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0604U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0604U
CN208170604U CN201820636205.2U CN201820636205U CN208170604U CN 208170604 U CN208170604 U CN 208170604U CN 201820636205 U CN201820636205 U CN 201820636205U CN 208170604 U CN208170604 U CN 208170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mponen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6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隆重
张佩兰
周春游
尹斌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0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0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器,空调系统: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储能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多个第二换热板和储能介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交错层叠相连以形成交错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用于流通制冷剂,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和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第一腔连通,第二腔内填充有储能介质,节流装置设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利用储能组件,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且采用换热板式的储能组件,增加换热板与储能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强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设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通常采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不仅占用了一定的室外空间,而且需要分体布置,装配工序复杂。同时,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在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时,会向室外排热或冷,影响周围的温度,且换热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多个第二换热板和储能介质,所述第一换热板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所述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所述第二换热板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所述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所述第一换热板的正面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反面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板的正面与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反面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一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腔用于流通制冷剂,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腔内填充有所述储能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利用储能组件,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且采用换热板式的储能组件,增加换热板与储能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储能介质与制冷剂的换热效率,增强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换热板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第一换热板包括第一主体板和环绕所述第一主体板周沿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二换热板包括第二主体板和环绕所述第二主体板周沿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周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主体板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周壁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主体板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第一主体板和所述第二主体板均设有多个槽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槽体形成为人字形波纹、斜波纹、球形波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一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腔之间通过所述进口管、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或者所述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进口管包括多段子进口管,所述出口管包括多段子出口管,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通过置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所述子进口管和所述子出口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两个对角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第二腔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腔的厚度的比值介于3-7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储能组件的外壁包覆有保温层;或者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单元,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箱体,所述空调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的空调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储能组件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储能组件中第一换热板或第二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能组件1,第一换热板151,第一腔1511,第一主体板1512,第一周壁1513,第二换热板152,第二腔1521,第二主体板1522,第二周壁1523,进口管153,子进口管1531,出口管154,槽体155,角孔156,
压缩机2,吸气口21,排气口22,
第一换热器31,
换向单元4,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第四接口44,
第一单向阀61,第一干燥过滤器62,第一节流元件63,第三单向阀67,第三干燥过滤器68,第三节流元件6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可以用于厨房等室内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箱体和空调系统。
其中,箱体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空调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箱体内,优选地,空调系统的各个零部件均安装于箱体,以实现一体式设计,空调系统用于实现空调器的循环制冷作用。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1、储能组件1、节流装置。
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1、储能组件1、节流装置中的至少部分布置在箱体内,优选地,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1、储能组件1、节流装置均安装于箱体,制冷系统管路铺设于箱体内,以实现一体式设计。
如图4所示,压缩机2、储能组件1、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31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以实现空调系统的制冷作用。
第一换热器31设在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空气通过回风口和送风口进出箱体,并与第一换热器31换热,以实现室内的空气温度调节。比如第一换热器31可以为风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的风机将外界的空气抽入箱体并与第一换热器31内的制冷剂换热后从送风口吹到室内。
压缩机2具有排气口22和吸气口21,换热后的制冷剂可从吸气口21进入到压缩机2内,制冷剂被压缩机2压缩后可从排气口22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压缩机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其中,如图1-图2所示,储能组件1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1511和第二腔1521,储能组件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151、多个第二换热板152和储能介质。
具体地,多个第一换热板151和多个第二换热板152层叠相连以形成交错设置的第一腔1511和第二腔1521,第一换热板151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第二换热板152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第一换热板151的正面和第二换热板152的反面之间形成为第二腔1521的一部分,第二换热板152的正面与第一换热板151的反面之间形成为第一腔1511的一部分,第一腔1511用于制冷剂流通,多个第一腔1511可通过管道相连,这样制冷剂流过第一腔1511时与第一换热板151以及第二换热板152的接触面积大,制冷剂与储能介质的热量传递快,且第一腔1511为矩形腔体,矩形腔体内的制冷剂的流通量较大,从而提高制冷剂与储能介质的换热速度。
第二腔1521内填充有储能介质,储能介质能将换热后的能量存储,储能介质可以为相变储热介质,包括蜡质等材料,相变储热介质吸热或放热后通过自身相态的改变实现了热量的储存和释放,相变过程中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当然,储热介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比如熔盐等。
第二腔1521与第一腔1511均为矩形腔体,储能介质与构成第二腔1521的相邻的第一换热板151和第二换热板152的接触面积大,储能介质与第一换热板151和第二换热板152热量传递快,且第二腔1521的内部空间较大,适于填充较多的储能介质,即可提供更多的换热量,以满足各种不同热量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板式换热器,可增大储能介质、制冷剂与第一换热板151和第二换热板152的传热面积,提高换热能力,而且该换热器体积小,结构紧凑,且换热板为金属板,金属板的传热速度快,导热能力强,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速度,板式换热器的储能介质直接填充在换热器内部,省去了储能介质封装容器,结构更加紧凑。
下面参考图4描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具体地,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例如,图4中所示的左端)和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例如,图4中所示的上端)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与排气口22相连,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和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中的另一个与吸气口21相连,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2的排气口22相连,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1相连,或者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2的排气口22相连,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1相连,节流装置可以设在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例如,图4中所示的右端)和储能组件1的第二端口(例如,图4中所示的下端)之间。即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和储能组件1的第二端口可以分别与节流装置的两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部件之间相连可以直接相连或者中间通过其他部件相连。
如图4所示,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31时,和空气进行换热,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目的。制冷剂进入储能组件1后,可以与储能介质换热,储能介质吸热或放热后通过自身相态的改变实现了热量的储存和释放,且制冷剂在储能组件1内换热后无需与环境进行热交换,这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一体化结构,打破了传统空调器分体式结构的常规。
例如,如图4所示,当吸气口21与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相连,排气口22与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相连时,空调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冷量。从排气口2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可首先流向储能组件1,制冷剂在储能组件1内与储能介质换热后形成液态制冷剂并从储能组件1流向节流装置,制冷剂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并流向第一换热器31,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1内与空气换热以给使用者提供冷量并形成气态制冷剂,随后制冷剂从吸气口21返回到压缩机2。
相应地,当吸气口21与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相连,排气口22与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相连时,空调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利用储能组件1,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且将采用换热板式的储能组件1,增加换热板与储能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储能介质与制冷剂的换热效率,增强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换热板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实现了一体式设计,且采用换热板式的储能组件1,增加第一换热板151和第二换热板152与储能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增强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更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如图1-图2所示,第一换热板151包括第一主体板1512和环绕第一主体板1512周沿的第一周壁1513。第一主体板1512与第一周壁1513相连,比如,第一主体板1512与第一周壁1513焊接相连,第一主体板1512与第一周壁1513也可为一体成型,第二换热板152包括第二主体板1522和环绕第二主体板1522周沿的第二周壁1523,第二主体板1522和第二周壁1523的连接方式同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一周壁1513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周壁1513与相邻的第二主体板1522相连以形成第一腔1511,第二周壁1523与相邻的第一主体板1512相连以形成第二腔1521,这样,第一腔1511与第二腔1521交错层叠设置,第一腔1511内有制冷剂流通,第二腔1521内填充有储能介质,使得制冷剂与储能介质的换热效率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周壁1523沿层叠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周壁1513沿层叠方向的尺寸,且第二主体板1522、第一主体板1512的面积相同,这样,第二腔1521的容积大于第一腔1511的容积,第二腔1521填充的储能介质的体积大于第一腔1511内流通的制冷剂的体积,较多的储能介质具有较大的换热量,从而保证空调系统提供的换热量可满足实际需求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置于最外侧的第二主体板1522只需和相邻的第一主体板1512、第一周壁1513组成热交换通道,因此,最外侧的第二主体板1522不设有第二周壁1523,从而使得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均设有多个槽体155,多个槽体155沿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的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槽体155可有效增加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与储能介质、制冷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与储能介质、制冷剂的传热效率,以强化传热,提高空调系统的传热性能。
可选地,槽体155的结构形状包括很多种,比如,槽体155形成为人字形波纹、斜波纹、球形波纹,不同槽体155的形状均有利于增加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与储能介质、制冷剂的接触面积,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槽体形状,以便于第一主体板1512和第二主体板1522的传热作用。
如图1所示,储能组件1还包括:进口管153和出口管154,进口管153、出口管154连接到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一腔为1511多个,多个第一腔1511之间通过进口管153、出口管154连通。进口管153和出口管154的布置方式不限于图1所示的进口管153在下和出口管154在上的方式,二者的位置可以调换。进口管153的一端形成为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出口管154的一端形成为储能组件1的第二端口,或者进口管153的一端形成为储能组件1的第二端口,出口管154的一端形成为储能组件1的第一端口。
进口管153包括多段子进口管1531,出口管154包括多段子出口管,相邻的两个第一腔1511通过置于第二腔1521内的子进口管1531和子出口管连通,这样,第一腔1511与多段子进口管1531、多段子出口管形成连通的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可从最外侧的子进口管1531流入,并在制冷剂通道流通,进而与第二腔1521内的储能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再从置于最外侧的子出口管流出,以形成储能组件1的换热作用,且制冷剂在经过第二腔1521时,与储能介质之间被子进口管1531及子出口管隔绝,储能介质、制冷剂之间不会泄露,子进口管1531、子出口管与第一主体板1512、第二主体板1522焊接相连,当然,第二腔1521内也可设置密封圈作为相邻两个第一腔1511之间制冷剂流通的通道,密封圈将制冷剂与储能介质隔绝,同样,第一腔1511内的制冷剂与第二腔1521内的储能介质互不干涉。
具体地,进口管153和出口管154在第一主体板1512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两个对角区域,第一主体板1512与第二主体板1522均设有角孔56,需要说明的是,最两端的两个第二主体板1522和距离进口管最远的一个第一主体板1512均只设有一个角孔156,其余第二主体板1522、第一主体板1512均设有两个角孔156,角孔156分别和制冷剂的进口管153以及出口管154相连,制冷剂由进口管153流入后经过各个第一腔1511和储能介质换热,然后由出口管154流出。
其中,第二腔1521内填充储能介质,第一腔1511为制冷剂流道,如图1-图2所示第二腔1521的厚度与第一腔1511的厚度的比值介于3-7之间,即第二腔1521内储能介质的填充量的体积与第一腔1511内流通的制冷剂的体积的比值介于3-7之间,以便于第二腔1521内储能介质所提供的换热量满足第一腔1511内流通的制冷剂的换热量的需求。
当然,第二腔1521的厚度与第一腔1511的厚度的比值,具体可根据实际的换热量以及储能介质的蓄放热时间来确定,不同的需求会使二者的厚度比不同,满足实际的换热量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组件1的外壁包覆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保温层可使得储能组件1与外界几乎不发生热交换,从而保证换热效率,保温层的保温材料可以包括聚氨酯发泡层、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等。
若储能介质也可在后期充注入第二腔1521中,此时需要在板式换热器(比如第二换热板152上)设置充入口,此时储能介质可在第二腔1521内流通。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换向单元4,换向单元4包括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和第四接口44,压缩机2具有吸气口21和排气口22,排气口22与第一接口41相连,吸气口21与第三接口43相连,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与第二接口42相连,储能组件1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节流装置相连,储能组件1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44相连。换向单元4可以为四通阀或者开关与阀的组合来实现换向功能。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接口41可以与第二接口42和第四接口44中的其中一个换向连通,第三接口43可以与第二接口42和第四接口44中的另一个换向导通。例如,当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时,第三接口43与第四接口44连通;当第一接口41与第四接口44连通时,第三接口43与第二接口42连通。由此,可以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时,换向单元4的第一接口41与第四接口44连通,第三接口43与第二接口42连通。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2的排气口22、换向单元4的第一接口41、第四接口44、储能组件1、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31、换向单元4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最后从压缩机2的吸气口21回到压缩机2,如此循环。此时第一换热器31为蒸发器,储能组件1为冷凝器。制冷剂在流经储能组件1时,与储能介质进行换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储能介质吸收并储存起来,储能介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可以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31时,和空气进行换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此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空调器运行制热时,如图4所示,通过换向单元4可以实现对制冷剂流向的切换,换向单元4的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第三接口43与第四接口44连通。该过程中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2的排气口22、换向单元4的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第一换热器31、节流装置、储能组件1、换向单元4的第四接口44、第三接口43,最后从压缩机2的吸气口21回到压缩机2,如此循环。此时储能组件1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31为冷凝器。制冷剂在流经储能组件1时,和储能介质进行换热,制冷剂吸收储能介质中储存的热量,储能介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例如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31时,和空气进行换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以此达到制热的目的。
其中,在空调装置运行制冷的过程中,由于储能介质吸收并储存了冷凝热,其状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当储能介质全部转变为液态时,其储热能力达到上限,此时空调装置不能继续制冷,空调装置需启动第一再生过程使储能介质恢复储热能力。该过程类似于电池充电,可使储能介质在短时间内由液态全部转变为固态,重新恢复储热的能力,这样空调装置便可继续制冷。储能介质第一再生过程的实现方式为,停止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后,启动空调装置的制热循环,使制冷剂吸收储能介质储存的热量,储能介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恢复储热能力。该再生过程可以在空调装置不需要制冷时启动,例如可以在夜晚时段启动。由于第一再生过程中空调装置所在的房间会送入热风,因此需将该房间和室内其他空间连通的门窗关闭,避免热量进入室内其他空间。空调装置所在的房间和室外连通的窗户可打开,以便空气流通,室外空气同时可将空调装置所在的房间内热量带走。当然,空调器为便携式空调时,上述过程可放在室外进行,以避免空调器吹出的热风对室内空气状态造成影响。
同样的,在空调装置运行制热的过程中,由于制冷剂从储能介质中吸收热量,储能介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当储能介质全部转变为固态时,其放热能力达到上限,此时空调系统组件不能继续制热,空调系统组件需启动第二再生过程使储能介质恢复放热的能力。该第二再生过程和上述第一再生过程相反,可使储能介质在短时间内由固态全部转变为液态,重新恢复放热的能力,这样空调装置便可继续制热。其实现方式为,停止空调装置的制热循环,启动空调装置制冷循环,该过程中储能介质吸收并储存冷凝热,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由此恢复放热能力。该第二再生过程通常在空调装置不需要制热时启动。由于第二再生过程中空调装置所在的房间会送入冷风,因此需将该房间和室内其他空间连通的门窗关闭,避免冷风进入室内其他空间。空调装置所在的房间和室外连通的窗户可打开,以便空气流通。当然,空调器为便携式空调时,上述过程可放在室外进行,以避免空调器吹出的热风对室内空气状态造成影响。
由此,通过设置换向单元4,可以方便地切换空调器的模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空调器提供冷量或热量。同时,可以通过切换空调器的模式实现再生功能,使储能介质重新恢复储热和放热的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63和第三节流元件69。空调器进一步包括:第一节流支路和第三节流支路。第一节流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61,第三节流支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67。
具体地,第一节流支路的一端(例如,图中4的左端)与第一换热器31相连,第一节流支路的另一端(例如,图4中的右端)与储能组件1相连。第一节流元件63与第一单向阀61串联连接在第一节流支路上,第一单向阀61位于第一节流元件63的邻近储能组件1的一端以使储能组件1内的制冷剂流向第一节流元件63。第一节流元件63与第一单向阀61之间还可设有第一干燥过滤器62,第一干燥过滤器62用于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
如图4所示,第三节流支路与第一节流支路并联在第一换热器31和储能组件1之间,第三节流元件69和第三单向阀67串联在第三节流支路上,第三单向阀67位于第三节流元件69的邻近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以使第一换热器31内的制冷剂流向第三节流元件69。第三节流元件69与第三单向阀67之间还可设有第三干燥过滤器68,第三干燥过滤器68用于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
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节流元件63对制冷过程中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通过第三节流元件69对制热过程中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从而可以选用不同的节流元件分别对制冷过程和制热过程中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保证了节流降压效果,提高空调系统组件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63和第三节流元件69可以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多个第二换热板和储能介质,所述第一换热板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所述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所述第二换热板包括正面、以及位于所述正面相对另一侧的反面,所述第一换热板的正面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反面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板的正面与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反面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一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腔用于流通制冷剂,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腔内填充有所述储能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包括第一主体板和环绕所述第一主体板周沿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二换热板包括第二主体板和环绕所述第二主体板周沿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周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主体板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周壁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主体板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板和所述第二主体板均设有多个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形成为人字形波纹、斜波纹、球形波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一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腔之间通过所述进口管、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或者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二端口,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储能组件的第一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包括多段子进口管,所述出口管包括多段子出口管,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通过置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所述子进口管和所述子出口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两个对角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腔的厚度的比值介于3-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的外壁包覆有保温层;
或者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单元,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储能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箱体,所述空调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箱体内。
CN201820636205.2U 2017-10-30 2018-04-28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Active CN2081706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2011 2017-10-30
CN2017214220114 2017-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0604U true CN208170604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6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6205.2U Active CN208170604U (zh) 2017-10-30 2018-04-28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06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9165A (zh) * 2018-12-03 2019-04-05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全热交换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38282A (zh) * 2020-02-27 2020-06-05 山东大学 一种板式储能装置、系统及储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9165A (zh) * 2018-12-03 2019-04-05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全热交换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38282A (zh) * 2020-02-27 2020-06-05 山东大学 一种板式储能装置、系统及储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5765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594925A (zh)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234941A (zh) 一种客车集中热管理系统
CN10237888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208170604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207555795U (zh) 桌面式空调器
CN206765752U (zh) 一种客车集中热管理系统
CN109724190A (zh) 空调器
CN208170532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106969395A (zh) 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暖系统
JP298002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06572818U (zh) 空调器
CN103148553A (zh) 冰蓄冷式制热水供冷暖气中央空调
CN208595611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208186911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208475518U (zh) 空调器
CN208920434U (zh) 空调式洗涤电器
CN217979087U (zh) 空调系统
CN110230882A (zh) 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跨临界co2空气源系统
CN109990412A (zh) 机械制冷结合自然冷却方式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208205216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108836209A (zh) 洗涤电器
CN114413363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779722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8973724U (zh) 洗涤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