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2702U - 一种水景浮起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景浮起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2702U
CN208182702U CN201820497476.4U CN201820497476U CN208182702U CN 208182702 U CN208182702 U CN 208182702U CN 201820497476 U CN201820497476 U CN 201820497476U CN 208182702 U CN208182702 U CN 208182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uspension board
water scenery
bar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74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974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2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2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2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景浮起床,包括悬浮板、除污桶、盆栽槽、支撑板、活动槽、支撑杆、风扇、螺旋桨、推板、活动杆、连接杆、套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联动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悬浮板的顶部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风扇,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底部呈倒三角形结构,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规划相同,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之间垂直安装,通过风扇转动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使得悬浮板在水面上移动,悬浮板底部的除污桶可以跟随悬浮板在水面上不停的移动,使得除污面积变广,除污效果变好。本实用新型具有除污效果好,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景浮起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景浮起床,具体为一种水景浮起床,属于河水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城市河道、湖面长期被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困扰,使大多河道、湖泊水质恶变,形成富营养的黑臭水体,加之大多数城市河道、湖泊的整治时采用硬化的混凝土结构,给河道生态链造成断开,为此,为了修复扩展河道生态功能,大多采用泡沫板材质为漂浮物做浮床,来实施生态修复工作。
现有的水景浮起床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浮起床虽然可以通过除污桶将河水中的悬浮物吸附,但是由于悬浮板通常漂浮在水面上不能随风而动,因此移动困难,吸附悬浮物的区域变窄,影响除污的效果和面积,并且传统的浮起床在遇到大风的时候,容易被大风吹向岸边,影响装置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浮起床不能随风而动除污区域变小和遇到大风时容易吹向岸边导致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景浮起床,具有除污效果好,使用时间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包括悬浮板、除污桶和所述悬浮板顶部安装的盆栽槽,所述悬浮板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风扇,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设置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设置螺旋桨,所述联动杆的外壁套接套圈,所述套圈的顶部设置连接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两块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推板。
优选的,所述悬浮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活动槽,且所述连接杆穿过活动槽与活动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板之间呈活动连接,且活动杆的长度大于悬浮板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通过套圈与连接杆之间呈转动连接,且联动杆与螺旋桨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呈长条型结构,且连接杆与活动槽之间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两端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悬浮板的外壁高于悬浮板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悬浮板的顶部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风扇,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底部呈倒三角形结构,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规划相同,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之间垂直安装,通过风扇转动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使得悬浮板在水面上移动,悬浮板底部的除污桶可以跟随悬浮板在水面上不停的移动,使得除污面积变广,除污效果变好。
2、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结构紧凑,通过在悬浮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一组支撑板,支撑板之间通过活动杆相连接,活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推板,推板的两端呈圆弧形结构,当装置移动到湖面的边缘处时,推板先接触湖面的堤坝,使得活动杆横移,通过活动杆带动连接杆在活动槽上移动,改变联动杆摆动改变螺旋桨的方向,从而驱动装置转弯,使得装置可以始终在湖面不会搁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浮板;2、除污桶;3、盆栽槽;4、支撑板;5、活动槽;6、支撑杆;7、风扇;8、螺旋桨;9、推板;10、活动杆;11、连接杆;12、套圈;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水景浮起床,包括悬浮板1、除污桶2和悬浮板1顶部安装的盆栽槽3,悬浮板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支撑杆6,支撑杆6的顶部设置风扇7,支撑杆6的底端设置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下方安装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一端设置联动杆15,联动杆15的一端设置螺旋桨8,联动杆15的外壁套接套圈12,套圈12的顶部设置连接杆11,支撑杆6的一侧设置两块支撑板4,两个支撑板4之间安装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两端均设置推板9,除污桶2采用透水无纺布制成,河流、湖泊内部的污水可以被除污桶2吸附,悬浮板1上的盆栽槽3可以用来种植绿化,美化湖泊的环境,风扇7随风转动的时候可以间接带动螺旋桨8转动,从而推动装置在水面上移动,方便装置进行移动除污。
实施例2
此外,参照图1-4,区别与上述实施例1,悬浮板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活动槽5,且连接杆11穿过活动槽5与活动杆10相连接,活动杆10移动的时候可以控制连接杆11摆动,活动槽5方便连接杆11的安装,活动杆10与支撑板4之间呈活动连接,且活动杆10的长度大于悬浮板1的直径,装置移动到湖面的边缘堤坝处的时候推板9首先与堤坝接触,活动杆10横向移动可以带动连接杆11横移,从而控制联动杆15改变角度,螺旋桨8推动装置转弯,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之间垂直设置,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可以相互传动,带动螺旋桨8转动带动装置移动,联动杆15通过套圈12与连接杆11之间呈转动连接,且联动杆15与螺旋桨8呈传动连接,联动杆15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连接杆11,活动槽5呈长条型结构,且连接杆11与活动槽5之间呈活动连接,连接杆10只能在活动槽5内部横向移动,防止螺旋桨8上的联动杆15改变角度过大,推板9的两端呈弧形结构,推板9不易卡在堤坝的缝隙中,方便装置的使用,悬浮板1的外壁高于悬浮板1的底部,悬浮板1可以防止湖水倒灌进入悬浮板1,而且还可以增加装置悬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盆栽槽3内部种植绿化植物,装置放置在湖面上之后,除污桶2与湖水接触,除污桶2采用透水无纺布制成,河流、湖泊内部的污水可以被除污桶2吸附除去,风扇7经过风吹之后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14带动螺旋桨8转动,推动装置在水面移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水景浮起床,包括悬浮板(1)、除污桶(2)和所述悬浮板(1)顶部安装的盆栽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板(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顶部设置风扇(7),所述支撑杆(6)的底端设置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下方安装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一端设置联动杆(15),所述联动杆(15)的一端设置螺旋桨(8),所述联动杆(15)的外壁套接套圈(12),所述套圈(12)的顶部设置连接杆(11),所述支撑杆(6)的一侧设置两块支撑板(4),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安装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两端均设置推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板(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活动槽(5),且所述连接杆(11)穿过活动槽(5)与活动杆(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0)与支撑板(4)之间呈活动连接,且活动杆(10)的长度大于悬浮板(1)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之间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15)通过套圈(12)与连接杆(11)之间呈转动连接,且联动杆(15)与螺旋桨(8)呈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5)呈长条型结构,且连接杆(11)与活动槽(5)之间呈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9)的两端呈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浮起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板(1)的外壁高于悬浮板(1)的底部。
CN201820497476.4U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水景浮起床 Active CN208182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7476.4U CN208182702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水景浮起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7476.4U CN208182702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水景浮起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2702U true CN208182702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7476.4U Active CN208182702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水景浮起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2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5538A (zh) * 2019-10-21 2019-12-27 陈双文 一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根系保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5538A (zh) * 2019-10-21 2019-12-27 陈双文 一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根系保护装置
CN110615538B (zh) * 2019-10-21 2021-12-10 陈婕妤 一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根系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5320U (zh) 一种新型地毯式人工水草
CN103864220A (zh) 一种阶梯式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8182702U (zh) 一种水景浮起床
CN206302808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床
CN110790452A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2465395U (zh) 人工浮岛水体净化装置
CN211499001U (zh) 一种新型水利施工用清淤装置
CN204569552U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08648887U (zh) 一种具有自净化能力的景观水池
CN2042469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5011476U (zh) 一种应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生态预处理系统
CN209411887U (zh) 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
CN207091250U (zh) 一种浅滩式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CN108439607A (zh) 一种具有自净化能力的景观水池
CN212348001U (zh) 一种生态湿地保护池
CN209429089U (zh) 一种用于农业灌溉的液压坝
CN20853360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211256919U (zh)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打捞装置
CN109577284B (zh) 一种潜流式反冲洗多功能生态滤坝
CN208948969U (zh) 一种加气块水体净化组合装置
CN112535890B (zh) 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
CN103121748B (zh) 一种岸挂式河坡景观生物净化帘
CN206273886U (zh) 河岸护堤及河道
CN203569521U (zh) 一种拦水装置
CN205635094U (zh) 基于水流动力驱动的河流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