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7460U -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7460U
CN208257460U CN201820833971.8U CN201820833971U CN208257460U CN 208257460 U CN208257460 U CN 208257460U CN 201820833971 U CN201820833971 U CN 201820833971U CN 208257460 U CN208257460 U CN 20825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affle
power supply
sub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39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
郑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39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7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及移动供电设备。上述外壳及移动供电设备,包括中壳、上盖、下盖及挡板,中壳包括壳体及凸设于壳体的支撑组件,壳体围设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置腔,上盖和下盖分别覆盖中壳的两端开口,上盖或下盖上凸设挡板,挡板将容置腔分隔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电源区和用于容置PCB板及连接线的辅助区,其中,支撑组件位于辅助区中且能够与PCB板及连接线相抵接,一方面,支撑组件设于壳体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提高外壳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容置于辅助区内的PCB板及连接线能够与支撑组件相抵接,避免了PCB板或连接线直接抵接到壳体上相互挤压而造成壳体变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供电设备因具有明显的使用便利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移动供电设备使得野外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尤其是解决了野外探险的民用便携式手电、对讲机、数码产品、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及其他各种功率在几百瓦范围内的交直流用电产品的野外供电需求,然而,随着移动供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研发更加小体积的移动供电设备显得也更加重要,然而,在移动供电设备中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设置于体积更小的外壳时,往往会造成外壳易变形且结构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壳及移动供电设备使得在安装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后外壳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一种外壳,用于容置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包括:
中壳,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且所述壳体两端开口;
上盖及下盖,分别覆盖所述中壳的两端开口;及
挡板,设置在所述上盖及/或所述下盖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挡板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电源区和辅助区,所述电源区能够容置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辅助区能够容置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辅助区中、且能够与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所述长边和两个所述短边连接以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凸起及第二支撑凸起,所述第一支撑凸起设于所述壳体的长边,所述第二支撑凸起设于所述壳体的短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凸起为沿着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凸起为“L”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子挡板及与所述第一子挡板相互间隔的第三子挡板、第二子挡板及与所述第二子挡板相互间隔的第四子挡板,所述第一子挡板、第二子挡板、第三子挡板及第四子挡板围设形成所述电源区;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相间隔,使得所述挡板与所述中壳围设形成所述辅助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凸设于所述上盖及/或所述下盖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挡板相间隔形成能够容置接插件走线的容置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能够将所述容置腔与外界连通的接插件口;所述中壳还包括接插件挡板,所述接插件挡板能够盖设于所述接插件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上开设有电源口及/或PD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中的一个上凸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中的另一个上凸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容置于所述定位孔中以实现对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卡接,所述下盖与所述中壳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接,所述下盖与所述中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接。
一种移动供电设备,包括电源组件、PCB板、连接线及如上述所述的外壳,所述电源组件容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源区,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外壳的辅助区。
上述外壳及移动供电设备,包括中壳、上盖、下盖及挡板,中壳包括壳体及凸设于壳体的支撑组件,壳体围设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置腔,上盖和下盖分别覆盖中壳的两端开口,上盖或下盖上凸设挡板,挡板将容置腔分隔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电源区和用于容置PCB板及连接线的辅助区,其中,支撑组件位于辅助区中且能够与PCB板及连接线相抵接,一方面,支撑组件设于壳体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提高外壳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容置于辅助区内的PCB板及连接线能够与支撑组件相抵接,避免了PCB板或连接线直接抵接到壳体上相互挤压而造成壳体变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外壳中上盖及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外壳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圈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一实施方式的外壳10包括中壳100、上盖200、下盖300、挡板400、第一定位件500、第二定位件600及抵接板700,外壳10用于容置电源组件(图未示)、PCB板(图未示)及连接线(图未示)。
请参阅图1,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中壳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有容置腔,且壳体的两端开口。进一步地,壳体110的横斜面大致为环状结构,进一步地,壳体110包括相对的两长边及相对的两短边。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10的横截面积也可以是矩形环、圆环或其他任意不规则的环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中壳100为金属壳,进一步地,中壳100为铝壳。当中壳为金属壳,尤其是铝壳时,不仅能够提高外壳10的整体散热性能,还能够增强外壳10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轻外壳10的重量。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120设于壳体110并且容置于壳体110的容置腔中。进一步地,支撑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撑凸起121及第二支撑凸起122,第一支撑凸起121设于壳体110的长边,第二支撑凸起122设于壳体110的短边。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凸起121为沿着长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凸起12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凸起121的中部与壳体110之间形成间隙。请一并参阅图4,第二支撑凸起122为“L”型结构,进一步地,壳体110的一短边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凸起122,两个第二支撑凸起122相对且间隔设置从而形成间隙123,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减少第二支撑凸起122的体积,并且第二支撑凸起122设置成“L”型结构能够对PCB板及/或连接线起到更好的抵接作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凸起121与第二支撑凸起122与壳体110一体成型。当然,第一支撑凸起121与第二支撑凸起122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10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上还凸设有若干个第一锁固件13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固件13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进一步地,壳体110上还开设有若干卡孔(图未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上还开设有PD口(USB Power Delivery功率传输接口)150和电源口160。
请进一步参阅图1及图2,上盖200覆盖中壳100的一端开口。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盖200包括上盖本体210及凸设于上盖本体210上的第一卡勾220,第一卡勾220能够与壳体110上的部分卡孔配合,使得上盖200与中壳100卡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上盖200上开设卡孔,对应的在壳体110上设置能够与卡孔配合的第一卡勾。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盖本体210上还开设有pogo pin接口230。pogo pin接口230的数量为2个,2个pogo pin接口230对称设置于上盖本体21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pogo pin接口230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任意数量。
请进一步参阅图3,下盖300能够覆盖中壳100远离上盖200的一端开口。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下盖300包括下盖本体310、第二卡勾320及第二锁固件330。第二卡勾320及第二锁固件330均与下盖本体310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卡勾320能够与壳体110上的另一部分卡孔配合,使得下盖300与中壳100卡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下盖300上开设卡孔,对应在壳体110上设置能够与卡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勾。进一步地,第二锁固件330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螺钉组件穿过第一锁固件130的第一螺纹孔及第二锁固件330上的第二螺纹孔以使得中壳100与下盖30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固件130和第二锁固件330也可以省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上盖200上设置与第一锁固件130相配合的第三锁固件,从而使得中壳100与上盖20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还包括挡板400,挡板400凸设于上盖200且挡板400容置于壳体110的容置腔中将容置腔分隔成电源区和辅助区。进一步地,挡板400包括第一子挡板410及与第一子挡板410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挡板430、第二子挡板420及与第二子挡板420相互间隔设置的第四子挡板440,第一子挡板410、第二子挡板420、第三子挡板430及第四子挡板440围设形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电源区;挡板400与壳体110相间隔,使得挡板400与壳体110围设形成用于容置PCB板及/或连接线的辅助区。进一步地,挡板400均与支撑部120相间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挡板410及第三子挡板430分别与中壳100的两短边平行,第二子挡板420及第四子挡板440分别与中壳100的两长边平行。第一子挡板41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的区域、第二子挡板42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的区域及第三子挡板43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的区域均用于容置连接线,第四子挡板44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的区域用于容置PCB板。通过在外壳10中设置挡板400围设形成电源区,能够对电源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电源在外壳10中发生位移,进而影响整个移动供电设备的使用。进一步地,支撑组件120容置于辅助区中,且能够与PCB板及/或连接线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挡板400还可以凸设于下盖300,或者部分挡板400凸设于上盖200,而部分挡板400凸设于下盖300。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上盖200上还凸设有若干第一定位件500,对应的,在下盖300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件600,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500形成有柱状结构的定位凸起,第二定位件600也为柱状结构,且第二定位件600开设有定位孔(图未标),第一定位件500的定位凸起能够容置于第二定位件600的定位孔中,从而使得第一定位件500与第二定位件600能够相配适,实现上盖200和下盖300的准确对位。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还包括抵接板700,抵接板700凸设于上盖200,且抵接板700位于挡板400与壳体110围设的辅助区中。进一步地,抵接板700与挡板400相间隔形成用于容置接插件走线的容置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上开设有接插件口(图未标),接插件口能够将容置腔与外界连通。对应的,中壳100还包括接插件挡板140,接插件挡板140覆盖接插件口,且接插件挡板140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抵接板700也可以凸设于下盖300上。
上述外壳10及移动供电设备,包括中壳100、上盖200、下盖300及挡板400,中壳100包括壳体110及凸设于壳体的支撑组件120,壳体110围设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置腔,上盖200和下盖300分别覆盖中壳的两端开口,上盖200或下盖300上凸设挡板400,挡板400将容置腔分隔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电源区和用于容置PCB板及连接线的辅助区,其中,支撑组件120位于辅助区中且能够与PCB板及/或连接线相抵接,一方面,支撑组件120设于壳体110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提高外壳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容置于辅助区内的PCB板及连接线能够与支撑组件120相抵接,避免了PCB板或连接线直接抵接到壳体110上相互挤压而造成壳体变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500、第二定位件600及抵接部700均可以省略。
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供电设备包括上述外壳、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电源组件容置于外壳的电源区中,PCB板及连接线容置于外壳的辅助区中。进一步地,电源组件为8节电芯组成,8节电芯相互固定形成整体,并卡设于外壳内的挡板之间。当然,电源组件也可以是由其他数量的电芯组成。上述移动供电设备,在减小体积的同时保证了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用于容置电源组件、PCB板及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壳,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且所述壳体两端开口;
上盖及下盖,分别覆盖所述中壳的两端开口;及
挡板,设置在所述上盖及/或所述下盖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挡板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电源区和辅助区,所述电源区能够容置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辅助区能够容置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辅助区中、且能够与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所述长边和两个所述短边连接以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凸起及第二支撑凸起,所述第一支撑凸起设于所述壳体的长边,所述第二支撑凸起设于所述壳体的短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凸起为沿着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凸起为“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第一子挡板及与所述第一子挡板相互间隔的第三子挡板、第二子挡板及与所述第二子挡板相互间隔的第四子挡板,所述第一子挡板、第二子挡板、第三子挡板及第四子挡板围设形成所述电源区;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相间隔,使得所述挡板与所述中壳围设形成所述辅助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凸设于所述上盖及/或所述下盖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挡板相间隔形成能够容置接插件走线的容置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能够将所述容置腔与外界连通的接插件口;所述中壳还包括接插件挡板,所述接插件挡板能够盖设于所述接插件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开设有电源口及/或PD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中的一个上凸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中的另一个上凸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容置于所述定位孔中以实现对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卡接,所述下盖与所述中壳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接,所述下盖与所述中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接。
10.一种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PCB板、连接线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所述电源组件容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源区,所述PCB板及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外壳的辅助区。
CN201820833971.8U 2018-05-31 2018-05-31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Active CN20825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3971.8U CN208257460U (zh) 2018-05-31 2018-05-31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3971.8U CN208257460U (zh) 2018-05-31 2018-05-31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7460U true CN208257460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5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3971.8U Active CN208257460U (zh) 2018-05-31 2018-05-31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7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5551U (zh) 用于两块板材连接的三合一隐藏式连接塞
CN207937915U (zh) 扩展坞
CN208257460U (zh) 移动供电设备及外壳
CN206024012U (zh) 一种用于手机摄像模组的检测装置
CN206758766U (zh) 一种组合型旅行插座
CN207448425U (zh) 一种便携式综合布线集成工具箱
CN208094003U (zh) 一种绝缘电源箱
CN208522482U (zh) 移动供电设备及电源壳
CN210961034U (zh) 一种课堂学生手机收集装置
CN208156127U (zh) 一种对产品导通的功能测试仪
CN209617598U (zh) 适用范围较广的手机贴膜定位器
CN201450134U (zh) 支架式数据连接装置
CN207819044U (zh) 一种自锁的三脚电源线
CN202750192U (zh) 一种带防尘盖的配线架装置
CN205776471U (zh) 一种用于微型挖掘机的显示装置
CN208350871U (zh) 联级电能表的壳体
CN218277051U (zh) 一种带有时间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15423381U (zh) 一种办公桌用的插座安装结构及办公桌
CN206775756U (zh) 一种入墙式wifi设备的壳组件及入墙式wifi设备
CN206878252U (zh) 用于与网络接口连接的网络安全连接套件
CN206893944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插座
CN205921173U (zh) 一种带滤波器网口
CN209003224U (zh) 屏风办公桌
CN208478790U (zh) 一种便携式数据线
CN216256190U (zh) 一种防水杯倾倒的柜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1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Room 601, building a, phase II, Jinxiu Garden, OCT Ea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