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1161U -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1161U
CN208151161U CN201820334677.2U CN201820334677U CN208151161U CN 208151161 U CN208151161 U CN 208151161U CN 201820334677 U CN201820334677 U CN 201820334677U CN 208151161 U CN208151161 U CN 20815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ollecting
slopes
revetment brick
vermiculite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46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深
曲毅
郝进伟
丁宇
张华巍
王兆选
杨宏旺
卢爽
曹贻社
常安
盖君朋
贾宁
金田宗
康琦
李鹏
梁春花
柳晓明
马吉飞
牟玉明
裴俊玲
任国杰
宋晓琳
孙国剑
王翠辉
吴晓峰
夏鸿飞
肖洪钢
武伟
谢辉
臧岐山
张广为
张来君
张培杨
张玉芹
赵伟龙
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46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包括两个雨水收集渠坡体上设置有位于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的蛭石层,蛭石层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固定蛭石层的不锈钢丝网,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通过蛭石层连通,第一透水护坡砖上开设有植物种植孔,所述的两个雨水收集渠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第二透水护坡砖层,坡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连通蓄水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地上和地下的结合,将自然降水进行收集,达到调蓄和错峰的目的,减少短历时强降雨对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产生的冲击。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背景技术
作为大气污染物清除的湿沉降过程,降雨雨水水质与大气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雨水中通常含无机盐、有机物、沙尘和微生物等各种杂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雨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更多。此外,由于光照和气压的影响,降雨时河道水体的产氧和溶氧降低、耗氧增加,降雨(尤其是短期强降雨)会对河道水体水质及和水域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目前的护坡技术多集中于考虑坡体保护和护坡绿化效果,而河道堤岸通常未设有专门的雨水收集管道,降雨时雨水流经河道堤岸直接汇入河道水体中,对水体生态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
专利CN205636761U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该护坡采用天然海绵作为坡体,且坡体下设置的碎石层和砂垫层,虽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但天然海绵坡体强度较低,遇强降雨时易被破坏。此外,护坡结构中不存在对水体具有净化功能的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包括两个雨水收集渠,其中一个雨水收集渠设置于坡体顶部,另一个雨水收集渠设置于坡体底部,坡体上设置有位于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的蛭石层,蛭石层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固定蛭石层的不锈钢丝网,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通过蛭石层连通,蛭石层的上部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纤维滤布、生物炭营养土层和第一透水护坡砖层,所述第一透水护坡砖上开设有植物种植孔,所述植物种植孔内填充有土壤,植物种植于植物种植孔内的土壤里,所述的两个雨水收集渠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第二透水护坡砖层,坡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连通蓄水池。
优选的,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高程沿蓄水池方向缓慢降低,便于雨水收集进入蓄水池。
优选的,在蓄水池底部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当河道水体低于设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蓄水池阀门打开向河道补充水源。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的上部沿坡降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垂向的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坡体上未及时下渗的雨水形成的径流流经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会对雨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的厚度为40mm,高度为80mm。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和/或第二透水护坡砖层采用调湿海砂地砖,调湿海砂地砖具有特殊的孔结构,水分可自由进出,有利于雨水的下渗。
植物种植孔内填充土壤,用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的存在一方面具有稳定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的过滤作用能够对下渗雨水进行初步净化。
生物炭营养土层中营养土由普通栽培土、草炭土和生物炭按照组成,各组分质量比为7:1:2。生物炭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同时,其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下渗,另外生物炭中大量吸附位点的存在能够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
所述活性炭纤维滤布在防止生物炭营养土流失的同样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蛭石层的存在能够将下渗的雨水进行深度净化,为使雨水易于渗透流动,所用蛭石的粒径以大于50mm为宜;蛭石层两端使用不锈钢铁丝网固定,不锈钢铁丝网的孔径应小于蛭石,避免蛭石进入雨水收集渠。
优选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的坡顶透水砖铺设时沿护坡方向设置2%的坡降,便于雨水流入护坡进行组合净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透水护坡砖、生物炭营养土层、蛭石层和雨水收集系统,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地上和地下的结合,将自然降水进行收集,达到调蓄和错峰的目的,减少短历时强降雨对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产生的冲击。
通过植物、生物炭、活性炭滤布和蛭石的联合作用,将雨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借此向河道水体补充清洁水源,能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调节微气候,改善水体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透水护坡砖层;2、植物;3、生物炭营养土层;4、活性炭纤维滤布;5、蛭石层;6、雨水收集渠;7、第二透水护坡砖层;8、不锈钢铁丝网;9、蓄水池;10、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包括两个雨水收集渠6,其中一个雨水收集渠6设置于坡体顶部,另一个雨水收集渠6设置于坡体底部,坡体上设置有位于两个雨水收集渠6之间的蛭石层5,蛭石层5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固定蛭石层5的不锈钢丝网,两个雨水收集渠6之间通过蛭石层5连通,蛭石层5的上部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纤维滤布4、生物炭营养土层3和第一透水护坡砖层1,所述第一透水护坡砖上开设有植物种植孔,所述植物种植孔内填充有土壤,植物2种植于植物种植孔内的土壤里,所述的两个雨水收集渠6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第二透水护坡砖层7,坡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9,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6连通蓄水池9。
优选的,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6高程沿蓄水池9方向缓慢降低,便于雨水收集进入蓄水池9。
优选的,在蓄水池9底部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当河道水体低于设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蓄水池9阀门打开向河道补充水源。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1的上部沿坡降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垂向的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10。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坡体上未及时下渗的雨水形成的径流流经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10,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10会对雨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10的厚度为40mm,高度为80mm。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1和/或第二透水护坡砖层7采用调湿海砂地砖,调湿海砂地砖具有特殊的孔结构,水分可自由进出,有利于雨水的下渗。
植物2种植孔内填充土壤,用于植物2的生长。植物2的存在一方面具有稳定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的过滤作用能够对下渗雨水进行初步净化。
生物炭营养土层3中营养土由普通栽培土、草炭土和生物炭按照组成,各组分质量比为7:1:2。生物炭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同时,其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下渗,另外生物炭中大量吸附位点的存在能够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
所述活性炭纤维滤布4在防止生物炭营养土流失的同样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蛭石层5的存在能够将下渗的雨水进行深度净化,为使雨水易于渗透流动,所用蛭石的粒径以大于50mm为宜;蛭石层5两端使用不锈钢铁丝网8固定,不锈钢铁丝网8的孔径应小于蛭石,避免蛭石进入雨水收集渠6。
优选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1的坡顶透水砖铺设时沿护坡方向设置2%的坡降,便于雨水流入护坡进行组合净化。
通过在坡体上铺设透水护坡砖、绿色植物、生物炭营养土、活性炭纤维滤布4、蛭石层5、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10以及雨水收集系统,从而形成生态海绵坡体。在实现生态护坡的同时,将雨水进行净化和收集,减少短历时强降雨对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产生的冲击,并通过清洁水源补充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调节区域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环境。

Claims (4)

1.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雨水收集渠,其中一个雨水收集渠设置于坡体顶部,另一个雨水收集渠设置于坡体底部,坡体上设置有位于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的蛭石层,蛭石层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固定蛭石层的不锈钢丝网,两个雨水收集渠之间通过蛭石层连通,蛭石层的上部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纤维滤布、生物炭营养土层和第一透水护坡砖层,所述第一透水护坡砖上开设有植物种植孔,所述植物种植孔内填充有土壤,植物种植于植物种植孔内的土壤里,所述的两个雨水收集渠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第二透水护坡砖层,坡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位于坡体底部的雨水收集渠连通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其特征在于:蓄水池底部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当河道水体低于设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蓄水池阀门打开向河道补充水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的上部沿坡降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垂向的活性炭纤维滤布屏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水护坡砖层和/或第二透水护坡砖层采用调湿海砂地砖。
CN201820334677.2U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Active CN20815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677.2U CN208151161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677.2U CN208151161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1161U true CN208151161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9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4677.2U Active CN208151161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11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999A (zh) * 2020-05-26 2020-09-15 重庆大学 一种具有雨水净化和浇灌系统的装配式生态挡墙
CN112794479A (zh) * 2021-01-04 2021-05-14 刘红丹 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999A (zh) * 2020-05-26 2020-09-15 重庆大学 一种具有雨水净化和浇灌系统的装配式生态挡墙
CN112794479A (zh) * 2021-01-04 2021-05-14 刘红丹 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1288U (zh) 一种处理村落面源污水的复合生态沟渠
CN107574865B (zh) 一种适用于温室灌溉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7724330A (zh) 一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0721133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07143096B (zh) 一种具有雨水截留和除磷功能的绿色屋顶
CN104163550A (zh) 叠水式阶梯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8151161U (zh) 一种新型生态海绵护坡
CN207267822U (zh) 一种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的植生过滤系统
CN204417233U (zh) 一种农田沟渠低污染水地埋式净化装置
CN111919621A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6219763B (zh) 一种河湖生态护坡与浅滩浮床修复相结合的污染防治方法
CN106865777A (zh)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
CN210315414U (zh) 一种治理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浸出液的生态沟渠
CN205133351U (zh) 一种组合式的河岸生物净化系统
CN207469172U (zh) 一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107902842A (zh)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104891663A (zh) 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
CN202924835U (zh) 一种污水处理景观湿地
CN205501959U (zh) 一种适用于草地的排水结构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CN210439228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砌块
CN204875680U (zh) 水利用的生态护坡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