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7138U -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7138U
CN208307138U CN201820923356.6U CN201820923356U CN208307138U CN 208307138 U CN208307138 U CN 208307138U CN 201820923356 U CN201820923356 U CN 201820923356U CN 208307138 U CN208307138 U CN 208307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plate
heat
conveyer belt
gradient
fa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33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月明
王在磊
郝晓忠
魏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33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7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7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71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箱、控制装置和传送带。每个加热箱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其内部的加热温度,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管式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保证相邻加热箱的温度逐级递增,实现对热缩材料的梯度热封,并且随着温度的逐级升高,实现热缩材料由外到内多层之间的热封,通过逐层热风的方式提高了热封质量。并且,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连接的弧形支架,有利于工件周围温度的均衡,使热缩材料收缩均匀,传送带后方的超声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对工件热缩后产生的气泡进行自动检测,克服了人工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了热封处理的自动化,有利于构建热封自动化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缩材料热封设备一般为手持风枪或烤箱。无论哪种热封设备,在热封质量、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其无法弥补的缺陷。同时,两种热封设备本身不自带热封质量检验装置,基本是靠人工眼观或经验进行检验,效率低,质量不可靠。
手持风枪热封热缩材料不但效率低,加热温度不均匀,而且还极易造成热封质量不稳定,同时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非常高,不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烤箱一般为构件整体加热,多用于简单构件单层热缩材料热封。热封过程中因为没有梯度加热,热缩材料内部容易产生气泡,降低绝缘和防水性能。鉴于以上特征烤箱对于复杂构件多层热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鉴于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加之近年热封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生产用于构件接头或表面的绝缘处理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热缩材料逐层热封且成品率高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箱、控制装置和水平向设置并由旋转电机驱动往复运转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加热箱,沿传送带的前进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加热箱包括温度传感器、相对设置于传送带上、下两端的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所述的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均连接固定在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的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之间具有间隙式的加热腔,所述的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相对的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支架,所述的弧形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沿传送带宽度方向布置的管式加热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位于加热腔内并与第一热板固定;
所述的传送带上方还设有超声检测装置,所述的超声检测装置设置在传送带末端;
控制装置,其信号输入端有超声检测装置及温度传感器,其信号输出端有管式加热器及旋转电机。
所述的加热箱外罩设有热风幕装置,所述的热风幕装置包括均呈U形结构且内部中空的上风罩及下风罩,所述的上风罩与下风罩关于传送带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风罩的下端延伸至第一热板的下方,所述的下风罩上端延伸至第二热板的上方,所述的上风罩上端设置有向其内腔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上风机,所述的下风罩下端设置有向其外部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下风机。
所述的下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回收管路的入口端,所述的回收管路的出口端分别穿过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内并延伸至对应的弧形支架处。
所述的下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吸附层。
所述的加热箱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
所述的传送带上设置有工件定位装置,包括呈M形的固定夹及分别设置在呈M形的固定夹前后两侧的U形卡槽和齿形卡槽。
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基于PLC编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处理装置能够对热缩材料热封,每个加热箱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其内部的加热温度,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管式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保证相邻加热箱的温度逐级递增,实现对热缩材料的梯度热封,并且随着温度的逐级升高,实现热缩材料由外到内多层之间的热封,通过逐层热风的方式提高了热封质量。
并且,第一热板及第二热板连接的弧形支架,有利于工件周围温度的均衡,使热缩材料收缩均匀,传送带后方的超声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对工件热缩后产生的气泡进行自动检测,克服了人工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
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了热封处理的自动化,有利于构建热封自动化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夹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卡槽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形卡槽示意图;
附图中,1、加热箱,2、控制装置,3、传送带,4、超声检测装置,5、第一热板,6、第二热板,7、管式加热器,8、上风罩,9、下风罩,10、回收管路,11、固定夹,12、U形卡槽,13、齿形卡槽,14、弧形支架,15、上风机,16、下风机,17、吸附层,18、温度传感器,19、旋转电机,101、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箱1、控制装置2和水平向设置并由旋转电机19驱动往复运转的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
加热箱1,沿传送带3的前进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加热箱1包括温度传感器18、相对设置于传送带3上、下两端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均连接固定在传送带3的一侧,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之间具有间隙式的加热腔,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相对的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支架14,所述的弧形支架14上设置有多个沿传送带3宽度方向布置的管式加热器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8位于加热腔内并与第一热板5固定;
所述的传送带3上方还设有超声检测装置4,所述的超声检测装置4设置在传送带3末端;
控制装置2,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超声检测装置4及温度传感器18,其信号输出端连接有管式加热器7及旋转电机19。
其中,加热箱1内的管式加热器7上、下同时对加热腔进行加热,由于管式加热器7只布置在传送带3的上、下方,而左、右方的热量小于上、下方的热量,因此使管式加热器7呈弧形排列,能够将上、下方的热量顺势导向左、右方,使工件101四周的热量接近相等,增加热能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有利于工件101加热均匀,尤其是工件101随传送带3固定后不能转动时,加热均匀显得尤为重要。
而加热箱1的间隔设置,是给传送带3上的工件101冷却的时间,减缓热缩进程,有利于空气排出,能够防止气泡的产生,设置的超声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因气泡产生的间隙,克服了人工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
该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工件101放在传送带3上,工件101在传送带3的输送下,依次经过多个加热箱1,每个加热箱1的初始温度不同,因此可以使工件101进行梯度加热,每个加热箱1内的温度传感器18能够实时检测其内部的加热温度,并通过控制装置2控制管式加热器7的加热温度,保证相邻加热箱的温度逐级递增,实现对热缩材料的梯度热封,并且随着温度的逐级升高,实现热缩材料由外到内多层之间的热封,通过逐层热风的方式提高了热封质量。当工件101局部热封时,可将工件101横放,只将需热封部分进入加热箱1内,不需热封部分放在传送带3一侧,实现工件101局部热封。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8实时检测加热箱1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2,当加热箱1内的温度没达到初始温度时,控制装置2控制管式加热器7持续加热,使加热箱1内的温度达到要求的初始温度,同时控制旋转电,19停止运转,使传送带3停止输送工件101;当加热箱1内的温度达到要求的初始温度时,控制装置2控制管式加热器7加热,以保持加热箱1内的温度,同时控制旋转电机19正常运转,使传送带3正常输送工件101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当工件101热封结束后,经过超声检测装置4检测热封后的工件101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2,当有气泡产生时,使控制装置2控制旋转电机19停止运转,传送带3停止输送工件101,操作人员将不合格产品取下再次进行热风处理;当没有气泡产生时,控制装置2控制旋转电机19正常运转,传送带3正常输送工件101,即完成一个工件101的热封加工。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热量浪费,减少废热污染,所述的加热箱1外罩设有热风幕装置,所述的热风幕装置包括均呈U形结构且内部中空的上风罩8及下风罩9,所述的上风罩8与下风罩9关于传送带3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风罩8的下端延伸至第一热板5的下方,所述的下风罩9上端延伸至第二热板6的上方,所述的上风罩8上端设置有向其内腔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上风机15,所述的下风罩9下端设置有向其外部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下风机16。由于采用能源加热,热量宝贵且空气升温较慢,借助上风罩8和下风罩9自上而下的送风产生的风幕,使上风罩8的热风更少的泄出加热箱外,更多的进入下风罩9内,通过风的流动性,均匀加热箱1内的温度,从而使加热箱1内的温度可以更快的达到要求的初始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风机16的出风端连接有回收管路10的入口端,所述的回收管路10的出口端分别穿过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内并延伸至对应的弧形支架14处。热风从下风机16的出风端吹出,进入回收管路10,回收管路10将热风重新导入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的弧形支架处,吹拂管式加热器7,热风再从加热腔进入下风罩9中,从而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节省了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风机16的出风口处设置吸附层17。由于热封材料大部分属于塑料材质,加热热缩会有有害气体产生,因此设置吸附层17,吸收有害气体,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进一步的,为了更便利的观察工件的热封情况,所述的加热箱一侧设置由透明材质的观察窗。当温度传感器18失效时,加热箱1温度过高,使工件起燃,可以通过观察窗发现,及时关闭电闸,以免发生火灾。
为了起到较好的工件固定效果,所述的的传送带3上设置有工件定位装置,如图4及图5所示,包括呈M形固定夹11及分别设置在固定夹11前后两侧的U形卡槽12和齿形卡槽13。在工件为线缆时,借助U形卡槽12和齿形卡槽13将线缆和线缆接头固定,固定夹11承托工件中段,使得传送带3移动时,线缆保持相对位置不动,通过逐级加热,保证加热效果,实现线缆接头的热封绝缘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装置2为基于PLC编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借助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运行,保证了设备自动化,为实现热封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控制装置2对处理完毕构件进行自动统计,间接地验证了其他中间工序的数据准确性,节省了人工核算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箱(1)、控制装置(2)和水平向设置并由旋转电机(19)驱动往复运转的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
加热箱(1),沿传送带(3)的前进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加热箱(1)包括温度传感器(18)、相对设置于传送带(3)上、下两端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均连接固定在传送带(3)的一侧,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之间具有间隙式的加热腔,所述的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相对的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支架(14),所述的弧形支架(14)上设置有多个沿传送带(3)宽度方向布置的管式加热器(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8)位于加热腔内并与第一热板(5)固定;
所述的传送带(3)上方还设有超声检测装置(4),所述的超声检测装置(4)设置在传送带(3)末端;
控制装置(2),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超声检测装置(4)及温度传感器(18),其信号输出端连接有管式加热器(7)及旋转电机(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箱(1)外罩设有热风幕装置,所述的热风幕装置包括均呈U形结构且内部中空的上风罩(8)及下风罩(9),所述的上风罩(8)与下风罩(9)关于传送带(3)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风罩(8)的下端延伸至第一热板(5)的下方,所述的下风罩(9)上端延伸至第二热板(6)的上方,所述的上风罩(8)上端设置有向其内腔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上风机(15),所述的下风罩(9)下端设置有向其外部送风,且送风方向自上而下的下风机(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风机(16)的出风端连接有回收管路(10)的入口端,所述的回收管路(10)的出口端分别穿过第一热板(5)及第二热板(6)内并延伸至对应的弧形支架(14)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风机(16)的出风口处设置吸附层(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箱(1)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带(3)上设置有工件定位装置,包括呈M形的固定夹(11)及分别设置在呈M形的固定夹(11)前后两侧的U形卡槽(12)和齿形卡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2)为基于PLC编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CN201820923356.6U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7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3356.6U CN208307138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3356.6U CN208307138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7138U true CN208307138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0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335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7138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7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41356U (zh) 一种电子恒温鼓风干燥箱
CN210816028U (zh) 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
CN208199941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裁剪装置
CN208390344U (zh) 一种新型智能点胶机
CN101672765B (zh) 一种加速环境试验箱
CN202895326U (zh) 尼龙编织管自动切管机
CN208307138U (zh) 一种梯度加热的自动热封处理装置
CN207113528U (zh) 钢管干燥装置
CN104482762B (zh) 一种稀土永磁的连续氢处理装置
CN109177137A (zh) 一种改进型自动化的线束热缩管的加工生产线
CN203780876U (zh) 带冷却效果的气动封口机
CN210801850U (zh) 一种水泥样本测试用的恒温干燥箱
CN108387086A (zh) 一种用于电缆料生产的烘干装置
CN104399654A (zh) 隧道式流平机
CN202571625U (zh) 一种点焊机热风循环系统
CN205279671U (zh) 一种机械工件烘干装置
CN104148837B (zh) 机器人焊接中心
CN203681977U (zh) 一种膜包机烘箱加热部件
CN203778322U (zh) 一种扬声器胶水固化加热系统
CN204854244U (zh) 智能化板材烘干器
CN213756907U (zh) 一种用于拖鞋生产加工的烘干定型机
CN108355874A (zh) 木制工件粉末涂装装置、粉末涂装系统和粉末涂装方法
CN210940194U (zh) 一种防粘结注塑机
CN211142248U (zh) 一种新型化纤干燥装置
CN209374573U (zh) 一种滤气片封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