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1818U -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1818U
CN208181818U CN201721729855.3U CN201721729855U CN208181818U CN 208181818 U CN208181818 U CN 208181818U CN 201721729855 U CN201721729855 U CN 201721729855U CN 208181818 U CN208181818 U CN 208181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pill
ball
control assembly
storag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98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217298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1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1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18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包括瓶体,套设于瓶体的瓶口内且用于存储设定数量的药丸的定储组件,用于控制定储组件的落丸口打开或关闭的落丸控制组件,以及用于对落丸数量进行计数的计量组件;定储组件的入口与所述瓶体的瓶口连通,定储组件设有多个储存室,且每个储存室均设有落丸口,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通过旋转依次与定储组件的多个落丸口连通;在落丸控制组件旋转时,计量组件对掉入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的药丸进行计数。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定储组件、落丸控制组件和计量组件安装在一起,通过控制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与落丸口连通的个数而完成药丸的精确取出,无需人为计数和手取,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和快捷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药瓶,尤其是指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背景技术
现在医用药瓶都是制成单一的瓶体,在使用时,药品通过瓶口被装入或倒出。这种传统的药瓶存在以下缺点:1、在取药时,经常出现倒出的药丸数量或多或少,难以准确地倒出所需的药丸数量,需通过多次倾倒和调节才能取出所需数量的药丸;2、取药时稍有不慎就会容易将药物洒落地上造成浪费,并且病者直接用手拿药送进嘴里,容易对药丸造成二次污染;3、每次打开瓶口倒出药丸时,空气都会进入药瓶内使药品与空气直接接触,极易造成药品的氧化,从而降低了药品的药效,也缩短了药品的有效保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药瓶在取药时存在难以准确地倒出所需的药丸数量,以及容易对药丸造成二次污染和氧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取药准确、方便和安全可靠的滴丸智能取药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包括瓶体,套设于瓶体的瓶口内且用于存储设定数量的药丸的定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定储组件的落丸口打开或关闭的落丸控制组件,以及用于对落丸数量进行计数的计量组件;所述定储组件的入口与所述瓶体的瓶口连通,所述定储组件设有多个储存室,且每个储存室均设有落丸口,所述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通过旋转依次与所述定储组件的多个落丸口连通;所述计量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落丸控制组件的外圆周上,在落丸控制组件旋转时,计量组件对掉入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的药丸进行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定储组件包括内瓶和固定安装于内瓶内的安装块,所述内瓶的壁上开有进丸口,所述安装块的圆周上开有若干储存室,所述储存室正对于且与所述进丸口连通;所述安装块与内瓶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在瓶体倒置时,药丸通过进丸口进入并储存在储存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落丸控制组件包括子瓶和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子瓶的瓶口上的瓶盖,所述子瓶的一端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内瓶内,且该端的端面上开有通孔,子瓶的另一端伸出瓶体的瓶口;所述子瓶的端面上设有向安装块方向延伸且位于安装块外圆周上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所述储存室的位置相对应,在子瓶旋转到通孔与相应储存室连通的位置时,所述弧形挡板盖合该储存室;所述子瓶的端面与安装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小于药丸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组件包括外盖,所述外盖固定套设于子瓶上;所述外盖的外圆周上设有数字,相应的,所述瓶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指示数值的记号;所述外盖的内圆周上设有突起的第一圆环,所述内瓶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相对应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顶压于第二圆环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瓶通过螺纹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弧形挡板和通孔设为两个,且按设定角度分布于子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储存室的数量设为5个,且储存室内储存的药丸数量为1颗。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在将瓶体倒置后,瓶体内的药丸通过定储组件的入口进入并被储存在定储组件的各个储存室内。落丸控制组件在旋转的过程中,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会依次与储存室的落丸口连通,从而使得多个储存室内的药丸依次掉落到落丸控制组件的子瓶内。在落丸控制组件旋转的过程中,计量组件的数值随着变化,而对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与落丸口连通的个数进行计数,从而能实现准确地对掉落下来的药丸进行计数的目的。该药瓶巧妙地将定储组件、落丸控制组件和计量组件安装在一起,通过控制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与落丸口连通的个数而完成药丸的精确取出,无需人为计数和手取,使用简单、方便和快捷,解决了现有药瓶在取药时,经常出现倒出的药丸数量或多或少,难以准确地倒出所需的药丸数量,需通过多次倾倒和调节才能取出所需数量的药丸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子瓶旋转的过程中,通孔和弧形挡板随着子瓶进行转动。当通孔被转动到与储存室相连通时,弧形挡板盖合该储存室而使得瓶体内的药丸无法进入储存室,保证了瓶体内的药丸无法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解决了现有每次打开药瓶的瓶口倒出药丸时,空气都会进入药瓶内使药品与空气直接接触,而极易造成药品的氧化,降低了药品的药效,缩短了药品的有效保质期的问题。由于弧形挡板盖合该储存室,使得该储存室内的药丸掉落到子瓶内后,瓶体内的药丸无法再进入该储存室,直到子瓶转动而带动弧形挡板转动而打开储存室后,瓶体内的药丸才能再进入该储存室进行自动补充,进而保证取药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储存室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储存室被盖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计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定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落丸控制组件和计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落丸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计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智能取药瓶的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涉及取药瓶,包括瓶体1,套设于瓶体1的瓶口内且用于存储设定数量的药丸的定储组件2,用于控制所述定储组件2的落丸口打开或关闭的落丸控制组件3,以及用于对落丸数量进行计数的计量组件;所述定储组件2的入口与所述瓶体1的瓶口连通,所述定储组件2设有多个储存室21,且每个储存室21均设有落丸口211,所述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通过旋转依次与所述定储组件2的多个落丸口211连通;所述计量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落丸控制组件3的外圆周上,在落丸控制组件3旋转时,计量组件对掉入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的药丸进行计数。
定储组件2内设有多个储存室21。在将瓶体1倒置后,瓶体1内的药丸通过定储组件2的入口进入并被储存在定储组件2的各个储存室21内。落丸控制组件3在旋转的过程中,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会依次与储存室21的落丸口211连通,从而使得多个储存室21内的药丸100依次掉落到落丸控制组件3内并掉出到瓶体1外。在落丸控制组件3旋转的过程中,计量组件的数值随着变化,而对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与落丸口211连通的个数进行计数,从而能实现准确地对掉落下来的药丸100进行计数的目的。该药瓶巧妙地将定储组件2、落丸控制组件3和计量组件安装在一起,通过控制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与落丸口211连通的个数而完成药丸100的精确取出,无需人为计数和手取,使用简单、方便和快捷,解决了现有药瓶在取药时,经常出现倒出的药丸100数量或多或少,难以准确地倒出所需的药丸100数量,需通过多次倾倒和调节才能取出所需数量的药丸100的问题。
如图4所示,所述定储组件2包括内瓶22和固定安装于内瓶22内的安装块23,所述内瓶22的壁上开有进丸口221,所述安装块23的圆周上开有若干所述储存室21,所述储存室21正对于且与所述进丸口221连通;所述安装块23与内瓶2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100的直径;在瓶体1倒置时,药丸100通过进丸口221进入并储存在储存室21内。如图8所示,安装块可以设计为叶轮结构,其外圆周上设有六个叶片,形成5个所述储存室。
在将瓶体1倒置后,瓶体1内的药丸100通过内瓶22体1的进丸口221进入并被储存在安装块23上的储存室21内。当落丸控制组件3旋转时,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会依次与每个储存室21连通,从而使得药丸1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入落丸控制组件3内并掉落到瓶体1外。如果一个储存室21可储存一颗药丸100,则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与储存室21连通时,则能实现控制一颗药丸100被取出,当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会依次与多个储存室21连通,则可以实现准确取出相应数量的药丸100;同理的,如果一个储存室21可储存一颗药丸100,则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与储存室21连通时,则能实现控制两颗药丸100被取出,当落丸控制组件3的入口会依次与多个储存室21连通,则可以实现准确取出偶数数量的药丸100。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落丸控制组件3包括子瓶31和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子瓶31的瓶口上的瓶盖32,所述子瓶31的一端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内瓶22内,且该端的端面上开有通孔33,子瓶31的另一端伸出瓶体1的瓶口;所述子瓶31的端面上设有向安装块23方向延伸且位于安装块23外圆周上的弧形挡板34;所述弧形挡板34与所述储存室21的位置相对应,在子瓶31旋转到通孔33与相应储存室21连通的位置时,所述弧形挡板34盖合该储存室21;所述子瓶31的端面与安装块23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小于药丸100的直径。
在子瓶31旋转的过程中,通孔33和弧形挡板34随着子瓶31进行转动。当通孔33被转动到与储存室21相连通时,弧形挡板34盖合该储存室21而使得瓶体1内的药丸100无法进入储存室21,保证了瓶体1内的药丸100无法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解决了现有每次打开药瓶的瓶口倒出药丸100时,空气都会进入药瓶内使药品与空气直接接触,而极易造成药品的氧化,降低了药品的药效,缩短了药品的有效保质期的问题。由于弧形挡板34盖合该储存室21,使得该储存室21内的药丸100掉落到子瓶31内后,瓶体1内的药丸100无法再进入该储存室21,直到子瓶31转动而带动弧形挡板34转动而打开储存室21后,瓶体1内的药丸100才能再进入该储存室21进行自动补充,进而保证取药的准确性。
所述计量组件包括外盖41,所述外盖41固定套设于子瓶31上;所述外盖41的外圆周上设有数值,相应的,所述瓶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指示数值的记号;所述外盖41的内圆周上设有突起的第一圆环42,所述内瓶22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42相对应的第二圆环222,所述第一圆环42顶压于第二圆环222上。外盖41的圆周上标有0至10阿拉伯数字,瓶体1的瓶颈处设有三角形记号。在子瓶31旋转的过程中,外盖41的外圆周上设有数值不断变化,三角形记号指标出相应的数值。
所述内瓶22通过密封圈与所述瓶体1的瓶口密封连接,防止出现外界空气通过瓶体1与内瓶22之间的间隙进入瓶体1内而导致药品的氧化,降低了药品的药效,缩短了药品的有效保质期的情况。
为了提高内瓶22与瓶体1的连接紧固性和紧密性,所述内瓶22通过螺纹与所述瓶体1的瓶口可拆卸连接。
所述弧形挡板34和通孔33设为两个,且按设定角度分布于子瓶31上。在子瓶31旋转的过程中,其中一对弧形挡板34和通孔33转动到储存室21位置,并使通孔33依次与多个通孔33连通。当该对弧形挡板34和通孔33转过后,另一对弧形挡板34和通孔33马上转动到储存室21位置,使通孔33依次与多个通孔33连通,使得在子瓶31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实现对储存室21进行两次取药的目的。
所述储存室21的数量设为5个,且储存室21内储存的药丸100数量为1颗。在子瓶31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两个通孔33依次与储存室21连通,使得掉落到子瓶31内的药瓶能达到10颗,使用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8所示,每个储药室的空间只能容纳一粒滴丸。开始时,外盖41旋转至“0”记号线与瓶体1上的三角形记号相对。取药时,将瓶体1倒置,瓶体1内的药丸100便顺着瓶壁自然的穿过内瓶22的进丸口221进入到各个储存室21内。旋转外盖41一定角度而同时驱动子瓶31转动(瓶体1上的三角记号与外盖41上的“1”记号线对齐),此时子瓶31上的弧形挡板34将第一个储存室21盖合住,使第一储存室21与瓶体1隔开,而通孔33与第一储存室21连通,从而使第一储药室内的药丸100通过该通孔33落入到子瓶31里。若继续转动外盖41至三角形记号对齐“2”的记号线,第二储存室21被弧形挡板34盖合,而药丸100则通过通孔33落入到子瓶31里,而此时由第一储存室21不被弧形挡板34盖合,所以瓶体1内的药丸100再次进入第一储存室21进行自动补充。当通孔33依次与5个储存室21相通后,5个储存室21又重新储满药丸100,此时另一通孔33正好旋转至第一储存室21位置并与第一储存室21相连,使第一储存室21内的药丸100掉落到子瓶31内,则子瓶31里有了6粒药丸100。依次的,当外盖41旋转一圈,总共能取到10粒药丸10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套设于瓶体的瓶口内且用于存储设定数量的药丸的定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定储组件的落丸口打开或关闭的落丸控制组件,以及用于对落丸数量进行计数的计量组件;所述定储组件的入口与所述瓶体的瓶口连通,所述定储组件设有多个储存室,且每个储存室均设有落丸口,所述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通过旋转依次与所述定储组件的多个落丸口连通;所述计量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落丸控制组件的外圆周上,在落丸控制组件旋转时,计量组件对掉入落丸控制组件的入口的药丸进行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储组件包括内瓶和固定安装于内瓶内的安装块,所述内瓶的壁上开有进丸口,所述安装块的圆周上开有若干储存室,所述储存室正对于且与所述进丸口连通;所述安装块与内瓶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在瓶体倒置时,药丸通过进丸口进入并储存在储存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丸控制组件包括子瓶和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子瓶的瓶口上的瓶盖,所述子瓶的一端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内瓶内,且该端的端面上开有通孔,子瓶的另一端伸出瓶体的瓶口;所述子瓶的端面上设有向安装块方向延伸且位于安装块外圆周上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所述储存室的位置相对应,在子瓶旋转到通孔与相应储存室连通的位置时,所述弧形挡板盖合该储存室;所述子瓶的端面与安装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小于药丸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组件包括外盖,所述外盖固定套设于子瓶上;所述外盖的外圆周上设有数字,相应的,所述瓶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指示数值的记号;所述外盖的内圆周上设有突起的第一圆环,所述内瓶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相对应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顶压于第二圆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通过螺纹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挡板和通孔设为两个,且按设定角度分布于子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室的数量设为5个,且储存室内储存的药丸数量为1颗。
CN201721729855.3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1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9855.3U CN208181818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9855.3U CN208181818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1818U true CN208181818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2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985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1818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1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2271A (zh)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CN207045804U (zh) 下药机的精确下药控制系统
US4523694A (en) Dispensing cap
CN208181818U (zh) 一种滴丸智能取药瓶
CN2548952Y (zh) 一种卫生定量药瓶
CN207712602U (zh) 一种药丸快速取药装置
CN213620729U (zh) 一种分药瓶
CN108354831A (zh) 一种变量取药瓶盖
CN205256704U (zh) 一种颗粒制剂多孔计量装置
CN208603053U (zh) 一种可定量取药的滴丸药瓶
CN212268284U (zh) 一种便于定量拿取的药片储存罐
US3169668A (en) Device for dispens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stant coffee
CN204872165U (zh) 一种转扇式颗粒料定量盖
CN209437670U (zh) 一种变量取药瓶盖
CN110510267B (zh) 一种计数、防碎裂的快速分药盒装置
CN211884583U (zh) 一种定量液体给药器
US1767928A (en) Dispensing device for dental alloy and mercury
CN108216704A (zh) 下药机的精确下药控制系统
CN205668724U (zh) 一种具有计量功能的包装型容器
CN207390045U (zh) 一种应用于医疗的便捷式定量取药瓶
US3716173A (en) Dispensing device
CN112892322A (zh) 一种便捷式临床药学配药装置
CN210472626U (zh) 一种中药小药丸计量器
CN110697262A (zh) 药剂瓶
CN207107432U (zh) 一种定量取药药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