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4118U -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 Google Patents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4118U
CN208264118U CN201721744818.XU CN201721744818U CN208264118U CN 208264118 U CN208264118 U CN 208264118U CN 201721744818 U CN201721744818 U CN 201721744818U CN 208264118 U CN208264118 U CN 208264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car
sagging
frame
emerg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48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明英
王汉丹
司俊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448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4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4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4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客车包括车体,车体侧围上在对应车窗位置处沿竖直方向的转动轴线铰接有逃生梯。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玻璃打碎后逃生人员只需将逃生梯向窗外推开,逃生梯便能垂落并延伸至地面附近,操作方便,为逃生人员赢得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延伸至地面附近的逃生梯避免了逃生过程中因车窗距离地面太高而造成二次伤害。

Description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背景技术
客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载客量大的特点,由于客车内部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将车内人员快速撤离至车体外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客车实现逃生有很多种方式,对于密封式车窗,大多采用设置车窗应急锤或其他破窗设备,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敲碎车窗玻璃帮助车内人员从窗口逃生;也有一些客车使用外推式逃生窗,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将逃生窗向外推开即可从窗口逃生。但目前的客车整体较高,车体侧围上的逃生窗窗口下沿距离地面约有2米高,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果车内人员直接从窗口向地面跳下,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为避免逃生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授权公告号为CN 205668537 U,授权公告日为2016.11.0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逃生梯,该逃生梯设在车体顶部的安全出口处,包括梯架和可伸缩的梯框,梯框包括固定部和用于延长且能够收起的延展部,梯架与车体顶部连接,梯框与梯架铰接;使用逃生梯时,逃生人员爬到车体顶部,然后将与梯架铰接的梯框旋转至一定角度,将可伸缩的梯框逐层展开,形成延伸至地面附近的逃生梯,在不使用时将梯框收起来。
上述专利中涉及的逃生梯解决了逃生窗窗口距离地面较高,逃生人员直接跳下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但缺点是在使用时逃生人员需要先爬到车体顶部,然后手动将多层梯框逐层展开,由于车体较高,爬到车体顶部很不方便,而且将梯框逐层展开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逃生人员较多且都比较慌张着急,不一定能够顺利爬到车体顶部,而相互挤压推拉的过程中可能不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去将逃生梯的每层梯框逐一展开,这样并不能起到预期的避免二次伤害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客车逃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这种逃生装置的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逃生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客车逃生装置包括逃生梯,所述逃生梯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与车体侧围铰接的铰接结构,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在竖向方向延伸。有益效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玻璃打碎后逃生人员只需将逃生梯向窗外推开,逃生梯便能垂落并延伸至地面附近,操作方便,为逃生人员赢得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延伸至地面附近的逃生梯避免了逃生过程中因车窗距离地面太高而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逃生梯包括基架和与基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装的爬梯,所述铰接结构设置在基架上。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爬梯包括下垂梯以及铰接在下垂梯下端的翻转梯。有益效果:翻转梯可相对下垂梯发生转动,当逃生梯未使用时翻转梯叠起,节省空间;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翻转梯翻转落下,连接在下垂梯下部并向地面方向延伸,以供逃生使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基架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框架以及连接在U形框架两个平行边之间的爬梯穿装板,所述下垂梯与爬梯穿装板滑动套装。有益效果:下垂梯能够在爬梯穿装板内上下滑动,当逃生梯未使用时,下垂梯安装在U形框架内,节省空间;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垂梯能够从爬梯穿装板中滑落,以供逃生使用。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铰接结构为设置在U形框架的其中一个平行边上的转套。
技术发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设置在U形框架下端,U形框架上在爬梯穿装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挡止翻转梯的挡板。有益效果:当逃生梯未使用时,挡板挡着翻转梯,防止翻转梯掉下。
技术发案7: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有两个以上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益效果:对下垂梯的下落轨迹进行限定,使其下落轨迹保持直线,避免发生晃动。
技术发案8: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爬梯穿装板的一侧面设有与玻璃顶紧的橡胶垫。有益效果:防止当车体晃动时逃生梯与玻璃发生撞击,打碎玻璃。
技术发案9: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下垂梯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爬梯穿装板挡止配合而防止其从基架上脱落的防脱部。有益效果:保证当下垂梯下落至爬梯穿装板的位置时即停止继续下落,避免下垂梯脱离基架。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下垂梯上端的横梁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超出两根下垂梯竖梁的超出部分,超出部分构成所述防脱部。有益效果:只需要将下垂梯的上端横梁在下垂梯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加长即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不需要另外设置防脱部。
技术方案11: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在下垂梯下落至最下端位置处,其下端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梯的长度。有益效果:使挡板不能再对翻转梯造成挡止,从而使翻转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
技术方案12: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挡板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两平行边固定设置有用于将U形板卡紧在U形框架两平行边上的固定夹。
技术方案13:在技术方案4-12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由两个夹板对拼而成,两个夹板之间距离可调,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供下垂梯穿过的孔洞。有益效果:可根据U形框架两平行边的粗细调节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U形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客车包括车体,车体侧围上在对应车窗位置处沿竖直方向的转动轴线铰接有逃生梯。有益效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玻璃打碎后逃生人员只需将逃生梯向窗外推开,逃生梯便能垂落并延伸至地面附近,操作方便,为逃生人员赢得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延伸至地面附近的逃生梯避免了逃生过程中因车窗距离地面太高而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逃生梯包括基架和与基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装的爬梯,所述铰接结构设置在基架上。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爬梯包括下垂梯以及铰接在下垂梯下端的翻转梯。有益效果:翻转梯可相对下垂梯发生转动,当逃生梯未使用时翻转梯叠起,节省空间;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翻转梯翻转落下,连接在下垂梯下部并向地面方向延伸,以供逃生使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基架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框架以及连接在U形框架两个平行边之间的爬梯穿装板,所述下垂梯与爬梯穿装板滑动套装。有益效果:下垂梯能够在爬梯穿装板内上下滑动,当逃生梯未使用时,下垂梯安装在U形框架内,节省空间;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垂梯能够从爬梯穿装板中滑落,以供逃生使用。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U形框架的其中一个平行边上设有竖向延伸的转套,车体侧围的竖梁上对应设有转销,基架通过转套、转销配合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转动。
技术发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设置在U形框架下端,U形框架上在爬梯穿装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挡止翻转梯的挡板。有益效果:当逃生梯未使用时,挡板挡着翻转梯,防止翻转梯掉下。
技术发案7: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有两个以上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益效果:对下垂梯的下落轨迹进行限定,使其下落轨迹保持直线,避免发生晃动。
技术发案8: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下垂梯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爬梯穿装板挡止配合而防止其从基架上脱落的防脱部。有益效果:保证当下垂梯下落至爬梯穿装板的位置时即停止继续下落,避免下垂梯脱离基架。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下垂梯上端的横梁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超出两根下垂梯竖梁的超出部分,超出部分构成所述防脱部。有益效果:只需要将下垂梯的上端横梁在下垂梯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加长即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不需要另外设置防脱部。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在下垂梯下落至最下端位置处,其下端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梯的长度。有益效果:使挡板不能再对翻转梯造成挡止,从而使翻转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
技术方案11: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挡板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两平行边固定设置有用于将U形板卡紧在U形框架平行边上的固定夹。
技术方案12:在技术方案4-11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爬梯穿装板由两个夹板对拼而成,两个夹板之间距离可调,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供下垂梯穿过的孔洞。有益效果:可根据U形框架两平行边的粗细调节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U形框架。
技术方案13:在技术方案3-11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车体上设有用于当下垂梯未使用时为下垂梯提供支撑的垫块。有益效果:当逃生梯未使用时,垫块支撑着下垂梯,使下垂梯不能在自重作用下下落。
技术方案14:在技术方案4-11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车体侧围上还设有当侧窗玻璃打碎时自动将逃生梯向外推开的推开结构。有益效果:不需要逃生人员手动向外推开逃生梯,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方案15:在技术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推开结构为气支撑,气支撑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侧围上,另一端铰接在逃生梯上。
技术方案16:在技术方案15的基础上,爬梯穿装板的朝向车窗的侧面设有被气支撑压紧在车窗玻璃上的橡胶垫。有益效果:当逃生梯未使用时,橡胶垫顶紧玻璃,使基架不能通过气支撑旋转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具体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体侧围和气支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爬梯穿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逃生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下垂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转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翻转梯的后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逃生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1、车体侧围;11、上横梁;12、竖梁;13、下横梁;14、玻璃;15、垫块;16、转销;2、基架;21、U形框架横梁;22、U形框架平行边;23、挡板;231、U形板;232、固定夹;24、爬梯穿装板;241、孔洞;242、孔沿;25、转套;26、橡胶垫;3、逃生梯;31、下垂梯;311、下垂梯竖梁;312、下垂梯横梁;313、第一凹槽;314、第一限位面;315、第一转动孔;32、翻转梯;321、翻转梯竖梁;322、翻转梯横梁;323、第二凹槽;324、第二限位面;325、第二转动孔;33、转铰板;4、气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车体,车体侧围1上在对应车窗位置处设有逃生装置,逃生装置包括与车体铰接的逃生梯3,逃生梯3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逃生梯3包括基架2和与基架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装的爬梯,基架2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框架,U形框架的其中一个平行边上设有竖向延伸的转套25,车体侧围1在对应车窗位置处的竖梁12上对应设有转销16,基架2通过转套25、转销16配合实现与车体转动装配。爬梯包括下垂梯31和铰接在下垂梯31下端的翻转梯32,在U形框架下端,两个平行边之间上下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爬梯穿装板24,下垂梯31与爬梯穿装板24滑动套装。下垂梯31上端的横梁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超出两根下垂梯竖梁311的超出部分,超出部分用作防脱部;爬梯穿装板24由两个夹板对拼而成,两个夹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且距离可调,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供下垂梯31穿过的孔洞241,孔沿242用作对防脱部进行挡止的挡止部,下垂梯31从孔洞241中滑落直到上端横梁被孔沿242挡止停止下落。U形框架上在爬梯穿装板24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挡止翻转梯32的挡板23,在下垂梯下落至最下端位置处,其下端与挡板23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梯32的长度,挡板23包括U形板231,U形板231的两平行边设置有用于将U形板231卡紧在U形框架平行边22上的固定夹232,固定夹232为抱箍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可根据U形框架两平行边的粗细调节固定夹232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U形框架。车体上设有用于当下垂梯31未使用时为下垂梯提供支撑的垫块15。车体侧围1上还设有气支撑4,气支撑4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侧围1上,另一端铰接在基架2上。两个爬梯穿装板24中相对靠下的一个的朝向车窗的侧面设有被气支撑4压紧在车窗玻璃上的橡胶垫26。
当逃生梯3未使用时,垫块15支撑着下垂梯31,使下垂梯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橡胶垫26顶紧玻璃14,使基架2不能通过气支撑4旋转开启;同时,挡板23挡住翻转梯上端,使其不能自由翻转。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玻璃14打碎后气支撑4将逃生梯3自动向外推开,逃生梯3旋转至车窗外,与车体侧围1呈垂直状态;同时,下垂梯失去垫块15支撑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直到下垂梯上部横梁卡在爬梯穿装板24的孔沿242上停止下落;同时,翻转梯脱离挡板23的约束向下翻转,直到与下垂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此时,下垂梯和翻转梯一起构成长梯结构,建立起窗口与地面的逃生通道,从而使逃生人员快速逃离至地面。整个过程操作方便,为逃生人员赢得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延伸至地面附近的逃生梯避免了逃生过程中因车窗距离地面太高而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逃生梯由爬梯构成,爬梯直接与车体铰接。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U形框架的上端和U形框架下端爬梯穿装板的下端分别设有竖向延伸的转套,在车体侧围上分别对应设置转销,基架通过转套、转销配合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转动。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爬梯穿装板设有一个,位于U形框架下端,这种情况存在的缺点是:下垂梯在下落过程中可能发生晃动。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下垂梯上端的横梁前后两侧设有加宽部分,加宽部分构成所述防脱部;或者在下垂梯上端的横梁上设置凸块,凸块构成所述防脱部。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车体侧围上不设有气弹簧等任何推开结构,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逃生人员手动推开逃生梯,由于逃生梯与车体侧围之间铰接,所以手动推开比较容易实现。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通过气弹簧推开逃生梯,通过扭簧和感应器配合使用,将扭簧的动作端与逃生梯连接,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感应器发出信号,扭簧动作,将逃生梯向外推出窗外;或者通过伸缩缸和感应器配合使用,将伸缩缸的输出端连接逃生梯,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感应器发出信号,伸缩缸动作,将逃生梯向外推出窗外。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客车的实施方式中的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23)

1.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逃生梯,所述逃生梯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与车体侧围铰接的铰接结构,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在竖向方向延伸,所述逃生梯包括基架和与基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装的爬梯,所述铰接结构设置在基架上,所述爬梯包括下垂梯以及铰接在下垂梯下端的翻转梯,所述基架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框架以及连接在U形框架两个平行边之间的爬梯穿装板,所述下垂梯与爬梯穿装板滑动套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铰接结构为设置在U形框架的其中一个平行边上的转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设置在U形框架下端,U形框架上在爬梯穿装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挡止翻转梯的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有两个以上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爬梯穿装板的一侧面设有用于与玻璃顶紧的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下垂梯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爬梯穿装板挡止配合而防止其从基架上脱落的防脱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下垂梯上端的横梁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超出两根下垂梯竖梁的超出部分,超出部分构成所述防脱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在下垂梯下落至最下端位置处,其下端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梯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挡板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两平行边设置有用于将U形板卡紧在U形框架平行边上的固定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由两个夹板对拼而成,两个夹板之间距离可调,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供下垂梯穿过的孔洞。
11.客车,包括车体,其特征是,车体侧围上在对应车窗位置处沿竖直方向的转动轴线铰接有逃生梯,所述逃生梯包括基架和与基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装的爬梯,逃生梯通过基架与车体铰接,所述爬梯包括下垂梯以及铰接在下垂梯下端的翻转梯,所述基架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框架以及连接在U形框架两个平行边之间的爬梯穿装板,所述下垂梯与爬梯穿装板滑动套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所述U形框架的其中一个平行边上设有竖向延伸的转套,车体侧围的竖梁上对应设有转销,基架通过转套、转销配合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设置在U形框架下端,U形框架上在爬梯穿装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挡止翻转梯的挡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有两个以上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下垂梯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爬梯穿装板挡止配合而防止其从基架上脱落的防脱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下垂梯上端的横梁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超出两根下垂梯竖梁的超出部分,超出部分构成所述防脱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在下垂梯下落至最下端位置处,其下端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翻转梯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挡板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两平行边设置有用于将U形板卡紧在U形框架平行边上的固定夹。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所述爬梯穿装板由两个夹板对拼而成,两个夹板之间距离可调,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供下垂梯穿过的孔洞。
20.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车体上设有用于当下垂梯未使用时为下垂梯提供支撑的垫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车体侧围上还设有当侧窗玻璃打碎时自动将逃生梯向外推开的推开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所述推开结构为气支撑,气支撑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侧围上,另一端铰接在逃生梯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客车,其特征是,爬梯穿装板的朝向车窗的侧面设有被气支撑压紧在车窗玻璃上的橡胶垫。
CN201721744818.XU 2017-12-14 2017-12-14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Active CN208264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4818.XU CN208264118U (zh) 2017-12-14 2017-12-14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4818.XU CN208264118U (zh) 2017-12-14 2017-12-14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4118U true CN208264118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7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4818.XU Active CN208264118U (zh) 2017-12-14 2017-12-14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41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894A (zh) * 2021-10-21 2022-01-21 深圳市怡华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逃生窗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894A (zh) * 2021-10-21 2022-01-21 深圳市怡华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逃生窗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64118U (zh) 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
CN210738231U (zh) 一种建筑工地危险区域用防护栏
CN203946853U (zh) 多功能检修装置
CN211567812U (zh) 一种客车天窗隐藏式逃生梯及客车
WO2018233087A1 (zh) 一种悬挂空铁车顶疏散平台系统
CN204826597U (zh) 一种棘爪导轨式防坠附墙装置
CN206826867U (zh) 船舶甲板用活动安全防护网
CN208077411U (zh) 一种应急交通信号灯
CN213056846U (zh) 一种具有便捷式功能的森林消防指挥车
CN211973114U (zh) 一种桥梁安全防护围栏
RU153317U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3823873A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新能源电池箱
CN107231893B (zh) 一种爬梯及具有该爬梯的收割机
CN203753071U (zh) 卧铺安全带总成
CN105927132B (zh) 防盗逃生窗
CN213626887U (zh) 一种高强度养殖场料塔顶部保护设施
CN216508646U (zh) 装有翻板门的车舱
CN205778409U (zh) 防盗逃生窗
CN213838487U (zh) 一种消防用消防梯的自锁定式翻转结构
CN214989872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用塔身节
CN203865996U (zh) 车体校正仪平台的单倾自解锁升降装置
RU51380U1 (ru) Подъемник для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CN215592498U (zh) 一种烟囱冷却塔施工用垂直运输装置
CN211132782U (zh) 一种铁路车辆用柜体灭火器安装结构
CN217015153U (zh) 一种综合流动检测车用灭火器放置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