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2353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2353U
CN208172353U CN201820472932.XU CN201820472932U CN208172353U CN 208172353 U CN208172353 U CN 208172353U CN 201820472932 U CN201820472932 U CN 201820472932U CN 208172353 U CN208172353 U CN 208172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focal length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729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标
张凯元
贺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729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2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2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2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0.5<(T23/TTL)*10≤1.0。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四片镜片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其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当前兴起的双摄技术一般需要利用长焦镜头来获得较高的空间角分辨率。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成像镜头需要尽可能的采用较少的镜片数量,缩短镜头总长,但由此会造成设计自由度的减少,且又难以满足成像质量的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四片式的长焦光学成像镜头,该镜头采用较少的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系统长焦的同时具有高分辨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0.5<(T23/TTL)*1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可满足:2<f/f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3<f/R4<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3≤ f/ImgH<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34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可满足: 0<(T12/T34)*10<0.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3<f/T34<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可满足:1.5<|f/f2|+|f/f3|<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1<(R5+R6)/(R5-R6)<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可小于20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可小于等于30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可小于等于30度。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可满足:0<(T12/T34)*10<0.35。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 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3<f/R4<4.5。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 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3≤f/ImgH<3.5。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 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 3<f/T34<4。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 1<(R5+R6)/(R5-R6)<3.5。
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具有长焦、高分辨率、高成像品质、平衡像差、低敏感度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例如四个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这四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通过合理的控制各个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分配,不仅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而且可实现长焦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23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之间可满足:0.5<(T23/TTL)*10≤1.0,更具体地0.71≤ (T23/TTL)*10≤0.99,可进一步满足。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比值,可以合理控制系统的畸变贡献量,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畸变表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可满足:2<f/f1<3,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2.12≤ f/f1≤2.54。通过将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三阶球差和五阶球差贡献较小,并能够对光学系统的后面透镜所产生的剩余球差进行平衡,使得轴上的像差较小,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3≤ f/ImgH<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03≤f/ImgH≤3.21。通过约束光学成像镜头有效焦距和像面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值,可以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视场大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3<f/R4<4.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45≤f/R4≤4.35。通过将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的比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34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可满足: 0<(T12/T34)*10<0.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14≤(T12/T34)*10 ≤0.30。通过将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比值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合理控制系统场曲的表现,使系统在轴外视场的像差较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3<f/T34<4,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35≤f/T34≤3.75。通过约束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比值,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彗差表现,使系统子午和弧矢两个方向的成像质量接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可满足:1.5<|f/f2|+|f/f3|<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94≤|f/f2|+|f/f3|≤3.20。通过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1<(R5+R6)/(R5-R6)<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51≤(R5+R6)/(R5-R6)≤3.02。通过约束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的控制系统光束在第三透镜的折射角度,实现系统良好的加工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可小于20度,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HFOV小于等于18.4度。通过约束系统的最大视场角,可以更好的实现系统长焦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可小于等于30度,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β21小于等于29.3度。通过约束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倾角,可以有效的控制光束在第二透镜的折射角度,并且使系统的第二透镜具有良好的工艺加工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调节进光量,提高成像品质。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四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保证镜头的长焦特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光学成像镜头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四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四个透镜E1-E4。第一透镜E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 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以及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负光焦度。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的光圈STO。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滤光片E5,滤光片E5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
表1
本实施例采用了四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焦距与面型并选择合适的材料,有效保证镜头的长焦特性;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 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6925E-02 -5.5991E-02 2.0095E-01 -3.5180E-01 3.3045E-01 -1.2894E-01 -3.2894E-02 4.5605E-02 -1.1581E-02
S2 -2.6513E-01 1.5776E+00 -4.6608E+00 8.2220E+00 -9.2102E+00 6.5331E+00 -2.7843E+00 6.2223E-01 -5.0317E-02
S3 -3.6315E-01 1.5944E+00 -3.3945E+00 2.5143E+00 4.3594E+00 -1.2444E+01 1.2984E+01 -6.5864E+00 1.3453E+00
S4 -2.9777E-01 1.1828E+00 -5.3844E+00 2.4892E+01 -8.2071E+01 1.7630E+02 -2.2999E+02 1.6564E+02 -5.0144E+01
S5 4.6727E-02 -5.4155E-01 5.1891E+00 -2.5789E+01 7.7684E+01 -1.4492E+02 1.6434E+02 -1.0377E+02 2.7951E+01
S6 -1.8547E-02 7.8541E-01 -6.9820E+00 3.9316E+01 -1.3852E+02 3.0484E+02 -4.0625E+02 2.9945E+02 -9.3695E+01
S7 -7.6156E-02 -1.3990E-02 1.1149E-01 -1.8281E-01 1.7603E-01 -1.0757E-01 4.1014E-02 -8.7462E-03 7.8955E-04
S8 -1.0757E-01 5.7818E-03 3.9886E-02 -5.5950E-02 3.8714E-02 -1.5769E-02 3.7771E-03 -5.0114E-04 3.3051E-05
下表3示出了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即,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
表3
f1(mm) 2.79 f(mm) 5.90
f2(mm) -6.43 TTL(mm) 5.00
f3(mm) -5.79 ImgH(mm) 1.95
f4(mm) -15.74
结合上表1、表3,在该实施例中: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f/R4=3.45;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f/f1=2.12;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f/ImgH=3.03;
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一透镜 E1和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 (T12/T34)*10=0.20;
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第一透镜 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T23/TTL)*10=0.71;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f/T34=3.51;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和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f2|+|f/f3|=1.94;
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的S6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3.02;
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8.4°;以及
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29.3°。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除了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正光焦度。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表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5571E-02 -9.0305E-02 4.7550E-01 -1.3770E+00 2.3858E+00 -2.4315E+00 1.3182E+00 -2.7405E-01 -1.7354E-02
S2 -1.0434E-01 -7.9869E-02 1.8873E+00 -7.7011E+00 1.7531E+01 -2.4749E+01 2.1396E+01 -1.0355E+01 2.1370E+00
S3 -1.0006E-01 -3.6275E-01 4.1078E+00 -1.6888E+01 4.3107E+01 -7.0457E+01 7.1434E+01 -4.0625E+01 9.7945E+00
S4 -1.3873E-01 9.0687E-01 -1.3422E+01 1.2219E+02 -6.4210E+02 2.0689E+03 -4.0173E+03 4.3279E+03 -1.9828E+03
S5 5.9284E-02 -8.6497E-01 9.3943E+00 -6.2225E+01 2.6325E+02 -7.0335E+02 1.1485E+03 -1.0396E+03 3.9751E+02
S6 7.6420E-02 3.1501E-01 -4.9366E+00 3.8510E+01 -1.7662E+02 4.9165E+02 -8.1870E+02 7.5076E+02 -2.9226E+02
S7 -2.8175E-02 -1.4751E-02 6.8880E-02 -1.2451E-01 1.2809E-01 -7.8855E-02 2.9099E-02 -5.9086E-03 5.0727E-04
S8 -6.7802E-02 -2.9563E-03 1.5387E-02 -1.1914E-02 -2.2684E-03 7.8585E-03 -4.4409E-03 1.0776E-03 -9.7495E-05
表6
f1(mm) 2.51 f(mm) 6.00
f2(mm) -5.96 TTL(mm) 5.00
f3(mm) -3.48 ImgH(mm) 1.95
f4(mm) 36.78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正光焦度。
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3499E-02 -9.1682E-02 4.4203E-01 -1.2038E+00 2.0074E+00 -2.0593E+00 1.2430E+00 -3.9592E-01 4.7918E-02
S2 -7.7125E-02 -1.7765E-01 1.8760E+00 -6.4320E+00 1.2803E+01 -1.5992E+01 1.2323E+01 -5.3543E+00 1.0014E+00
S3 -7.9426E-02 -4.4260E-01 3.7294E+00 -1.3191E+01 2.9621E+01 -4.3195E+01 3.9538E+01 -2.0564E+01 4.6136E+00
S4 -1.3137E-01 6.7852E-01 -8.6494E+00 6.8849E+01 -3.1094E+02 8.5935E+02 -1.4305E+03 1.3214E+03 -5.1779E+02
S5 7.2387E-02 -8.9465E-01 8.7500E+00 -5.1746E+01 1.9536E+02 -4.6660E+02 6.8291E+02 -5.5724E+02 1.9379E+02
S6 6.8823E-02 3.5053E-01 -4.7688E+00 3.3837E+01 -1.4218E+02 3.6410E+02 -5.5913E+02 4.7311E+02 -1.6973E+02
S7 -3.5267E-02 -2.2486E-02 9.4141E-02 -1.6488E-01 1.6991E-01 -1.0639E-01 4.0137E-02 -8.3371E-03 7.3084E-04
S8 -7.0450E-02 -7.3676E-03 2.5068E-02 -2.2400E-02 3.8585E-03 6.2218E-03 -4.4517E-03 1.1709E-03 -1.1013E-04
表9
f1(mm) 2.56 f(mm) 6.00
f2(mm) -6.02 TTL(mm) 5.00
f3(mm) -3.72 ImgH(mm) 1.95
f4(mm) 167.31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负光焦度。
下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表1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0921E-02 -7.3990E-02 2.9357E-01 -5.8901E-01 6.7713E-01 -4.0641E-01 6.2629E-02 5.2403E-02 -2.1382E-02
S2 -2.5167E-01 1.3131E+00 -3.0643E+00 2.9938E+00 1.1934E+00 -6.3716E+00 6.9826E+00 -3.5148E+00 7.0169E-01
S3 -3.1196E-01 1.0575E+00 -4.0278E-01 -7.7740E+00 2.6908E+01 -4.3933E+01 4.0166E+01 -1.9827E+01 4.1276E+00
S4 -2.4332E-01 7.7881E-01 -3.5450E+00 1.9688E+01 -7.4907E+01 1.7820E+02 -2.5088E+02 1.9241E+02 -6.1672E+01
S5 5.9766E-02 -7.9150E-01 7.4831E+00 -4.0059E+01 1.3212E+02 -2.7206E+02 3.4176E+02 -2.3963E+02 7.1845E+01
S6 -8.4729E-03 7.8276E-01 -8.1399E+00 5.1201E+01 -1.9881E+02 4.7895E+02 -6.9629E+02 5.5869E+02 -1.8994E+02
S7 -6.3056E-02 -4.6430E-03 7.3965E-02 -1.1519E-01 1.0301E-01 -5.8207E-02 2.0481E-02 -4.0283E-03 3.3586E-04
S8 -9.8130E-02 6.5721E-03 2.8926E-02 -3.8612E-02 2.5174E-02 -9.6359E-03 2.1590E-03 -2.6762E-04 1.6727E-05
表12
f1(mm) 2.73 f(mm) 5.98
f2(mm) -6.83 TTL(mm) 5.00
f3(mm) -4.83 ImgH(mm) 1.95
f4(mm) -16.64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负光焦度。
下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5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表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7950E-02 -1.1270E-01 5.3399E-01 -1.3692E+00 2.1459E+00 -2.0425E+00 1.0978E+00 -2.7805E-01 1.4619E-02
S2 -2.1027E-01 8.4900E-01 -1.0697E+00 -2.2562E+00 1.0619E+01 -1.7933E+01 1.6160E+01 -7.7200E+00 1.5384E+00
S3 -2.5088E-01 5.6339E-01 1.5472E+00 -1.2548E+01 3.5465E+01 -5.5160E+01 5.0142E+01 -2.4992E+01 5.2666E+00
S4 -2.2809E-01 9.6953E-01 -8.3388E+00 6.1316E+01 -2.7132E+02 7.3223E+02 -1.1758E+03 1.0362E+03 -3.8370E+02
S5 4.8705E-02 -1.0117E+00 1.0232E+01 -6.1455E+01 2.3099E+02 -5.4495E+02 7.8605E+02 -6.3274E+02 2.1755E+02
S6 -3.5166E-02 7.7226E-01 -9.2337E+00 6.5078E+01 -2.7903E+02 7.3729E+02 -1.1721E+03 1.0275E+03 -3.8170E+02
S7 -3.8725E-02 -7.5300E-03 5.7323E-02 -9.0473E-02 7.9809E-02 -4.3090E-02 1.4267E-02 -2.6315E-03 2.0591E-04
S8 -8.0615E-02 1.4741E-03 1.4116E-02 -7.4994E-03 -5.8226E-03 8.0847E-03 -3.6780E-03 7.6647E-04 -6.0445E-05
表15
f1(mm) 2.63 f(mm) 6.09
f2(mm) -6.52 TTL(mm) 5.00
f3(mm) -3.93 ImgH(mm) 1.95
f4(mm) -37.86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正光焦度。
下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6
表17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3758E-02 -1.1028E-01 5.6642E-01 -1.6140E+00 2.7933E+00 -2.9529E+00 1.8160E+00 -5.7721E-01 6.5453E-02
S2 -1.3124E-01 2.3875E-01 4.1628E-01 -3.5308E+00 9.5086E+00 -1.4315E+01 1.2683E+01 -6.1780E+00 1.2746E+00
S3 -1.4099E-01 -2.2050E-02 2.8374E+00 -1.3990E+01 3.8357E+01 -6.4581E+01 6.6328E+01 -3.8073E+01 9.3398E+00
S4 -1.3480E-01 1.0048E+00 -1.1356E+01 9.1057E+01 -4.3449E+02 1.2786E+03 -2.2644E+03 2.2187E+03 -9.1897E+02
S5 -7.7137E-03 -9.5592E-01 1.0311E+01 -6.7585E+01 2.8290E+02 -7.5584E+02 1.2468E+03 -1.1532E+03 4.5570E+02
S6 -7.4434E-03 4.1052E-01 -5.8359E+00 4.4160E+01 -1.9566E+02 5.2271E+02 -8.2975E+02 7.2075E+02 -2.6418E+02
S7 -1.3530E-02 -1.5482E-02 4.6624E-02 -6.8359E-02 5.7829E-02 -2.9060E-02 8.8005E-03 -1.4862E-03 1.0759E-04
S8 -7.8480E-02 7.3055E-03 -6.2487E-04 8.3830E-03 -1.6165E-02 1.2410E-02 -4.7822E-03 9.2412E-04 -7.0693E-05
表18
f1(mm) 2.48 f(mm) 6.20
f2(mm) -5.77 TTL(mm) 5.00
f3(mm) -3.10 ImgH(mm) 1.95
f4(mm) 32.79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四透镜E1-E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以及第四透镜E4 具有正光焦度。
下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表20
表21
f1(mm) 2.46 f(mm) 6.25
f2(mm) -5.78 TTL(mm) 5.00
f3(mm) -2.94 ImgH(mm) 1.95
f4(mm) 29.30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以下表22所示的关系。
表22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7
f/f1 2.12 2.39 2.35 2.19 2.32 2.50 2.54
(T12/T34)*10 0.20 0.27 0.25 0.15 0.14 0.30 0.29
f/R4 3.45 4.35 4.13 3.56 4.05 4.16 4.10
(T23/TTL)*10 0.71 0.73 0.76 0.78 0.80 0.97 0.99
f/ImgH 3.03 3.08 3.08 3.07 3.12 3.18 3.21
HFOV(°) 18.4 17.8 17.8 18.2 17.7 17.2 17.0
f/T34 3.51 3.58 3.70 3.36 3.35 3.74 3.75
(R5+R6)/(R5-R6) 3.02 1.30 1.51 2.50 2.12 1.39 1.24
|f/f2|+|f/f3| 1.94 2.73 2.61 2.11 2.49 3.08 3.20
β21(°) 29.3 23.8 23.6 22.6 27.5 26.8 26.9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0.5<(T23/TTL)*1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2<f/f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3≤f/ImgH<3.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T12/T34)*10<0.35。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3<f/R4<4.5。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3<f/T34<4。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5<|f/f2|+|f/f3|<3.5。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R5+R6)/(R5-R6)<3.5。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小于2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小于等于30度。
11.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倾角β21小于等于3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2<f/f1<3。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3≤f/ImgH<3.5。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T12/T34)*10<0.3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0.5<(T23/TTL)*10≤1.0。
16.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3<f/T34<4。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3<f/R4<4.5。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5<|f/f2|+|f/f3|<3.5。
19.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R5+R6)/(R5-R6)<3.5。
20.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小于20度。
CN201820472932.XU 2018-04-04 2018-04-04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08172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2932.XU CN20817235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2932.XU CN20817235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2353U true CN208172353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7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72932.XU Active CN20817235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23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5188A (zh) * 2018-04-04 2018-06-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02808A (zh) * 2021-10-25 2022-02-01 季华实验室 一种红外成像光学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5188A (zh) * 2018-04-04 2018-06-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205188B (zh) * 2018-04-04 2019-10-1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02808A (zh) * 2021-10-25 2022-02-01 季华实验室 一种红外成像光学系统
CN114002808B (zh) * 2021-10-25 2023-06-30 季华实验室 一种红外成像光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782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20518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81040A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934320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73272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33359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9102995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8037578B (zh) 摄像透镜系统
CN109239891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887325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11652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914894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73708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02477B (zh) 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
CN20921571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61368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737084U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042682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79483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0262014A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
CN11036185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640581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42513B (zh) 成像镜头
CN10929851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39877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