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9227U -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69227U
CN208169227U CN201820457975.0U CN201820457975U CN208169227U CN 208169227 U CN208169227 U CN 208169227U CN 201820457975 U CN201820457975 U CN 201820457975U CN 208169227 U CN208169227 U CN 208169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orking chamber
backwater cavity
water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79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579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69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69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69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采用超强吸水剂技术和钢丝绳技术,静密封面在采用带钢丝绳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密封的同时,还有带钢丝绳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进行间隙封堵;润滑导向部位采用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还有阀芯/推杆的密封润滑分别设置往复孔用/轴用、插装或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呈文氏管结构的沉割槽,减轻冲击,减少磨损;改变阀体各工作腔形状尺寸,使阀芯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实现八种滑阀机能;各水口外端面,设两个环形槽,安装带钢丝绳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钢丝绳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等多项创新技术。解决密封和润滑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液压行业。

Description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背景技术
由本发明人发表的文献:何旺成.进口热固性塑料注射机维修实例[J].工程塑料应用,1998,26(5):22-23.可知,早在二、三十年前,包括比例压力流量控制轴向柱塞变量泵在内的油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就已经是先进技术。但是,众所周知,液压油存在污染和易燃两大严重缺陷,不仅导致油压传动在一切生态建设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医药卫生、电子工程、船舶工程、海洋产业和水利工程等行业,难以推广应用;而且导致油压传动在高温明火及易燃易爆环境,如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热加工和煤矿井下等行业,也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在工业4.0时代呼唤下,传统的水(包括海水和淡水,下同)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再次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但是,由于水的粘度比矿物油低,所以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等水液压元件的密封和润滑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与此相关信息,可查阅文献:刘银水.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4~100、159~164。从该文献及相关专利信息可知,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类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和润滑等核心技术以及多种滑阀机能等关键技术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尚未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换向阀,包括左边电磁铁、右边电磁铁、左边弹簧、右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阀盖、阀体和阀芯,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两个阀盖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电磁铁和右边电磁铁,两个阀盖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和右边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或回水腔连通流道沟通,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采用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时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即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左回水腔和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左回水口及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分别与阀芯轴左端和阀芯轴右端连接,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此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电磁铁或右边电磁铁之间均有压盖隔开,且此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以利于该阀体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比例换向阀,包括位移传感器、左边比例电磁铁、右边比例电磁铁、左边弹簧、右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阀盖、阀体和阀芯,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两个阀盖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两个阀盖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和右边弹簧,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左边比例电磁铁或右边比例电磁铁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或回水腔连通流道沟通;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 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即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分别与阀芯轴左端和阀芯轴右端连接,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此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比例电磁铁或右边比例电磁铁之间均有压盖隔开,且此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以利于该阀体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包括左阀盖、阀体、阀芯和右阀盖,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阀盖和右阀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腔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即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轴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轴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阀盖、阀体和右阀盖之间设有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所述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用于与先导阀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所述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左先导腔由左阀盖内孔与阀体左端内孔组成;所述右先导腔由右阀盖内孔与阀体右端内孔组成;所述左阀盖和右阀盖上分别安装有用于调节阀芯行程的左边调节弹簧、右边调节弹簧、左调节螺旋机构、右调节螺旋机构、左弹簧座、右弹簧座和安装在上述弹簧座上的若干个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的内侧,分别顶在阀芯轴左轴端和阀芯轴右轴端上,所述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的外侧,分别顶在左弹簧座和右弹簧座上,通过分别旋转左调节螺旋机构和右调节螺旋机构,进而分别推动左弹簧座和右弹簧座、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以及阀芯轴左轴端和阀芯轴右轴端,实现调节阀芯行程。
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以利于该阀体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水液压组合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液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为上述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为上述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在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任意选择;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电磁铁和右边电磁铁,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以及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实现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水液压组合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为上述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比例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为上述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在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任意选择;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以及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实现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所述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以与输入电流成一定比例的力,推动先导阀的阀芯移动,并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从而通过先导阀控制主阀输出水流的方向和流量大小;所述的流量大小和水流方向随输入信号的大小及方向而改变,进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并反馈。
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具体为:一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封闭,为E型滑阀机能,二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沟通,为H型滑阀机能,三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左工作腔及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U型滑阀机能,四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右工作腔及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L型滑阀机能,五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沟通,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封闭,为M型滑阀机能,六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分别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为J型滑阀机能,七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P型滑阀机能,八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F型滑阀机能。
所述的V形密封装置甲/乙/丙/丁包括至少1个V形环甲/乙/丙/丁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乙/丙/丁;V形环甲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V形环乙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乙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环丙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丙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V形环丁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丁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密封装置丙和V形密封装置丁适用于往复孔用和旋转孔用密封,V形密封装置甲和V形密封装置乙适用于往复轴用和旋转轴用密封;1个V形密封装置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同向安装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反向安装用于双向密封;
V形密封装置的V形环由1个支承环、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n+1)个V形多功能圈及1个压环,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和压环是作为该V形环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和V形多功能圈均位于支承环和压环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与(n+1)个V形多功能圈置于支承环和压环之间时,且按支承环、第1个V形多功能圈、第1个V形密封圈、第2个V形多功能圈、……、第n个V形密封圈、第(n+1)个V形多功能圈、压环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V形密封圈、压环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V形多功能圈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V形密封装置的保护环由支承体及嵌入该支承体内孔/外圆的橡胶或塑料层组成;支承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的内孔/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为内螺纹/外螺纹;
所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包括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所述的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包括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
所述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包括两侧的导向段甲和中间的水膜润滑段,两侧的导向段甲对称分布;该水膜润滑段沿圆周方向即轴向剖面呈V形槽状,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
上述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包括组合支承环、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和密封防尘组合圈;
所述组合支承环,设置1个用于安装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材料槽;在材料槽外侧有1个用于吸水润滑的润滑槽,并由此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在润滑槽两侧,各有1个用于安装密封防尘组合圈的组合槽,并由此形成密封防尘段;在两个组合槽的外侧,各有1个导向段乙;
所述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安装在组合支承环的材料槽内,利用超强吸水剂的高吸收性和保水性,在润滑槽区域内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
在上述两个组合槽内,通过密封防尘组合圈的密封,进而保证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长期润滑效果;
所述密封防尘组合圈,包括两个组件,一是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该组件由1个丙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丙密封圈骨架钢丝绳;二是钢丝绳骨架防尘圈,该组件由1个防尘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防尘圈骨架钢丝绳。
上述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人研制的塑料注射成型机和金刚石串珠绳开刃机及矿山开采潜孔钻机等多种专业设备的油液压系统中,大量使用油液压滑阀式电磁/电磁比例/电液/电液比例换向阀。本实用新型借鉴油液压滑阀式换向阀技术,并根据水液压系统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一是采用具有自适应功能的V形密封装置,形成水膜润滑,减少乃至避免水泄漏,降低水中运动零部件的运动阻力,减少乃至避免液压卡紧的发生;二是与油液压滑阀式换向阀通过改变阀芯结构改变滑阀机能的传统思路不同,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采用的水液压密封和润滑创新技术特征,在不改变阀芯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E型、H型、U型、L型、M型、J 型、P型和F型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以利于该阀体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三是与油液压滑阀式换向阀的O形密封圈直接安装在各油口端面的传统思路不同,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采用的水液压密封创新技术特征,在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分别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从而使各水口两个同轴环形槽处的密封圈既避免水液压冲击,且承受的水压力也大大降低,进而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人研制的废气处理设备中,采用文氏管除尘净化装置,取得很好的效果。与油液压滑阀式换向阀的油腔沉割槽突变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即分别呈文氏管的渐变收缩管和渐变扩张管结构,从而有效地减轻水液压冲击;与此同时,液压水通过渐变扩张管区间,由于流速变慢,有利于水里的颗粒状杂质集聚在扩张管部位,进而减少颗粒状杂质对下游液压元件的磨损。
在本发明人研制的生理卫生用品生产线中,均安装有超强吸水剂铺放装置和高吸收芯层滚压滚切装置;实践证明,采用超强吸水剂的生理卫生用品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和膨胀等功能。在本发明人研制的节能减偏多绳串珠锯(专利号ZL201210407238.7、ZL201220550501.3)等金刚石串珠锯设备中,锯切工具串珠绳的护套采用橡胶/塑料层包覆钢丝绳的技术,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用橡胶/塑料层包覆钢丝绳,从而提高密封圈的强度、耐疲劳性能和密封效果;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采用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钢丝绳,既发挥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膨胀性能、密封性能、耐气候性能、耐老化性能以及耐化学药品性能,又发挥钢丝绳的强度和耐疲劳性能,保证有效密封,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端面和/或外圆的静密封面,且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对静密封面起密封作用,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对静密封面间隙起封堵作用;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使超强吸水剂的超强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在水液压元件润滑领域,得以充分发挥。
本实用新型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和图4为实施例1~实施例5所应用的V形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结构及其一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7b为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结构及其另一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8a为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结构及其一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8b为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结构及其另一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8c为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在端面和/或外圆静密封面的一个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8d为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在端面和/或外圆静密封面的另一个安装方案示意图。
图9为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10b为密封防尘组合圈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为实施例1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为实施例2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为实施例3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分别为实施例4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为实施例5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6~图23分别为E型、H型、U型、L型、M型、J 型、P型和F型滑阀机能的内部结构形状及其外侧所设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永久标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发明内容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为区别各实施例的同名组件零件部位起见,在相关同名组件零件的名称前/后,分别加上“甲”、“乙”、“丙”和“丁”或“左”和“右”或“左边”和“右边”等字样,无特别的顺序含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各弹簧座上的若干个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此处的“若干个”优选为2个~5个,最优选为2个。
实施例1 如图11a和图11b以及图16~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换向阀,依靠电磁铁的推力或弹簧的反力,推动阀芯移位,改变阀体内部各水腔的沟通状况,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该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左边电磁铁9a、右边电磁铁9b、左边弹簧8-2a、右边弹簧8-2b、左边推杆10a、右边推杆10b、阀盖8、阀体7和阀芯6,在阀体7内部安装有阀芯6,在阀体7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8,两个阀盖8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电磁铁9a和右边电磁铁9b,两个阀盖8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8-2a、左边推杆10a、右边推杆10b和右边弹簧8-2b,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7包括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分列进水腔P的两侧,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列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外侧,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通过阀体7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7-1a或回水腔连通流道7-1b沟通,当螺母紧固件6-3内侧安装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时,阀体7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7-1a,使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螺母紧固件6-3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时,阀体7内部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7-1b, 使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6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A两个端面的间距Laa、左工作腔A与进水腔P及左回水腔Ta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ap及Lat ,通过改变右工作腔B两个端面的间距Lbb、右工作腔B与进水腔P及右回水腔Tb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bp及Lbt,控制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6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阀体7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7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7-2,以利于该阀体7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如图16~图23所示,即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别与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接通,所述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所述阀芯6包括阀芯轴6-5、套筒6-2和螺母紧固件6-3,且整个阀芯6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6-4a、螺母紧固件6-3、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6-1、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螺母紧固件6-3和阀芯轴右端6-4b,且上述四处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1C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1D,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6-5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所述阀芯轴肩6-1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6-2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7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内;所述左边推杆10a和右边推杆10b分别与阀芯轴左端6-4a和阀芯轴右端6-4b连接,左边推杆10a和右边推杆10b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电磁铁9a或右边电磁铁9b之间均有压盖8-1隔开,且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1A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1B,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实施例2 如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6~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比例换向阀,该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位移传感器12、左边比例电磁铁11a、右边比例电磁铁11b、左边弹簧8-2a、右边弹簧8-2b、左边推杆10a、右边推杆10b、阀盖8、阀体7和阀芯6,在阀体7内部安装有阀芯6,在阀体7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8,两个阀盖8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比例电磁铁11a和右边比例电磁铁11b,两个阀盖8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8-2a、左边推杆10a、右边推杆10b和右边弹簧8-2b,位移传感器12安装于左边比例电磁铁11a或右边比例电磁铁11b外侧;所述左边比例电磁铁11a或右边比例电磁铁11b以与输入电流成一定比例的力,推动阀芯6移动,从而控制输出水流的方向和流量大小;水液压系统的流量大小和水流方向随输入信号的大小及方向而改变,进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12检测并反馈,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7包括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分列进水腔P的两侧,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列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外侧,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通过阀体7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7-1a或回水腔连通流道7-1b沟通,当螺母紧固件6-3内侧安装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时,阀体7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7-1a,使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螺母紧固件6-3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时,阀体7内部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7-1b, 使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6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A两个端面的间距Laa、左工作腔A与进水腔P及左回水腔Ta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ap及Lat ,通过改变右工作腔B两个端面的间距Lbb、右工作腔B与进水腔P及右回水腔Tb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bp及Lbt,控制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6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阀体7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7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7-2,以利于该阀体7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如图16~图23所示,即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别与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接通,所述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所述阀芯6包括阀芯轴6-5、套筒6-2和螺母紧固件6-3,且整个阀芯6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6-4a、螺母紧固件6-3、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6-1、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螺母紧固件6-3和阀芯轴右端6-4b,且上述四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1C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1D,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6-5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所述阀芯轴肩6-1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6-2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7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内;所述左边推杆10a和右边推杆10b分别与阀芯轴左端6-4a和阀芯轴右端6-4b连接,左边推杆10a和右边推杆10b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比例电磁铁11a或右边比例电磁铁11b之间均有压盖8-1隔开,且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1A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1B,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实施例3 如图13a和图13b以及图16~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包括左阀盖14a、阀体7、阀芯6和右阀盖14b,在阀体7内部安装有阀芯6,在阀体7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阀盖14a和右阀盖14b,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7包括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分列进水腔P的两侧,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列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外侧,且通过阀体7内部的回水腔连通流道7-1b,使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在不改变阀芯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的形状尺寸,即通过改变左工作腔A两个端面的间距Laa、左工作腔A与进水腔P及左回水腔Ta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ap及Lat ,通过改变右工作腔B两个端面的间距Lbb、右工作腔B与进水腔P及右回水腔Tb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Lbp及Lbt,控制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6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多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阀体7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7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以利于该阀体7在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中的识别;所述多种滑阀机能,如图16~图23所示,即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包括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分别与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接通,所述进水口p、左工作水口a、右工作水口b及左回水口ta、右回水口tb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所述阀芯6包括阀芯轴6-5、套筒6-2和螺母紧固件6-3,且整个阀芯6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轴端6-4c、螺母紧固件6-3、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6-1、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6-2、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螺母紧固件6-3和阀芯轴右轴端6-4d,且上述四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1C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1D,都采用反向安装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6-5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所述阀芯轴肩6-1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6-2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7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2.b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3.a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3.b内;所述左阀盖14a、阀体7和右阀盖14b之间设有左控制水流道13a和右控制水流道13b,所述左控制水流道13a上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上端K″分别用于与先导阀左工作水口a和右工作水口b沟通,所述左控制水流道13a下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下端k″分别与左先导腔15a和右先导腔15b沟通;所述左先导腔15a由左阀盖14a内孔与阀体7左端内孔组成;所述右先导腔15b由右阀盖14b内孔与阀体7右端内孔组成;所述左阀盖14a和右阀盖14b上分别安装有用于调节阀芯6行程的左边调节弹簧16a、右边调节弹簧16b、左调节螺旋机构18a、右调节螺旋机构18b、左弹簧座17a、右弹簧座17b和安装在上述弹簧座上的若干个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所述左边调节弹簧16a和右边调节弹簧16b的内侧,分别顶在阀芯轴左轴端6-4c和阀芯轴右轴端6-4d上,所述左边调节弹簧16a和右边调节弹簧16b的外侧,分别顶在左弹簧座17a和右弹簧座17b上,通过分别旋转左调节螺旋机构18a和右调节螺旋机构18b,进而分别推动左弹簧座17a和右弹簧座17b、左边调节弹簧16a和右边调节弹簧16b以及阀芯轴左轴端6-4c和阀芯轴右轴端6-4d,实现调节阀芯6行程。
实施例4 如图14a和图14b以及图16~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液压组合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液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为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为实施例3所述的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在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任意选择;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13a上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上端K″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a和右工作水口b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13a下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下端k″分别与左先导腔15a和右先导腔15b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电磁铁9a和右边电磁铁9b,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13a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以及左先导腔15a和右先导腔15b,实现对主阀的阀芯6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5 如图15a和图15b以及图16~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液压组合滑阀式换向阀,为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为实施例2所述的用于水液压系统的电磁比例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为实施例3所述的用于水液压系统的液动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在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任意选择;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13a上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上端K″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a和右工作水口b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13a下端k′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下端k″分别与左先导腔15a和右先导腔15b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比例电磁铁11a和右边比例电磁铁11b,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13a和右控制水流道13b以及左先导腔15a和右先导腔15b,实现对主阀的阀芯6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所述左边比例电磁铁11a和右边比例电磁铁11b以与输入电流成一定比例的力,推动先导阀的阀芯6移动,并对主阀的阀芯6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从而通过先导阀控制主阀输出水流的方向和流量大小;所述的流量大小和水流方向随输入信号的大小及方向而改变,进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12检测并反馈。
对上述各实施例共同具有的多种滑阀机能,即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综述如下:一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全部封闭,为E型滑阀机能(详见图16),二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和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全部沟通,为H型滑阀机能(详见图17),三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和左工作腔A及相邻的左回水腔Ta封闭,右工作腔B和相邻的右回水腔Tb沟通,为U型滑阀机能(详见图18),四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和右工作腔B及相邻的右回水腔Tb封闭,左工作腔A和相邻的左回水腔Ta沟通,为L型滑阀机能(详见图19),五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左工作腔A和右工作腔B沟通,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封闭,为M型滑阀机能(详见图20),六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P封闭,左工作腔A、右工作腔B分别和相邻的左回水腔Ta、右回水腔Tb沟通,为J型滑阀机能(详见图21),七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左工作腔A和相邻的左回水腔Ta封闭,进水腔P、右工作腔B和相邻的右回水腔Tb沟通,为P型滑阀机能(详见图22),八是阀芯6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右工作腔B和相邻的右回水腔Tb封闭,进水腔P、左工作腔A和相邻的左回水腔Ta沟通,为F型滑阀机能(详见图23)。有关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图形符号,可参考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5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1-510~21-527。上述文氏管结构,可参考文献:王纯,张殿印.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08~812。
上述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的五个实施例,均涉及本实用新型在水液压密封和润滑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现在,将这些创新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分述如下。
V形密封装置实施例
现有技术V形密封圈,一是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1-406~11-408,包括支承环、密封圈和压环,没有本实用新型V形密封装置的结构及其各项创新技术特征,只适用于油液压系统密封,不适用于水液压系统密封;二是详见文献:刘银水.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59~164,虽有适用于水液压系统密封的V形密封圈,但是该V形密封圈,不具备本实用新型V形密封装置的结构及其各项创新技术特征;同时,查阅相关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具备本实用新型V形密封装置结构特征的同类技术;
本实用新型V形密封装置至少有以下4个实施例(详见图1~图6);一是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1A(详见图1);二是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1B(详见图2);三是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1C(详见图3);四是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1D(详见图4);
本实用新型轴用插装/轴用叠加/孔用插装/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甲1A /V形密封装置乙1B /V形密封装置丙1C /V形密封装置丁1D分别包括至少1个V形环甲1A-2/V形环乙1B-2/V形环丙1C-2/V形环丁1D-2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乙/丙/丁1A-1/1B-1/1C-1/1D-1和1A-3/1B-3/1C-3/1D-3;V形环甲1A-2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1A-1和1A-3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甲1A-2.1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甲1A-1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甲1A-3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甲1A-2.4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乙1B-2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乙1B-1和1B-3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环丙1C-2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丙1C-1和1C-3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丙1C-2.1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丙1C-3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丙1C-1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丙1C-2.4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丁1D-2及其两侧的保护环丁1D-1和1D-3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密封装置丙1C和V形密封装置丁1D适用于往复孔用和旋转孔用密封,V形密封装置甲1A和V形密封装置乙1B适用于往复轴用和旋转轴用密封;1个V形密封装置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同向安装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反向安装用于双向密封;
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1A的V形环甲1A-2由1个支承环甲1A-2.1、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甲1A-2.2、(n+1)个V形多功能圈甲1A-2.3及1个压环甲1A-2.4,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甲1A-2.1和压环甲1A-2.4是作为该V形环甲1A-2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甲1A-2.2和V形多功能圈甲1A-2.3均位于支承环甲1A-2.1和压环甲1A-2.4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甲1A-2.2与(n+1)个V形多功能圈甲1A-2.3置于支承环甲1A-2.1和压环甲1A-2.4之间时,且按支承环甲1A-2.1、第1个V形多功能圈甲1A-2.3、第1个V形密封圈甲1A-2.2、第2个V形多功能圈甲1A-2.3、……、第n个V形密封圈甲1A-2.2、第(n+1)个V形多功能圈甲1A-2.3、压环甲1A-2.4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甲1A-2.1、V形密封圈甲1A-2.2、压环甲1A-2.4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甲1A-2.3;V形多功能圈甲1A-2.3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甲1A-2.2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甲1A-2.3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甲1A-2.2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甲1A-2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支承环甲1A-2.1、V形密封圈甲1A-2.2和压环甲1A-2.4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甲1A-2.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甲1A的保护环甲1A-1和甲1A-3由支承体甲1A-1.1和甲1A-3.1及嵌入该支承体甲1A-1.1和甲1A-3.1的橡胶或塑料层甲1A-1.2和甲1A-3.2组成;支承体甲1A-1.1和甲1A-3.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甲1A-1.2和甲1A-3.2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为内螺纹;
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1B的V形环乙1B-2由1个支承环乙1B-2.1、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乙1B-2.2、(n+1)个V形多功能圈乙1B-2.3及1个压环乙1B-2.4,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乙1B-2.1和压环乙1B-2.4是作为该V形环乙1B-2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乙1B-2.2和V形多功能圈乙1B-2.3均位于支承环乙1B-2.1和压环乙1B-2.4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乙1B-2.2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乙1B-2.3置于支承环乙1B-2.1和压环乙1B-2.4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乙1B-2.1、第1个V形多功能圈乙1B-2.3、第1个V形密封圈乙1B-2.2、第2个V形多功能圈乙1B-2.3、……、第n个V形密封圈乙1B-2.2、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乙1B-2.3、压环乙1B-2.4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乙1B-2.1、V形密封圈乙1B-2.2、压环乙1B-2.4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乙1B-2.3;V形多功能圈乙1B-2.3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乙1B-2.2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乙1B-2.3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乙1B-2.2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乙1B-2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支承环乙1B-2.1、V形密封圈乙1B-2.2和压环乙1B-2.4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乙1B-2.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乙1B的保护环乙1B-1和乙1B-3由支承体乙1B-1.1和乙1B-3.1及嵌入该支承体乙1B-1.1和乙1B-3.1的橡胶或塑料层乙1B-1.2和乙1B-3.2组成;支承体乙1B-1.1和乙1B-3.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乙1B-1.2和乙1B-3.2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为内螺纹;
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1C的V形环丙1C-2由1个支承环丙1C-2.1、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丙1C-2.2、(n+1)个V形多功能圈丙1C-2.3及1个压环丙1C-2.4,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丙1C-2.1和压环丙1C-2.4是作为该V形环丙1C-2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丙1C-2.2和V形多功能圈丙1C-2.3均位于支承环丙1C-2.1和压环丙1C-2.4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丙1C-2.2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丙1C-2.3置于支承环丙1C-2.1和压环丙1C-2.4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丙1C-2.1、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丙1C-2.3、第1个V形密封圈丙1C-2.2、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丙1C-2.3、……、第n个V形密封圈丙1C-2.2、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丙1C-2.3、压环丙1C-2.4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丙1C-2.1、V形密封圈丙1C-2.2、压环丙1C-2.4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丙1C-2.3;V形多功能圈丙1C-2.3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丙1C-2.2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丙1C-2.3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丙1C-2.2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丙1C-2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支承环丙1C-2.1、V形密封圈丙1C-2.2和压环丙1C-2.4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丙1C-2.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丙1C的保护环丙1C-1和丙1C-3由支承体丙1C-1.1和丙1C-3.1及嵌入该支承体丙1C-1.1和丙1C-3.1的橡胶或塑料层丙1C-1.2和丙1C-3.2组成;支承体丙1C-1.1和丙1C-3.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丙1C-1.2和丙1C-3.2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为外螺纹;
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1D的V形环丁1D-2由1个支承环丁1D-2.1、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丁1D-2.2、(n+1)个V形多功能圈丁1D-2.3及1个压环丁1D-2.4,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丁1D-2.1和压环丁1D-2.4是作为该V形环丁1D-2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丁1D-2.2和V形多功能圈丁1D-2.3均位于支承环丁1D-2.1和压环丁1D-2.4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丁1D-2.2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丁1D-2.3置于支承环丁1D-2.1和压环丁1D-2.4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丁1D-2.1、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丁1D-2.3、第1个V形密封圈丁1D-2.2、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丁1D-2.3、……、第n个V形密封圈丁1D-2.2、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丁1D-2.3、压环丁1D-2.4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丁1D-2.1、V形密封圈丁1D-2.2、压环丁1D-2.4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丁1D-2.3;V形多功能圈丁1D-2.3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丁1D-2.2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丁1D-2.3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丁1D-2.2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丁1D-2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支承环丁1D-2.1、V形密封圈丁1D-2.2和压环丁1D-2.4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丁1D-2.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丁1D的保护环丁1D-1和丁1D-3由支承体丁1D-1.1和丁1D-3.1及嵌入该支承体丁1D-1.1和丁1D-3.1的橡胶或塑料层丁1D-1.2和丁1D-3.2组成;支承体丁1D-1.1和丁1D-3.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丁1D-1.2和丁1D-3.2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为外螺纹;
V形密封装置的创新技术特征:一是各实施例配置保护环,且保护环由支承体及嵌入该支承体的橡胶或塑料层组成,橡胶或塑料层内孔或外圆设置降压缓冲螺旋槽L;该降压缓冲螺旋槽L既可蓄水形成水膜润滑;又可降低V形密封圈外围水压,减少V形密封圈区域的水泄漏;还可降低在水中运动的零部件(如活塞、柱塞、活塞杆、阀芯和轴等)的运动阻力;二是各实施例的V形环由1个支承环、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n+1)个V形多功能圈及1个压环,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在V形环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当水压偏高可能出现泄漏时,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里的水压使V形密封圈的V形口撑开,使内外圆柱面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减少乃至避免泄漏的发生;当水中运动的零部件(如活塞、柱塞、活塞杆、阀芯和轴等)可能出现液压卡紧时,V形密封圈的V形口往内收缩,向外圆小空间K1和内孔小空间K2挤压,使内外圆柱面之间的间隙加大,从而减少乃至避免液压卡紧的发生;因此,本装置具有自适应功能;上述n优选为1~13;
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实施例
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详见图7a及图7b,其组成包括,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2-1和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2-2,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2-2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2-1外面;
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创新技术特征,采用橡胶/塑料层包覆钢丝绳,从而提高密封圈的强度和耐疲劳性能,以保证有效密封,进而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有关钢丝绳技术特征,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2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9-7~9-56;根据不同的密封要求,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既可安装在图7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2.a内,也可安装在图7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2.b内;本实用新型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2.b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V形侧边密封槽对包覆钢丝绳骨架的O形密封圈有更大的摩擦力,使该密封圈在密封槽内更加准确定位,更加有效密封;现有技术的O形密封圈,一是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1-364~11-391,由橡胶/塑料制造,没有配置钢丝绳骨架,因此没有上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各项创新技术特征;二是详见文献:刘银水.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59~164,没有类似结构形状的产品,同样没有上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各项创新技术特征;同时,查阅相关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具备本实用新型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结构特征的同类技术;
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实施例
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详见图8a及图8b,其组成包括,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3-1和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3-2,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3-2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3-1外面;图8c和图8d所示为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在端面和/或外圆的静密封面的两种安装方案示意图。两种安装方案,槽型结构不同,布局相同;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均安装在内侧,对静密封面起密封作用;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均安装在外侧,对静密封面间隙起封堵作用。有关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及其制作,详见文献: 邹新禧.超强吸水剂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51~557和640~672;虽然,在建筑领域,已有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在混凝土块间接缝止水的成功实践,且结果已经表明,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和密封性能、较好的耐气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耐化学药品性能,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将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用于液压气动密封行业,尤其是水液压密封技术的先例,据此,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属于创新技术;
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创新技术特征,采用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钢丝绳,既可充分发挥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良好的膨胀性能和密封性能、较好的耐气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耐化学药品性能,又可充分发挥钢丝绳的强度和耐疲劳性能,以保证有效密封,进而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有关钢丝绳技术特征,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2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9-7~9-56;根据不同的密封要求,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既可安装在图8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矩形截面环型槽乙3.a内,也可安装在图8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3.b内;本实用新型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3.b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V形侧边密封槽对包覆钢丝绳骨架的O形密封圈有更大的摩擦力,使该密封圈在密封槽内更加准确定位,更加有效密封;现有技术的O形密封圈,一是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1-364~11-391,由橡胶/塑料制造,没有配置钢丝绳骨架,更没有采用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钢丝绳,因此没有上述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各项创新技术特征;二是详见文献:刘银水.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59~164,没有类似结构形状的产品,同样没有上述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各项创新技术特征;同时,查阅相关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具备本实用新型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结构特征的同类技术;
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实施例
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4,具有水润滑导向组合功能,详见图9,其结构如下;该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包括两侧的导向段甲X4段和中间的水膜润滑段SR段,两侧的导向段甲X4段优选对称分布;该水膜润滑段SR段沿圆周方向即轴向剖面呈V形槽状,由此构成贮存水的“肚子”( V形槽内部)大,进出水的“嘴巴”( V形槽两侧)小的形状,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该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可满足活塞、柱塞和阀芯等组件的纯水润滑和导向功能需要;现有技术的纯水润滑,一是详见文献: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第2卷和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8-95~8-98和11-171~11-251,没有类似结构形状的产品;二是详见文献:刘银水.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4~178,没有类似结构形状的产品;因而本实用新型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具有创新性;同时,查阅相关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具备本实用新型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结构特征的同类技术;
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实施例
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采用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润滑,并附加密封防尘和导向组合功能,详见图10a,其组成包括,组合支承环5-1、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5-2 和密封防尘组合圈5-3;组合支承环5-1,该组合支承环5-1设置1个用于安装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5-2的材料槽C1;在材料槽C1外侧有1个用于吸水润滑的润滑槽C2,并由此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JR段;在润滑槽C2两侧,各有1个用于安装密封防尘组合圈5-3的组合槽C3,并由此形成密封防尘段FC段;在两个组合槽C3的外侧,各有1个导向段乙X5段;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5-2,该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5-2安装在组合支承环5-1的材料槽C1内,利用超强吸水剂的高吸收性和保水性,在润滑槽C2区域内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JR段;在两个组合槽C3内,通过密封防尘组合圈5-3的密封,进而保证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5-2的长期润滑效果;密封防尘组合圈5-3,包括两个组件;一是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5-3.1,该组件由1个丙密封圈橡胶/塑料层5-3.1.2 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丙密封圈骨架钢丝绳5-3.1.1 ;二是钢丝绳骨架防尘圈5-3.2,该组件由1个防尘圈橡胶/塑料层5-3.2.2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防尘圈骨架钢丝绳5-3.2.1 ;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5-3.1和钢丝绳骨架防尘圈5-3.2的结构特征与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2基本相同,恕不赘述;该密封防尘组合圈5-3 也可专用于需要密封防尘的部位,详见图10b;
有关超强吸水剂的吸收性能和保水性能、在生理卫生用品的应用及高吸水片制作,一是见文献:邹新禧.超强吸水剂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02~444、534~550和640~689;二是见文献:中国轻工集团生活用纸技术中心.中国生活用纸年鉴2002[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32~469和571~580;虽然在生理卫生用品,如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婴儿纸尿裤和成人失禁用品等应用领域,已充分证明超强吸水剂具有超强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将超强吸水剂用于摩擦副润滑,尤其是水液压元件摩擦副润滑技术的先例;同时,查阅相关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具备本实用新型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结构特征的同类技术;据此,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属于创新技术;所述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5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3所用的超强吸水剂,按照原料来源分类,包括淀粉系(含接枝淀粉、羧甲基化淀粉、磷酸酯化淀粉、淀粉黄原酸盐等);纤维素系(含接枝纤维素、羧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黄原酸化纤维索等);合成聚合物系(含聚丙烯酸盐类、聚乙烯醇类、聚氧化烷烃类、无机聚合物类等);蛋白质系(含大豆蛋白类、丝蛋白类、谷蛋白类等);其他天然物及其衍生物系(含果胶、藻酸、壳聚糖、肝素);共混物及复合物系(含高吸水性树脂的共混物、高吸水性树脂与其他高分子物的共混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人根据水液压元件密封和润滑的特殊要求,以多种专业机械设备研发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超强吸水剂和柔性传力构件钢丝绳等多项历来与液压行业毫无关联的技术,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进而发明具有多项有益效果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左边电磁铁、右边电磁铁、左边弹簧、右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阀盖、阀体和阀芯,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两个阀盖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电磁铁和右边电磁铁,两个阀盖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和右边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左回水腔和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或回水腔连通流道沟通;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 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
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具体为:一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封闭,为E型滑阀机能,二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沟通,为H型滑阀机能,三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左工作腔及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U型滑阀机能,四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右工作腔及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L型滑阀机能,五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沟通,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封闭,为M型滑阀机能,六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分别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为J型滑阀机能,七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P型滑阀机能,八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F型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左回水腔和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左回水口及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分别与阀芯轴左端和阀芯轴右端连接,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此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电磁铁或右边电磁铁之间均有压盖隔开,且此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轴用插装/轴用叠加/孔用插装/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甲/V形密封装置乙/V形密封装置丙/V形密封装置丁分别包括至少1个V形环甲/V形环乙/V形环丙/V形环丁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乙/丙/丁;V形环甲与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甲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甲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乙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环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丙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丙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丙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丁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丁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密封装置丙和V形密封装置丁适用于往复孔用和旋转孔用密封,V形密封装置甲和V形密封装置乙适用于往复轴用和旋转轴用密封;1个V形密封装置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同向安装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反向安装用于双向密封;
所述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的V形环甲由1个支承环甲、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甲、(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及1个压环甲,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甲和压环甲是作为该V形环甲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甲和V形多功能圈甲均位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甲与(n+1)个V形多功能圈甲置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时,且按支承环甲、第1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1个V形密封圈甲、第2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n个V形密封圈甲、第(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压环甲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压环甲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甲;V形多功能圈甲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甲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甲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甲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甲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和压环甲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甲的两侧的保护环甲由支承体甲及嵌入该支承体甲的橡胶或塑料层甲组成;两侧的支承体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甲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的V形环乙由1个支承环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乙、(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及1个压环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乙和压环乙是作为该V形环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乙和V形多功能圈乙均位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乙置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1个V形密封圈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n个V形密封圈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压环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压环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乙;V形多功能圈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和压环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乙的两侧的保护环乙由支承体乙及嵌入该支承体乙的橡胶或塑料层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乙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的V形环丙由1个支承环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丙、(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及1个压环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丙和压环丙是作为该V形环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丙和V形多功能圈丙均位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丙置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1个V形密封圈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n个V形密封圈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压环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压环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丙;V形多功能圈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和压环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丙的两侧的保护环丙由支承体丙及嵌入该支承体丙的橡胶或塑料层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丙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的V形环丁由1个支承环丁、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丁、(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及1个压环丁,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丁和压环丁是作为该V形环丁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丁和V形多功能圈丁均位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丁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丁置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丁、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1个V形密封圈丁、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n个V形密封圈丁、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压环丁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压环丁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丁;V形多功能圈丁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丁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丁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丁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丁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和压环丁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丁的两侧的保护环丁由支承体丁及嵌入该支承体丁的橡胶或塑料层丁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丁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包括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所述的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包括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包括两侧的导向段甲和中间的水膜润滑段,两侧的导向段甲对称分布;该水膜润滑段沿圆周方向即轴向剖面呈V形槽状,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包括组合支承环、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和密封防尘组合圈;
所述组合支承环,设置1个用于安装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材料槽;在材料槽外侧有1个用于吸水润滑的润滑槽,并由此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在润滑槽两侧,各有1个用于安装密封防尘组合圈的组合槽,并由此形成密封防尘段;在两个组合槽的外侧,各有1个导向段乙;
所述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安装在组合支承环的材料槽内,利用超强吸水剂的高吸收性和保水性,在润滑槽区域内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
在上述两个组合槽内,通过密封防尘组合圈的密封,进而保证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长期润滑效果;
所述密封防尘组合圈,包括两个组件,一是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该组件由1个丙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丙密封圈骨架钢丝绳;二是钢丝绳骨架防尘圈,该组件由1个防尘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防尘圈骨架钢丝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
7.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位移传感器、左边比例电磁铁、右边比例电磁铁、左边弹簧、右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阀盖、阀体和阀芯,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阀盖,两个阀盖外侧分别安装有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两个阀盖内部分别安装有左边弹簧、左边推杆、右边推杆和右边弹簧,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左边比例电磁铁或右边比例电磁铁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润滑连通流道或回水腔连通流道沟通;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润滑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并将部分回水用于润滑;当螺母紧固件内侧安装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时,阀体内部设置回水腔连通流道, 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
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具体为:一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封闭,为E型滑阀机能,二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沟通,为H型滑阀机能,三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左工作腔及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U型滑阀机能,四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右工作腔及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L型滑阀机能,五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沟通,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封闭,为M型滑阀机能,六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分别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为J型滑阀机能,七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P型滑阀机能,八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F型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且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 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分别与阀芯轴左端和阀芯轴右端连接,左边推杆和右边推杆均安装有2个V形密封装置,此2个V形密封装置与其相邻的左边比例电磁铁或右边比例电磁铁之间均有压盖隔开,且此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或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采用同向安装且为单向密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轴用插装/轴用叠加/孔用插装/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甲/V形密封装置乙/V形密封装置丙/V形密封装置丁分别包括至少1个V形环甲/V形环乙/V形环丙/V形环丁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乙/丙/丁;V形环甲与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甲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甲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乙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环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丙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丙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丙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丁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丁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密封装置丙和V形密封装置丁适用于往复孔用和旋转孔用密封,V形密封装置甲和V形密封装置乙适用于往复轴用和旋转轴用密封;1个V形密封装置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同向安装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反向安装用于双向密封;
所述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的V形环甲由1个支承环甲、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甲、(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及1个压环甲,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甲和压环甲是作为该V形环甲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甲和V形多功能圈甲均位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甲与(n+1)个V形多功能圈甲置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时,且按支承环甲、第1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1个V形密封圈甲、第2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n个V形密封圈甲、第(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压环甲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压环甲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甲;V形多功能圈甲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甲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甲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甲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甲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和压环甲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甲的两侧的保护环甲由支承体甲及嵌入该支承体甲的橡胶或塑料层甲组成;两侧的支承体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甲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的V形环乙由1个支承环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乙、(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及1个压环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乙和压环乙是作为该V形环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乙和V形多功能圈乙均位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乙置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1个V形密封圈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n个V形密封圈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压环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压环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乙;V形多功能圈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和压环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乙的两侧的保护环乙由支承体乙及嵌入该支承体乙的橡胶或塑料层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乙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的V形环丙由1个支承环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丙、(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及1个压环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丙和压环丙是作为该V形环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丙和V形多功能圈丙均位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丙置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1个V形密封圈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n个V形密封圈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压环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压环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丙;V形多功能圈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和压环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丙的两侧的保护环丙由支承体丙及嵌入该支承体丙的橡胶或塑料层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丙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的V形环丁由1个支承环丁、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丁、(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及1个压环丁,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丁和压环丁是作为该V形环丁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丁和V形多功能圈丁均位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丁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丁置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丁、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1个V形密封圈丁、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n个V形密封圈丁、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压环丁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压环丁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丁;V形多功能圈丁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丁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丁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丁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丁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和压环丁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丁的两侧的保护环丁由支承体丁及嵌入该支承体丁的橡胶或塑料层丁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丁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包括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所述的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包括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包括两侧的导向段甲和中间的水膜润滑段,两侧的导向段甲对称分布;该水膜润滑段沿圆周方向即轴向剖面呈V形槽状,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包括组合支承环、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和密封防尘组合圈;
所述组合支承环,设置1个用于安装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材料槽;在材料槽外侧有1个用于吸水润滑的润滑槽,并由此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在润滑槽两侧,各有1个用于安装密封防尘组合圈的组合槽,并由此形成密封防尘段;在两个组合槽的外侧,各有1个导向段乙;
所述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安装在组合支承环的材料槽内,利用超强吸水剂的高吸收性和保水性,在润滑槽区域内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
在上述两个组合槽内,通过密封防尘组合圈的密封,进而保证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长期润滑效果;
所述密封防尘组合圈,包括两个组件,一是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该组件由1个丙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丙密封圈骨架钢丝绳;二是钢丝绳骨架防尘圈,该组件由1个防尘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防尘圈骨架钢丝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
13.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左阀盖、阀体、阀芯和右阀盖,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在阀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阀盖和右阀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分列进水腔的两侧,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列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的外侧,且通过阀体内部的回水腔连通流道,使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的沉割槽均呈文氏管结构,通过改变左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左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左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通过改变右工作腔两个端面的间距、右工作腔与进水腔及右回水腔两个相邻端面的间距,控制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共五个水腔之间的沟通或封闭,使阀芯具有初始中间位置、左边换向位置和右边换向位置共三个工作位置,并使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实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
所述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具体为:一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封闭,为E型滑阀机能,二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全部沟通,为H型滑阀机能,三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左工作腔及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U型滑阀机能,四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和右工作腔及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L型滑阀机能,五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沟通,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封闭,为M型滑阀机能,六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进水腔封闭,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分别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右回水腔沟通,为J型滑阀机能,七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沟通,为P型滑阀机能,八是阀芯在初始中间位置状态下,右工作腔和相邻的右回水腔封闭,进水腔、左工作腔和相邻的左回水腔沟通,为F型滑阀机能;
所述进水腔、左工作腔、右工作腔和左回水腔、右回水腔分别与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接通,所述进水口、左工作水口、右工作水口及左回水口、右回水口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以上述相应的各水口轴线为基准的两个同轴环形槽,其中一个为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另一个为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包括阀芯轴、套筒和螺母紧固件,且整个阀芯呈左右对称结构状态,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为,阀芯轴左轴端、螺母紧固件、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阀芯轴肩、2个V形密封装置、套筒、2个V形密封装置、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螺母紧固件和阀芯轴右轴端,且上述四处所设置的2个V形密封装置均为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或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都采用反向安装为双向密封结构,所述阀芯轴两处外圆与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或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内孔的配合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阀芯轴肩的外形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马鞍状,所述套筒的外形为两端外径大、中部外径小的马鞍状,所述阀体两端的静密封面均安装有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和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其中,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安装在内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甲或V形截面环形槽甲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安装在外侧的矩形截面环形槽乙或V形截面环形槽乙内;所述左阀盖、阀体和右阀盖之间设有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所述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用于与先导阀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所述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左先导腔由左阀盖内孔与阀体左端内孔组成;所述右先导腔由右阀盖内孔与阀体右端内孔组成;所述左阀盖和右阀盖上分别安装有用于调节阀芯行程的左边调节弹簧、右边调节弹簧、左调节螺旋机构、右调节螺旋机构、左弹簧座、右弹簧座和安装在上述弹簧座上的若干个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所述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的内侧,分别顶在阀芯轴左轴端和阀芯轴右轴端上,所述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的外侧,分别顶在左弹簧座和右弹簧座上,通过分别旋转左调节螺旋机构和右调节螺旋机构,进而分别推动左弹簧座和右弹簧座、左边调节弹簧和右边调节弹簧以及阀芯轴左轴端和阀芯轴右轴端,实现调节阀芯行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轴用插装/轴用叠加/孔用插装/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甲/V形密封装置乙/V形密封装置丙/V形密封装置丁分别包括至少1个V形环甲/V形环乙/V形环丙/V形环丁及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乙/丙/丁;V形环甲与其两侧的保护环甲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甲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甲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甲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乙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环丙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丙之间,采用插装式组装,即支承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保护环丙的三角凹槽中,另一侧的保护环丙的侧面的三角凸起嵌入到相邻侧的压环丙的三角凹槽中;V形环丁与其两侧的保护环丁之间,采用叠加式组装;V形密封装置丙和V形密封装置丁适用于往复孔用和旋转孔用密封,V形密封装置甲和V形密封装置乙适用于往复轴用和旋转轴用密封;1个V形密封装置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同向安装用于单向密封;2个及2个以上V形密封装置反向安装用于双向密封;
所述轴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甲的V形环甲由1个支承环甲、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甲、(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及1个压环甲,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甲和压环甲是作为该V形环甲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甲和V形多功能圈甲均位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甲与(n+1)个V形多功能圈甲置于支承环甲和压环甲之间时,且按支承环甲、第1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1个V形密封圈甲、第2个V形多功能圈甲、……、第n个V形密封圈甲、第(n+1)个V形多功能圈甲、压环甲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压环甲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甲;V形多功能圈甲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甲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甲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甲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甲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甲、V形密封圈甲和压环甲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甲的两侧的保护环甲由支承体甲及嵌入该支承体甲的橡胶或塑料层甲组成;两侧的支承体甲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甲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轴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乙的V形环乙由1个支承环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乙、(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及1个压环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乙和压环乙是作为该V形环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乙和V形多功能圈乙均位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乙置于支承环乙和压环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1个V形密封圈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乙、……、第n个V形密封圈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乙、压环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压环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乙;V形多功能圈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乙、V形密封圈乙和压环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乙的两侧的保护环乙由支承体乙及嵌入该支承体乙的橡胶或塑料层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乙的内孔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内螺纹;
所述孔用插装的V形密封装置丙的V形环丙由1个支承环丙、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丙、(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及1个压环丙,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丙和压环丙是作为该V形环丙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丙和V形多功能圈丙均位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丙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丙置于支承环丙和压环丙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丙、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1个V形密封圈丙、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丙、……、第n个V形密封圈丙、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丙、压环丙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压环丙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丙;V形多功能圈丙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丙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丙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丙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丙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丙、V形密封圈丙和压环丙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丙的两侧的保护环丙由支承体丙及嵌入该支承体丙的橡胶或塑料层丙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丙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丙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孔用叠加的V形密封装置丁的V形环丁由1个支承环丁、n(n为正整数)个V形密封圈丁、(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及1个压环丁,采用叠加式组装而成;支承环丁和压环丁是作为该V形环丁的两端,所述的V形密封圈丁和V形多功能圈丁均位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当n个V形密封圈丁与(n+1)个V形多功能圈丁置于支承环丁和压环丁之间时,且按支承环丁、第1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1个V形密封圈丁、第2个V形多功能圈丁、……、第n个V形密封圈丁、第(n+1)个V形多功能圈丁、压环丁的顺序排列叠加组装,并且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压环丁的两两之间必须有金属材质的V形多功能圈丁;V形多功能圈丁的外径小于V形密封圈丁的外径;V形多功能圈丁的内径大于V形密封圈丁的内径;由此在V形环丁的内孔和外圆,分别形成(n+1)个凹入的内孔小空间和外圆小空间;支承环丁、V形密封圈丁和压环丁的材质均为橡胶或塑料;V形多功能圈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V形密封装置丁的两侧的保护环丁由支承体丁及嵌入该支承体丁的橡胶或塑料层丁组成;两侧的支承体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橡胶或塑料层丁的外圆设置有降压缓冲螺旋槽;该降压缓冲螺旋槽为外螺纹;
所述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包括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甲O形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甲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所述的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包括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和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乙O形密封圈超强吸水剂止水材料层包覆在连接成环状的乙O形密封圈钢丝绳骨架外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润滑导向组合环,包括两侧的导向段甲和中间的水膜润滑段,两侧的导向段甲对称分布;该水膜润滑段沿圆周方向即轴向剖面呈V形槽状,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水膜和保持水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吸水剂组合装置,包括组合支承环、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和密封防尘组合圈;
所述组合支承环,设置1个用于安装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材料槽;在材料槽外侧有1个用于吸水润滑的润滑槽,并由此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在润滑槽两侧,各有1个用于安装密封防尘组合圈的组合槽,并由此形成密封防尘段;在两个组合槽的外侧,各有1个导向段乙;
所述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安装在组合支承环的材料槽内,利用超强吸水剂的高吸收性和保水性,在润滑槽区域内形成超强吸水剂润滑段;
在上述两个组合槽内,通过密封防尘组合圈的密封,进而保证超强吸水剂高吸水片的长期润滑效果;
所述密封防尘组合圈,包括两个组件,一是丙钢丝绳骨架密封圈,该组件由1个丙密封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丙密封圈骨架钢丝绳;二是钢丝绳骨架防尘圈,该组件由1个防尘圈橡胶/塑料层包覆1~2条各自连接成环状的防尘圈骨架钢丝绳。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橡胶/塑料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甲,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所述用于安装带骨架超强吸水剂O形密封圈的V形截面环形槽乙,包括1个底边及2个侧边,其中1个侧边呈V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侧的明显位置上设有该阀体的滑阀机能图形符号的永久标识。
19.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采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为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电磁铁和右边电磁铁,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以及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实现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
20.一种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且该先导阀采用J型滑阀机能;所述主阀采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且该主阀的滑阀机能为E、H、U、L、M、J、P和F八种滑阀机能中的一种机能;所述先导阀和主阀之间采用板式叠加安装,从而使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上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上端分别与先导阀的左工作水口和右工作水口沟通,而在主阀内部,左控制水流道下端和右控制水流道下端分别与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沟通;所述先导阀通过操纵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从而使先导阀的左工作腔和右工作腔控制的压力水进/出主阀的左控制水流道和右控制水流道以及左先导腔和右先导腔,实现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所述左边比例电磁铁和右边比例电磁铁以与输入电流成一定比例的力,推动先导阀的阀芯移动,并对主阀的阀芯的工作状况进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从而通过先导阀控制主阀输出水流的方向和流量大小;所述的流量大小和水流方向随输入信号的大小及方向而改变,进而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水液压系统或回路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并反馈。
CN201820457975.0U 2018-03-31 2018-03-31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Active CN208169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7975.0U CN208169227U (zh) 2018-03-31 2018-03-31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7975.0U CN208169227U (zh) 2018-03-31 2018-03-31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69227U true CN208169227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73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7975.0U Active CN208169227U (zh) 2018-03-31 2018-03-31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69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23516U (zh) 二通板式水液压控制阀
CN106838403B (zh) 一种自力式活塞调流调压阀
CN208169227U (zh)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ATE418034T1 (de) Axial rotierendes getrenntes venturi- ventil mit verbessertem durchfluss
CN109812585A (zh) 一种防堵污水管道阀门
CN208184995U (zh) 无泄漏立式自吸泵
CN108331798A (zh) 推力水液压缸
CN208764009U (zh) 水液压数字阀
CN108591157A (zh) 水液压数字阀
CN108679023A (zh) 水液压滑阀式换向阀
CN206503978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流体的升降式止回阀
CN208123157U (zh) 推力水液压缸
CN102162549A (zh) 磁偶阀
CN101144554A (zh) 蝶阀的液压控制装置
CN208122998U (zh) 多作用轴向球塞式水液压马达或泵
CN108425819A (zh) 斜盘滑靴式轴向柱塞水液压泵或马达
CN108626437A (zh) 二通板式水液压控制阀
CN205575803U (zh) 一种无泵节能净水系统
CN206478277U (zh) 减压止回多功能阀
CN208845827U (zh) 压力自卸式高压球阀
CN101082348A (zh) 先导式二(三)位四通集成换向阀
CN207229489U (zh) 一种高效的锚机阀组
CN2893260Y (zh) 整体插装式多功能电液控换向阀
CN205978721U (zh) 一种用于压力能回收的旋转阀
CN206159155U (zh) 一种顺序油缸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