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0076U - 一种智能防护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防护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60076U
CN208160076U CN201820193738.8U CN201820193738U CN208160076U CN 208160076 U CN208160076 U CN 208160076U CN 201820193738 U CN201820193738 U CN 201820193738U CN 208160076 U CN208160076 U CN 208160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ulders
protection
temperature
over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37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玉钗
程中浩
孙景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1937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60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60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60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护披,通过将具备智能自动温度调节以及自动释放热量的智能调温材料层引入防护披,在寒冷的季节,防护披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识别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释放热量,对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防护,实现防寒、保暖的目的。而且中间的智能调温材料分为内外设置的两层,可分别根据外部环境温度以及内部人体温度进行区别调节,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防护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披的功能设计与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护披。
背景技术
骑行防护披是一种应用范围广阔的实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防护功能性最为重要。目前,从功能单一的普通防护披到多种功能复合的多功能防护披均在市场上较为常见。骑行防护最基本的功能包括防风、防雨、防雪、防寒等,而传统的低端防护产品只能满足用户某些单方面的需求,实用性不尽人意,用户体验差。
现有技术中所揭露的骑行披,尤其是电车披,其涉及防雨、防风、防寒设计的最多,例如,专利CN202714209U设计了一种防风防雨的防飘披,通过在裙状结构的基础上连接头部设计,并在头部设计中设有脸口,脸口上侧设计帽沿,以达到有风时防雨,防止雨披飘起的问题,其旨在结构上的固定。专利CN206344922U设计了一种遮风防晒多功能便携披,在常规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可拆卸地雨披盒以在实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与收纳,且在腿部位置设计了护腿布以在有雨环境以及寒冷环境中对人体提供更多方面的防护,其在于对雨披结构形式及取放方式的改进。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其他相关防雨、防风、防寒专利CN205098359U、CN201370112Y、CN202335356U、CN202842423U等。由现有技术的设计的思路可知,现阶段的防护披设计主要集中在防护披的结构设计方面,但结构设计的手法简单,并未考虑到人体形态、人体需求、人体工效学原理等,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用户体验差。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既能满足人体需求与人体工效学原理,又能适应较为广阔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化特点的多功能、智慧型防护披,以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防护披,该智能防护披立足人体在骑行时的需求,在人体工效学原理指导下,针对应用的气候条件特点,通过防护披结构设计、层间配置设计、功能设计、智能调温材料应用等,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人体需求与人体工效学原理,又能适应较为广阔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化特点的多功能、智慧型防护披,以满足用户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智能防护披,包括防护披主体,所述防护披主体由至少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部防护层、中间保暖层以及内部接触层,根据保暖需要,所述防护披主体上的部分位置处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成型于中间保暖层上。
优选的,所述中间保暖层为双层结构,包括外侧调温层与内侧调温层,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设置于外侧调温层与所述内侧调温层相对侧上。
优选的,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为自调温材料包,所述外侧调温层和/或所述内侧调温层上成型有放置所述自调温材料包的口袋。
优选的,所述外侧调温层与所述内侧调温层上均放置有自调温材料包,两侧调温层上的自调温材料包调节温度相同或不同,温度不同时,外侧调温层温度低于内侧调温层温度。
优选的,所述自调温材料包为长条状结构,并呈矩阵形式分布于两侧调温层上。
优选的,智能调温材料层包括高档调温材料与低档调温材料,所述防护披主体与人体部位相对应分为高保温区域、低保温区域与非保温区域,所述高档调温材料分布于高保温区域处,低档调温材料分布于低保温区域处,非保温区域处不设置智能调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防护披主体与车辆把手连接固定,所述防护披主体包括把手护套与手部护套,所述手部护套与所述把手护套为上下设置的两层结构,二者间隔一中间织物层,所述把手护套朝向把手的一侧开口,把手自该开口处套入把手护套内固定,所述手部护套朝向人体一侧开口,人体手部自该开口处套入手部护套内。
优选的,所述防护披主体包括护脚,所述护脚包括上下两部分结构,脚部踩于下部分上固定防护披主体,所述护脚上部分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防护披主体符合人体结构组成,所述防护披主体的颈部和/或腰部设置有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独立于防护披主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披主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防护披的优点是:
该智能防护披不仅具备传统防护披的防风、防雨、防雪的功能,还通过将具备智能自动温度调节以及自动释放热量的智能调温材料层引入防护披,在寒冷的季节,防护披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识别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释放热量,对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防护,实现防寒、保暖的目的。而且中间的智能调温材料分为内外设置的两层,可分别根据外部环境温度以及内部人体需求温度进行区别调节,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人体生理特点与使用需求对防护披不同部位的智能调温材料温度调节范围与智能调温材料用量进行区别设置,一方面保证防寒保暖的目的,另一方面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此外,该防护披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进行设计,穿着时贴合人体,并能够实现与骑行工具的固定,满足骑行时的防护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护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护披主体层间结构图。
图3为中间保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部防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护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束紧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颈部防护 2、前胸防护 3、臂部防护 4、手部防护 5、腰部防护 6、大腿与膝部防护 7、小腿防护 8、脚部防护
10、外部防护层 20、中间保暖层 30、内部接触层 21、外侧调温层 22、内侧调温层23、自调温材料包 41、把手护套 42、手部护套 43、中间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阶段的防护披设计主要集中在防护披的结构设计方面,并未考虑到人体形态、人体需求、人体工效学原理等,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用户体验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防护披,该智能防护披立足人体在骑行时的需求,在人体工效学原理指导下,针对应用的气候条件特点,通过防护披结构设计、层间配置设计、功能设计、智能调温材料应用等,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人体需求与人体工效学原理,又能适应较为广阔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化特点的多功能、智慧型防护披,以满足用户需求。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防护披包括防护披主体,防护披主体结构由8部分组成,包括颈部防护1、前胸防护2、臂部防护3、手部防护4、腰部防护5、大腿与膝部防护6、小腿防护7、脚部防护8,该防护披主体与人体的结构组成相符合,使得防护披主体可尽可能贴合人体防护,防寒保暖效果显著。
传统的防护披仅具备防雨、防雪、防风的作用,保暖效果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根据该现状,针对性的对防护披的保暖问题进行设计,主要用于寒冷季节,兼具保暖、防风、防雨、防雪功能。如图2所示,该防护披主体由至少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部防护层10、中间保暖层20以及内部接触层30,具体如下:
外层:外部防护层10为防风防雨层,防护披的外层设计主要应对各种气候条件,采用防水、防风面料,可以应对各种气候条件,防止雨雪渗入,防止风穿透,防护效果好。
内层:内部接触层30为舒适层,防护披的内层与人体贴合,主要满足人体对舒适的要求,采用柔软、接触冷感小的面料,可为棉布或绒布等。
中层:根据保暖需要,防护披主体上的部分位置处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智能调温材料层成型于该中间保暖层20上。中间保暖层20能够自动温度识别与自动释放热量。在使用时,由于中间保暖层20中智能调温材料的引入使得防护披能够自动释放热量,在寒冷的季节对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防护。在外部自然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智能保温材料自动释放热量,满足寒冷季节使用防护披时的保暖需要,提高防护披的保暖性能和舒适性能。其中智能保温材料通常选用相变材料,根据外部温度的不同吸热放热,从而产生材料性状的变化。
如图3所示,中间保暖层20为双层结构,包括外侧调温层21与内侧调温层22,智能调温材料设置于外侧调温层21与内侧调温层22相对侧上。具体设置时,可在任一侧设置或者两侧均设置,另外,智能调温材料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身体部位不同而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具体根据需要而定。
本实施例中以两侧均设置智能调温材料为例,防护披中添加的智能调温材料的作用原理是:设定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此温度时,智能调温材料自动释放热量,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热防护。
防护披应用于寒冷的冬季环境温度低,与人体需求的温度间温差大。如果采用单一的调节温度,选用较高的、适宜人体的调节温度,则由于与环境温差大而致使智能调温材料热量释放速度快,热防护时间短;如果选用较低的调节温度,热防护时间可以延长,但对人体的热防护作用不足。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内外两侧调温层相对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调节温度。外层智能调温材料采取较低的调节温度,内层智能调温材料采用较高的调节温度。内层材料的调节温度较高,能够满足人体对热防护的需求,外层材料的调节温度较低,与环境温度间的温差小,热防护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因此,两层不同调节温度的智能调温材料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人体的热防护需求与热防护时间的问题。
优选的,智能调温材料层由自调温材料包23组成,具体的,外侧调温层21与内侧调温层22为一层底布,底布上根据自调温材料包23尺寸与排列要求,缝合容纳自调温材料包的小口袋,自调温材料包23装入小口袋内。
优选的,自调温材料包为长条状结构,且采用矩阵形式排布,一方面由于调温层底布柔软,使得防护披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僵硬而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在防护披携带过程中,自调温材料包的排布形式使得防护披折叠方便,利于携带。其他实施例中智能调温材料还可以其他结构形式存在,具体不做限制。
此外,由于人体不同的身体部位在骑行时的防护需求不同,因此智能调温材料需要根据人体防护需求进行区别设计。具体地,智能调温材料包括高档调温材料与低档调温材料,防护披主体与人体部位相对应分为高保温区域、低保温区域与非保温区域,高档调温材料分布于高保温区域处,低档调温材料分布于低保温区域处,非保温区域处不设置保温材料。
高保温区域-手部防护:
手部属于人体未梢,未梢部位最易产生冷感,冷防护需求高。此外,在骑行过程中,手部是裸露状态与防护披接触,与其它有服装覆盖的部位相比,手部皮肤温度明显高于覆盖身体的服装表面,为了手部的感觉舒适,在手部防护位置放置调节温度高的智能调温材料。
骑行过程中,防护披需要快速与骑行工具组合到一起,通常组合部位为把手部位,而且又由于考虑到手部的保暖问题,因此选择将把手与防护披的固定以及护手保暖放在一起设计,对于把手部分的结构及智能调温材料的设置形式做以下说明:
如图4所示,防护披主体与车辆把手连接固定,防护披主体包括把手护套41与手部护套42,手部护套42与把手护套41为上下设置的两层结构,二者间隔一中间织物层43,把手护套41朝向把手的一侧开口,把手自该开口处套入把手护套41内固定(如图4中A方向),与骑行工具更加吻合,固定方便。手部护套42朝向人体一侧开口,人体手部自该开口处套入手部护套42内(如图4中B方向),符合人体结构特征与人体工效学需求。
把手护套41与手部护套42中间间隔一层中间织物,在寒冷的季节骑行工具在室外放置,车把部位温度很低,中间织物层43的设置使用户手部不直接接触车把,预防冬季室外放置的车把过凉使手部的瞬间冷感,提高人体舒适性。同时,中间织物层通常选择柔软、薄型棉织物或绒织物,隔层材料不能过厚,使得手部对骑行工具的操控更灵活可靠。
其他实施例中,把手护套41与手部护套42还可为内外包覆的两层结构形式,把手护套41位于内部,套接于把手上,手部护套42绕把手护套41一圈或大半圈设置,手部护套42整体呈O型或C型结构,用户手部伸入到手部护套内后呈握持把手的姿势,一方面便于掌控方向,另一方面对于电动车或摩托车而言方便转动把手调速,操作方便。
此外,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把手护套,把手护套在相对车把与人体一侧均设置开口,手部伸入把手护套内与把手直接接触,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
具体设计时,把手护套41采用常规织物,不放智能调温材料,以增加对骑行工具的操控灵活性,通常为防护披主体的内部接触层面料。中间织物层43采用常规织物,不放智能调温材料。手部护套42,也即手部防护的上层放置智能调温材料,由外部防护层与中间保暖层组成,以实现手部防护。
高保温区域-脚部防护:
骑行过程中,由于人体未梢部位是最易感觉到冷的部位,因此,在人体脚部进行特殊设计。护脚的设计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需求,首先是防护披、人体、骑行工具三者之间的组合。护脚的结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如图5所示,脚部防护采用口袋型设计,口袋的下方即护脚虚线下方部位为骑行过程中骑行者踩到脚下的部位,起到固定防护披的作用,护脚上部分(即上面层)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由外部防护层与中间保暖层组成,以实现脚部防护。
与手部不同的是,脚部非裸露的皮肤与防护披直接接触,而是穿鞋后与防护披接触,与其它服装覆盖的身体部位相比,鞋的外表面温度更低,从温度分布上讲,脚部的调节温度可以较低,但是,考虑到人体冷感的产生,脚部属于人体未梢,未梢部位最易产生冷感,冷防护需求高。因此在防护过程中,防护披脚部的调节温度高于鞋外表温度,通过防护披脚部的智能调温材料给脚部加热会使人体的舒适感增强。综合上面的因素,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脚部的防护放置调节温度高的智能调温材料。
低保温区域-胸、臂、腰、膝部防护:
胸、臂、腰、膝部是服装覆盖区域,人体温度通过多层服装与外界接触,由人体到外层服装有一个逐步降低的温度分布,服装外表面温度较低且与周围环境间温差较小,这些部位的防护以减少人体热量散失为主,因此,胸、臂、腰、膝部防护采用调节温度低的智能调温材料。
此外,防护披设计时,需根据调节温度设计不同智能调温材料用量,具体如下:
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越低,与周围环境温差越小,在使用条件相同,要求的防护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需要的智能调温材料量较小;反之,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越高,与周围环境温差越大。在使用条件相同,要求的防护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需要的智能调温材料量较大。因此,在确定不同部位智能调温材料调节温度的同时,根据需求针对性设计智能调温材料用量,使不同部位的有效热防护时间(即智能调温材料自动释放热量的时间)一致。
通过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不同调节温度及重量的智能调温材料的优点在于:
1)人体不同部位的生理特点和生理需求不同,使得对热防护的要求不同。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生理特点与生理需求设计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体需求达到热防护效果最优。
2)根据防护需求和调节温度,防护披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用量的智能调温材料方案,在满足防护需求的前提下,使智能调温材料用量最小,减轻防护披总重量。
根据防护披主体所对应的人体部位的不同选择放置或不放置智能调温材料的目的:
防护披的颈部、小腿以及大腿所示部位由于热防护需求低,因此选择不放置智能温度调节材料,只采用正常的三层防护结构,有效节省材料的使用,减小了防护披的总重量。
智能调温材料的设置位置以及温度控制如下:
两层温度调节的智能调温材料外层温度设定为10℃。一般情况下,温度低于10℃被认定为低温环境。因此,外层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设定为10℃。手部、脚部、胸部、臂部、腰部、膝部的外层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统一设定为10℃。
两层温度调节的智能调温材料内层温度设计分为两档:1)手部与脚部,手部与脚部的内层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设定为25℃。2)胸部、臂部、腰部、膝部,该部位内层智能调温材料的调节温度设定为20℃。
智能调温材料的用量设计如下:
在-5℃环境下,防护时间以一小时记,两层温度调节的智能调温材料外层材料包用量设计为15g,手部与脚部两层温度调节的智能调温材料内层材料包用量设计为18g,胸部、臂部、腰部、膝部两层温度调节的智能调温材料内层材料包用量设计为15g。
以上温度值以及材料用量均为优选数据,具体用量可根据不同需要而增减,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防护披主体符合人体结构组成,穿着时贴合人体,保暖效果好。在骑行过程中,常规的防护披腰部与人体距离过大,会使得防护披与人体腰部间的空气对流而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防护效果差。因此,通过设置腰部防护5,使防护披在后侧扣合,防止人体与防护披之间产生空气对流而带走人体热量。其中腰部防护5采用束紧带,束紧带可独立于防护披主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于防护披主体上,具体不做限制。
骑行过程中,防护披除了需要与骑行具快速组合到一起外,还需要与人体快速组合到一起。防护披与人体的组合部位设计在颈部,颈部防护1可在后颈处扣合,使得防护披固定在人体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护披,该智能防护披不仅具备传统防护披的防风、防雨、防雪的功能,还通过将具备智能自动温度调节以及自动释放热量的智能调温材料层引入防护披,在寒冷的季节,防护披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识别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释放热量,对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防护,实现防寒、保暖的目的。而且中间的智能调温材料分为内外设置的两层,可分别根据外部环境温度以及内部人体温度进行区别调节,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人体生理特点与使用需求对防护披不同部位的智能调温材料温度调节范围与智能调温材料用量进行区别设置,一方面保证防寒保暖的目的,另一方面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此外,该防护披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进行设计,穿着时贴合人体,并能够实现与骑行工具的固定,满足骑行时的防护需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披主体,所述防护披主体由至少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部防护层、中间保暖层以及内部接触层,根据保暖需要,所述防护披主体上的部分位置处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成型于中间保暖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保暖层为双层结构,包括外侧调温层与内侧调温层,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设置于外侧调温层与所述内侧调温层相对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温材料层为自调温材料包,所述外侧调温层和/或所述内侧调温层上成型有放置所述自调温材料包的口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调温层与所述内侧调温层上均放置有自调温材料包,两侧调温层上的自调温材料包调节温度相同或不同,温度不同时,外侧调温层温度低于内侧调温层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温材料包为长条状结构,并呈矩阵形式分布于两侧调温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智能调温材料层包括高档调温材料与低档调温材料,所述防护披主体与人体部位相对应分为高保温区域、低保温区域与非保温区域,所述高档调温材料分布于高保温区域处,低档调温材料分布于低保温区域处,非保温区域处不设置智能调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披主体与车辆把手连接固定,所述防护披主体包括把手护套与手部护套,所述手部护套与所述把手护套为上下设置的两层结构,二者间隔一中间织物层,所述把手护套朝向把手的一侧开口,把手自该开口处套入把手护套内固定,所述手部护套朝向人体一侧开口,人体手部自该开口处套入手部护套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披主体包括护脚,所述护脚包括上下两部分结构,脚部踩于下部分上固定防护披主体,所述护脚上部分设置有智能调温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披主体符合人体结构组成,所述防护披主体的颈部和/或腰部设置有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独立于防护披主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披主体上。
CN201820193738.8U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智能防护披 Active CN208160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3738.8U CN208160076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智能防护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3738.8U CN208160076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智能防护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60076U true CN208160076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8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3738.8U Active CN208160076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智能防护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60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1712A (zh) * 2018-02-05 2018-05-18 苏州大学 一种智能防护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1712A (zh) * 2018-02-05 2018-05-18 苏州大学 一种智能防护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3761B2 (en) Removable insulated head gear lining
EP1514484B1 (en) Multi-layer garment system
US20040244090A1 (en) Climate controlled glove for sporting activities
US20120311763A1 (en) Outerwear Garment Wrap
US10285462B2 (en) Heat providing football glove
US20070204378A1 (en) Garment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knocks or blows
WO2018013988A1 (en) Multifunctional forearm band
CN208160076U (zh) 一种智能防护披
US20060174391A1 (en) Cold weather outerwear
CN207167823U (zh) 新型多功能骑行服
JP3177287U (ja) 全天候型電熱保温ウェア
CN219165732U (zh) 一种保暖型冲锋衣
CN106723473A (zh) 可自主发热保暖的多功能骑行服
CN108041712A (zh) 一种智能防护披
CN206776782U (zh) 可自主发热保暖的多功能骑行服
CN207370134U (zh) 一种户外保温服装
CN211532894U (zh) 一种自发热纤维防风帽子
CN217309217U (zh) 一种基于多层保暖面料的防寒服
CN214071803U (zh) 一种舒适保暖卫衣
CN201426386Y (zh) 一种透气型户外运动衣
CN210432851U (zh) 一种带透气结构的服装
CN208096069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运动护膝
KR200478876Y1 (ko) 발열부를 구비한 넥 워머
CN216393096U (zh) 一种三合一冲锋衣
CN209711593U (zh) 一种防风保暖运动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