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5520U -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5520U
CN208175520U CN201721291358.XU CN201721291358U CN208175520U CN 208175520 U CN208175520 U CN 208175520U CN 201721291358 U CN201721291358 U CN 201721291358U CN 208175520 U CN208175520 U CN 208175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ifer
solar energy
combined type
plantation module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13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晚生
黄旭林
王璋元
赵旭东
何福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12913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5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5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5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包括:种植模块、蓄水层和太阳能灌溉装置以及太阳能通风装置,蓄水层设置在种植模块底部,太阳能灌溉装置用于将蓄水层中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太阳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一侧的风机。由于种植模块底部设有蓄水层,可避免种植模块吸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屋面,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太阳能通风装置的风机,可对种植土层起到降温的作用,进而减小传递给屋面的热量。此外通过太阳能灌溉装置可将蓄水层内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中,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其中风机无需使用市电,可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来驱动,因此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绿化屋面是室内隔热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具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建筑微气候等功能。
随着隔热技术的发展,生态种植屋面的构造也越来越多,其主要包括蓄水屋面、种植屋面以及两者结合构成的符合种植屋面。但是目前的种植屋面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不明显,节能效果也有限。例如在夏季,种植屋面上的种植层在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将会储存一部分热量,在晚上因温差作用会将该热量传递到屋面上并经过导热作用传递到室内环境中,产生一种反向传热现象,反而会增加室内空调冷负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以提高隔热效果和节能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可以有效解决隔热效果差、节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包括:种植模块、蓄水层和太阳能灌溉装置以及太阳能通风装置,所述蓄水层设置在所述种植模块底部,所述太阳能灌溉装置用于将所述蓄水层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种植模块,所述太阳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一侧的风机。
优选地,所述种植模块还包括防水底板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防水底板上的蓄排水层、第一过滤层、陶粒层,所述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陶粒层上部。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自动灌溉装置还包括埋设在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多孔灌溉管。
优选地,所述多孔灌溉管外包裹有第二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蓄水层上部侧壁设有溢流管。
优选地,所述蓄水层底部设有泄流管,侧部连通有液位管。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中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低于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水泵供水。
优选地,所述种植土层中设有和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和所述风机连接,用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包括:种植模块、蓄水层和太阳能灌溉装置以及太阳能通风装置,蓄水层设置在种植模块底部,太阳能灌溉装置用于将蓄水层中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太阳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一侧的风机。
白天太阳直射到屋顶上的种植模块上,植被通过叶片的蒸腾、遮挡等作用吸收并阻挡一部分太阳直射热量,其余热量被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所吸收并传至种植模块的底部。由于种植模块底部设有蓄水层,可避免种植模块吸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屋面,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太阳能通风装置的风机,可对种植土层起到降温的作用,进而减小传递给屋面的热量。此外通过太阳能灌溉装置可将蓄水层内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中,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其中风机无需使用市电,可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来驱动,因此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植物,2为种植土层,3为多孔灌溉管,4为陶粒层,5为过滤层,6为蓄排水层,7为防水底板,8为空气层,9为蓄水层,10为防水层,11为屋面,12为光伏板,13为支架,14为风机,15为流量计,16为阀门,17为水泵,18为溢流管,19为液位管,20为泄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种植屋面隔热效果较差、也难以起到节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由于种植模块底部设有蓄水层,可避免种植模块吸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屋面,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太阳能通风装置的风机,可对种植土层起到降温的作用,进而减小传递给屋面的热量。此外通过太阳能灌溉装置可将蓄水层内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中,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其中风机无需使用市电,可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来驱动,因此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包括:种植模块、蓄水层9和太阳能灌溉装置以及太阳能通风装置,蓄水层9设置在种植模块底部,太阳能灌溉装置用于将蓄水层9中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太阳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2一侧的风机14。
在本实施例中,白天太阳直射到屋顶上的种植模块上,植被通过叶片的蒸腾、遮挡等作用吸收并阻挡一部分太阳直射热量,其余热量被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2所吸收并传至种植模块的底部。由于种植模块底部设有蓄水层9,可避免种植模块吸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屋面11,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太阳能通风装置的风机14,可对种植土层2起到降温的作用,进而减小传递给屋面11的热量。此外通过太阳能灌溉装置可将蓄水层9内的水输送至种植模块中,以满足植物1的正常生长需求。其中风机14无需使用市电,可通过光伏板12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来驱动,因此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其次,可在种植模块底部设置支架13将其支起,为了便于空气流通,种植模块底部和蓄水层9顶部之间可设置一定的间距。此外为了避免渗水的情况出现,可在蓄水层9底部设置防水层10。
进一步地,种植模块还包括防水底板7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防水底板7上的蓄排水层6、第一过滤层5、陶粒层4,种植土层2设置在陶粒层4上部。
通过防水底板7可防止水分流失,以保证植物1的正常生长,其次通过蓄排水层6可起到调蓄雨水的作用,陶粒层4可提高透水性,第一过滤层5可防止土下落的作用。此外,种植土层2应具有透水性好、载荷低、适应性广等特点。
更进一步地,太阳能自动灌溉装置还包括埋设在种植土层2中的多孔灌溉管3。通过将水直接输送至种植土层2中,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多孔灌溉管3可使灌溉更加均匀有效。其中太阳能自动灌溉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蓄水层中的水泵17,多孔灌溉管3和水泵17的出水管连接,为了便于控制水的流量,可在出水管上设置阀门16和流量计15。
为了优化上述多孔灌溉管3的使用效果,多孔灌溉管3外包裹有第二过滤层5。通过第二过滤层5可防止土壤堵塞其上设置的出水孔。
进一步地,蓄水层9上部侧壁设有溢流管18。通过溢流管18可控制蓄水层9内的水量,避免水量过多与种植模块的底部相互接触,以保证种植模块底部和蓄水层9之间存在一定厚度的空气层8,避免热量直接传递给蓄水层9。
更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层9底部设有泄流管20,侧部连通有液位管19。通过液位管19可显示蓄水层9内水位的高度,若超过预设水位高度阈值,可打开泄流管20进行泄流。此外若蓄水层9内的水长时间未用,可直接打开泄流管20进行泄流。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种植土层2中的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分别和湿度传感器以及水泵17连接,控制器用于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低于湿度阈值时,控制水泵17供水。
通过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土层2中的湿度,以避免湿度过低而未及时灌溉所造成的植物1异常生长的问题,因此可起到科学灌溉的目的。由于蓄水层9内水层高度在种植屋面11隔热性能中起调蓄热量的作用,实际应用中不应低于一定值。因此,控制器中所设定的阈值不应过高。为防止水泵17在水层高度较低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当液位管19内水位高度低于一定值时,应手动关闭水泵17。
进一步地,种植土层2中设有和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还和风机14连接,用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风机14工作。
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种植土层2的温度,只有当其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才控制风机14来进行降温,因此可避免资源的浪费。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模块、蓄水层和太阳能灌溉装置以及太阳能通风装置,所述蓄水层设置在所述种植模块底部,所述太阳能灌溉装置用于将所述蓄水层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种植模块,所述太阳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模块的种植土层一侧的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块还包括防水底板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防水底板上的蓄排水层、第一过滤层、陶粒层,所述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陶粒层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自动灌溉装置还包括埋设在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多孔灌溉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灌溉管外包裹有第二过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上部侧壁设有溢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底部设有泄流管,侧部连通有液位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中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水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低于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水泵供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中设有和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和所述风机连接,用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工作。
CN201721291358.XU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5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358.XU CN208175520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358.XU CN208175520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5520U true CN208175520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135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5520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5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724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724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5286B (zh) 一种建筑生态绿化屋面雨水收集及无动力智能灌溉系统
CN205249996U (zh) 一种建筑生态绿化屋面雨水收集及无动力智能灌溉系统
CN104025947B (zh) 一种自循环温室大棚
CN206658706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灌溉装置
CN207706800U (zh) 一种复合式架空自然通风生态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203896900U (zh) 一种基于plc的太阳能温室大棚与地源热泵联合控制系统
CN102379226B (zh) 一种日光温室调温系统
CN206821433U (zh) 一种室内景观植物幕墙
CN202503966U (zh) 基于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农业温室大棚系统
CN107517724A (zh)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108293484A (zh) 一种复合式架空自然通风生态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102577888A (zh) 基于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农业温室大棚系统
CN107989282A (zh) 绿化排水装置
CN208175520U (zh) 一种复合式蓄水通风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103461079B (zh) 基于太阳能自动控制启闭的家用浇灌装置
CN208175469U (zh) 一种复合式蓄水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212427822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06888173U (zh) 一种被动式供热通风太阳能房
CN207006420U (zh) 基于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的农村住宅节能系统
CN108679854A (zh) 一种装配式太阳能花房及其装配方法
CN205143112U (zh) 一种室内智能种菜机
CN107656566A (zh) 一种节能型太阳能大棚
CN107466715A (zh) 一种复合式蓄水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CN207383141U (zh) 垂直绿化建筑的空调冷凝水回收灌溉系统
CN207574070U (zh) 一种复合式架空通风生态种植屋面隔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