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6864U -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6864U
CN208186864U CN201820302517.XU CN201820302517U CN208186864U CN 208186864 U CN208186864 U CN 208186864U CN 201820302517 U CN201820302517 U CN 201820302517U CN 208186864 U CN208186864 U CN 208186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r
electric
electric caldron
caldron
bamboo j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25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iu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3025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6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6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68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电煮锅壳体,设于壳体底部的电加热板,设于壳体内的内胆组件以及锅盖,内胆组件包括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第一内胆位于第二内胆内,电加热板与第二内胆接触;第一内胆内还设有竹罐支架;电煮锅还包括控制器、水泵和温度传感器,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汲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内的底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与第二内胆之间的空腔内;电煮锅壳体表面设有电煮锅开关;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盖内侧;控制器与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水泵、电煮锅开关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煮锅结构简单,竹罐在电煮锅内可以摆放整齐,在拔罐前,竹罐在锅内既能控干水分又能保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背景技术】
竹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康复医疗手段---拔管疗法中的一种,在隋唐的医籍“外台秘药。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此法沿用至今上千年,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竹罐疗法是以专门选制的1~2年生坚固的细毛竹(斑竹)节,在剥去其外表皮(篾青)后半机械加工制成一端有节密闭密闭,一端开口的不同规格的竹罐(竹管)。通过煎煮后,罐内遗留膨胀的热气,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负压,大气压使罐口吸附于人体不同部位(经穴),产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驱邪止痛、去瘀排毒等作用,常用于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肢体不同部位的痹症,及感冒咳喘、胃腹疼痛、吐泻等。
目前煎煮竹罐一般是采用大型电饭锅,竹罐在锅里杂乱无章,药水经常不能完全没过竹罐,使竹罐不能充分渗透药物,在使用竹罐拔罐时,竹罐内残留水分,还需要在保留罐竹内热气的前提下小心控干水分后才能使用,给操作带来不便。另外,拔罐时,竹罐的温度不好掌握,温度过高时容易烫伤患者,温度过低时效果有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煎煮竹罐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本实用新型的电煮锅结构简单,竹罐在电煮锅内可以摆放整齐,在拔罐前,竹罐在锅内既能控干水分又能保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包括电煮锅壳体,设于壳体底部的电加热板,设于壳体内的内胆组件以及设于壳体上部的锅盖,所述内胆组件包括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位于第二内胆内,所述电加热板与所述第二内胆接触;所述第一内胆内还设有竹罐支架;所述电煮锅还包括控制器、水泵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汲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内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与第二内胆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煮锅壳体表面设有电煮锅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盖内侧,且锅盖盖合时,温度传感器的探针在第一内胆上方;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水泵、电煮锅开关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竹罐支架包括底座和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若干支杆。所述竹罐支架还可以是与所述第一内胆一体成型的若干支杆,所述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胆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与第二内胆之间设置有垫脚,通过垫脚使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连接固定,且使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煮锅壳体表面还设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分为高支杆和矮支杆,所述高支杆和矮支杆在所述底座上交错布置,且所述高支杆的高度使得竹罐在所述电煮锅中可以摆放两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煮锅结构简单,竹罐通过倒扣在竹罐支架上可以实现竹罐在电煮锅内整齐摆放;在拔罐前,将第一内胆内的药水通过水泵抽到第二内胆中,竹罐在第一内胆中既能控干水分同时第二内胆中的药水又能对药罐保温。
2.在拔罐过程中,如果竹罐温度下降过快不满足拔罐的需要,可以盖上锅盖后继续加热,加热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屏了解到升温情况,到达需要的温度后即可以继续操作,不用等至重新使药液煮沸,增加了可控性,并能节约操作时间。
3.本实用新型的竹罐支架由高低交错布置的高支杆和矮支杆组成,可以放置两层竹罐,更加节省空间且一次能煎煮更多的竹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煮锅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竹罐支架的俯视图。
其中,1-壳体,2-第一内胆,3-竹罐支架,31-底座,32-高支杆,33-矮支杆,4-第二内胆,5-锅盖,6-排气孔,7-温度传感器,8-汲水管,9-出水管,10-水泵,11-控制器,12-电加热板,13-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的剖面图,该电煮锅是基于普通电饭锅而设计,其主体结构包括电煮锅壳体1,壳体1可参照普通电饭锅设置保温层,在壳体1底部设有用于产生热量的电加热板12,在壳体1内腔设有内胆组件,在壳体1上部设有盖合整个电饭锅壳体1的锅盖5,锅盖5上设有排气孔6。内胆组件包括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4,第一内胆2位于第二内胆4内,电加热板12与所述第二内胆4底部接触。具体实施时,两个内胆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优选为分体式结构,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是,在第一内胆2与第二内胆4之间设置有垫脚13,通过垫脚13使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4连接固定,且使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4不接触。
图1中,第一内胆2内还设有竹罐支架3;该竹罐支架3用于支撑竹罐,使竹罐倒扣在支架上,该竹罐支架可以由底座31和垂直固定于底座31上表面的若干支杆组成。另一种可行的方式是,该竹罐支架3是与第一内胆2一体成型的若干支杆,这些支杆垂直于第一内胆2的底面。在设置支杆时,可以采用两种高低错落的两种支杆,即设置高支杆和矮支杆,且高支杆和矮支杆在底座31上交错布置,且高支杆的高度为矮支杆的2倍以上,使得竹罐在电煮锅中可以摆放两层,两种支杆交错布置的方式可以参见图2,图2为竹罐支架3的俯视图。
见图1,该电煮锅还包括控制器11、水泵10、电煮锅开关、温度显示屏、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11与电加热板12、温度传感器7、水泵10、电煮锅开关、温度显示屏均控制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锅盖5内侧,且锅盖5盖合时,温度传感器7的探针在第一内胆2上方;水泵10的进水口通过汲水管8连接至第一内胆2内的底部,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9连接至第一内胆2与第二内胆4之间的空腔内;电煮锅开关和温度显示屏设置在电煮锅壳体1表面或者锅盖5上,该设置为交常规的设置,图中未示出。为了方便设置水泵10和控制器11,该电煮锅的壳体1可以分隔成主腔体和副腔体,主腔体用于容纳内胆组件,副腔体用于容纳水泵10和控制器11。用于输送药水的汲水管8和出水管9可以为活动式连接,即采用软管,一端接好在水泵10上的相应接口上,一般情况下将软管收纳在副腔体内,需要抽水时,将汲水管8的另一端放进第一内胆2,将出水管9的另一端放进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4形成的空腔内,用完再收回副腔体。汲水管8和出水管9还可以为固定式连接,即在第一内胆2、第二内胆4和两个腔体之间的隔板上部开设供水管穿过的通孔,采用不锈钢软管穿过通孔并在通孔处固定好,不锈钢软管的一端设在内胆中,另一端分别接到水泵10上的相应接口上,在需要拿出内胆组件清洗时,将不锈钢软管与水泵10之间的接头打开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锅盖5,将配好的药液倒入第一内胆2中,在第二内胆4和第一内胆2之间的空腔倒入少量药液或水,按下电煮锅的开关,控制器11使电加热板12开始工作,煎煮时间到后,电加热板12停止加热,控制器11使水泵10开始工作,将药液从第一内胆2中抽出至第二内胆4和第一内胆2之间的空腔,第一内胆为无水状态,则可以开始沥干竹罐上的水份,随后打开锅盖5,可以取竹罐进行拔罐,此时第二内胆4中的热水还对竹罐有保温的作用,在拔罐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感受到竹罐温度下降过快不满足拔罐的需要,可以盖上锅盖5后继续加热,加热时通过温度传感器7和温度显示屏了解到升温情况,到达需要的温度后即可以继续操作,不用等至重新使药液煮沸,增加了可控性,并能节约操作时间。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包括电煮锅壳体,设于壳体底部的电加热板,设于壳体内的内胆组件以及设于壳体上部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组件包括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位于第二内胆内,所述电加热板与所述第二内胆接触;所述第一内胆内还设有竹罐支架;所述电煮锅还包括控制器、水泵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汲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内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第一内胆与第二内胆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煮锅壳体表面设有电煮锅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盖内侧,且锅盖盖合时,温度传感器的探针在第一内胆上方;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水泵、电煮锅开关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罐支架包括底座和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若干支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罐支架是与所述第一内胆一体成型的若干支杆,所述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胆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与第二内胆之间设置有垫脚,通过垫脚使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连接固定,且使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排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煮锅壳体表面还设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分为高支杆和矮支杆,所述高支杆和矮支杆在所述底座上交错布置,且所述高支杆的高度使得竹罐在所述电煮锅中可以摆放两层。
CN201820302517.XU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6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2517.XU CN208186864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2517.XU CN208186864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6864U true CN208186864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251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6864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6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529A (zh) * 2019-05-17 2019-07-26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竹水罐的煎煮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529A (zh) * 2019-05-17 2019-07-26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竹水罐的煎煮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3906U (zh) 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
CN209048642U (zh) 一种能够同时控制多台熏蒸床的熏蒸控制系统
CN208186864U (zh) 一种用于煎煮中医竹罐的电煮锅
CN207203112U (zh) 一种针灸用多功能消毒装置
CN205598202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中药熏蒸康复床
CN203736520U (zh) 膝关节肢段封闭式熏洗仪
CN108670663A (zh) 一种中医康复理疗用药包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96748U (zh) 一种中药熏蒸装置
CN205515724U (zh) 一种药罐器
CN206183631U (zh) 熏蒸渗透导入床
CN203874082U (zh) 一种药浴熏蒸一体化设备
CN208989628U (zh) 熏蒸仪的加药装置及熏蒸仪
CN204246466U (zh) 中医妇科坐浴盆
CN209332678U (zh) 一种用于眼科中药熏洗仪
CN204972213U (zh) 一种电热式药灸仪
CN208659781U (zh) 药熨治疗包全自动加热车
CN104306157A (zh) 一种中药封包热敷温控蒸煮装置及其自动蒸煮方法
CN109125044A (zh) 一种用于手部诊疗的中药熏蒸桶
CN209253562U (zh) 一种用于手部诊疗的中药熏蒸桶
CN206081022U (zh) 一种皮肤病全身性熏蒸治疗装置
CN205569295U (zh) 透热治疗机
CN201453615U (zh) 小型恒温中药薰蒸仪
CN208552198U (zh) 脱肛治疗仪
CN212235276U (zh) 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
CN101972203B (zh) 一种压力熏蒸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