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9269U - 一种海绵木马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木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9269U
CN208229269U CN201820688333.1U CN201820688333U CN208229269U CN 208229269 U CN208229269 U CN 208229269U CN 201820688333 U CN201820688333 U CN 201820688333U CN 208229269 U CN208229269 U CN 208229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wooden horse
length
fixed link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83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玉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isheng Sport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isheng Sport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isheng Sport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isheng Sport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83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9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9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9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马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海绵木马,包括马身,马身下方设置有四个支撑杆,相邻支撑杆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支撑杆下端转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支撑杆连接端设置有转轮,固定杆另一端设置铰接有固定座,支撑杆一侧通过合页与固定杆连接,另一侧通过搭扣与固定杆另一侧连接,合页位于四个支撑杆所围立体图形的外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马便于移动和固定牢固两种需求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木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马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绵木马。
背景技术
木马是一种木制的运动器械,略像马,其中背上安双环的叫木马,木马常用于训练运动员在两臂支撑木马或鞍环的过程中完成各种单脚摆越、交叉、全旋和移位转体等动作,由于木马在运动员工作时由于受力经常变化,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木马固定在地面上,但这样会影响木马的移动,即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绵木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马便于移动和固定牢固两种需求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绵木马,包括马身,所述马身下方设置有四个支撑杆,相邻支撑杆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所述支撑杆下端转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端设置有转轮,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置铰接有固定座,
所述支撑杆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另一侧通过搭扣与所述固定杆另一侧连接,所述合页位于四个所述支撑杆所围立体图形的外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搭扣或所述合页两侧均设置有延伸杆,所述转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延伸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包括与所述固定杆铰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底部连接有至少为两个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另一端铰接有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沿所述连接座周向均匀排列,
两个相邻所述固定板一间设置有两侧分别与相邻所述固定板一铰接的固定板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一和所述固定板二下面都均匀设置有固定盲孔,所述固定盲孔底端通过弹簧连接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和所述弹簧在所述固定盲孔中滑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马身内部存在空腔,所述空腔连接空压机,所述马身包括马身本体,所述马身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孔一,所述马身表面设置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上设置有若干孔二,所述孔一和所述孔二不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马身通过支撑杆支撑,支撑杆下方的固定杆可以转动,当固定杆与支撑杆共线时,可以通过搭扣将固定杆和支撑杆锁定,此时马身可以通过支撑杆、固定杆和固定座固定在地面上实现与地面的固定,松开搭扣后可以转动固定杆将固定座和固定杆转动至上方,此时转轮被固定杆带动转动至下方,由于支撑杆倾斜且合页位于支撑杆与地面所呈钝角的一侧,固定杆由于木马的重力固定在四个支撑杆的外侧,此时木马通过转轮与地面接触,可以实现自由移动木马。
本实用新型中,四个支撑杆围成一个棱台,使木马在固定或移动的过程中结构都很稳定,通过固定杆的旋转可以自由切换移动和固定形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木马固定和移动无法两种需求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设置科学合理。
2、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杆上设置的延伸杆增强了移动状态下木马的稳定程度,同时一个固定杆上可以通过链各个延伸杆设置两个转轮,进一步增强了木马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使木马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易侧翻,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设置科学合理。
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杆与连接座铰接,连接座通过下方的固定杆铰接的多个固定板一固定在地面上,多个固定杆和固定板一提供了更强的抓地力,使木马与地面的固定效果更为牢度,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同时能够满足木马在崎岖地面的固定,提高了木马的泛用性,设置科学合理。
4、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依次铰接形成一个环形,且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在固定时能够根据地面的状态自行调整,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木马固定时与地面的牢固程度,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5、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通过固定钉与地面固定,固定钉能够在固定板一或固定板二中的固定盲孔中滑动,降低了木马固定过程中的冲击,同时提高了固定座与地面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6、本实用新型中,对木马进行防尘清洗时,通过空压机向马身内部的空腔内充气式,压缩气体会从孔一中流出,并将防尘套与马身间挤出空隙,最终从空隙中流动至孔二,并从孔二排出,由于防尘套和马身间被挤出的空隙不固定,在压缩气体从孔一留至孔二的过程中会带动防尘套振动,将防尘套上的尘土抖松,使防尘套上的尘土能够被孔二中留出的气流吹飞带离防尘套,进而达到防尘的目的,免去了木马为保持清洁需要经常擦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状态下的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钉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马身内部示意图;
图中:1-马身,2-支撑杆,3-固定杆,4-固定座,41-连接座,42-连接杆,43-固定板一,44-固定板二,45-固定钉,5-合页,6-搭扣,7-延伸杆,8-转轮,9-空腔,10-孔一,11-孔二,12-防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木马,包括马身1,马身1下方设置有四个支撑杆2,相邻支撑杆2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支撑杆2下端转动设置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与支撑杆2连接端设置有转轮8,固定杆3另一端设置铰接有固定座4,
支撑杆2一侧通过合页5与固定杆3连接,另一侧通过搭扣6与固定杆3另一侧连接,合页5位于四个支撑杆2所围立体图形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马身1通过支撑杆2支撑,支撑杆2下方的固定杆3可以转动,当固定杆3与支撑杆2共线时,可以通过搭扣6将固定杆3和支撑杆2锁定,此时马身1可以通过支撑杆2、固定杆3和固定座4固定在地面上实现与地面的固定,松开搭扣6后可以转动固定杆3将固定座4和固定杆3转动至上方,此时转轮8被固定杆3带动转动至下方,由于支撑杆2倾斜且合页5位于支撑杆2与地面所呈钝角的一侧,固定杆3由于木马的重力固定在四个支撑杆2的外侧,此时木马通过转轮8与地面接触,可以实现自由移动木马。
本实施例中,四个支撑杆2围成一个棱台,使木马在固定或移动的过程中结构都很稳定,通过固定杆3的旋转可以自由切换移动和固定形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木马固定和移动无法两种需求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支撑杆2在搭扣6或合页5两侧均设置有延伸杆7,转轮8转动设置在延伸杆7上。
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2上设置的延伸杆7增强了移动状态下木马的稳定程度,同时一个固定杆3上可以通过链各个延伸杆7设置两个转轮8,进一步增强了木马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使木马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易侧翻,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固定座4包括与固定杆3铰接的连接座41,连接座41底部连接有至少为两个的连接杆52,连接杆52一端与连接座41连接,另一端铰接有固定板一43,固定板一43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固定杆3与连接座41铰接,连接座41通过下方的固定杆3铰接的多个固定板一43固定在地面上,多个固定杆3和固定板一43提供了更强的抓地力,使木马与地面的固定效果更为牢度,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同时能够满足木马在崎岖地面的固定,提高了木马的泛用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连接座41与连接杆52铰接,连接杆52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杆3沿连接座41周向均匀排列,
两个相邻固定板一43间设置有两侧分别与相邻固定板一43铰接的固定板二44。
本实施例中,多个固定板一43和固定板二44依次铰接形成一个环形,且固定板一43和固定板二44在固定时能够根据地面的状态自行调整,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木马固定时与地面的牢固程度,提高了木马的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固定板一43和固定板二44下面都均匀设置有固定盲孔,固定盲孔底端通过弹簧连接有固定钉45,固定钉45和弹簧在固定盲孔中滑动。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一43和固定板二44通过固定钉45与地面固定,固定钉45能够在固定板一43或固定板二44中的固定盲孔中滑动,降低了木马固定过程中的冲击,同时提高了固定座4与地面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马身1内部存在空腔9,空腔9连接空压机,马身1包括马身1本体,马身1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孔一10,马身1表面设置有防尘套12,防尘套12上设置有若干孔二11,孔一10和孔二11不连通。
本实施例中,对木马进行防尘清洗时,通过空压机向马身1内部的空腔9内充气式,压缩气体会从孔一10中流出,并将防尘套12与马身1间挤出空隙,最终从空隙中流动至孔二11,并从孔二11排出,由于防尘套12和马身1间被挤出的空隙不固定,在压缩气体从孔一10留至孔二11的过程中会带动防尘套12振动,将防尘套12上的尘土抖松,使防尘套12上的尘土能够被孔二11中留出的气流吹飞带离防尘套12,进而达到防尘的目的,免去了木马为保持清洁需要经常擦拭,防尘套12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身(1),所述马身(1)下方设置有四个支撑杆(2),相邻支撑杆(2)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所述支撑杆(2)下端转动设置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与所述支撑杆(2)连接端设置有转轮(8),所述固定杆(3)另一端设置铰接有固定座(4),
所述支撑杆(2)一侧通过合页(5)与所述固定杆(3)连接,另一侧通过搭扣(6)与所述固定杆(3)另一侧连接,所述合页(5)位于四个所述支撑杆(2)所围立体图形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在所述搭扣(6)或所述合页(5)两侧均设置有延伸杆(7),所述转轮(8)转动设置在所述延伸杆(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包括与所述固定杆(3)铰接的连接座(41),所述连接座(41)底部连接有至少为两个的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一端与所述连接座(41)连接,另一端铰接有固定板一(43),所述固定板一(43)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1)与所述连接杆(42)铰接,所述连接杆(42)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3)沿所述连接座(41)周向均匀排列,
两个相邻所述固定板一(43)间设置有两侧分别与相邻所述固定板一(43)铰接的固定板二(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43)和所述固定板二(44)下面都均匀设置有固定盲孔,所述固定盲孔底端通过弹簧连接有固定钉(45),所述固定钉(45)和所述弹簧在所述固定盲孔中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木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身(1)内部存在空腔(9),所述空腔(9)连接空压机,所述马身(1)包括马身(1)本体,所述马身(1)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孔一(10),所述马身(1)表面设置有防尘套(12),所述防尘套(12)上设置有若干孔二(11),所述孔一(10)和所述孔二(11)不连通。
CN201820688333.1U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海绵木马 Active CN208229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8333.1U CN208229269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海绵木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8333.1U CN208229269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海绵木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9269U true CN208229269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8333.1U Active CN208229269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海绵木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9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77331U (zh) 一种便携式篮球架
CN109441211A (zh) 一种可收折帐篷架杆改进结构
CN206214744U (zh) 一种新型跷跷板
CN110984682A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
CN208229269U (zh) 一种海绵木马
CN208981911U (zh)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施工防护装置
CN205730148U (zh) 多功能健身架
CN209509646U (zh) 一种可收折帐篷架杆改进结构
CN206688169U (zh) 一种具备高度可调的翻转式校园乒乓球台
CN207045430U (zh) 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
CN215691502U (zh) 一种体育篮球架
CN217364234U (zh) 一种安全宠物跳杆
CN206103181U (zh) 儿童弹跳娱乐设施
CN206325186U (zh) 一种便携的折叠式乒乓球桌
CN212941305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的折叠乒乓球桌
CN215427232U (zh) 一种篮球架
CN211635168U (zh) 一种便携式网球上旋球训练器
CN209630566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移动足球门
CN214714197U (zh) 一种可折叠移动桌式球桌
CN216392729U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折叠钓台
CN213194713U (zh) 一种光伏清扫机的停机装置
TWM540671U (zh) 高爾夫球袋車後輪連動收合結構
CN216401793U (zh) 一种摄影测量与遥感用无人机的摄影机防护结构
CN219877778U (zh) 折叠式硬扶手椅
CN208003328U (zh) 一种整体框架蹦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