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2831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2831U
CN208192831U CN201720599494.9U CN201720599494U CN208192831U CN 208192831 U CN208192831 U CN 208192831U CN 201720599494 U CN201720599494 U CN 201720599494U CN 208192831 U CN208192831 U CN 208192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triple valve
insulating pot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994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994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2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2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2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壶盖和壶身;壶身的底盖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泵和三通阀;壶身内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与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壶身的内胆内;水泵连接在进水管与加热装置之间;三通阀连接在加热装置与出水管之间,包括: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进水端与加热装置连接,第一出水端与出水管连接,第二出水端暴露于电水壶外;在第二出水端开启状态下,第二出水端向外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液体。以及时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液体,避免出现陈水的现象,保证用户的饮用健康。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具有煮水的功能,用户使用电水壶可以迅速地饮用到开水。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水壶包括壶盖和壶身,壶身的底部具有底座,壶身具有内胆,用户在使用时,将壶盖打开,将待烧的水倒入内胆内,然后开启煮水功能,其中,电水壶的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电水壶的水泵通过进水管将内胆中的水泵入至加热装置中,再从加热装置中排出,经由出水管再流回内胆中,这样循环工作,直至电水壶内胆内的水的温度达至设定的温度时,电水壶自动断电,并停止工作。但是,这种方式会将造成加热装置中具有陈水的现象,滋生细菌,影响用户的饮用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用于排出加热装置中的陈水,保证用户的饮用健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包括:壶盖和壶身;所述壶身的底盖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泵和三通阀;所述壶身内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壶身的内胆内;所述内胆用于盛装液体;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所述三通阀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水管之间。
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内胆内的液体经由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泵入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三通阀包括: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其中,第二出水端与第一出水端相比,更靠近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端暴露于所述电水壶外;所述三通阀的进水端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液体经由所述三通阀的进水端和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水端流入所述出水管,再经由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入所述内胆。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开启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液体经由所述三通阀的进水端流入所述三通阀中,所述第二出水端,用于向外排出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液体。这样可以及时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液体,避免出现陈水的现象,保证用户的饮用健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泵,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出水端开启的状态下,将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液体泵入所述三通阀中。本实施例提高了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液体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水壶内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开启或关闭。可以灵活地控制加热装置内的液体的排出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水壶上还设有排水按键和加热按键;所述排水按键、所述加热按键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或所述加热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水壶还包括三通阀帽;所述三通阀帽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上。
在所述三通阀帽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处于开启的状态。
在在所述三通阀帽脱离于所述第二出水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处于关闭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三通阀上还设有旋扭,所述旋扭位于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之间;在所述旋扭旋至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旋扭旋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三通阀为电机驱动三通阀或电磁驱动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开启或者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水壶的排水按键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开启或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按键板;所述排水按键位于所述按键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出水端位于不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口的位置。更有利于加热装置内的液体向第二出水端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水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壶盖;
20:壶身;
30:手柄;
21:底盖;
22:加热装置;
23:水泵;
24:三通阀;
241:进水端;
242:第一出水端;
243:第二出水端;
244:三通阀帽;
245:旋扭;
25:进水管;
251:进水口;
26:出水管;
261:出水口;
27:内胆;
28:控制板;
29:温度传感器;
201:按键板;
202:壶嘴;
203: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水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水壶,可以包括:壶盖10和壶身20。其中,壶盖10可以盖设在壶身20的顶部,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壶身20内。
所述壶身20具有底盖21,底盖21设置在壶身20的底部。底盖2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22、水泵23和三通阀24。
另外,所述壶身20内还包括进水管25、出水管26和内胆27。内胆27可以为真空内胆。所述进水管25的进水口251与所述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设置在所述壶身20的内胆27内;所述内胆27用于盛装液体,液体例如为水、牛奶、汤、饮料等。下面以液体为水进行说明,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水。
所述水泵23连接在所述进水管25与所述加热装置22之间,水泵23用于将所述内胆27内的水经由所述进水管25的进水口251泵入所述加热装置22,加热装置22可以对泵入其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三通阀24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22与所述出水管26之间,加热装置22内的水可以经由三通阀24泵入至出水管26中,再经由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流入内胆中。其中,水泵23设置在进水管25与加热装置22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加热装置22加热后的热水由于温度过高对水泵23造成损伤。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三通阀24包括:进水端241、第一出水端242和第二出水端243。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与所述加热装置22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242与所述出水管26连接。而且,第二出水端243与第一出水端242相比,更靠近所述进水端241。第二出水端243暴露于所述电水壶外。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水经由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和所述三通阀24的第一出水端242流入所述出水管26,再经由所述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流入所述内胆27。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关闭状态下,表示第二出水端243不能将水向外排出,从进水端241流入的流体只能经出第一出水端242排出,而第一出水端242是与出水管26连接的,因此,经由第一出水端242排出的水流入出水管26,并经由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流入内胆27。在用户使用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进行烧煮时,水泵23可以将内胆27内的水经由进水管25的进水口251泵入进水管25中,再将水从进水管25泵入加热装置22,加热装置22对泵入其内的水进行加热,水泵23再将加热装置22中加热处理后的水泵入三通阀24中,由于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关闭,第一出水端242开启,因此,水经过第一出水端242泵入与第一出水端242连接的出水管26,出水管26内的水在水泵23的作用下泵至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处,再由出水口261向内胆27排出。因此,内胆27内的流体经由加热装置22加热后再回流至内胆27中,从而实现对内胆27内的水进行烧煮。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水经由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流入所述三通阀24中,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用于向外排出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水。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开启状态下,表示第二出水端243可以将水向外排出,从进水端241流入的流体优先经出第二出水端243排出,因此,加热装置22内的水流入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由于第二出水端243开启,因此,三通阀24中从进水端241流入的水经由第二出水端243排出,第二出水端243暴露于电水壶外,因此第二出水端243直接与外界连通,因此,经由第二出水端243排出的水直接排出电水壶外。其中,加热装置22内的水可以是加热装置22中的陈旧水,例如陈水,加热装置22内的水也可以是刚刚加热处理后的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加热装置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三通阀,其中,三通阀的进水端与加热装置连接,三通阀的第一出水端与出水管连接,在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时,将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置为关闭状态,内胆中的水经过进水管、加热装置、三通阀、出水管再回流至内胆内。在需要排出加热装置内遗留的水时,将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置为开启状态,加热装置中的水经由第二出水端排出,直接排出电水壶外,这样可以及时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避免出现陈水的现象,保证用户的饮用健康。
可选地,水泵23,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的状态下,将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水泵入所述三通阀24中。由水泵23可以快速的将加热装置22内的水泵出,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的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设有控制板28。
可选地,控制板28可以与水泵23电连接,控制板28用于控制所述水泵23的开启或关闭。因此,在需要排出加热装置22内的水时,可以通过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开启,水泵23可将加热装置内的水泵入三通阀24,并经第二出水端243排出。或者,在需要对内胆27内的水加热时,可以通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开启,水泵23可以将内胆27内的水泵入加热装置22内,并经由加热装置22加热后,泵入回内胆27。
在不需要排出加热装置22内的水时,可以通过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关闭,因此,即使在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控制板28灵活控制水泵23的工作,进而灵活地控制排出加热装置22内的水过程。或者,在不需要对内胆27内的水加热时,可以通过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关闭,即使内胆27内盛装水时,也可以通过控制板28灵活控制水泵23的工作,进而灵活地控制内胆27内的水加热过程。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上还设有排水按键和加热按键;所述排水按键、所述加热按键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28电连接。
所述控制板28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或所述加热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比如,用户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开启,水泵23开始工作,水泵23将加热装置22内的液体泵入三通阀24,再经第二出水端243向外排出。
然后,用户再次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关闭,水泵23便可停止工作,排水过程结束,使用非常方便。或者,
预先设置有排水时间,从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时起经过所述排水时间的时长时,水泵23便可停止工作,排水过程结束。或者,排水按键自动抬起,水泵23根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停止工作,排水过程结束。
用户按下加热按键,加热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开启,水泵23开始工作,内胆27内的水开始循环泵入加热装置22中,以开始加热。
然后,用户再次按下加热按键,加热按键处于抬起状态,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关闭,水泵23便可停止工作,内胆27内的水的加热过程结束,使用非常方便。或者,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9,该温度传感器29可以检测内胆27内的水的温度。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9与进水管25电连接,温度传感器29可以检测流入进水管25中的内胆27内的水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29还可以与控制板28电连接,温度传感器29将温度输出给控制板28,控制板28在确定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水泵23停止工作,则内胆27内的水的加热过程结束,或者,控制板28控制加热按键抬起,在加热按键处于抬起状态下,水泵23停止工作,则内胆27内的水的加热过程结束。
可选地,上述的加热按键与排水按键可以同时处于按下状态,这样,内胆27内的水经过加热装置22加热后直接向外排出,使用户快速实时采集到加热后的水。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电水壶可以设有按键板201,排出按键可以位于按键板201上,加热按键也可以位于按键板201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可以包括手柄30,手柄30可以设置在壶身20的一侧,用户通过手握手柄30可方便地端起该电水壶端起。上述的按键板201可以设置在手柄30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壶嘴202。在用户端起电水壶往外倒出内胆27内的水时,内胆27内的水可以经由壶嘴202直接向外排出。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插座203,该插座203可以位于壶身的底部,该插座203用于与电源连接,以供电水壶供电,使得电水壶中的电器件可以工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通过三通阀帽来将第二出水端置为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水壶还包括三通阀帽244;所述三通阀帽244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上。
在所述三通阀帽244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开启的状态。
在在所述三通阀帽244脱离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关闭的状态。
因此,当用户不需要将加热装置22内的水向外排出时,用户可以将三通阀帽244盖设于第二出水端243上,这样加热装置22内的水不会经由第二出水端243向外排出。当用户需要将加热装置22内的水向外排出时,用户可以将三通阀帽244从第二出水端上取下,这样加热装置22内的会经由第二出水端243向外排出。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三通阀上的旋扭来将第二出水端置为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三通阀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三通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三通阀24上还设有旋扭245。所述旋扭245位于所述进水端241、所述第一出水端242和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之间。在所述旋扭245旋至开启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将旋扭245顺时钟旋转,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旋扭旋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将旋扭245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用户只需要旋转旋扭就可以灵活地控制第二出水端243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方便地控制排出加热装置22内的水。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电机来将第二出水端243置为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本实施例中的三通阀24为电机驱动三通阀,三通阀24可以与电水壶的控制板28连接,通过控制板28来控制电机驱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关闭。可选地,控制板28可以与排水按键电连接,控制板28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关闭。因此,在用户需要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时,用户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控制板28根据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控制第二出水端243开启,在用户不需要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时,用户再次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控制板28根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控制第二出水端243关闭,排水过程结束,使用非常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电磁来将第二出水端243置为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本实施例中的三通阀24为电磁驱动三通阀,三通阀24可以与电水壶的控制板28连接,通过控制板28来控制电磁驱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关闭。可选地,控制板28可以与排水按键电连接,控制板28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三通阀25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关闭。因此,在用户需要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时,用户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控制板28根据排水按键处于按下状态,通过调整电磁,控制第二出水端243开启。在用户不需要排出加热装置内的水时,用户再次按下排水按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控制板28根据排水按键处于抬起状态,通过调整电磁,控制第二出水端243关闭,排水过程结束,使用非常方便。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的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位于不高于所述加热装置22的出水口的位置。由于加热装置22的出水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出水端243,因此,在势能的作用下,加热装置22内的水更容易排入第二出水端243,再经再第二出水端243向外排出,提高了排水效率。
在电水壶的另一种方案中,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电水壶不同之处为:三通阀24的位置。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24设置在进水管25处,如图6所示,当用户须要排水时,可以将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第二出水端243暴露于电水壶外,控制板28控制水泵23开启,水泵23从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抽进空气,利用空气把加热装置22内的泵入至内胆27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盖(10)和壶身(20);所述壶身(20)的底盖(2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22)、水泵(23)和三通阀(24);所述壶身(20)内还包括进水管(25)和出水管(26);所述进水管(25)的进水口(251)与所述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设置在所述壶身(20)的内胆(27)内;所述内胆(27)用于盛装液体;所述水泵(23)连接在所述进水管(25)与所述加热装置(22)之间,所述三通阀(24)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22)与所述出水管(26)之间;
所述水泵(23)用于将所述内胆(27)内的液体经由所述进水管(25)的进水口(251)泵入所述加热装置(22);
所述三通阀(24)包括:进水端(241)、第一出水端(242)和第二出水端(243);其中,第二出水端(243)与第一出水端(242)相比,更靠近所述进水端(241);所述第二出水端(243)暴露于所述电水壶外;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与所述加热装置(22)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242)与所述出水管(26)连接;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液体经由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和所述三通阀(24)的第一出水端(242)流入所述出水管(26),再经由所述出水管(26)的出水口(261)流入所述内胆(27);
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液体经由所述三通阀(24)的进水端(241)流入所述三通阀(24)中,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用于向外排出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3),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开启的状态下,将所述加热装置(22)内的液体泵入所述三通阀(2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内设有控制板(28),所述控制板(28)与所述水泵(23)电连接,所述控制板(28)用于控制所述水泵(23)的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上还设有排水按键和加热按键;所述排水按键、所述加热按键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28)电连接;
所述控制板(28)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或所述加热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水泵(23)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还包括三通阀帽(244);所述三通阀帽(244)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上;
在所述三通阀帽(244)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开启的状态;
在在所述三通阀帽(244)脱离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关闭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4)上还设有旋扭(245),所述旋扭(245)位于所述进水端(241)、所述第一出水端(242)和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之间;在所述旋扭(245)旋至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旋扭(245)旋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端(243)处于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4)为电机驱动三通阀或电磁驱动三通阀;所述三通阀(24)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28)电连接;
所述控制板(28)用于控制所述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者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8)与所述电水壶的排水按键电连接;所述控制板(28)用于根据所述排水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三通阀(24)的第二出水端(243)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手柄(30);所述手柄(30)上设置有按键板(201);所述排水按键位于所述按键板(2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端(243)位于不高于所述加热装置(22)的出水口的位置。
CN201720599494.9U 2017-05-25 2017-05-25 电水壶 Active CN208192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9494.9U CN208192831U (zh) 2017-05-25 2017-05-25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9494.9U CN208192831U (zh) 2017-05-25 2017-05-25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2831U true CN208192831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8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99494.9U Active CN208192831U (zh) 2017-05-25 2017-05-25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2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112992A (ko) 자동커피머신
CN103919464B (zh) 冷温热纯开水变频饮水机
CN208876031U (zh) 电饭煲
CN101263975A (zh) 即热式饮水设备
CN104154649A (zh) 一种步进式开水器
CN208192831U (zh) 电水壶
CN202589292U (zh) 一种可自然冷却的饮水机装置
CN203802272U (zh) 冷温热纯开水变频饮水机
CN207341625U (zh) 速热电水壶
CN105496215A (zh) 电热加热水装置
CN202515403U (zh) 一种即热水壶
CN204637027U (zh) 一种果蔬面膜机
CN212755276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07604799U (zh) 速热电水壶
CN208491758U (zh) 一种防水外溅热水壶
KR101272672B1 (ko) 포트 장착형 정수기
CN205410910U (zh) 电热加热水装置
CN106108651A (zh) 茶吧机
CN206434184U (zh) 即冷电热壶
CN206630455U (zh) 一种散热保温两用的热水壶
CN201434483Y (zh) 即热式电热煮水器
CN201016517Y (zh) 双内胆预热或预、即热电热水器
CN104921598B (zh) 一种快热式饮水机
CN208301492U (zh) 电水壶
CN108433595A (zh) 一种可移动自清洁节水式恒温浴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