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40329U -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40329U
CN208140329U CN201820719314.0U CN201820719314U CN208140329U CN 208140329 U CN208140329 U CN 208140329U CN 201820719314 U CN201820719314 U CN 201820719314U CN 208140329 U CN208140329 U CN 208140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pipe
training
section
sedi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93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溢
何成
晏致涛
曾玉洁
马勤勇
李伟
赵建平
王欣欣
张龙
马瑞龙
魏晌
崔晓东
刘阳
徐凯
廖杰
陈东娃
王宗江
庄凌志
赵普志
杨柱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7193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40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40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40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沙管,包括竖向落沙管和水平喷沙管,所述竖向落沙管的上端开口为进沙口,所述竖向落沙管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喷沙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平喷沙管的另一端开口构成喷沙口;还公开一种具有前述导沙管的喷沙装置,以及具有该喷沙装置的风洞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沙子从喷沙口出来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降低到近于零,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从而使得沙子在水平方向上吹动的距离更远,能够被气流吹散,在风洞截面上分布更均匀,更好地模拟风沙两相流环境。

Description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沙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导沙管、具有该导沙管的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背景技术
沙漠戈壁区域占地面积广,这种环境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受力、生物生长情况不同于常规环境情形,因而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实地观测研究外,更多地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室在进行风沙试验时,如何真实地模拟大气边界层风沙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如何在稳定风速下实现对风沙环境的模拟是一个难点,需要吹风系统和供沙系统的良好配合。常见的供沙系统包括地面铺沙和垂直落沙两种方式,但其存在如下问题:若采用地面铺沙,低风速下沙粒难以吹起,需要较高的风速进行试验;若采用垂直落沙方式,沙粒分布不容易扩散,在风洞试验段的截面分布不均匀。因此,需要从供沙系统着手改进风洞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沙管。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沙管,包括竖向落沙管,其关键在于,还包括水平喷沙管,所述竖向落沙管的上端开口为进沙口,所述竖向落沙管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喷沙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平喷沙管的另一端开口构成喷沙口。
采用以上设计,是因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落沙方式导致的沙子急速下落,而受风力吹动时在风洞截面上难以分散均匀,通过在竖向落沙管下端设置水平喷沙管,能够使沙子从喷沙口出来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降低到近于零,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从而使得沙子在水平方向上吹动的距离更远,能够被气流吹散,分布更均匀。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水平喷沙管喷口端的端面为斜截面,该斜截面与所述水平喷沙管的管心线夹角大于0°,小于90°。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斜截面能够提高喷沙口的截面积,方便沙子从导沙管内喷出。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竖向落沙管与所述水平喷沙管的连接处以弧形方式圆滑过渡。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沙子在导沙管内流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斜截面与所述水平喷沙管的管心线夹角为45~60°。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斜截面的角度适宜沙子的喷出。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斜截面斜向朝上,所述斜截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的距离最小,所述斜截面的最低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的距离最大。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得沙子受到水平喷沙管向上的支持力,从导沙管喷出时,其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尽可能大,而竖直向下的速度尽可能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沙管的喷沙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沙装置,包括漏斗,该漏斗上方开口,该漏斗下部设有漏沙孔,其关键在于,还包括上述导沙管,该导沙管位于所述漏沙孔下方,该导沙管的进沙口与所述漏沙孔相连通。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得沙子从导沙管喷出时,具有较小的竖直向下的速度,和较大的水平初速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漏斗下部设有一排漏沙孔,每个漏沙孔下方均连接有一根所述导沙管,所有所述导沙管的喷沙口朝向一致。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得整个风洞截面上沙子分布更均匀。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漏斗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漏斗下部设有条形水平挡板,在该水平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一排所述漏沙孔。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各个导沙管内的沙子流出速度一致,从而使风洞截面上的沙子分布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喷沙装置的风洞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风沙环境的风洞系统,包括风洞本体,该风洞本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该风洞本体包括试验段,该试验段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试验段的顶部设有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喷沙装置,所述导沙管伸入所述试验段内,所述导沙管的喷沙口朝向所述风洞本体的出风口。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得沙子从喷沙口喷出时,具有与气流方向一致的水平初速度,从而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距离更远,使得试验段的截面上沙子竖向和横向分布较传统风洞更均匀。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风洞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试验段气流上游并依次连接的进口段、动力段、过渡段、稳定段和收缩段,以及位于所述试验段气流下游的出口段,所述进口段的上游开口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出口段的下游开口形成所述出风口;
所述动力段中部设有变频风扇,该变频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口段,该变频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过渡段;
所述试验段内还设有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所述喷沙装置靠近所述试验段的上游端,所述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位于所述喷沙装置下游方向;
所述出风口后方还设有沙粒回收槽,该沙粒回收槽的侧壁和底壁相连,顶部开口,该沙粒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集沙口,该集沙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合理设计,保证进入试验段的风速稳定,并与上述水平出沙的喷沙装置相配合,更好地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风沙两相流环境,气流下游端设置的沙粒回收槽可将沙子收集,循环利用。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沙子从喷沙口出来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降低到近于零,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从而使得沙子在水平方向上吹动的距离更远,能够被气流吹散,在风洞截面上分布更均匀,更好地模拟风沙两相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沙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导沙管,包括竖向落沙管13a,还包括水平喷沙管13b,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上端开口为进沙口,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另一端开口构成喷沙口。所述竖向落沙管13a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连接处以弧形方式圆滑过渡。
所述水平喷沙管13b喷口端的端面为斜截面13c,该斜截面13c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管心线夹角大于0°,小于90°。优选地,所述斜截面13c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管心线夹角为45~60°。
所述斜截面13c斜向朝上,所述斜截面13c的最高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距离最小,所述斜截面13c的最低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距离最大。这样,沙子从喷沙口出来时,其竖直方向速度接近零,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在气流作用下,便于吹散,在试验段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喷沙装置,包括漏斗11和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沙管13,该漏斗11上方开口,该漏斗11下部设有漏沙孔12,该漏沙孔12下方设有所述导沙管13,该导沙管13的进沙口与所述漏沙孔12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漏斗11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漏斗11下部设有条形水平挡板,在该水平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一排所述漏沙孔12,每个漏沙孔12下方均连接有一根所述导沙管13,所有所述导沙管13的喷沙口朝向一致。
实施例三:
一种模拟风沙环境的风洞系统,包括直流式风洞本体,该风洞本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风洞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段1、动力段2、过渡段3、稳定段4、收缩段5、试验段6和出口段7,所述进口段1的上游开口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出口段7的下游开口形成所述出风口。
所述动力段2中部设有变频风扇2a,该变频风扇2a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口段1,该变频风扇2a的出风侧朝向所述过渡段3。
在所述试验段6的顶部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如实施例二所述的喷沙装置9,该喷沙装置9的所述导沙管13伸入所述试验段6的内腔,所述导沙管13的喷沙口朝向所述风洞本体的出风口。在喷沙装置9附近还设有筛沙机(8),该筛沙机(8)从上方将沙子送到所述漏斗(11)内。
所述试验段6内还设有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所述喷沙装置9靠近所述试验段6的上游端,所述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位于所述喷沙装置9下游方向。
所述出风口后方还设有沙粒回收槽10,该沙粒回收槽10的侧壁和底壁相连,顶部开口,该沙粒回收槽10的侧壁上设有集沙口,该集沙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其中,所述筛沙机(8)、风速传感器14、梯度集沙测试仪15均为风沙研究的常见试验仪器,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沙管,包括竖向落沙管(13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喷沙管(13b),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上端开口为进沙口,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另一端开口构成喷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喷口端的端面为斜截面(13c),该斜截面(13c)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管心线夹角大于0°,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落沙管(13a)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连接处以弧形方式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截面(13c)与所述水平喷沙管(13b)的管心线夹角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截面(13c)斜向朝上,所述斜截面(13c)的最高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距离最小,所述斜截面(13c)的最低点到所述竖向落沙管(13a)的距离最大。
6.一种喷沙装置,包括漏斗(11),该漏斗(11)上方开口,该漏斗(11)下部设有漏沙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沙管(13),该导沙管(13)位于所述漏沙孔(12)下方,该导沙管(13)的进沙口与所述漏沙孔(1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1)下部设有一排漏沙孔(12),每个漏沙孔(12)下方均连接有一根所述导沙管(13),所有所述导沙管(13)的喷沙口朝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1)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漏斗(11)下部设有条形水平挡板,在该水平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一排所述漏沙孔(12)。
9.一种风洞系统,包括风洞本体,该风洞本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该风洞本体包括试验段(6),该试验段(6)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试验段(6)的顶部设有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喷沙装置(9),所述导沙管(13)伸入所述试验段(6)的内腔,所述导沙管(13)的喷沙口朝向所述风洞本体的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试验段(6)气流上游并依次连接的进口段(1)、动力段(2)、过渡段(3)、稳定段(4)和收缩段(5),以及位于所述试验段(6)气流下游的出口段(7),所述进口段(1)的上游开口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出口段(7)的下游开口形成所述出风口;
所述动力段(2)中部设有变频风扇(2a),该变频风扇(2a)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口段(1),该变频风扇(2a)的出风侧朝向所述过渡段(3);
所述试验段(6)内还设有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所述喷沙装置(9)靠近所述试验段(6)的上游端,所述风速传感器(14)和梯度集沙测试仪(15)位于所述喷沙装置(9)下游方向;
所述出风口后方还设有沙粒回收槽(10),该沙粒回收槽(10)的侧壁和底壁相连,顶部开口,该沙粒回收槽(10)的侧壁上设有集沙口,该集沙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CN201820719314.0U 2018-05-14 2018-05-14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Active CN208140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314.0U CN208140329U (zh) 2018-05-14 2018-05-14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314.0U CN208140329U (zh) 2018-05-14 2018-05-14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40329U true CN208140329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1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9314.0U Active CN208140329U (zh) 2018-05-14 2018-05-14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403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733A (zh) * 2019-05-16 2019-08-2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种风洞模拟试验用的可调铺设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733A (zh) * 2019-05-16 2019-08-2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种风洞模拟试验用的可调铺设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3037B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风蚀风洞
CN207215423U (zh) 一种亚音速风洞
CN104025810B (zh) 灵芝孢子粉收集系统
CN103630323A (zh) 数字化小麦抗倒伏实验风洞
CN208140329U (zh) 导沙管、喷沙装置及风洞系统
CN110132523A (zh) 一种风沙风洞的空气整流装置
CN103335813A (zh) 一种气流反相对冲集沙仪
CN109187108A (zh) 一种多级降速式自动集沙仪及工作方法
CN206285635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用粉尘收集装置
CN205080153U (zh) 一种测试物料悬浮速度的装置
CN207565850U (zh) 一种可排水的直升机空调进气装置
Tian et al. Influence of aerodynamic pressure on dust removal by supersonic siphon atomization
CN203323989U (zh) 数字化小麦抗倒伏实验风洞
CN105987773A (zh) 阻滞式总温传感器
CN101433884A (zh) 模拟降雨装置
CN108458850B (zh) 一种用于风蚀设备测试的小型风洞
CN208751820U (zh) 防风网抑尘机理演示实验装置
CN201108868Y (zh) 模拟降雨装置
CN103924542A (zh) 一种用于防止道路积雪的清雪装置
CN108386983A (zh) 一种用于通风空调风管的低阻力分流三通构件
CN208109506U (zh) 降尘收集装置
CN203642775U (zh) 一种带有环境风导流装置的湿冷塔
CN103712476B (zh) 一种带有环境风导流装置的空冷塔
CN207463789U (zh) 一种气-固组合定向集流吸尘装置
CN103697748B (zh) 一种带有环境风导流装置的湿冷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