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16443U -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 Google Patents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16443U
CN208216443U CN201820619598.6U CN201820619598U CN208216443U CN 208216443 U CN208216443 U CN 208216443U CN 201820619598 U CN201820619598 U CN 201820619598U CN 208216443 U CN208216443 U CN 208216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lower control
hole
extension
hub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95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迪
陈磊
王微
王仕伟
陈志刚
侯杰
彭大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06195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16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16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16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包括:主体部;翘曲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圆柱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圆柱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部的轴线重合;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延伸;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球头总成靠近轮胎中心面布置,通过设置合理的主销几何参数,可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并且可以满足今后的模块化需求,对于轴荷增加,球头承载能力不足时,可更改球头销尺寸,只需更改钢套尺寸和控制臂与钢套配合孔尺寸即可,不需重新设计控制臂。

Description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下控制臂,用于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结构,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传统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之一。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车使用清洁能源,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轮毂电机主要有平行轴式和直驱式,一般而言,平行轴式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车中,轴式轮毂电机相对于轮心为偏心布置,占用轮边布置空间较大。为解决该问题,通常将控制臂、滑柱总成布置在电机壳体上并使用削短控制臂方式解决轮边布置空间紧张问题,但这种方式会降低电机壳体强度和刚性,使悬架主销参数发生很大变化,降低车辆的操纵性能。
前下控制臂属于悬架导向机构,通过衬套或球头销直接或间接连接车身与车轮,控制车轮运动轨迹,将力和力矩传递到车身。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搭载轮毂电机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能解决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结构轮边布置紧张,球头硬点相对于副车架整车Z方向偏低,导致车辆操纵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解决了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结构轮边布置紧张,球头硬点相对于副车架整车Z方向偏低,导致车辆操纵性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包括:
主体部,
翘曲部,所述主体部的左端向上翘曲,形成所述翘曲部;在所述翘曲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翘曲部的上表面;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
圆柱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圆柱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所述圆柱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部的轴线重合;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延伸;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开设有第三通孔。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钢套。
可选的,所述前下控制臂钢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可选的,所述前下控制臂前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圆柱部上。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左侧壁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壁形成一个内凹的曲面,所述延伸部的右侧壁为凸出的曲面,所述延伸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为内凹的曲面。
可选的,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后衬套。
可选的,所述前下控制臂后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延伸部上。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连接部和延伸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球头总成靠近轮胎中心面布置,通过设置合理的主销几何参数,可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并且可以满足今后的模块化需求,对于轴荷增加,球头承载能力不足时,可更改球头销尺寸,只需更改钢套尺寸和控制臂与钢套配合孔尺寸即可,不需重新设计控制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其他零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3-前下控制臂前衬套;4-前下控制臂后衬套;5-球头总成;6-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61-主体部;62-翘曲部;63-连接部;64-圆柱部;65-延伸部;7-前下控制臂钢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包括:
主体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水平设置;
翘曲部,所述主体部的左端向上翘曲,形成所述翘曲部;在所述翘曲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翘曲部的上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钢套7,优选地,所述前下控制臂钢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
圆柱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圆柱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所述圆柱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部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前衬套,更优选地,所述前下控制臂前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圆柱部上。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部的左侧壁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壁形成一个内凹的曲面,所述延伸部的右侧壁为凸出的曲面,并且,所述延伸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为内凹的曲面。
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后衬套,更优选地,所述前下控制臂后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延伸部上。
更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而且,所述主体部、连接部和延伸部的连接处也开设有减重孔,从而有效地降低所述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球头总成5通过锥面与前下控制臂钢套7过盈配合,球头总成5中带螺纹的球头销通过螺母与控制臂总成6紧固。允许球头总成5靠近轮胎中心面布置,达到合理的主销参数,确保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球头总成靠近轮胎中心面布置,通过设置合理的主销几何参数,可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并且可以满足今后的模块化需求,对于轴荷增加,球头承载能力不足时,可更改球头销尺寸,只需更改钢套尺寸和控制臂与钢套配合孔尺寸即可,不需重新设计控制臂。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翘曲部,所述主体部的左端向上翘曲,形成所述翘曲部;在所述翘曲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翘曲部的上表面;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
圆柱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圆柱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所述圆柱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部的轴线重合;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右端延伸;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开设有第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钢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钢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前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圆柱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左侧壁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壁形成一个内凹的曲面,所述延伸部的右侧壁为凸出的曲面,所述延伸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为内凹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后衬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后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延伸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连接部和延伸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孔。
CN201820619598.6U 2018-04-27 2018-04-27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Active CN208216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9598.6U CN2082164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9598.6U CN2082164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16443U true CN208216443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1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9598.6U Active CN2082164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164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469A (zh) * 2021-06-24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469A (zh) * 2021-06-24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16443U (zh)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下控制臂
CN103660829A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CN102874063B (zh) 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106827961A (zh) 新型纯电动汽车整体后桥装置
CN206678710U (zh) 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结构
CN204749779U (zh) 纯电动客车独立空气悬架用支撑臂
CN202971696U (zh) 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
CN106926656A (zh) 一种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结构
CN208216831U (zh) 搭载轮毂电机的悬架的前转向节
CN112549888A (zh) 一种挂车空气悬架系统中轻量化的上导向梁
CN206215966U (zh) 一种用于重卡后桥壳片钻孔的专用工装
CN204750282U (zh) 客车用转向节
CN206344936U (zh) 一种前两轮电动三轮车
CN201597386U (zh) 车轮的轮辋
CN208950955U (zh) 一种风轮及空调器
CN207579484U (zh) 一种后拖曳臂衬套
CN203211038U (zh) 一种高强度橡胶衬套汽车悬臂
CN216467211U (zh) 一种用于低速电动乘用车的独立悬挂
CN203344633U (zh) 汽车轮毂
CN203236994U (zh) 一种新型汽车控制臂
CN204526781U (zh) 电动汽车的前驱动桥模块及电动汽车
CN205523511U (zh) 客车空气悬架用镂空式气囊下支架
CN204998363U (zh) 一种纯电动货车/中巴底盘系统装置
CN209008314U (zh)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
CN203666314U (zh) 用于前轴板簧安装面和气囊下支架安装面之间的复合材料垫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