120的贯通孔构成,且分别配置于紧挨着中间凸起121、第一两侧凸起122、第二两侧凸起123的后部。中间卡扣结构容纳部125、两侧卡扣结构容纳部126以及第二两侧凸起容纳部127的大小分别设置为能够分别供中间卡扣结构111、两侧卡扣结构112以及滑动槽结构113自贯通孔穿过的大小。
后部钣金加强结构124覆盖于后部螺钉柱台117的内侧面以及底面,即,覆盖后部螺钉柱台117除了外侧表面以外的表面,由此增强后部螺钉柱台117的强度。此外,后部钣金加强结构124也可以仅覆盖后部螺钉柱台117的内侧面。
2、本体框架200及其连接结构
参照图1以及图9说明本体框架200的供外部框架110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体框架200包括前部框架201、后部框架2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两个侧部框架203和后部框架202可以利用钢板材料一体地压制形成。前部框架201用于固定侧部框架203和后部框架202的形状并加强刚性。前部框架201可以利用螺钉构件,如螺钉、螺栓、销或铆钉联接到侧部框架203。
在前部框架201、后部框架2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进行辅助连接的前部搁角301、后部搁角3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搁角303。前部搁角301呈平板状,其一端固定于前部框架201,另一端向后侧延伸。相对的两个侧部搁角303分别呈大致L形,其一端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各自的上端,且另一端分别沿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各自的内表面朝向洗衣机下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搁角301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搁角303独立形成,之后通过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安装到前部框架201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框架203的上端。后部搁角302也呈大致L形,其一端连接于后部框架202的上端,且另一端沿后部框架202的内表面朝向洗衣机下侧延伸。前部搁角301、后部搁角3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搁角303并不是必需的,只要能够确保安装强度,则也可以省略其中的一者或多者。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后部搁角302,而直接将后部框架202的上侧端缘朝向水平方向内侧弯折而构成折弯部。搁角可由钣金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则也可以变更材质。前部搁角301、后部搁角30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部搁角30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连接件。
在侧部搁角303的上表面设有用于与外部框架110的滑动槽结构113相配合的T型配合结构210,在侧部搁角303的沿侧部框架203的内表面延伸的部位设有与外部框架110的防脱离钩结构115相配合的搁角翻边220,在前部搁角30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与外部框架110的前部卡钩结构116相配合的前部搁角凹槽230。此外,位于后部框架202的后表面的本体后部螺纹孔240与外部框架110的后部螺钉柱台117的柱台第2立起部117c在洗衣机前后方向上重叠以供螺钉300拧入。
T型配合结构210设于侧部搁角303之上,T型配合结构210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与外部框架110的滑动槽结构113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相对应。T型配合结构210呈蘑菇状,在沿与前部框架201、后部框架202平行的平面截出T型配合结构210的截面时,其截面形状呈T字型。
搁角翻边220由侧部搁角303的沿着侧部框架203的内表面朝向洗衣机下侧延伸的部位中的一部分朝向与侧部框架203垂直且朝向相对的另一侧部框架203折弯而成。搁角翻边220的位置和数量与外部框架110的防脱离钩结构115的位置和数量一致。
前部搁角凹槽230设于前部搁角301之上,是通过将使前部搁角301的局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凸台的前表面切缺而形成的。该前部搁角凹槽230可以通过压制成形与前部搁角301一体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前部搁角301上开设一缺口后将位于该缺口后的部位朝向上侧压制而成。前部搁角凹槽230的数量和位置与外部框架110的前部卡钩结构116的数量和位置一致。
3、外部框架110与内部框架120的连接
参照图2~图3说明外部框架110与内部框架120的连接。
在想要连接外部框架110与内部框架120时,将外部框架110的中间卡扣结构111、两侧卡扣结构112以及滑动槽结构113分别插入内部框架120的中间卡扣结构容纳部125、两侧卡扣结构容纳部126以及第二两侧凸起容纳部127中,然后相对于内部框架120将外部框架110自后朝前推入。此时,中间卡扣结构111与中间凸起121相卡扣,两侧卡扣结构112与第一两侧凸起122相卡扣,滑动槽结构113的前述卡扣部113b与第二两侧凸起123相卡扣。由此,完成外部框架110与内部框架120的预连接。
之后,利用螺钉130自洗衣机内侧拧入外部框架110的螺钉用柱结构114以及内部框架120的螺钉用柱结构114’,从而将外部框架110与内部框架120的紧固在一起,防止内部框架120自外部框架110局部浮起。
由此,完成顶板组件100的组装。
4、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的连接
参照图5~图8对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的连接进行说明。
在想要将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的连接时,先将顶板组件100放置在本体框架200之上,此时,滑动槽结构113位于T型配合结构210的导槽部的前侧(参照图5的(a)),外部框架110的防脱离钩结构115位于搁角翻边220的前侧(参照图6的(a)),外部框架110的前部卡钩结构116位于前部搁角凹槽230的前侧(参照图7的(a)),后部螺钉柱台117位于后部搁角302的前侧(参照图8的(a))。
在该状态下,将顶板组件100自前向后推入时,T型配合结构210进入到前述导槽部中,(参照图5的(b)),搁角翻边220与防脱离钩结构115相卡扣(参照图6的(b)),前部搁角凹槽230与前部卡钩结构116相卡扣(参照图7的(b)),后部搁角302(或后部框架202的的折弯部)进入到由外部框架110的顶面部的后端部110a、柱台第1立起部117a以及柱台向后延伸部117b围出的空间,外部框架110的顶面部的后端部110a与后部框架202齐平,且两者间无间隙,此外,柱台第2立起部117c与本体框架200的本体后部螺纹孔240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参照图8的(b))。此外,通过对搁角翻边220与防脱离钩结构115、前部搁角凹槽230与前部卡钩结构116、后部搁角302与前述围出的空间之间的上下左右的间隙进行控制,能够使顶板组件和本体框架安装时的上下左右间隙保持为较小,从而减低安装完成后的洗衣机的整体高度,控制顶板组件和前部框架之间的间隙段差。此外,在组装完成状态下,顶板组件的后端缘未超出本体框架。
此外,进一步优选的是,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俯视洗衣机时,顶板组件100的外周端缘位于本体框架200的外周端缘的内侧。为此,优选将设于侧部框架的T型配合结构、翻边、T形槽、设于前部框架的前部凹槽等接结构设在搁角的靠洗衣机的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组装完成状态下,顶板组件的外周端缘位于比本体框架的外周端缘靠内侧约1mm左右。由此,在洗衣机的上表面外周露出金属材质,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提升高级感。
由此,完成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的连接。之后,利用螺钉300自洗衣机的外部朝向内侧依次贯穿本体后部螺纹孔240、柱台第2立起部117c以及后部钣金加强结构124,从而将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的预连接紧固在一起。
如图11所示,安装完成后的顶板组件100的厚度非常薄,为10.5mm以下,且洗衣机前侧在前后方向上在顶板组件100与本体框架200之间不存在段差,顶板组件100在后侧不存在比本体框架200朝向洗衣机后侧突出的部分。由此,实现了洗衣机整体外观流畅美观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顶板组件500与本体框架的连接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代替滑动槽结构113而采用侧部卡钩518,代替T型配合结构210而采用T型槽部550。除此之外,其他结构均与第1实施方式一致,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出现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用语表示相同的结构,在此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顶板组件500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部卡钩518,侧部卡钩518呈自顶板组件500的内表面朝向与顶板组件垂直且朝向洗衣机内部的方向延伸后朝向侧外方弯折而成的结构。与此相应地,在本体框架上开设与侧部卡钩518相配合的T型槽部550。
安装初始,侧部卡钩518伸入T型槽部550内,当从前向后推动顶板组件500滑动后,该侧部卡钩518在T型槽部550内滑动,安装到位后控制顶板组件500和本体框架的上下间隙。
第2实施方式可以实现顶板组件的滑动安装,且最后保证顶板和洗衣机外壳的上下间隙。但第2实施方式需要在本体框架上开槽,需要洗衣机外壳有较大的开槽空间,且会影响本体框架的强度。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另外将构成要素的若干除外而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用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即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的范围内,对所述实施方式实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将设于外部框架的卡扣结构与设于内部框架的凸起结构彼此对调,只要能够通过外部框架与内部框架的相对滑动来实现外部框架与内部框架的连接即可。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理解,与辅助连接件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数量相应地对相应地结构进行适应性变更。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设于搁角的连接结构可以仅设在搁角上,也可以仅设在本体框架上,也可以设置在搁角与本体框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部位处的搁角与本体框架这两者上。此外,搁角可以直接设在本体框架的上端缘上,也可以设置在将本体框架的上端缘弯折而成的翻边上。
本实用新型中,以侧部框架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侧部框架也可以为多个。

Claims (16)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顶板组件以及本体框架,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和多个侧部框架,在所述前部框架设有用于放入衣物的开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后部固定结构,通过该后部固定结构将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后部框架相连接,该后部固定结构与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所述顶板组件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形成于外部的外部框架;以及能分离地安装于外部框架的内侧的内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中的任意一者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卡扣结构,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中的任意另一者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通过使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相对滑动,使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彼此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上形成有多个螺钉用柱结构,该螺钉用柱结构自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的表面凸出,使多个螺钉分别贯穿所述外部框架和/或所述内部框架上的多个所述螺钉用柱结构,从而将所述外部框架和所述内部框架紧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框架具备滑动槽结构,该滑动槽结构包括通过滑动与设于所述内部框架的第二两侧凸起相卡扣的卡扣部、用于引导设于所述侧部框架的T型配合结构滑动的导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框架包括防脱离钩结构,所述侧部框架包括使所述侧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与该侧部框架所在面垂直且朝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弯折的翻边,通过将所述翻边卡合于所述防脱离钩结构,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侧部框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框架包括前部卡钩结构,所述前部框架包括前部凹槽,该前部凹槽是通过将使所述前部框架的上表面的局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凸台的前表面切缺而形成的,通过将所述前部卡钩结构卡合于所述前部凹槽,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前部框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固定结构包括后部螺钉柱台,所述后部框架包括螺纹孔,当将所述顶板组件组装于所述后部框架时,所述后部螺钉柱台与所述螺纹孔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螺钉柱台包括:
柱台第1立起部,其在与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缘分离且位于比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缘靠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立起;
柱台向后延伸部,其自所述柱台第1立起部朝向后侧延伸至与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边缘齐平的位置;以及
柱台第2立起部,其自所述柱台向后延伸部朝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立起,当将所述顶板组件组装于所述后部框架时,所述柱台第2立起部与所述螺纹孔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由所述外部框架的后端部、所述柱台第1立起部以及所述柱台向后延伸部围出的空间与将所述后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水平方向内侧弯折而成的折弯部相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固定结构包括后部卡钩结构,将所述后部框架的上端缘朝向水平方向内侧弯折而成的折弯部与所述后部卡钩结构相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框架包括至少覆盖所述后部螺钉柱台的朝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前侧的表面的后部钣金加强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框架为塑料件,所述内部框架为钣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框架包括侧部卡钩结构,在所述侧部框架上设置有T型槽部,通过使所述侧部卡钩结构与所述T型槽部相对滑动后卡合,将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侧部框架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组件由前向后滑动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框架还包括与所述前部框架、所述后部框架和多个所述侧部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应地设于该至少一者的上端的至少一个辅助连接件,将所述本体框架的与所述顶板组件相配合的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辅助连接件,所述顶板组件借助所述辅助连接件与所述本体框架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俯视所述衣物处理装置时,所述顶板组件的外周端缘位于所述本体框架的外周端缘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完成状态下,所述顶板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框架的上端缘之间的距离为10.5mm以下。
CN201820314116.6U 2018-03-07 2018-03-07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08309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4116.6U CN208309216U (zh) 2018-03-07 2018-03-07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4116.6U CN208309216U (zh) 2018-03-07 2018-03-07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9216U true CN208309216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2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4116.6U Active CN208309216U (zh) 2018-03-07 2018-03-07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92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5853A (zh) * 2020-03-04 2021-09-07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13718492A (zh) * 2021-08-24 2021-11-30 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超薄顶盖及其安装结构
JP2022537497A (ja) * 2019-06-18 2022-08-26 青▲島▼海▲尓▼▲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濯物処理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37497A (ja) * 2019-06-18 2022-08-26 青▲島▼海▲尓▼▲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濯物処理装置
JP7236566B2 (ja) 2019-06-18 2023-03-09 青▲島▼海▲尓▼▲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濯物処理装置
CN113355853A (zh) * 2020-03-04 2021-09-07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US11560662B2 (en) 2020-03-04 2023-01-24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113355853B (zh) * 2020-03-04 2023-12-0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US11926949B2 (en) 2020-03-04 2024-03-12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113718492A (zh) * 2021-08-24 2021-11-30 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超薄顶盖及其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921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6666866U (zh) 一种洗衣机台面以及洗衣机
CN106403233A (zh) 门体组件及空调柜机
CN105549246B (zh) 显示模组结构及其背板
WO2020228814A1 (zh) 装饰板组件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及装饰板组件、空调器
CN205655575U (zh) 用于冰箱门体的框架、冰箱门体及冰箱
CN207299089U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玻璃面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油烟机
CN104251583B (zh) 冰箱
CN208042601U (zh) 一种冰箱的顶部组件及其复古冰箱
CN205789647U (zh) 按键固定结构及显示设备
TWI553236B (zh) 無螺絲卡扣結構
CN208753668U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潢用移动插座
CN104632820B (zh) 一种家用电器用分离式弹性卡扣装置
CN209642837U (zh) 一种带有装饰条固定结构的电视机外壳
CN208184614U (zh) 一种隐形防护网的型材结构
CN208365782U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20211647A1 (zh) 一种带装饰条的洗衣机上盖
CN207861914U (zh) 一种净水机外壳
KR200243103Y1 (ko) 사무실용 파티션
CN215638283U (zh) 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08312498U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玻璃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吸油烟机
CN208551349U (zh) 上盖组件、锅盖及烹饪炊具
CN215455852U (zh) 一种带有榫卯结构的纽扣
CN109489338B (zh) 主控板安装结构及制冷设备
KR200447740Y1 (ko) 조립성이 우수한 엘리베이터의 외부 조작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8

Address after: 310018 No.2, Songqiao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Matsushita Household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building 3-A, 6 Songqiao Road,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Matsushita Household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