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4823U - 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4823U
CN208154823U CN201820640255.8U CN201820640255U CN208154823U CN 208154823 U CN208154823 U CN 208154823U CN 201820640255 U CN201820640255 U CN 201820640255U CN 208154823 U CN208154823 U CN 208154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m
ceramic substrate
ontology
pair
air d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02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明洙
金裕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c Roa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c Roa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c Roa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c Roa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402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4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4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48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它包括:包括用于容纳传热流体的本体和附着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的流体加热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密闭循环结构的流体循环部,及设置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一侧、并向所述流体循环部送风的鼓风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分别包括陶瓷基板、位于所述陶瓷基板的一面并位于所述陶瓷基板一面两侧边缘的一对导电图、及位于所述陶瓷基板的一面并电连接于所述一对导电图的电阻层,所述电阻层由厚膜半导体构成,所述厚膜半导体的两端分别重叠于所述一对导电图。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可采用太阳能作为电力源,因此有利于环保;由于可以省略用于供给传热液的水槽,因此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厚膜半导体加热器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通过循环加热的空气送出暖风的装置。空气的加热通常通过燃烧石油、液化气或煤碳等化石原料或利用电加热器来完成。但是,燃烧化石原料时污染室内空气,因此需要另安装通风装置。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碳等现有能源趋于枯竭,人们不断研究可代替现有能源的其他能源,利用电加热器的暖风机迅速上市。但是,利用电加热器的暖风机的平均电消耗量为2~5KW/h,不仅耗电量较大,而且停电时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环保又高效的暖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暖风机包括:包括用于容纳传热流体的本体和附着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的流体加热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密闭循环结构的流体循环部,及设置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一侧、并向所述流体循环部送风的鼓风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分别包括陶瓷基板、位于所述陶瓷基板的一面并位于所述陶瓷基板一面两侧边缘的一对导电图、及位于所述陶瓷基板的一面并电连接于所述一对导电图的电阻层,所述电阻层由厚膜半导体构成,所述厚膜半导体的两端分别重叠于所述一对导电图。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分别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厚膜半导体的盖体。
所述本体的内部划分有包括一个空水槽的水槽区和包括连接于所述水槽的流路的流路区。
所述流路区的面积为所述水槽区面积的25%~50%。
所述流体加热部还包括附着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二加热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加热器分别由不同电源驱动。
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可采用太阳能作为电力源,因此有利于环保;由于可以省略用于供给传热液的水槽,因此结构简单。
并且,由于通过设有厚膜半导体的平面加热器加热流体加热部的本体,因此,加热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I′向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第一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Ⅱ-Ⅱ′向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第一加热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第一加热器的又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流体加热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化,也可以有多种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下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特征及实现所述效果及特征的方法将更加清楚和明确。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
下述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用语没有特定的含义,它只用于区分相同结构的部件。
下述实施例中,对单数的表述未做明确说明时包括复数。
下述实施例中,“包括”或“具有”等用语表示记载于说明书的特征或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可预先排除增加至少一个其他特征或结构的可能性。
实施例中所说的膜、区、结构等位于其他部位的上面,不仅包括直接设置于其他部位上面,也包括其中间设有其他膜、区、结构等的情况。
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对结构要素进行了放大或缩小。即,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所示的结构的大小及厚度是随意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附图中图示的结构。
当某一实施例可通过另一种实施方式实现时,特定的工序可以与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不同。比如,连续说明的两个工序实际上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说明时对相同或相对应结构标记相同符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10包括供电部100、控制部200、流体加热部300、流体循环部400、鼓风机500及显示部600。
所述供电部100向暖风机10供给驱动电源。如,供电部100通过控制部200向流体加热部300供给直流电DC。所述供电部100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并通过光电效应产生电。所述供电部100还包括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的能源储存部,所述能源储存部包括二次电池。从而,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驱动暖风机10,或者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储存于能源储存部,晚上利用储存于能源储存部的电驱动暖风机10,驱动暖风机10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非常环保。所述供电部100可以供给直流电DC,也可以供给交流电AC。
所述控制部200用于全面控制暖风机10。为了根据设定的温度调节流体加热部300的加热温度,所述控制部200调节供电部100供给流体加热部300的电,并通过控制鼓风机500来调节鼓风机500产生的风力大小。当从太阳能电池组件无法获得足够电力时,控制部200可选择供电源,使流体加热部300获得交流电AC。即,控制部200可使供电部100优先供给直流电DC,但当太阳能电池组件无法供电或供给的直流电DC不足时,通过控制供电部100,将供电源改换成交流电AC,或者同时供给直流电DC和交流电AC。
所述流体加热部300用于加热内部的传热流体。加热的传热流体通过连接于流体加热部300的流体循环部400进行循环。传热流体可以是水或硅油。
流体加热部300包括本体310和附着于本体310外表面的多个第一加热器320,通过多个第一加热器320加热本体310时也可加热传热流体。所述第一加热器320可由直流电DC或交流电AC驱动。
所述本体310由传热性优秀的材质形成。例如,本体310可以由铝、铜等形成,但不局限于此。本体310包括用于传热流体循环的排出口312和流入口314,排出口312和流入口314分别连接于流体循环部400的两端。
所述流体循环部400包括之字型配管,以使在相同面积内的长度最长,可由与本体310相同的材质形成。所述流体循环部400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强制循环传热流体的泵P。
所述流体循环部400的一侧设有可把风吹向流体循环部400的鼓风机500。所述鼓风机500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可以是离心式风扇(Blower fan)或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fan),但不局限于此。鼓风机500还包括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吸风口。
所述本体310内部可分为水槽区S1和流路区S2,水槽区S1包括一个水槽318,流路区S2包括连接于水槽318的流路316。
即,流路316并不是形成于本体310的整个内部。所述本体310内部的一部分形成有水槽318,可使本体310容纳充足的传热流体。因此,无需另设用于供给经过本体 310而加热的传热流体的水槽,从而可简化暖风机10结构。并且,本体310和流体循环部400为密闭循环结构,因此,传热流体不会蒸发流失,无需补充传热流体。
所述水路316与排出口312相连接,并呈之字型,结构紧凑,从而可提高排向本体310外的传热流体的加热效率。
所述流路区S2的面积为水槽区S1面积的25%~50%。当流路区S2的面积小于水槽区S1面积的25%时,流路316的长度过短,使未充分加热的传热流体流至流体循环部400。当流路区S2的面积大于水槽区S1面积的50%时,足量传热流体难以循环,从而降低暖风机10的效率。
多个第一加热器320附着于本体310的外表面。当本体310呈六面体状时,多个第一加热器320附着于本体310外表面中最大的一面上。如,多个第一加热器320可以在48V直流电DV下驱动,电压与所述泵P及鼓风机500的驱动电压相同,从而可同时控制多个加热器320、鼓风机500及泵P,可简化暖风机10的结构。
多个第一加热器320为面状加热器,从而可有效加热本体310,可以以低电量发出高温热量。所述多个第一加热器320可分别包括厚膜半导体,通过图4及图5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部600用于显示工作状态,所述显示部600还可以包括输入部等。比如,显示部600可包括电源键、调温键、调节风力大小键等,用于显示设定状态及暖风机10的当前工作状态等。所述显示部600上设有发出不同颜色光的LED,通过电源的开/关点亮或熄灭不同颜色LED。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加热器320包括陶瓷基板321、设置于陶瓷基板321一面的一对导电图322及设置于陶瓷基板321一面并与一对导电图322相连接的电阻层324。
所述陶瓷基板321含有大于96%的Al2O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散热性,可有效把电阻层32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本体310。
所述陶瓷基板321的另一面上涂覆有粘附层A,所述陶瓷基板321通过所述粘附层A粘附于本体310。为了将第一加热器32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本体310,所述粘附层A不但需要具有粘附力,而且还需具有较高传热性。为此,所述粘附层A可涂覆包括3~35重量百分比导电性碳系粉末、5~45重量百分比氮化铝粉末、7~35重量百分比耐热树脂、7~35重量百分比水玻璃及10~50重量百分比溶剂的散热用氮化铝涂覆组成物而形成。
所述导电性碳系粉末由从石墨、活性炭、碳纳米管及碳黑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形成,所述耐热树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等于80℃的树脂构成。例如,耐热树脂由从聚苯并咪唑树脂(PBI)、PPQ、PBO、PBT、PAI、PI、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酚醛树脂、芳香族二元胺树脂及丙烯酸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所述溶剂由从乙醚类溶剂、芳香族溶剂、醋酸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酒精类溶剂及蒸馏水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构成。
一对导电图322设置于陶瓷基板321一面的两边缘上。所述导电图322是在陶瓷基板321的一面丝网印刷导电浆料后通过烧成而形成的。一对导电图32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配线325和第二配线327,用于供电。
所述导电浆料是将导电粒子、粘合剂、有机媒介物(vehicle)混合于溶剂而形成的。所述导电浆料的导电粒子可以是银、钯、白金、铜等,所述粘合剂可以是PbO-B2O3-SiO2或PbO-Bi2O3-SiO2系无机粘合剂,所述有机媒介物可以是纤维素、丙烯酸类树脂,溶剂可以是松油醇、二甘醇丁醚醋酸酯(BCA:Butyl Carbitol Acetate)等。
所述电阻层324由厚膜半导体构成。即,电阻层324是通过丝网印刷等方法将电阻浆料印刷于陶瓷基板321的一面后烧成而形成,电阻层324的厚度为5㎛~100㎛。电阻层324的两端边缘分别与一对导电图322重叠,形成电连接。
所述电阻浆料是将导电粒子、粘合剂、有机媒介物(vehicle)混合于溶剂而形成。如,所述电阻浆料的导电粒子可以是RuO2、PbRu2O8.5等,粘合剂、有机媒介物及溶剂与导电浆料的粘合剂、有机媒介物及溶剂相同。电阻浆料作为添加剂用于提高热容量,还可以包括Al2O3、TiO2、Nb2O5等陶瓷粒子。
虽然未图示,所述电阻层324上还可以设有用于保护电阻层324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是将介电浆料印刷于电阻层324上面后烧成而形成,所述介电浆料是将无机粒子、粘合剂、有机媒介物混合于溶剂而形成。如,所述无机粒子可以是玻璃等,粘合剂可以是PbO-B2O3-SiO2系无机粘合剂,有机媒介物及溶剂与导电有机媒介物及溶剂相同。
如上所述的第一加热器320上设有以所述厚膜半导体形成的电阻层324,形成面状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320通过传热效率优异的粘附层A粘附于本体310,可有效加热本体310,可以低能耗达到优异的发热效果,可提高暖风机10的能源效率。如图2所示,设有八个第一加热器320的暖风机10的平均耗电量为0.7~1KWh,其耗电量为使用现有电加热器的暖风机耗电量2~5KWh的一半。
下面结合图6对不同于图4及图5中说明的第一加热器3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加热器320B的一对导电图322之间设有多个分隔电阻329。多个分隔电阻329沿一对导电图322的延伸方向相互隔离。可以理解为图4的第一加热器320的电阻层324(后膜半导体)包括多个分隔电阻329。
多个分隔电阻329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电图322部分重叠,使多个分隔电阻329通电。
向一对导电图322供电时,连接于一对导电图322的厚膜半导体的中央的温度最高。如图6所示,在相互隔离的多个分隔电阻329分别连接于一对导电图322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对导电图322供电时,每个分隔电阻329中央的温度都高,其结果,可集中于第一加热器320B中央的高温区变大,使整个第一加热器320B具有均匀温度。
如图7所示,第一加热器320C包括陶瓷基板321、设置于陶瓷基板321一面的一对导电图322;设置于陶瓷基板321的一面、边缘与一对导电图322重叠的电阻层324;及分别连接于一对导电图322的第一配线325和第二配线327。所述第一加热器320C还包括设置于电阻层324上面的至少一个盖体328、328′。图7所示的是电阻层324上依次叠层设置有第一陶瓷盖328和第二陶瓷盖328′,但不局限于此。
第一陶瓷盖328和第二陶瓷盖328′由相同于陶瓷基板321的材质形成,因此,第一陶瓷盖328和第二陶瓷盖32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散热性。第一陶瓷盖328和第二陶瓷盖328′形成于电阻层324上面时,可缓解因急速加热而对第一陶瓷基板321形成的的热冲击,从而防止陶瓷基板321受热损伤。
如图8所示,流体加热部300B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外表面上分别附着有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320和至少两个第二加热器330。
所述第一加热器320与前述第一加热器相同。第二加热器330既可以相同于第一加热器320,也可以不同于第一加热器320。比如,第一加热器320可通过直流电DC驱动,第二加热器330可通过交流电AC驱动。因此,当太阳能电池组件不能发电或供给的直流电DC不足时,所述第二加热器330在代替直流电DC供给的交流电、或与直流电DC一同供给的交流电AC的作用下驱动,从而可提高暖风机10的效率。
上述的说明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其附图所示的范围之内通过一些修改,可实现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种修改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包括用于容纳传热流体的本体(310)和附着于所述本体(310)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320)的流体加热部(300),与所述本体(310)形成密闭循环结构的流体循环部(400),及设置于所述流体循环部(400)的一侧、并向所述流体循环部(400)送风的鼓风机(50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320)分别包括陶瓷基板(321)、位于所述陶瓷基板(321)的一面并位于所述陶瓷基板一面两侧边缘的一对导电图(322)、及位于所述陶瓷基板(321)的一面并电连接于所述一对导电图(322)的电阻层(324),所述电阻层(324)由厚膜半导体构成,所述厚膜半导体的两端分别重叠于所述一对导电图(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320)分别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厚膜半导体的盖体(328、3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部划分有包括一个空水槽的水槽区(S1)和包括连接于所述水槽的流路的流路区(S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区(S2)的面积为所述水槽区(S1)面积的25%~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加热部(300)还包括附着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二加热器(33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加热器(320)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加热器(330)分别由不同电源驱动。
CN201820640255.8U 2018-05-02 2018-05-02 暖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4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255.8U CN208154823U (zh) 2018-05-02 2018-05-02 暖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255.8U CN208154823U (zh) 2018-05-02 2018-05-02 暖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4823U true CN208154823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7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025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4823U (zh) 2018-05-02 2018-05-02 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4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9091A (zh) * 2018-05-02 2018-09-04 Dc路有限公司 暖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9091A (zh) * 2018-05-02 2018-09-04 Dc路有限公司 暖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8971B2 (en) High-performance far-infrared surface heating element of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5433679B (zh) 电热毯
CN208154823U (zh) 暖风机
CN207741180U (zh) 一种电暖器
CN105433722B (zh) 晾衣架
CN210070214U (zh)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108489091A (zh) 暖风机
CN203172156U (zh) 一种应用于凹版印刷机和干式复合机的混合节能热烘干系统
CN104702149B (zh) 一种供电装置
CN20683501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余热发电装置
CN206207315U (zh) 基于蜡烛火焰驱动的led台灯
CN102237422A (zh) 光伏面板组件
CN202419770U (zh) 电压热节能散热器的组合结构
CN207741184U (zh) 一种电暖器
CN211671000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热板
CN209512596U (zh) 一种热电式气气板式换热器
KR20190121269A (ko) 온풍기
CN207729689U (zh) 一种电暖器
CN108378666A (zh) 石墨烯窗帘电暖系统
CN208767997U (zh) 中低温温差发电空调系统
CN220173118U (zh) 一种移动式大功率温差发电机
CN202334930U (zh) 电极悬置的电热布
CN204906737U (zh) 一种电制热器
CN216144133U (zh) 新型模块化空气加热模块
CN108644745A (zh) 一种节能热回收系统及其节能热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