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3940U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3940U CN208283940U CN201820852545.9U CN201820852545U CN208283940U CN 208283940 U CN208283940 U CN 208283940U CN 201820852545 U CN201820852545 U CN 201820852545U CN 208283940 U CN208283940 U CN 208283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signal
- triode
- circuit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钳位输入电路、放大加法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最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工厂内低压设备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信号传输不稳,抗干扰能力弱。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够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信号的稳定性,且能自动校准信号。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钳位输入电路、放大加法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最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也即是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
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2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7的触点2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3和电阻R9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提高信号功率,由于需要对信号检测,而信号电位较大的不能直接检测,因此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当信号异常时,三极管Q2导通,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通过自动校准起到稳定信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钳位输入电路、放大加法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最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也即是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
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提高信号功率,由于需要对信号检测,而信号电位较大的不能直接检测,因此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当信号异常时,三极管Q2导通,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通过自动校准起到稳定信号的作用,三极管Q1的基极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2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7的触点2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3和电阻R9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电感L1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口和稳压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5的正极,稳压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源+5V和电阻R1的另一端。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也即是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电感L2的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容C2的另一端就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口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钳位输入电路、放大加法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提高信号功率,由于需要对信号检测,而信号电位较大的不能直接检测,因此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当信号异常时,三极管Q2导通,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通过自动校准起到稳定信号的作用,最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也即是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钳位输入电路、放大加法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输入电路接收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钳位电路将电位钳位在0-+5V,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分两路接收钳位输入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复合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二路运用可变电阻R7和电阻R5、电阻R9组成的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2检测信号,通过调节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电位达到调节运放器AR1输出信号的效果,最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2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π型滤波后输出,也即是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终端接收信号用信号传输通道内;
所述放大加法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2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7的触点2接可变电阻R7的触点3和电阻R9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输入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1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口和稳压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5的正极,稳压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源+5V和电阻R1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包括电感L2,电感L2的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容C2的另一端就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口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52545.9U CN208283940U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52545.9U CN208283940U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3940U true CN208283940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70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52545.9U Active CN208283940U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83940U (zh) |
-
2018
- 2018-06-04 CN CN201820852545.9U patent/CN2082839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6407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保护系统 | |
CN110057986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 |
CN109104163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桥梁项目管理系统 | |
CN110233633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9557602A (zh) | 便携式气象测量仪控制系统 | |
CN109743057A (zh) |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校正设备 | |
CN109347976B (zh) | 基于云计算的机器人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 |
CN108494418A (zh) | 一种大数据信号校准电路 | |
CN208444170U (zh) | 牙轮钻无线远程监控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 |
CN110348796A (zh) | 物流情报采集系统 | |
CN110445477A (zh) | 一种数据信号失真调节电路 | |
CN109039366A (zh) | 远程水文水资源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9116147A (zh) | 电动汽车车载系统用信号校准电路 | |
CN208283940U (zh)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
CN208401808U (zh) | 一种低频电子通讯系统 | |
CN208077155U (zh) | 计算机故障报警系统 | |
CN208589986U (zh) | 一种智能家居无线网络信号调节电路 | |
CN207939504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信号发射装置 | |
CN208026815U (zh) | 一种测控设备误差检验系统 | |
CN109687880A (zh) | 多媒体信息监控系统用信号校准电路 | |
CN208645338U (zh) | 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8547372U (zh) | 一种大型数字场馆环境检测仪 | |
CN209676199U (zh) | 电子信息增强电路 | |
CN109391286A (zh) | 招标采购过程信息管理系统 | |
CN208325149U (zh) | 一种共享电动汽车安防报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