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8682U -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8682U
CN208158682U CN201820859669.XU CN201820859669U CN208158682U CN 208158682 U CN208158682 U CN 208158682U CN 201820859669 U CN201820859669 U CN 201820859669U CN 208158682 U CN208158682 U CN 208158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front housing
groove
touching control
track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96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mao Unite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mao Unite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mao Unite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mao Unite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96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8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8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8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还包括轨迹驱动件和受轨迹驱动件控制的触控件,所述轨迹驱动件设置在后壳上,所述触控件设置在前壳上;所述后壳设有可供轨迹驱动件滑动的导向槽,所述轨迹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触控件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贴合在前壳表面,所述第四磁铁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磁铁连接,所述第四磁铁连接有用于第二磁铁和第四磁铁相吸后点击手机屏幕的电容触垫;所述前壳设有可容纳触控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将触控件从凹槽内伸出的控制件。本方案以解决单手操作手机时大指姆难触及到手机屏幕的全部区域的问题。

Description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阅读、看视频、玩视频等,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现在的手机趋向于使用大屏幕设计,手机屏幕已经由3.5寸增长到6.5寸。这种手机的面壳通常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卡扣在一起,起到覆盖和保护内部构件的作用。
然而,对于有单手操作习惯的用户,或需要单手操作的应用场景,针对大屏幕的手机,用户单手操作的体验将随着屏幕的变大而变差。例如,在某些应用场景下,用户一只手拿着物品,另一只手操作手机,这时候,单手操作手机时用户单手的手指不能触摸到手机屏幕的全部区域。一般情况下,用户单手拿着手机,操作手机屏幕的手指为大指姆,其他手指握住手机面壳,由于大指姆较短,使得用户触及到手机屏幕的区域范围就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手机面壳支架组件,以解决单手操作手机时大指姆触及到手机屏幕的区域范围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包括前壳和后壳,还包括轨迹驱动件和受轨迹驱动件控制的触控件,所述轨迹驱动件设置在后壳上,所述触控件设置在前壳上;所述后壳设有可供轨迹驱动件滑动的导向槽,所述轨迹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中部设有可容纳第二磁铁的空腔,所述第二磁铁通过第一弹簧与空腔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位于空腔外;所述触控件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贴合在前壳表面,所述第四磁铁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磁铁连接,第四磁铁在第二磁铁被压进空腔内时与第二磁铁相吸贴合在前壳表面;所述第三磁铁贴合前壳表面的侧端设有塑轮,所述第四磁铁连接有用于第二磁铁和第四磁铁相吸后点击手机屏幕的电容触垫;所述前壳设有可容纳触控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将触控件从凹槽内伸出的控制件。
在本方案中,用户单手操作手机时,通过用食指或中指滑动轨迹驱动件位置,轨迹驱动件的第一磁铁由于与触控件的第三磁铁相吸,使得第三磁铁跟随第一磁铁移动至需要点击的屏幕处。然后按压第二磁铁,第二磁铁朝靠近后壳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之间的距离缩短,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相吸,促使第四磁铁上的电容触垫点击屏幕,从而通过食指或中指移动后壳上的滑动轨迹驱动件,便实现了手机屏幕的点击。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食指或中指完成手机屏幕的点击,食指或中指都比大拇指长,扩大了手机屏幕的操作区域,解决了单手操作手机时大指姆触及到手机屏幕的区域范围小的问题。并且握持手机时食指或中指都是处于后壳面上,滑动轨迹驱动件也方便。
2、在第三磁铁上设置塑轮,由于塑轮不具有导电特性,便防止了第三磁铁在手机屏幕上移动时,第三磁铁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3、在前壳上设置凹槽,该凹槽用于放置触控件,当不用手机时,将触控件放置凹槽内,避免触控件被弄丢。
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磁铁连接;所述导向槽内部铰接有用于挡住滑至导向槽端部的第一磁铁的挡片。
第一磁铁连接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通过滑块卡在导向槽内,防止第一磁铁被弄丢。导向槽的端部设有挡片,是为了不需要滑动第一磁铁时,比如用手机看视频,将第一磁铁滑至导向槽的端部,挡片以防止第一磁铁任意滑动,不影响手机的其他使用。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包括铰接座和压板,所述压板的中部通过铰接座安装在凹槽的内部底面上,压板一端设有朝向凹槽槽口的按柱。
当触控件移进凹槽时,触控件的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触控件就会按压压板的一端,触控件的另一端便朝凹槽槽口方向摆动,使得按柱伸出凹槽。当需要使用触控件时,按压按柱,使得被触控件压住的压板一端朝凹槽槽口方向摆动,从而按柱伸入凹槽内,触控件伸出凹槽外。该方案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所述前壳滑动设有可遮挡凹槽槽口的滑盖,所述滑盖设有可供按柱穿过的开口。
滑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触控件从凹槽内掉出,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触控件时,遮挡触控件,使得手机面壳美观。
进一步,所述第二磁铁上设有按摩垫。
由于需要用户手按第二磁铁,所以在其设有按摩垫,以缓解用户的手指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实施例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实施例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轨迹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触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件安装在凹槽内的前壳水平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壳1、触控件2、凹槽3、压板4、按柱5、滑盖6、滑轨7、第三磁铁8、第四磁铁9、电容触垫10、塑轮11、后壳12、导向槽13、第一磁铁14、挡片15、第二磁铁16、滑块1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手机面壳支架组件,该面壳支架用于大屏幕手机,大屏幕手机指屏幕尺寸大于5.0的手机,包括前壳1和卡扣在前壳1的后壳12。具体地,前壳1上设置有扣孔,后壳12上设置有与该扣孔相匹配的卡件,从而通过卡件将后壳12卡扣在前壳1上。前壳1和后壳12的组合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表述。
后壳12上设置有轨迹驱动件,后壳12设有可供轨迹驱动件滑动的导向槽13,前壳1上设置有受轨迹驱动件控制的触控件2。
如图3所示,轨迹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6,第一磁铁14的中部设有可容纳第二磁铁16的第一空腔,第二磁铁16通过压簧与第一空腔底面连接,第二磁铁16在压簧自然状态下位于第一空腔外,第二磁铁16的端部固定有按摩垫(图中未示出),按摩垫采用PP专用塑料制成,其表面设有凸起,便于用户按压第二磁铁16时,按摩垫以减缓用户的手指疲劳。其中,导向槽13为T形结构,导向槽13内滑动配合有T形的滑块17,滑块17焊接第一磁铁14。导向槽13位于后壳12上角落的端部内侧铰接有用于挡住滑至该端部的第一磁铁14的挡片15。
如图4所示,触控件2包括第三磁铁8和第四磁铁9,第三磁铁8与第一磁铁14相吸贴合在前壳1表面。第三磁铁8的中部设有可容纳第四磁铁9的第二空腔,第四磁铁9通过拉簧与第二空腔底面连接,第四磁铁9在第二磁铁16被压进第一空腔内时与第二磁铁16相吸贴合在前壳1表面。第三磁铁8贴合前壳1表面的侧端设有塑轮11,由于塑轮11不具有导电特性,防止了第三磁铁8在手机屏幕上移动时,第三磁铁8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滑动操作。第四磁铁9连接有用于第二磁铁16和第四磁铁9相吸后点击手机屏幕的电容触垫10。
在本实施例中,当不使用触控件2时,防止触控件2从前壳1表面上掉出,前壳1设有可容纳触控件2的凹槽3,凹槽3设置在前壳1的上角落,凹槽3内设有可将触控件2从凹槽3内伸出的控制件。如图5所示,控制件包括压板4和铰接座,压板4的中部通过铰接座安装在凹槽3的内部底面,压板4一端设有朝向凹槽3槽口的按柱5,按柱5与凹槽3槽口水平。前盖滑动设有可遮挡凹槽3槽口的滑盖6,所述滑盖6设有可供按柱5穿过的开口。具体地,前壳1设有放置滑盖6的滑轨7,滑轨7位于压板4未设按柱5的一侧,滑轨7的两侧设有滑槽,滑盖6延伸进滑槽内,以卡住滑盖6不从滑轨7上掉出。滑盖6的长度大于凹槽3的长度,当滑盖6遮闭凹槽3槽口后,滑盖6还有一部分位于滑轨7内。其中,滑盖6一方面防止触控件2从凹槽3内掉出,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触控件2时,遮挡触控件2,使得手机面壳美观。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用户单手操作手机,握持手机时食指或中指都是处于后壳12面上,当用户需要点击大指姆难触及的手机屏幕处时,通过用食指或中指滑动第一磁铁14,由于第一磁铁14与触控件2的第三磁铁8相吸,使得第三磁铁8跟随第一磁铁14移动至需要点击的手机屏幕处。然后不再滑动第一磁铁14,将第二磁铁16压进第一空腔内,压簧压缩发生形变,第二磁铁16朝靠近后壳12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磁铁16与第四磁铁9之间的距离缩短,第二磁铁16与第四磁铁9相吸,拉簧拉伸发生形变,促使第四磁铁9上的电容触垫10点击屏幕,便点击了手机屏幕。所以,通过食指或中指带动第一磁铁14在导向槽13内滑动,将第三磁铁8移动至需要点击的屏幕处,解决了单手操作手机时大指姆难触手机屏幕的区域部分的问题。
当不需要使用轨迹驱动件和触控件2,比如用手机看视频,将第一磁铁14滑至导向槽13的端部,挡片15以防止第一磁铁14任意滑动;将触控件2移进凹槽3时,触控件2的第三磁铁8与第一磁铁14相吸,触控件2就会按压压板4的一端,触控件2的另一端便朝凹槽3槽口方向摆动,使得按柱5伸出凹槽3,从而不影响手机的其他使用。当需要使用轨迹驱动件,由于挡片15铰接在导向槽13内部,用户直接手动滑动第一磁铁14移动即可;当使用触控件2时,按压按柱5,使得被触控件2压住的压板4一端朝凹槽3槽口方向摆动,从而按柱5伸入凹槽3内,触控件2伸出凹槽3外。本方案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迹驱动件和受轨迹驱动件控制的触控件,所述轨迹驱动件设置在后壳上,所述触控件设置在前壳上;
所述后壳设有可供轨迹驱动件滑动的导向槽,所述轨迹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中部设有可容纳第二磁铁的空腔,所述第二磁铁通过第一弹簧与空腔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位于空腔外;
所述触控件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贴合在前壳表面,所述第四磁铁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磁铁连接,第四磁铁在第二磁铁被压进空腔内时与第二磁铁相吸贴合在前壳表面;所述第三磁铁贴合前壳表面的侧端设有塑轮,所述第四磁铁连接有用于第二磁铁和第四磁铁相吸后点击手机屏幕的电容触垫;
所述前壳设有可容纳触控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将触控件从凹槽内伸出的控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磁铁连接;所述导向槽内部铰接有用于挡住滑至导向槽端部的第一磁铁的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铰接座和压板,所述压板的中部通过铰接座安装在凹槽的内部底面上,压板一端设有朝向凹槽槽口的按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滑动设有可遮挡凹槽槽口的滑盖,所述滑盖设有可供按柱穿过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面壳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上设有按摩垫。
CN201820859669.XU 2018-05-31 2018-05-31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Active CN208158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669.XU CN208158682U (zh) 2018-05-31 2018-05-31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669.XU CN208158682U (zh) 2018-05-31 2018-05-31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8682U true CN208158682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9669.XU Active CN208158682U (zh) 2018-05-31 2018-05-31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8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5626A (zh) * 2021-12-23 2022-03-25 深圳市思肯三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美容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5626A (zh) * 2021-12-23 2022-03-25 深圳市思肯三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美容仪
CN114245626B (zh) * 2021-12-23 2023-11-03 深圳市思肯三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美容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3640B (zh) 蓋體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CN203399163U (zh) 在合盖状态下就能操控电容触控手机的保护套
CN208158682U (zh) 手机面壳支架组件
CN206074905U (zh) 一种可直接触摸操控手机的vr眼镜
CN203813821U (zh) 免翻盖接听电话的触摸屏手机用保护壳
CN20701186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机防水外壳
CN20372279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4069068U (zh) 一种手机机壳
CN202649949U (zh) 一种触控清洁二用笔
CN208676481U (zh) 一种能开门禁的智能手机保护套
CN208986990U (zh) 一种折叠屏幕手机
CN207835989U (zh) 一种防误触车用遥控器
CN204990072U (zh) 一种自带鼠标功能的智能平板设备保护壳
CN203974310U (zh) 颠倒出芯笔
CN205883327U (zh) 手机背部触摸板
KR200463842Y1 (ko) 터치 인식 가능한 휴대단말기용 플립형 케이스
CN208401989U (zh) 智能录音录像笔
CN207264021U (zh) 移动端虚拟现实头显
CN204089919U (zh) 一种带有上盖的手机保护壳
CN213891957U (zh) 一种红外、电磁双触控功能智慧黑板
CN204103992U (zh) 一种手机的操作按键结构
CN203912033U (zh) 一种具有齿条状持握带的手机持握装置
CN208522156U (zh) 一种汽车usb接口的防尘结构
CN204155225U (zh) 一种新型手指加长器
CN219982224U (zh) 一种透气防护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