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4610U -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 Google Patents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4610U CN208284610U CN201820821476.5U CN201820821476U CN208284610U CN 208284610 U CN208284610 U CN 208284610U CN 201820821476 U CN201820821476 U CN 201820821476U CN 208284610 U CN208284610 U CN 208284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ar antenna
- heating device
- lid
- casing
- rad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用于具有旋转部和支撑部的雷达天线,该旋转部包括天线且与该天线一体地旋转,该支撑部以该旋转部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旋转部,且该支撑部具备机壳,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盖体,用于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器,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侧,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发热;以及绝热件,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侧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根据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和雷达天线,能够对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提供保温,有效地保证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的电子元件在低温下稳定地工作,从而有助于雷达天线在低温下的稳定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尤其涉及用于雷达天线的保温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背景技术
雷达天线例如搭载于船舶上,通过使天线旋转来探知周围的物标。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工作温度规格为-25℃的雷达天线。即,该雷达天线可以在-25℃以上的外部环境中工作。在这种雷达天线中,为了防止雷达天线的天线与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结冰,考虑了在该连结部处局部地设置加热器。
随着雷达天线的使用环境不断拓广,迫切要求其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稳定地工作。例如,希望雷达天线能够在冰区等级(ICE-Class)即-45℃左右也稳定地工作。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雷达天线无法在更低的温度例如冰区等级(ICE-Class)即-45℃左右的低温下稳定地工作。例如,即使在雷达天线的天线与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处局部地设置加热器,也仅能对雷达天线的机壳外部(上方)提供局部保温,无法对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提供保温。
另外,在雷达天线的天线与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处局部地设置加热器,是为了防止该连结处结冰阻碍天线旋转。然而,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规格一般只能够低至-30℃,难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使用。因此,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的保证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的电子元件在更低的温度下稳定地工作。
如上所述,迫切需要提供在更低的温度例如冰区等级(ICE-Class)即-45℃左右的低温下能够稳定工作的雷达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雷达天线在低温下稳定工作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用于具有旋转部和支撑部的雷达天线,该旋转部包括天线且与该天线一体地旋转,该支撑部以该旋转部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旋转部,且该支撑部具备机壳,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盖体,用于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器,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侧,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发热;以及绝热件,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侧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根据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和雷达天线,能够对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提供保温,有效地保证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的电子元件在低温下稳定地工作,从而有助于雷达天线在低温下的稳定工作。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被安装于船舶,所述盖体从外侧仅覆盖所述机壳之中的靠所述船舶的船头侧的船头侧部分。
在航行中通常船头侧受到更大的相对风速,更容易由于航行中的相对风速而流失热量。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由于航行中的相对风速导致热量流失。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被安装于船舶,所述盖体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靠所述船舶的船头侧的船头侧部分及靠所述船舶的船尾侧的船尾侧部分;所述加热器仅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所述绝热件仅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由此,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的保温效果的同时,降低加热器和绝热件的设置成本。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由被分割的多个部分构成。
由此,雷达天线加热装置成为分割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被安装来覆盖雷达天线的机壳。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包括:一侧盖体部分,从外侧覆盖机壳的一侧部分;以及另一侧盖体部分,从外侧覆盖机壳的与所述一侧部分相反的另一侧部分。
由此,雷达天线加热装置成为两分割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被安装来覆盖雷达天线的机壳,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被制造。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一侧盖体部分与所述另一侧盖体部分的形状相同。
由此,能够使用相同工艺制造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各分割结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制造更加容易,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被安装于所述雷达天线的基座。
由此,通过将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安装于雷达天线的基座,即使雷达天线的机种不同而结构外形不同,也不需要为了每个机种单独设计雷达天线加热装置,而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多个机种的雷达天线。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不被固定于所述机壳。
由此,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依赖于雷达天线的机壳的结构,仅通过安装至雷达天线的基座,就能够在机壳外完成针对机壳的保温构造,大大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进而,不需要在雷达天线的机壳上设置用于安装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安装结构,还能够减少设计雷达天线时的限制,方便地适用于各种现有的以及未来的雷达天线。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机壳之间设有间隙。
由此,通过使得加热器与机壳不接触,能够防止由于加热器对机壳的局部加热导致的加热不均和局部过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温效率。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还从外侧覆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
由此,能够进一步对雷达天线的旋转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边界部分进行保温以防止其结冰。进而,与针对该边界部分单独设置加热装置相比,立起部由于作为盖体的一部分设置,不需要单独固定,还具有易于设置的优点。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盖体还具备立起部,所述立起部具有从所述机壳向所述旋转部立起的形状,该立起部从外侧覆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
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雷达天线的旋转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边界部分进行保温以防止其结冰。
上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雷达天线的温度;以及开关,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使所述加热器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
由此,能够根据需要使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加热/停止加热,节约电力。而且,在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的情况下,盖体还能够防止例如夏季日光直射所造成的辐射热量引起雷达天线的机壳内部的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具备上述各种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也能够获得上述各种方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的雷达装置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在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在已覆盖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在已覆盖状态下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从内侧观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在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的安装形态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与雷达天线在已覆盖状态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雷达装置;10雷达天线;20收发部;30显示装置;40旋转部;50支撑部;41天线安装板;42天线;45连结部;51机壳;31显示控制部;32显示器;33操作部;60、60’、60”、60”’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1盖体;62加热器;63绝热件;61A一侧盖体部分;61B另一侧盖体部分;64盖体侧安装部;70基座;71基座侧安装部;65立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大小、位置等仅为示意说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及雷达天线10的雷达装置1的框图。
雷达装置1安装于船舶等,能够探知周围的物标并显示其探知结果。如图1所示,雷达装置1包括雷达天线10、收发部20及显示装置30。
雷达天线10放射脉冲状的电波,并接收该放射的电波的反射波。雷达天线10构成为一边在水平面内旋转,一边反复进行电波的收发。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在水平面内,以自船为中心全方位(360°)地进行扫描。另外,也可以代替该脉冲雷达利用CW(连续波)雷达或脉冲多普勒雷达。
雷达天线10包括一边旋转并一边收发电波的旋转部40、以及支撑该旋转部40的支撑部50。另外,雷达天线10也可以还具备连结部45,该连结部45构成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的边界部分之中的至少一部分。
旋转部40包括天线42且与天线42一体地旋转。例如,旋转部40包括天线安装板41及天线42。天线安装板41为安装于连结部45的板状的部件。在该天线安装板41上,安装有进行电波的收发的天线42。另外,天线安装板41与天线42构成为一体地旋转。
支撑部50以旋转部4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部40,且支撑部50包括机壳51。机壳51可以是安装有各种部件而通常无法卸下的壳体,也可以是为了进行维护等而能够容易地卸下的壳体,也可以一部分是安装有各种部件而通常无法卸下的壳体且另一部分是为了进行维护等而能够容易地卸下的壳体,在此不作限定。在机壳51的内部例如容纳有雷达天线工作所需的电子元件(未图示)。
收发部20将触发脉冲供给至雷达天线10,基于该触发脉冲从雷达天线10放射电波。另外,收发部20对雷达天线10所接收的反射波进行检波、放大,经图略的模拟/数字变换部变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输出至显示装置30。另外,收发部20既可以设置于雷达天线10的内部或者显示装置30的内部,也可以与它们独立地设置。
显示装置30基于从收发部20输入的反射波的信息生成雷达影像,并将该雷达影像显示于显示器32。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控制部31、显示器32及操作部33。
显示控制部31的主要构成包括执行各种程序的CPU、以及存储有用于显示雷达映像的程序等的存储器。显示控制部31基于从收发部20输入至显示装置30的信号,生成雷达图像。
显示器32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画面。显示器32将由显示控制部31生成的雷达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
操作部33用于用户进行雷达装置1的各种操作。例如,操作部33供用户进行雷达图像的范围设定等。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用于雷达天线10,其安装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安装部件被安装至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或其他部分。也可以认为,雷达天线10还具备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接着,参照图2至图5说明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构成。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在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在已覆盖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在已覆盖状态下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从内侧观察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具备盖体61、加热器62和绝热件63。
盖体61用于从外侧覆盖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的至少一部分。在图中示出了盖体61的形状与机壳51的一部分外表面大致相符,但盖体61只要能够覆盖机壳51的至少一部分,起到减轻机壳51内部的热量流失的作用即可,其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雷达天线10的设置空间等适当变更。另外,盖体61的材料也不作特别限定,优选防风性能好的材料。
加热器62被安装于盖体61的内侧即靠机壳51侧,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发热。如图5所示,加热器62例如是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发热的类型的线状加热器,通过未图示的螺钉或粘合剂等安装件安装于盖体61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图5中示出了加热器62被配置在盖体61的内侧之中的顶面、正面、底面以及两个侧面,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在盖体61的内侧的任意部分。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加热器62在盖体61的内侧的各部分处配置的密度。
绝热件63被设置于盖体61的内侧与加热器62之间。绝热件63例如是薄片状的绝热膜,加热器62隔着绝热件63被安装于盖体61的内侧。通过设置绝热件63,能够隔离经由盖体61向内侧侵入的冷气,且使加热器62所发出的热量向机壳51侧传播,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和雷达天线10,能够对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内部提供保温,有效地保证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内部的电子元件在低温下稳定地工作,从而有助于雷达天线在低温下的稳定工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61也可以从外侧覆盖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之中的仅船头侧部分。例如,假设图4中右侧为船头侧。在航行中通常船头侧受到更大的相对风速,更容易由于航行中的相对风速而流失热量。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由于航行中的相对风速导致热量流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61也可以从外侧覆盖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的船头侧部分及船尾侧部分,加热器62仅被安装于盖体61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绝热件63仅被设置于盖体61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与加热器62之间。由此,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内部的保温效果的同时,降低加热器62和绝热件63的设置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加热器62也可以与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之间设有间隙。加热器62与机壳51之间的间隙中例如存在空气等介质。由此,通过使得加热器62与机壳51不接触,能够防止由于加热器62对机壳51的局部加热导致的加热不均和局部过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温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分割结构。另外,如没有特别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及其各种变形方式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各种变形方式结合,结合而成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在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盖体由被分割的多个部分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和雷达天线10,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成为分割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被安装来覆盖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
例如图6所示,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盖体包括一侧盖体部分61A和另一侧盖体部分61B。一侧盖体部分61A从外侧覆盖雷达天线10的支撑部50的机壳51的一侧部分,例如覆盖船头侧部分。另一侧盖体部分61B从外侧覆盖雷达天线10的支撑部50的机壳51的与上述一侧部分相反的另一侧部分,例如覆盖船尾侧部分。
由此,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成为两分割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被安装来覆盖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被制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一侧盖体部分61A与另一侧盖体部分61B的形状相同。由此,能够使用相同工艺制造一侧盖体部分61A与另一侧盖体部分61B,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制造更加容易,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分割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例。例如,也可以是一侧盖体部分61A覆盖从船头侧看的机壳51的左侧部分,另一侧盖体部分61B覆盖从船头侧看的机壳51的右侧部分。另外,盖体也可以分割为3个以上的部分。另外,加热器62和绝热件63被分体地设置于盖体的多个分割部分之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即可,设置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变更了安装位置。以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及其各种变形方式可以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各种变形方式结合,结合而成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图7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的安装形态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盖体(一侧盖体部分61A、另一侧盖体部分61B)被安装于雷达天线10的基座70。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一侧盖体部分61A和另一侧盖体部分61B的底面上分别设置盖体侧安装部64(例如各2个),并且在基座70上与盖体侧安装部64对应地设置基座侧安装部71(例如4个),利用盖体侧安装部64与基座侧安装部71将盖体(一侧盖体部分61A、另一侧盖体部分61B)安装于基座70。例如,盖体侧安装部64可以是孔,基座侧安装部71可以是螺纹孔,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将盖体安装于基座70。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粘接、铆接等其他安装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和雷达天线10,通过将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安装于雷达天线10的基座70,即使雷达天线10的机种不同而结构外形不同,也不需要为了每个机种单独设计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而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多个机种的雷达天线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也可以不被固定于机壳51。即,盖体(一侧盖体部分61A、另一侧盖体部分61B)虽然覆盖雷达天线10的支撑部50的机壳51,但不被固定于机壳51,仅被固定于雷达天线10的基座70。由此,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安装结构不依赖于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的结构,仅通过安装至雷达天线10的基座70,就能够在机壳51外完成针对机壳51的保温构造,大大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进而,不需要在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上设置用于安装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的安装结构,还能够减少设计雷达天线10时的限制,方便地适用于各种现有的以及未来的雷达天线10。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盖体61还从外侧覆盖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之间的连结部45的至少一部分。以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及其各种变形方式可以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各种变形方式结合,结合而成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与雷达天线10在已覆盖状态下的剖面图,是对应于图4的剖面位置的图。如图8所示,盖体61还从外侧覆盖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之间的连结部45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和雷达天线10,能够进一步对雷达天线10的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之间的边界部分进行保温以防止其结冰。进而,与针对该边界部分单独设置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立起部由于作为盖体的一部分设置,不需要单独固定,还具有易于设置的优点。
作为一个具体例,如图8所示,盖体61可以具备立起部65。立起部65具有从机壳51向旋转部40立起的形状,从外侧覆盖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之间的连结部45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立起部65可以覆盖连结部45之中的船头侧部分,或者也可以覆盖连结部45的全部。另外,在该立起部65的内侧既可以设置加热器62和绝热件63,也可以不设置加热器62和绝热件63。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雷达天线10的旋转部40与支撑部50之间的边界部分进行保温以防止其结冰。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盖体61也可以不具备立起部65,而是以与盖体61的其他部分连续的形状覆盖连接部45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都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对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组合、置换或删除。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60’、60”、60”’也可以还具备温度传感器和开关(均未图示)。温度传感器检测雷达天线10的温度,例如检测机壳51内部的电子元件等的温度。开关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使加热器62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开关例如是开关晶体管,栅极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方与电源连接,另一方与加热器62连接,基于温度传感器所输出的温度信号使源极-漏极间导通或截止,从而对加热器62供电或停止供电。具体而言,例如在机壳51内部的电子元件等的温度低至第一阈值时,开关使加热器62进行加热,该第一阈值高于电子元件的最低工作温度,可以酌情设置。另外,在机壳51内部的电子元件等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开关使加热器62停止加热,该第二阈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也可以与第一阈值相同。由此,能够根据需要使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60’、60”、60”’加热/停止加热,节约电力。而且,在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60’、60”、60”’停止加热的情况下,盖体还能够防止例如夏季日光直射所造成的辐射热量引起雷达天线10的机壳51内部的温度过高。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雷达天线加热装置60、60’、60”、60”’的操作部33也可以接受用户的指示,使加热器62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由此,能够使用户综合考虑保温、加热、省电等方面,获得符合用户实际需要的效果。
例如,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适用于设置在其他移动物体(飞行体)上的雷达天线,并不限于船舶用的雷达天线。另外,也能够适用于在固定点进行观测的雷达装置的雷达天线。
Claims (13)
1.一种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用于具有旋转部和支撑部的雷达天线,该旋转部包括天线且与该天线一体地旋转,该支撑部以该旋转部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旋转部,且该支撑部具备机壳,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盖体,用于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至少一部分;
加热器,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侧,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发热;以及
绝热件,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侧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被安装于船舶,
所述盖体从外侧仅覆盖所述机壳之中的靠所述船舶的船头侧的船头侧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天线加热装置被安装于船舶,
所述盖体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靠所述船舶的船头侧的船头侧部分及靠所述船舶的船尾侧的船尾侧部分;
所述加热器仅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
所述绝热件仅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船头侧部分的内侧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由被分割的多个部分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
一侧盖体部分,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一侧部分;以及
另一侧盖体部分,从外侧覆盖所述机壳的与所述一侧部分相反的另一侧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盖体部分与所述另一侧盖体部分的形状相同。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被安装于所述雷达天线的基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不被固定于所述机壳。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机壳之间设有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还从外侧覆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还具备立起部,所述立起部具有从所述机壳向所述旋转部立起的形状,该立起部从外侧覆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雷达天线的温度;以及
开关,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使所述加热器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
13.一种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加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1476.5U CN208284610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1476.5U CN208284610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4610U true CN208284610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70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21476.5U Active CN208284610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846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72823A1 (zh) * | 2019-02-27 | 2020-09-03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天线外壳加热设备和方法以及包括加热设备的天线外壳 |
EP4224626A1 (en) * | 2022-02-02 | 2023-08-09 | Furuno Electric Co., Ltd. | Radar antenna anti-freezing apparatus and anti-freezing radar antenna apparatus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20821476.5U patent/CN2082846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72823A1 (zh) * | 2019-02-27 | 2020-09-03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天线外壳加热设备和方法以及包括加热设备的天线外壳 |
EP4224626A1 (en) * | 2022-02-02 | 2023-08-09 | Furuno Electric Co., Ltd. | Radar antenna anti-freezing apparatus and anti-freezing radar antenna apparatu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84610U (zh) | 雷达天线加热装置及雷达天线 | |
CN104443441B (zh) | 轨道转移飞行器星敏感器偏低温独立热控装置 | |
CN207301317U (zh) | 激光雷达 | |
CN204473531U (zh) | 一种食物保温降温装置 | |
AU2018100941A4 (en) | Heating control device for road surface power generation assembly | |
CN201903241U (zh) | 一种便携式迷你太阳能小冰箱 | |
CN109990547A (zh) | 电冰箱冷藏门翻转梁分段式控制方法 | |
CN106016891A (zh) | 地域自适应集成式太阳能光伏冷藏柜 | |
CN206520763U (zh) | 一种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无源主动热控装置 | |
US20130309092A1 (en) | Rotor blade with heating device for a wind turbine | |
CN206728481U (zh) | 一种壳体封闭式充电桩 | |
CN107579625B (zh) | 用于红外波段测试系统的电机控温装置 | |
CN108726378A (zh) | 扫描仪保温装置 | |
CN209250571U (zh) | 一种光伏发电站专用电能优化箱 | |
CN203773387U (zh) | 一种监控设备防冻保温罩 | |
CN101973427B (zh) | 一种温差式储物箱 | |
CN205860545U (zh) | 一种冷暖箱 | |
CN108839952A (zh) | 一种双向温控保温箱 | |
CN206977900U (zh)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散热结构 | |
JP2006090659A (ja) |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ソーラー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CN202153037U (zh) | 热电半导体空调模组 | |
WO2021003892A1 (zh) | 一种光伏智能接线盒 | |
CN205124188U (zh) |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防水防尘通信箱 | |
CN203216926U (zh) | 可控温型免疫组化保湿盒 | |
CN206012973U (zh) | 载荷吊舱及具有其的浮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