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2120U -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 Google Patents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72120U
CN208272120U CN201820561923.8U CN201820561923U CN208272120U CN 208272120 U CN208272120 U CN 208272120U CN 201820561923 U CN201820561923 U CN 201820561923U CN 208272120 U CN208272120 U CN 208272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plate
single polarization
coaxial feeder
around top
absorb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19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军
董政
唐欣
刘伟强
黄民杰
蔡贵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patriots Ltd Co That Communicates By Let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patriots Ltd Co That Communicates By Letter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patriots Ltd Co That Communicates By Letter
Priority to CN2018205619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72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72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72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反射板、设置在反射板正面的振子以及设置在反射板背面的同轴馈电线,所述振子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为一体的呈内凹球冠状的上部、呈圆柱状的中部以及呈倒圆锥状的下部;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反射板内,且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伸出反射板的正面之外与所述下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二端连接有接头。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增益、波宽、不圆度等电气指标,且拓展了低频工作频段和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分布均匀,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室内天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吸顶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一种,主要用于室内信号覆盖。由于建筑材料的屏蔽作用,增加了无线信号的穿透损耗,影响了室内网络信号接收及通话质量,所以通常在建筑物的信号盲区及人员密集处加载天线,以保证正常的通信质量。吸顶天线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上,对于传统的单极化吸顶天线来说大多采用双锥结构,此类吸顶的增益指标较差,低频工作频段仅为806~960MHZ(兆赫),同时电磁信号的覆盖范围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益较高、低频工作频段宽、信号覆盖范围宽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反射板、设置在反射板正面的振子以及设置在反射板背面的同轴馈电线,所述振子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为一体的呈内凹球冠状的上部、呈圆柱状的中部以及呈倒圆锥状的下部;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反射板内,且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伸出反射板的正面之外与所述下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二端连接有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的中部内嵌设有连接柱,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柱内,且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外导体焊接到所述连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的底端形成有凸部,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穿设在所述凸部内并焊接到所述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和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到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主体两端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主体嵌设到所述反射板的中部内,且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伸出反射板的背面之外,所述第一部分搁置到反射板的正面,且第一部分与所述凸部之间设有所述绝缘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围绕所述反射板的中心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安装到反射板的正面,另一端安装到所述中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围绕所述反射板的中心间隔设置的若干L型隔离条,所述若干L型隔离条与所述若干支撑条交错设置;所述L型隔离条安装到所述反射板的正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的一侧具有凹位,从而支撑条形成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L型隔离条包括安装到所述反射板正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到第一连接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条均相对于所述振子的轴向倾斜,且两者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的外周固定套设有螺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生产和装配,并具有较好的增益、波宽、不圆度等电气指标,且拓展了低频工作频段和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在满足良好的通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室分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去掉天线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去掉天线罩后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圆形的反射板10、设置在反射板10正面的振子20、设置在反射板10背面的同轴馈电线30以及固定套设到反射板10外周的桶状的天线罩40。振子20位于天线罩40内,天线罩40对振子20起到保护作用。
振子20与反射板10构成天线的垂直极化。本实施例中,振子20的高度在70-80毫米之间,最大直径在88-98毫米之间,在保证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的情况下,拓展了天线的低频工作频段,低频工作频段为698-960MHz。
振子20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为一体的呈内凹球冠状的上部21、呈圆柱状的中部22以及呈倒圆锥状的下部23。通过该种结构设计,可有效的拓展天线的低频工作频段、信号覆盖范围以及改善天线的辐射距离,且具有较好的增益、波宽、不圆度等电气指标,同时减少了天线的尺寸,节约了原材料。通过调节中部22和下部23的半径及高度可拓展天线的低频工作频段及加大覆盖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还包括若干支撑条60。若干支撑条60围绕反射板10的中心间隔设置,支撑条6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安装到反射板10的正面,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安装到振子20的中部22,从而振子20通过若干支撑条60设置在反射板10的正面。支撑条60一方面对振子20起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解决了振子20直流接地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支撑条60的靠近反射板10正面的一端弯折后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安装到反射板10的正面。支撑条60的长度在40-50毫米之间。支撑条60的一侧具有凹位61,从而支撑条60形成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支撑条60的中间的宽度在4-5毫米之间,其两端的宽度分别在7.8-8.6毫米之间。支撑条60的厚度在1.2-1.8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还包括若干L型隔离条70。若干L型隔离条70围绕反射板10的中心间隔设置,并与若干支撑条60交错设置。L型隔离条70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安装到反射板10的正面。L型隔离条70的高度在12-18毫米之间,宽度在4.2-4.8毫米之间,厚度小于支撑条60的厚度。通过调节L型隔离条70与振子20之间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可有效地改善天线的不圆度、驻波等电气指标。
本实施例中,L型隔离条70包括安装到反射板10正面的第一连接部71以及连接到第一连接部71一端的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安装到反射板10的正面。第二连接部72靠近振子20。第二连接部72和支撑条60均相对于振子20的轴向倾斜,且两者的倾斜角度相同。
本实施例的支撑条60为三个,L型隔离条70也为三个,支撑条60和L型隔离条70的个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同轴馈电线30包括低频馈电部分和高频馈电部分。反射板10的中部内嵌设有连接柱11,同轴馈电线30的第一端穿设在连接柱11内,且同轴馈电线30的第一端的内导体31(见图3)伸出反射板10的正面之外与振子20的下部23的底端连接,从而实现给振子20馈电,同轴馈电线30的第一端的外导体焊接到连接柱11,从而将同轴馈电线30设置在反射板10的背面,同轴馈电线30的第二端连接有接头90,用于连接到外部设备以实现给振子20馈电。
本实施例中,振子20的下部23的底端形成有凸部231,同轴馈电线30的第一端的内导体31穿设在凸部231内并焊接到凸部231。
凸部231和连接柱11之间设有绝缘件50,绝缘件50套设到同轴馈电线30的第一端的内导体31的外周,绝缘件50用于将振子20与同轴馈电线30的外导体分开,起到绝缘作用。优选地,绝缘件50为一塑料垫片,塑料垫片的直径在3-4毫米之间。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连接柱11包括主体111以及形成在主体111两端的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3。主体111嵌设到反射板10的中部内,且主体111的靠近第二部分113的一端伸出反射板10的背面之外。第一部分112搁置到反射板10的正面。第一部分112与振子20的下部23的凸部231之间设有上述的绝缘件50。第一部分112的直径在9.5-10.5毫米之间,第一部分112和绝缘件50的厚度相等,均为1.5毫米左右。
主体111的靠近第二部分113的一端的外周固定套设有螺套80。螺套80用于固定住连接柱11,防止连接柱11移动而脱离反射板10。螺套80部分套设到同轴馈电线30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生产和装配,并具有较好的增益、波宽、不圆度等电气指标,且天线信号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信号全频段覆盖,低频工作频段宽。本实用新型在频带范围内其驻波比小于1.4,高频不圆度在1.9以下,低频不圆度在1.0以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反射板、设置在反射板正面的振子以及设置在反射板背面的同轴馈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为一体的呈内凹球冠状的上部、呈圆柱状的中部以及呈倒圆锥状的下部;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反射板内,且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伸出反射板的正面之外与所述下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二端连接有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中部内嵌设有连接柱,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柱内,且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外导体焊接到所述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底端形成有凸部,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穿设在所述凸部内并焊接到所述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到所述同轴馈电线的第一端的内导体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主体两端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主体嵌设到所述反射板的中部内,且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伸出反射板的背面之外,所述第一部分搁置到反射板的正面,且第一部分与所述凸部之间设有所述绝缘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反射板的中心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安装到反射板的正面,另一端安装到所述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反射板的中心间隔设置的若干L型隔离条,所述若干L型隔离条与所述若干支撑条交错设置;所述L型隔离条安装到所述反射板的正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一侧具有凹位,从而支撑条形成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隔离条包括安装到所述反射板正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到第一连接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条均相对于所述振子的轴向倾斜,且两者的倾斜角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的外周固定套设有螺套。
CN201820561923.8U 2018-04-19 2018-04-19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Active CN208272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923.8U CN208272120U (zh) 2018-04-19 2018-04-19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923.8U CN208272120U (zh) 2018-04-19 2018-04-19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72120U true CN208272120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0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1923.8U Active CN208272120U (zh) 2018-04-19 2018-04-19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72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5016A (zh) * 2020-05-14 2020-08-2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型化吸顶天线及其性能调节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5016A (zh) * 2020-05-14 2020-08-2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型化吸顶天线及其性能调节方法
CN111585016B (zh) * 2020-05-14 2023-03-10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吸顶天线及其性能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1217U (zh) 双宽频全向吸顶天线
CN104037487B (zh) 全向吸顶天线
CN203339291U (zh) 一种室内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6099396B (zh) 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天线阵列
CN102110908A (zh) 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
CN208272120U (zh) 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4466396B (zh) 一种新型lte双极化室分天线
CN201142357Y (zh) 宽频吸顶天线
CN204088577U (zh) 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1927708U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9993730U (zh) 一种小型宽频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5621863U (zh) 天线
CN204538202U (zh) 一种新型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6480757U (zh) 一种宽频型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1048166Y (zh) 一种全向天线
CN204760531U (zh) 一种全向吸顶天线
CN203895594U (zh) 全向吸顶天线
CN203225335U (zh) 垂直极化单元及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7664215U (zh) 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全频段通信网络直放站
CN207781882U (zh) 一种非金属底盘侧出线全向吸顶天线
CN203932309U (zh) 全向吸顶天线
CN110797656A (zh) 一种5g移动通信aau天线罩
CN220856916U (zh) 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
CN205723927U (zh) 新型吸顶天线
CN211404743U (zh) 一种小型化可调适应性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1403, building a, Guoren building, No.5, kejizhong Third Road, Gaoxin garden,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5F, building a, Guoren building, kejizhong Third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NTECH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