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8324U -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8324U
CN208258324U CN201820882461.XU CN201820882461U CN208258324U CN 208258324 U CN208258324 U CN 208258324U CN 201820882461 U CN201820882461 U CN 201820882461U CN 208258324 U CN208258324 U CN 208258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rainer
mounting base
tensioner arm
driv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824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洋
张晓兵
张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gang Lianf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gang Lian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gang Lianf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yungang Lian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824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8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8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8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包括曲形张紧臂、安装座、弹簧组件和驱动油缸,所述曲形张紧臂通过活动轴活动安装于旋耕机体上,所述曲形张紧臂的一端安装有能够对皮带施加张紧力的张紧轮,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通过安装基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耕机体上,所述安装座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拉杆,所述曲形张紧臂施加张紧力的活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拉杆受力方向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张紧轮受力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张紧弹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张紧轮的张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耕机皮带张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背景技术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由于旋耕机的作业环境的地面路况多样、颠簸和障碍物的撞击频繁,因此对于如何保证旋耕机中张紧轮受力的稳定性以及张紧弹簧受力均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解决了旋耕机张紧机构张紧轮受力不稳定以及弹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包括曲形张紧臂、安装座、弹簧组件和驱动油缸,所述曲形张紧臂通过活动轴活动安装于旋耕机体上,所述曲形张紧臂的一端安装有能够对皮带施加张紧力的张紧轮,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通过安装基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耕机体上,所述安装座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拉杆,所述曲形张紧臂施加张紧力的活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拉杆受力方向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导向拉杆对应所述第一支架延伸至向外的一端与所述曲形张紧臂远离所述张紧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顶板、底板、多个支柱和多个张紧弹簧,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下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多个所述支柱均沿所述底板的周向垂直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张紧弹簧分别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支柱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驱动油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架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内部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驱动油缸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皮带的张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用于实现所述旋耕机体中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传动,所述第一皮带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为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安装销,所述安装销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通过与安装孔适配的螺钉进行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匹配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腔顶部之间设有间距。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通过采用驱动油缸作为动力源驱动曲形张紧臂摆动,从而带动张紧轮摆动,实现皮带张紧力的调节,并通过安装座和弹簧组件的配合设置,即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导向孔、导向拉杆、顶板、底板、支柱和张紧弹簧的相互配合,驱动油缸作为制动力使导向拉杆的活动方向与张紧弹簧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使张紧弹簧在对皮带的工作间隙进行自动补偿时受力均匀,保证了张紧轮受力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张紧弹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张紧轮的张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皮带与张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曲形张紧臂;2、安装座;3、弹簧组件;301、顶板;302、底板;303、支柱;304、张紧弹簧;4、驱动油缸;5、皮带;6、张紧轮;7、安装基板;8、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10、导向孔;11、导向拉杆;12、压力传感器;13、第一皮带轮;14、第二皮带轮;15、安装销;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包括曲形张紧臂1、安装座2、弹簧组件3和驱动油缸4,所述曲形张紧臂1通过活动轴活动安装于旋耕机体上,所述曲形张紧臂1的一端安装有能够对皮带5施加张紧力的张紧轮6,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通过安装基板7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耕机体上,所述安装座2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8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导向孔10,所述第一支架8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10滑动配合的导向拉杆11,所述导向拉杆11对应所述第一支架8延伸至向外的一端与所述曲形张紧臂1远离所述张紧轮6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组件3包括顶板301、底板302、多个支柱303和多个张紧弹簧304,所述顶板301和所述底板302上下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8的内部,多个所述支柱303均沿所述底板302的周向垂直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张紧弹簧304分别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支柱303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顶板301和所述底板302,所述驱动油缸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9的内部,所述驱动油缸4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架9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8内部一端与所述底板302的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驱动油缸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所述皮带5的张紧力,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12向控制器传输检测数据,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皮带5张紧力信息进行判断,并控制驱动油缸4进行相应张紧轮6张紧或松弛的操作,方便对皮带5张紧力的调节与控制;所述皮带5用于实现所述旋耕机体中第一皮带轮13和第二皮带轮14的传动,所述第一皮带轮13为主动轮,所述第二皮带轮14为从动轮;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设有安装销15,所述安装销1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安装基板7之间通过与安装孔适配的螺钉进行紧固;所述第二支架9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油缸4的活塞杆相匹配的通孔16;所述支柱303与所述第一支架8的内腔顶部之间设有间距。
具体应用时,通过采用驱动油缸4作为动力源驱动曲形张紧臂1摆动,从而带动张紧轮6摆动,实现皮带5张紧力的调节,并通过安装座2和弹簧组件3的配合设置,即通过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导向孔10、导向拉杆11、顶板301、底板302、支柱303和张紧弹簧304的相互配合,驱动油缸4作为制动力使导向拉杆11的活动方向与张紧弹簧304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使张紧弹簧304在对皮带5的工作间隙进行自动补偿时受力均匀,保证了张紧轮6受力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张紧弹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张紧轮6受力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张紧弹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张紧轮的张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Claims (6)

1.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形张紧臂(1)、安装座(2)、弹簧组件(3)和驱动油缸(4),所述曲形张紧臂(1)通过活动轴活动安装于旋耕机体上,所述曲形张紧臂(1)的一端安装有能够对皮带(5)施加张紧力的张紧轮(6),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通过安装基板(7)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耕机体上,所述安装座(2)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8)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导向孔(10),所述第一支架(8)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10)滑动配合的导向拉杆(11),所述导向拉杆(11)对应所述第一支架(8)延伸至向外的一端与所述曲形张紧臂(1)远离所述张紧轮(6)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组件(3)包括顶板(301)、底板(302)、多个支柱(303)和多个张紧弹簧(304),所述顶板(301)和所述底板(302)上下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8)的内部,多个所述支柱(303)均沿所述底板(302)的周向垂直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张紧弹簧(304)分别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支柱(303)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顶板(301)和所述底板(302),所述驱动油缸(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9)的内部,所述驱动油缸(4)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二支架(9)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8)内部一端与所述底板(302)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驱动油缸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所述皮带(5)的张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5)用于实现所述旋耕机体中第一皮带轮(13)和第二皮带轮(14)的传动,所述第一皮带轮(13)为主动轮,所述第二皮带轮(14)为从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设有安装销(15),所述安装销(1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安装基板(7)之间通过与安装孔适配的螺钉进行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9)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油缸(4)的活塞杆相匹配的通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03)与所述第一支架(8)的内腔顶部之间设有间距。
CN201820882461.XU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Active CN208258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2461.XU CN20825832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2461.XU CN20825832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8324U true CN208258324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82461.XU Active CN20825832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8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156A (zh) * 2020-08-28 2020-12-01 中天九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施工用平台式升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156A (zh) * 2020-08-28 2020-12-01 中天九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施工用平台式升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8324U (zh) 一种旋耕机的张紧机构
CN109220008B (zh) 一种残膜回收机智能起膜装置及方法
RU151367U1 (ru)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ия
CA2895563C (en) Tilling device for tilling ground surfaces, and a method for tilling ground surfaces
CN203105058U (zh) 振动式深松机
CN201853134U (zh) 一种应用于播深自控系统的室内试验台
CN105960870B (zh) 一种水田作业快速装夹通用悬挂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20152B (zh) 一种具有自动控深调角功能的木薯收获机挖掘铲
CN203378237U (zh) 多行开沟机
ATE292367T1 (de) Arbeitsgerät zum anbau an ein fahrzeug
CN207895274U (zh) 一种智能化耕、整、种深度监测装置
CN205566988U (zh) 一种深松机
CN204335304U (zh) 一种深松整地联合作业装置
CN205142789U (zh) 一种新型振动深松铲
CN104697572B (zh) 开沟器堵塞监测装置
CN209151488U (zh) 一种残膜回收机智能起膜装置
CN204104370U (zh) 一种割台锁紧结构
CN203563309U (zh) 稻田一次成形扶埂机
CN205883860U (zh) 农业耕犁机用可折叠耕犁装置
CN202310486U (zh) 悬挂可调式平地机
CN204047305U (zh) 一种红薯切秧机
CN201365436Y (zh) 果树苗起苗机
CN201789748U (zh) 花生播种机仿形牵引系统
CN205030056U (zh) 起垄机土壤压实装置
CN204859908U (zh) 一种活动拖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