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0064U -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0064U
CN208300064U CN201821048161.8U CN201821048161U CN208300064U CN 208300064 U CN208300064 U CN 208300064U CN 201821048161 U CN201821048161 U CN 201821048161U CN 208300064 U CN208300064 U CN 208300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ortion
oven
electromagnetic oven
double
radiating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81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est Zhongsh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est Zhongsh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est Zhongsh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est Zhongsh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81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0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0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00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电磁炉底壳包括底壳本体;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的首尾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挡板用于驱使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向所述第一安装部流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双灶电磁炉因需要较多的散热组件而导致内部零部件排布较为拥挤,且线路复杂或者占用面积较多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无需明火或者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者无火传导加热厨具,其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器烹饪器具,一般是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都是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量。随着人们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单灶电磁炉逐渐发展趋向于双灶电磁炉。
在现有市场上,常常使用的双灶电磁炉一般因为具有两个加热线圈,在进行散热时均为一个加热线圈对应一个散热组件,这种结构方式虽然能够进行有力的散热,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但是也常常因为需要考虑到两个散热组件的安装排布,使得双灶电磁炉内部的零部件排布较为拥挤,线路复杂,或者需要增加双灶电磁炉自身的体积,导致占用空间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底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双灶电磁炉因需要较多的散热组件而导致内部零部件排布较为拥挤,且线路复杂或者占用面积较多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底壳,包括底壳本体;
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
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的首尾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挡板用于驱使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向所述第一安装部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呈圆形结构,所述挡板竖直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周向延伸;
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翼,所述侧翼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径向延伸,所述侧翼用于对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进行二次改流。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灶电磁炉,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双灶电磁炉因需要较多的散热组件而导致内部零部件排布较为拥挤,且线路复杂或者占用面积较多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灶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电磁炉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发热盘、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散热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热盘工作的主板、盖于所述电磁炉底壳上的面板;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外侧,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发热盘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散热组件限位的固定扣;
所述固定扣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固定扣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接,所述固定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炉底壳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采用风机;
所述风机具有转轴和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转轴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沿自身周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的主板散热件,所述主板散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的面壳,且所述面壳底部与所述底壳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盘对应的微晶板。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上还设置与所述灯板相对应的按钮键。
进一步的,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在底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成对的第一安装部之间;在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挡板,且第一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挡板的首尾两端。
在实际使用时,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的发热盘工作发出热量,为了确保发热盘的热量不会波及到电磁炉内部的零部件,或者烧坏零部件,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散热部件开启,引起周围气流的变化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而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的挡板对散热部件产生的气流形成阻碍,进而迫使该处的气流向挡板的两侧流动,并直接作用于位于散热组件两侧的发热盘上,改善了因无挡板的阻隔作用使得散热组件所引起气流向散热组件四周四散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对发热盘的散热效果;同时该双灶电磁炉在配置一个散热组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两个发热盘分别进行散热的效果,进而改善了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双灶电磁炉中一个发热盘对应一个散热组件的情况下,导致电磁炉内部零件排布拥挤,且对空间的划分要求严格,同时还会因为多一个散热组件则增加线路排布复杂度的问题,或者为了获得合适的安装空间而导致双灶电磁炉整体体积变大,占用空间增加等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双灶电磁炉的制作成本,节约了资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灶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电磁炉底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发热盘、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发热盘工作的主板、盖于底壳上的面板,面板与主板电连接;面板是便于使用者手指触控的部件,使用者在面板发出指令,面板将指令通过电信号传递至主板上,主板接收到命令后作用于发热盘,使得发热盘发出热量;同时,散热组件与主板也电连接,因为发热盘的工作功率极高,故而发出的热量温度也极高,所以在发热盘开启的同时,散热组件也同步开启,为了确保发热盘得到良好的散热,改善该双灶电磁炉内部的零部件被烧坏等问题。
在实际使用时,因为在散热组件的外侧设置有挡板,因而散热组件产生的气流在挡板和侧翼的作用下尽可能大程度流向散热组件左右两侧的发热盘上,使得发热盘得到更充分的散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挡板的散热方式以及散热效果在上述已经做过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底壳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双灶电磁炉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主板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组件与固定扣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面壳和面板的示意图。
图标:10-底壳本体;20-发热盘;30-主板;40-灯板;50-面板;60-风机;70-挡板;80-侧翼;90-固定扣;100-主板散热件;101-第二安装部;110-面壳;120-电源线;200-底壳;501-微晶板;502-按钮键;601-叶片;60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底壳包括底壳本体10;底壳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20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101,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第二安装部101设置在成对的第一安装部之间;第二安装部101设置有挡板70,且挡板70的首尾两端分别为第一安装部,挡板70用于驱使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向第一安装部流动。。
具体的,该电磁炉底壳包括底壳本体10,在底壳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20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101;其中,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每一个第一安装部均用于安装一个发热盘20,从而形成具有两个加热灶的双灶电磁炉;第二安装部101安装在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部之间,便于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01的散热组件同时对两侧的两个发热盘20进行散热。
其中,在第二安装部101上设置有挡板70,且挡板70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安装部,进而使得挡板70也处于两个第一安装部之间,挡板70对散热部件引发的气流的流动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在实际使用时,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的发热盘20工作发出热量,为了确保发热盘20的热量不会波及到电磁炉内部的零部件,或者烧坏零部件,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1的散热部件开启,引起周围气流的变化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而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1上的挡板70对散热部件产生的气流形成阻碍,进而迫使该处的气流向挡板70的两侧流动,并直接作用于位于散热组件两侧的发热盘20上,改善了因无挡板70的阻隔作用使得散热组件所引起气流向散热组件四周四散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对发热盘20的散热效果;同时该双灶电磁炉在配置一个散热组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两个发热盘20分别进行散热的效果,进而改善了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双灶电磁炉中一个发热盘20对应一个散热组件的情况下,导致电磁炉内部零件排布拥挤,且对空间的划分要求严格,同时还会因为多一个散热组件则增加线路排布复杂度的问题,或者为了获得合适的安装空间而导致双灶电磁炉整体体积变大,占用空间增加等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双灶电磁炉的制作成本,节约了资源消耗。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安装部101呈圆形结构,挡板70竖直设置,且沿第二安装部101的周向延伸;挡板7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翼80,侧翼80沿第二安装部101的径向延伸,侧翼80用于对散热组件引起的气流方向进行二次改流。
在实际使用时,侧翼80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
具体的,挡板70竖直设置,挡板70的底部与底壳本体10固接,挡板70沿第二安装部101的周向延伸,用于对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1的散热组件形成气流阻隔;在挡板70上远离第二安装部101的一侧设置有侧翼80,且侧翼80沿第二安装部101的径向延伸,侧翼80设置在挡板70上靠近首尾两端处,即一个第一安装部对应一个侧翼80;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从挡板70的首尾两端流出,同时又受到侧翼80对气流产生的阻碍作用,迫使气流分别朝向靠近两侧第二安装部101的位置流动,进一步的对散热组件产生的气流起到引流作用,进而保证每一个第一安装部上的发热盘20均能够得到充足的散热量。
其中,侧翼80的底部固设在底壳本体10上,且在侧翼80上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用于增加侧翼80的结构性以及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安装部101呈圆形结构,因此挡板70沿圆形的周向弯曲成弧形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灶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电磁炉底壳(以下简称底壳2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发热盘20、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1的散热组件、用于在驱动发热盘20工作的主板30、盖于底壳200上的面板50;挡板70设置在散热组件的外侧,散热组件与主板30电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对发热盘20进行散热。
具体的,该双灶电磁炉包括上述的底壳200(即电磁炉底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发热盘20、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01的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发热盘20工作的主板30、盖于底壳200上的面板50。
其中,面板50是便于使用者手指触控的部件,使用者在面板50发出指令,面板50与主板30电连接,因而面板50将指令通过电信号传递至主板30上,主板30可以作用该双灶电磁炉的控制大脑、或者控制中转中心,主板30接收到命令后作用于发热盘20,使得发热盘20发出热量;同时,散热组件与主板30也电连接,因为发热盘20的工作功率极高,可高达1800W,故而发出的热量温度也极高,所以在发热盘20开启的同时,散热组件也同步开启,为了确保发热盘20得到良好的散热,改善该双灶电磁炉内部的零部件被烧坏等问题。
在实际使用时,因为在散热组件的外侧设置有挡板70和侧翼80,因而散热组件产生的气流在挡板70和侧翼80的作用下尽可能大程度流向散热组件左右两侧的发热盘20上,使得发热盘20得到更充分的散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挡板70与侧翼80的散热方式以及散热效果在实施例一已经做过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对散热组件限位的固定扣90,固定扣90设置在散热组件的上方,固定扣90的一端与挡板70固接,固定扣90的另一端与底壳200固接。
具体的,固定扣90设置在散热组件的上方,固定扣90上设置有两个口字型,且两个口字型分别设置在固定扣90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扣90的一端与挡板70固接,固定扣90的另一端与底壳200固接,通过固定扣90对散热组件的上方形成限位,同时也能保证散热组件安装在底壳200上,改善因散热组件固定不稳而出现晃动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散热组件采用风机60;风机60具有转轴602和叶片601,叶片601沿转手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转轴602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沿自身周向转动,进而带动叶片601转动。
一般的,散热组件采用风机60,风机60具有转轴602和叶片601,叶片601沿转轴60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转轴602在动力驱动下能够进行绕自身轴线方向的转动,进而带动与转轴602固接的叶片601也同步转动,叶片601转动能够引起周围气流的变化,进而实现对发热盘20的散热作用。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双灶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主板30上的主板散热件100,主板30散热建设置在靠近散热组件的一侧。
具体的,主板30上设置的电路元器件,在电路元器件工作的时候势必会产生热量,因此在主板30上需要设置主板散热件100,对主板30上的电路元器件进行散热,以保证主板30上电路的安全性,因为对电路元器件进行及时的散热,能够延长了该双灶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灯板40,灯板40与主板30电连接。
具体的,灯板40即为设置有操作按钮的部件,且灯板40与主板30电连接,进而使得灯板40上所获知的指令能够传递至主板30上,进而实现对该双灶电磁炉的操作控制。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面板50的面壳110,且面壳110底部与底壳200固接。
具体的,该双灶电磁炉还包括面壳110,面壳110用于支撑盖在底壳200上方的面板50,从而将面板50与底壳200连接起来。
在实际使用时,面板50上设置有与发热盘20对应的微晶板501。
进一步的,面板50上还设置有与灯板40相对应的按钮键502。
具体的,面板50即为人为进行直接触控以及与锅具直接接触的部件,在面板50上与发热盘2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微晶板501,每一个微晶板501均能够承受一个锅具实现加热,微晶板501具有耐候性、耐磨性,且清理较为方便;同时,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在面板50对应灯板40上操作按钮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应的按钮键502,确保使用者使用安全无害,且灵敏度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120,电源线120与主板30电连接。
具体的,该双灶电磁炉是电能驱动,因此还设置有电源线120用于连接房间内的电源插板,因此电源线120上具有插头,电源线120能够与主板30电连接,进而使得电磁炉内部电路导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本体;
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热盘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成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
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的首尾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挡板用于驱使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向所述第一安装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呈圆形结构,所述挡板竖直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周向延伸;
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翼,所述侧翼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径向延伸,所述侧翼用于对散热组件引发的气流进行二次改流。
3.一种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发热盘、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散热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热盘工作的主板、盖于所述电磁炉底壳上的面板;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外侧,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发热盘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散热组件限位的固定扣;
所述固定扣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所述固定扣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接,所述固定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炉底壳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采用风机;
所述风机具有转轴和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转轴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沿自身周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的主板散热件,所述主板散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的面壳,且所述面壳底部与所述电磁炉底壳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盘对应的微晶板;
所述面板上还设置与所述灯板相对应的按钮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灶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灶电磁炉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CN201821048161.8U 2018-07-03 2018-07-03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0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161.8U CN208300064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161.8U CN208300064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0064U true CN208300064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0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816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0064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00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7201A (zh) * 2019-09-10 2019-1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组件及家用电器
WO2022217251A1 (en) * 2021-04-07 2022-10-13 Sunbeam Products, Inc. Double oven pow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7201A (zh) * 2019-09-10 2019-1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10507201B (zh) * 2019-09-10 2023-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
WO2022217251A1 (en) * 2021-04-07 2022-10-13 Sunbeam Products, Inc. Double oven pow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0064U (zh) 电磁炉底壳以及双灶电磁炉
KR101288551B1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 기술을 이용한 인덕션렌지
CN201555274U (zh) 气电组合式加热器
CN207855533U (zh) 一种炒菜机
CN104930561B (zh) 均匀加热电磁炉
CN202012957U (zh) 电热炉
CN202426321U (zh) 组合式烤箱
CN202371782U (zh) 一种光波炉或热波炉
CN207815414U (zh) 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电陶炉
CN203099922U (zh) 一种空气对流式隔热装置
CN202109541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3280225U (zh) 光波加热电饭煲
CN208606226U (zh) 散热好的高效低辐射电磁烹饪器具
CN208735684U (zh) 一种电磁炉机芯底座
CN201436480U (zh) 具有烧烤功能的微波炉
CN209524545U (zh) 一种电磁炉加热线圈盘热量吸收传导机构装置
CN216924442U (zh) 一种便于调节功率的电加热炉
CN207975691U (zh) 一种防油的环保型电磁炉
CN101749769A (zh) 微波炉烧烤架的支撑结构
CN202938368U (zh) 一种多功能电磁灶
CN206361749U (zh) 电磁炉
CN219328124U (zh) 一种模块化电磁炉
CN205678732U (zh) 方便更换电路板的电磁炉
CN215723402U (zh) 烹饪器具
CN205729128U (zh) 铸铁电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