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0412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0412U
CN208300412U CN201820254103.4U CN201820254103U CN208300412U CN 208300412 U CN208300412 U CN 208300412U CN 201820254103 U CN201820254103 U CN 201820254103U CN 208300412 U CN208300412 U CN 208300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cology
pond
pouring
sponge 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41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斌
严超君
张塑琪
王纪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2541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0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0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04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为双层混凝土箱体,该箱体包括内层种植区和外层集水区,所述内层种植区从上至下依次为陶粒层、种植土层、再生集料层,所述、陶粒、种植土、再生集料与内层混凝土箱体间设透水工布;所述外层集水区,顶部为木质格栅座椅,上部设置一层下水层,中部外侧设有一水管,所述下水层向外倾斜,其外侧边缘开有透水通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树池,通过加装木质座椅的外层集水箱和内层种植箱组合,使雨水得到收集并缓慢自浇灌,实现了树池自助给水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树木涝死概率,且易于清理,可广泛用于广场、公园、沿街道路等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建设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建设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居民逐渐提高了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树木作为净化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种植于道路、公园、广场以及室内花园等场所。现有树池种植空间在应用中存在不能实现自动收集和储备雨水、积水难以排放,不易清理等问题,且树木灌溉大多采用人工灌溉,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容易产生积水,容易造成植物烂根,影响植物生长,滋生蚊虫,降低了民众使用体验感,不利于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绿化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树池不能实现自动收集和储备雨水、雨水利用率不高、费时费力等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灌溉、保护植物生长、方便居民生活的生态树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为双层混凝土箱体(1),该箱体包括内层种植区(2)和外层集水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种植区(2)从上至下依次为陶粒层(23)、种植土层(24)、再生集料层(25),所述填料(陶粒、种植土、再生集料)与内层混凝土箱体间设透水工布,所述外层集水区(3),顶部为木质格栅座椅(31),上部设置一层下水层(4),中部外侧设有一水管(12),所述下水层(4)向外倾斜,其外侧边缘开有透水通孔(41)。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箱体(1)为再生混凝土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陶粒层(23)具有隔热功能,保持种植土土壤湿度和温度适宜。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24)为建筑垃圾分离的混合物40-60%、粘土30-50%和营养土10%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集料层(25)为粒径≤30mm的破碎废弃混凝土块。
进一步地,所述木质格栅座椅(31)可拆卸便于清理,且全部位于地面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层(4)为塑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层(4)自身具有向外向下的坡度,坡度约为5%。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集水箱体(3)中空,下水层(4)位于齐平地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集料层(25)底部和种植土层(24)底部均设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树池,通过加装木质座椅的外层集水箱和内层种植箱组合,使雨水得到收集并缓慢自浇灌,实现了树池自助给水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树木涝死概率,且易于清理,可以被广泛用于广场、公园、沿街道路等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部集水区(3)上部的木质格栅座椅设置为易于拆卸,使得方便清理落在箱里的其他灰尘土粒等垃圾。
另外,种植区填料也具有保护树木的作用,其中陶粒层有效隔绝热量,减少水分散失,保护植物下部根系;再生集料层具有蓄水作用,植物可通过根部吸水实现自灌溉。
附图说明
图1是该生态树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水层示意图。
图3是该生态树池内层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双层混凝土箱体,2为内层种植区,3为外层集水区,4为下水层,12为水管,21为单向阀Ⅰ,22为单向阀Ⅱ,23为陶粒层,24为种植土层,25为再生集料层,31为格栅座椅,41为透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
当降雨天气时,一部分雨水直接浇灌中间种植区2,且顺着陶粒层23、种植土层24、再生集料层25逐步下渗,并且在此过程中被树木吸收,多余雨水储蓄在再生集料层25中。另一部分雨水落到木质格栅座椅31上,通过木质格栅空隙下落到下水层4表面,沿坡度流向边缘透水通孔41并进入下部中空的外层集水区3收集起来。外层集水区3中一部分雨水通过单向阀Ⅱ22只进不出的排入再生集料层25中,当再生集料层25蓄满水后,多余水量从只出不进的单向阀Ⅰ21排入外层集水区4中。外层集水区4继续蓄水至一定高度后从水管12排向地下管网,这部分水为未被污染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晴朗天气时,树木可以通过根部从再生集料层吸水。内层种植区混凝土壁上的单向阀Ⅰ21、单向阀Ⅱ22相互配合保证了多余的水分单向溢流进入集水区。如此可以避免树木涝死或缺少水分,实现节水自灌溉。
施工方法。
1)制作工艺。
生态树池预制池体制作程序为:制备再生混凝土---支模---浇筑---脱模放置凝结---取垫板洒水养护。
若池体表面较粗糙,可用水泥浆进行抹面处理。
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树池外直径可设为2.8m,箱体壁厚20cm。树池总高度1.1m,其中陶粒层50mm,种植土层85cm,再生集料层20cm。
2)土方开挖。
测量放样后,人工小心用镐开挖土坑,避免扰动地基土,且需要进行土坑清理工作,将树根、草皮、垃圾、碎石等清理干净,以确保土层和内壁平整光滑。
3)树池构件的工地运输。
树池由于体积重量过大,采用机械装卸运输方法,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注意装卸方法,避免损耗。
4)树池预制构件安装。
按照设计高程进行树池构件安装,保证座位恰好高出地面0.5m,且需考虑场地旁建筑、园路、管线等因素,确定边缘地带的竖向连接方式,确认箱体排水口的位置,以便连通地下管网,排水、通道等方面的矛盾降到最低。
5)撒填充料。
按照设计各层高度先后铺装再生集料-建筑渣土-陶粒,保证各层均匀密实。再生集料应满足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公称最大尺寸33.7mm,必须使用反击式破碎加工。在市区或市郊的施工场地必须有防止粉尘、噪音污染的措施,做到绿色清洁生产。 基层用再生集料建议采用选择20-30mm、10-20mm、5-10mm三种规格。冲料第二层为渣土,在铺装建筑渣土时要注意扬尘治理,在施工区域建造防尘维挡。注填充渣土时需提前添加渣土改良剂。表层填充料为陶粒,其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应使用密度等级大于400级的粉煤灰陶粒,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3mm,铺装高度为50mm,不得有混夹杂物或粘土块。
6)土方回填及护坡处理。
树池填充工作结束后,两侧土方采样人工运土并用铁夯夯实的回填方式,在回填土工作完成后,按设计断面回填4-6cm的砂石,最后进行成品验收。
7)成品检测。
对树池进行完整性、高程的验收,并保证树池安砌稳固,顶面平整,美观,密实,无杂物污染。
8)场地清理。
及时将剩余材料移除,并对有污染的场地和路面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色,这些改进和润色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为双层混凝土箱体(1),该箱体包括内层种植区(2)和外层集水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种植区(2)从上至下依次为陶粒层(23)、种植土层(24)、再生集料层(25),所述、陶粒、种植土、再生集料与内层混凝土箱体间设透水工布;所述外层集水区(3),顶部为木质格栅座椅(31),上部设置一层下水层(4),中部外侧设有一水管(12),所述下水层(4)向外倾斜,其外侧边缘开有透水通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种植土层(24)为建筑垃圾分离的混合物40-60%、粘土30-50%和营养土10%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再生集料层(25)为粒径≤30mm的破碎废弃混凝土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木质格栅座椅(31)为可拆卸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下水层(4)为塑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下水层(4)自身具有向外向下的坡度,坡度为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是所述外层集水区(3)中空,下水层(4)位于齐平地面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其特征所述再生集料层(25)底部和种植土层(24)底部均设有单向阀。
CN201820254103.4U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0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4103.4U CN208300412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4103.4U CN208300412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0412U true CN208300412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2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410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0412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04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080A (zh) * 2018-02-13 2018-07-17 南昌大学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080A (zh) * 2018-02-13 2018-07-17 南昌大学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0342B (zh)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CN108283080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CN204112347U (zh) 岩质边坡自灌式植草装置
WO2019205068A1 (zh) 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生态土工格栅
CN110249844A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6193247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84189A (zh)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7964963B (zh) 高陡边坡创面纤维骨架团粒结构修复技术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51667B (zh) 一种绿色生态边坡一体化加固方法
CN107237334B (zh) 一种道路路基挖方边坡框格梁护坡码砌植生袋绿化的施工方法
CN109594567A (zh) 一种锚喷防护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布置及其方法
CN106958264A (zh) 一种高速公路绿化带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71656A (zh) 一种用于边坡复绿的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7331934U (zh) 山林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83004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CN109505301A (zh) 钢纤维生态水泥加固消落带边坡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53028U (zh) 一种雨水调蓄树池工具
KR20130048670A (ko) 경량 식재 모듈 구성으로 식물의 생육, 빗물 여과, 홍수조절 시스템
CN208995858U (zh) 一种采用透气防渗砂的海绵城市道路
CN203878536U (zh) 一种新型生态截水沟
CN107964962B (zh) 高陡边坡创面造毛与基质层紧密结合技术及其施工方法
CN214657144U (zh)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CN109487900A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抗冲击排水过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065859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CN104863209B (zh) 一种收集降水用于地表硬覆盖下土壤水补给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