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1992U -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51992U CN208151992U CN201820398227.XU CN201820398227U CN208151992U CN 208151992 U CN208151992 U CN 208151992U CN 201820398227 U CN201820398227 U CN 201820398227U CN 208151992 U CN208151992 U CN 208151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ng device
- blue algae
- algae collecting
- floating bal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包括蓝藻收集器组件和水泵电气组件,蓝藻收集器组件包括蓝藻收集器、双耳浮球、连接翼、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支座、出水管和防护罩;所述穿孔浮球支架组件包括穿孔浮球、托板、托板支架、调节臂、丝杆丝套和升降丝杆,支座上部开设有多个导水孔,导水孔连通出水管,防护罩安装于所述支座的底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外接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蓝藻收集器组件的结构设计,可根据蓝藻的漂浮厚度调整蓝藻收集器沉入水中的高度,并在捕捞过程中自动维持系统平衡,实现捕捞可控制的机械化方式,大大提高蓝藻捕捞效率,实现收集蓝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藻收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经过阳光的照耀,会很快在水面上繁殖生长,如果不打捞出来,会在死亡后沉入水底,经过腐烂变成藻泥,不仅污染水体,还会使水底生物缺氧,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在蓝藻的生长期将其去除,防止大面积再生和繁殖。
目前的捕捞方式,一般是人工在小水面上用工具瓢舀,或者使用船只在水面宽广处半机械话水面捕捞。上述两种方式由于捕捞时是藻水一起,捕捞的藻水比例小,使得捕捞困难,效率低下,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收集蓝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包括蓝藻收集器组件和水泵电气组件,所述水泵电气组件包括水泵和太阳能电池,所述蓝藻收集器组件包括蓝藻收集器、双耳浮球、连接翼、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支座、出水管和防护罩;所述蓝藻收集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外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连接翼,所述连接翼的远离蓝藻收集器的一端设置有双耳浮球;所述支座设置于蓝藻收集器的底部,并与蓝藻收集器紧密配合,所述支座上设置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所述穿孔浮球支架组件包括穿孔浮球、托板、托板支架、调节臂、丝杆丝套和升降丝杆,所述穿孔浮球由螺杆上下贯穿,穿孔浮球顶端通过螺母与螺杆配合固定,下端通过螺杆固定于托板上,所述托板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臂,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支架,所述托板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丝杆丝套,所述升降丝杆丝套接于丝杆丝套内并与丝杆丝套紧密配合,所述升降丝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支座上;所述支座为内部为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支座的底部安装所述出水管,所述防护罩安装于所述支座的底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外接通孔,所述外接通孔用于引入水泵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翼通过筋板固定于蓝藻收集器上,所述连接翼与筋板之间焊接,所述筋板通过螺丝与蓝藻收集器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翼设置有4个。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臂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托板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臂由近托板端至远托板端依此包括固定板、沿竖向的第一调节臂和沿横向的第二调节臂,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托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上端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接通孔设置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环绕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开口外沿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通过安装件与连接翼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依据水面的蓝藻密度,通过中心穿孔浮球的升降,改变浮球的进水高度,带动调节收集器沉入水中的深度,实现达到合适的水流入速度和控制水、藻的比例;由于水面的风和浪会影响收集器的平稳工作,采用多个双耳浮球和多个连接翼均匀分布在蓝藻收集器的四周,既增加浮力,又提高自动平衡能力,具体的以收集器为中心,当收集器倾斜时,双耳浮球沉入多的浮力增大,浮出多的浮力减少,产生扭矩,克服倾斜力,自动实现系统平衡。本实用新型通过蓝藻收集器组件的结构设计,可根据蓝藻的漂浮厚度调整蓝藻收集器沉入水中的高度,并在捕捞过程中自动维持系统平衡,实现捕捞可控制的机械化方式,大大提高蓝藻捕捞效率,实现收集蓝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蓝藻收集器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穿孔浮球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图中各标注为:1蓝藻收集器,2双耳浮球,3连接翼,4支座,5防护罩,6安装部,7外接通孔,8防护网,9穿孔浮球,10 漏水孔,11托板,12托板支架,13调节臂,14升降丝杆,15固定板,16第一调节臂,17第二调节臂,18丝杆丝套,19安装件,20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包括蓝藻收集器组件和水泵电气组件(图中未显示),所述水泵电气组件包括水泵和太阳能电池,所述蓝藻收集器组件包括蓝藻收集器1、双耳浮球2、连接翼3、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支座4、出水管和防护罩5;所述蓝藻收集器1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蓝藻收集器1的外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连接翼2,所述连接翼2的远离蓝藻收集器1的一端设置有双耳浮球3;所述支座4设置于蓝藻收集器1的底部,并与蓝藻收集器1紧密配合,所述支座4上设置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所述穿孔浮球支架组件包括穿孔浮球9、托板11、托板支架12、调节臂13、丝杆丝套18和升降丝杆14,所述穿孔浮球9由螺杆上下贯穿,穿孔浮球9顶端通过螺母与螺杆配合固定,下端通过螺杆固定于托板11上,所述托板11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臂13,所述托板11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支架12,所述托板支架12的下端设置有丝杆丝套18,所述升降丝杆14套接于丝杆丝套18内并与丝杆丝套18紧密配合,所述升降丝杆14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支座4上;所述支座4为内部为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座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0,所述支座4的底部安装所述出水管(位于支座4底部、防护罩5的内部,图中未显示),所述防护罩5安装于所述支座4的底部,用于保护出水管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所述防护罩5上设置有外接通孔7,所述外接通孔7用于引入水泵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翼2通过筋板20固定于蓝藻收集器1上,所述连接翼2与筋板20之间焊接,所述筋板20通过螺丝与蓝藻收集器1紧固连接,以便于调试和运输的拆卸。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翼3设置有4个。采用4个双耳浮球2和四个连接翼3均匀分布在蓝藻收集器1的四周,既增加浮力,又提高自动平衡力,具体地,以蓝藻收集器1为中心,当收集器倾斜时,双耳浮球沉入多的,浮力增大,浮出多的浮力减少,产生扭矩,克服倾斜力,自动实现系统平衡。
作为优选地,所述调节臂13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托板11的四周。
作为优选地,所述调节臂13由近托板11端至远托板11端依此包括固定板15、沿竖向的第一调节臂16和沿横向的第二调节臂17,所述固定板15通过螺钉与托板11固定连接。该结构便于通过升降丝杆14调节穿孔浮球9的高度,以实现蓝藻收集器1沉入水中的高度调整。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罩5的上端是设置有安装部6,所述安装部6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支座4上。有利于防护罩5的牢靠安装,防护罩5用于保证出水管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接通孔7设置于所述防护罩5的侧壁上。便于水泵管路的引入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与水泵管路之间优先选用软连接的的方式连接,避免外部干扰影响蓝藻收集器1的平衡状态。
作为优选地,环绕所述蓝藻收集器1的开口外沿设置有防护网8,所述防护网8通过安装件19与连接翼3固定连接。防止树叶、杂草等悬浮物混入收集器内,影响收集器正常工作,同时保证收集器收集的是藻,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收集。
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蓝藻收集器组件的结构设计,可根据蓝藻的漂浮厚度调整蓝藻收集器沉入水中的高度,并在捕捞过程中自动维持系统平衡,实现捕捞可控制的机械化方式,大大提高蓝藻捕捞效率,实现收集蓝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包括蓝藻收集器组件和水泵电气组件,所述水泵电气组件包括水泵和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收集器组件包括蓝藻收集器、双耳浮球、连接翼、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支座、出水管和防护罩;所述蓝藻收集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外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连接翼,所述连接翼的远离蓝藻收集器的一端设置有双耳浮球;所述支座设置于蓝藻收集器的底部,并与蓝藻收集器紧密配合,所述支座上设置穿孔浮球支架组件,所述穿孔浮球支架组件包括穿孔浮球、托板、托板支架、调节臂、丝杆丝套和升降丝杆,所述穿孔浮球由螺杆上下贯穿,穿孔浮球顶端通过螺母与螺杆配合固定,下端通过螺杆固定于托板上,所述托板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臂,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支架,所述托板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丝杆丝套,所述升降丝杆丝套接于丝杆丝套内并与丝杆丝套紧密配合,所述升降丝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支座上;所述支座为内部为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支座的底部安装所述出水管,所述防护罩安装于所述支座的底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外接通孔,所述外接通孔用于引入水泵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通过筋板固定于蓝藻收集器上,所述连接翼与筋板之间焊接,所述筋板通过螺丝与蓝藻收集器紧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设置有4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托板的四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由近托板端至远托板端依此包括固定板、沿竖向的第一调节臂和沿横向的第二调节臂,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托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上端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支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通孔设置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开口外沿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通过安装件与连接翼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98227.XU CN208151992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98227.XU CN208151992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51992U true CN208151992U (zh) | 2018-11-27 |
Family
ID=6439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982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1992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5199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0482A (zh) * | 2020-07-27 | 2020-11-20 | 河海大学 | 一种虹吸式滗水器及蓝藻收集器 |
CN112317223A (zh) * | 2020-10-29 | 2021-02-05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多功能可编程式智能室外景观喷泉 |
-
2018
- 2018-03-23 CN CN201820398227.XU patent/CN20815199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0482A (zh) * | 2020-07-27 | 2020-11-20 | 河海大学 | 一种虹吸式滗水器及蓝藻收集器 |
CN111960482B (zh) * | 2020-07-27 | 2023-02-24 | 河海大学 | 一种虹吸式滗水器及蓝藻收集器 |
CN112317223A (zh) * | 2020-10-29 | 2021-02-05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多功能可编程式智能室外景观喷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23061U (zh) | 一种水库环境监测用水质取样装置 | |
CN205455350U (zh) | 一种沉浮深海养殖网箱 | |
CN208151992U (zh) | 一种自平衡的悬浮式蓝藻收集装置 | |
CN105557572A (zh) | 一种半潜式单柱海洋工程渔场 | |
CN107079805B (zh) | 紫菜养殖用自行干出装置和养殖装置 | |
CN110024728A (zh) | 深远海悬浮式养殖平台 | |
CN109452206B (zh) | 一种提高乌贼受精卵孵化率的装置 | |
CN113179992B (zh) | 一种高原智能增压投饵系统 | |
CN217089169U (zh) | 一种管架式升降深水养殖网箱 | |
CN215971981U (zh) | 一种渔业养殖水质自动监控装置 | |
CN214482222U (zh) | 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 | |
CN213486536U (zh) | 一种不污染环境的除害虫装置 | |
CN205962467U (zh) | 一种农田太阳能灭虫装置 | |
CN211671954U (zh) | 一种海洋养殖生物多网联采装置 | |
CN211210900U (zh) | 一种深远海紫菜养殖装置 | |
CN209105956U (zh) | 一种鱼类用饵料孵化器 | |
CN208580493U (zh) | 一种远程数据通讯设备 | |
CN108623022B (zh) | 一种太阳能曝气系统 | |
CN113243326A (zh) | 浮潜式渔电一体化设备 | |
CN113331102A (zh) | 一种管架式升降深水养殖网箱 | |
CN208167692U (zh) | 一种园林湖泊用的河面清洁装置 | |
CN207783891U (zh) | 一种电子自动化育苗装置 | |
CN201617093U (zh) | 鲍鱼海上吊养装置 | |
CN112970646B (zh) | 一种便于投放的刺参深海养殖网箱 | |
CN112243916A (zh) | 一种深海养殖用组合式网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