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4893U -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 Google Patents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4893U
CN208134893U CN201820162191.5U CN201820162191U CN208134893U CN 208134893 U CN208134893 U CN 208134893U CN 201820162191 U CN201820162191 U CN 201820162191U CN 208134893 U CN208134893 U CN 208134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storing
bucket
storing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21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骁
张政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21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4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4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4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储物斗用于存放物料,包括:用于存放物料的斗主体、在斗主体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卡扣,由于在储物斗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在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扣,在实际操作中,当需要将多个储物斗挂于墙壁上时,可首先将储物斗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卡扣与另一个储物斗的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卡扣卡合在一起,使两个储物斗能够并列连接在一起,从而可将多个储物斗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储物系统,可以整体移动,同时,也能更加整齐规整地收纳储物斗,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Description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背景技术
储物斗,作为一种用于螺钉、螺母等小型物料放置和分类的储物装置,广泛应用于仓库、车间等需要存储物料的地方,在现有技术中储物斗一般仅为单独的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将其放入储物架等容器中配合进行使用。当储物斗单独使用时,由于储物斗通常容积较小,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可存储的物料有限,且零散的储物斗也显得杂乱。当多个储物斗简单地上下叠放使用时,往往稳定性较差。当储物斗闲置时,多个储物斗所占用的空间很大,不利于存放,也不利用运输。此外,储物斗还可挂于墙壁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使得多个储物斗之间能左右连接、上下连接,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空间,以在有限空间内存放更多的物料;在运输、存放的过程中,又能够尽可能地压缩所需空间,以在有限空间内放置更多的储物斗;多个储物斗之间通过左右连接、上下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储物系统,可以整体移动,同时,也能更加整齐规整的收纳储物斗,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用于存放物料,包括:
斗主体,用于存放物料;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斗主体的顶部相对设置;
第一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插板;
第二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围板;
所述插板可与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相卡合,所述插板和所述围板至少二者之一外凸于其所对应的侧板外侧设置,外凸的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留有容纳另一个储物斗上的所述围板的空间;且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留有容纳另一个所述储物斗上的所述插板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储物斗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在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扣,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多个储物斗挂于墙壁上时,可首先将储物斗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卡扣与另一个储物斗的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卡扣卡合在一起,使两个储物斗能够左右连接在一起,从而可将多个储物斗连接成一排,构成一个稳定的储物系统,从而可以整体移动,同时,也能更加整齐规整的收纳储物斗,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斗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插板外凸于所述第一侧板且自所述第一通孔上远离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处朝靠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围板外凸于所述第二侧板且自所述第二通孔上靠近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处朝远离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插板上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围板上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凸起。
如此,当两个储物斗左右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也会互相卡合,从而防止两个储物斗之间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斗主体包括:
底板,用于承载物料;
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
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第一卡块,外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上;
第二卡块,外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内侧上开设第一滑道,所述第二侧板内侧上开设第二滑道,且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长度相同,均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道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供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滑入的第一滑道入口,所述第二滑道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二卡块滑入的第二滑道入口。
由于在储物斗的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滑道,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滑道,而在斗主体的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块,在斗主体的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块,并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并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因此,可将任意一个储物斗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滑入另一个储物斗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从而使得两个储物斗可以上下套叠在一起,在运输和存放时,有效利用纵向空间,并减少单个储物斗所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储物斗运输和存放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还包括:
第三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内侧的呈L型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具有暴露于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滑槽入口;
第四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内侧的呈L型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具有暴露于第二侧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入口。
由于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因此可将任意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分别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卡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两个储物斗之间还可以以另一种形式上下互锁连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储物斗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于第一侧板内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的下端,所述第三卡扣为设置在第一侧板内侧上端的呈L型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滑槽入口,所述第四卡扣为设置在第二侧板内侧上端的呈L型的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二滑槽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入口。
此时,多个储物斗之间不仅能实现左右连接,还能实现上下套叠连接以及上下互锁连接,其中,上下互锁连接中的各个储物斗皆具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物料;上下套叠连接中的各个储物斗具有的储物空间较小,所能存放的物料较少,但更便于储物斗的运输和存放。
进一步的,第一侧板上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二侧板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可容纳另一储物斗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凹槽可容纳另一储物斗的第二卡块。
此时,两个储物斗之间可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实现上下堆叠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设置在于第一侧板上端,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二侧板上端,且第一凹槽与第一滑道平行,第二凹槽与第二滑道平行。
此时,多个储物斗之间不仅能实现左右连接,还能实现上下套叠连接和上下堆叠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一滑槽上方,且第一凹槽并不完全封闭第一滑槽入口,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二滑槽上方,且所述第二凹槽并不完全封闭第二滑槽入口。
此时,多个储物斗之间能实现左右连接、上下套叠连接、上下互锁连接以及上下堆叠连接四种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左右并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左右并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上下套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上下套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上下互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上下互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储物斗上下堆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该储物斗主要用于放置螺钉、螺母、文具等物料,如图1至4所示,该储物斗包括:用于存放物料的斗主体1、相对设置在斗主体1 顶部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设置在斗主体1顶部且连接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第一连接板4、设置在第一侧板2上的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二侧板3上的第二卡扣。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储物斗的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在第二侧板3上设置有第二卡扣,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多个储物斗挂于墙壁上时,可首先将储物斗第一侧板2上的第一卡扣与另一个储物斗的第二侧板3上的第二卡扣卡合在一起,使两个储物斗能够左右互锁连接在一起,从而可将多个储物斗连接成一排,构成一个稳定的储物系统,可以整体移动,同时,也更加整齐规整的收纳储物斗,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尤其将多个储物斗左右连接后放置于桌面或工作台面上使用时,桌面或工作台面会显得更加整洁,移动时也会更加方便。
如图1至4所示,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具体的说,第一卡扣为一个插板5,第二卡扣为一个围板6,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一个储物斗上的插板5插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6内,从而使得两个储物斗能够左右互锁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说,插板5外凸于第一侧板2的外侧设置,且自第一侧板上某一位置朝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形成;围板6外凸于第二侧板3的外侧设置,且自第二侧板上某一位置朝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形成。如图1所示,以第一侧板2所在平面为参照,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高度方向为Y轴方向,也就是说,此时的插板5和围板6皆在X轴方向上延伸形成。此时,插板5与第一侧板2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围板6与第二侧板3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当需要两个储物斗左右互锁连接时,将一个储物斗的插板5插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6与第二侧板3之间即可,而后者储物斗上的围板6也自然插入到了前者储物斗上的插板5与第一侧板2之间,由此,实现了两个储物斗之间的左右互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一位置”可以是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实现插板5 和围板6的互相卡合即可。优选的,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插板5及围板6的卡合,第一侧板2上对应插板5的位置以及第二侧板3上对应围板6的位置均呈镂空设置。具体地说,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插板5于第一通孔2-1上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处朝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且未延伸至第一通孔2-1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插板5并外凸于第一侧板2设置,即第一通孔2-1内还留有容纳围板6的空间;相对应的,第二侧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3-1,围板6于第二通孔3-1上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处朝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且未延伸至第二通孔3-1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即第二通孔3-1内还留有容纳插板5空间。此时,当将一个储物斗上的插板5插入到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6内后,各自对应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的边缘还可进一步限制围板6和插板5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进一步优选的,插板5和围板6皆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端,且二者位置相对应。此时,两个储物斗之间可通过插板5和围板6实现左右并列的互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一个储物斗上的插板5和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6可以相互卡合,插板5与围板6的延伸形成的方向应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插板5朝靠近斗主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围板6朝远离斗主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即插板5和围板6皆在Y轴方向上延伸形成。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插板5及围板6也并不仅限于都外凸于所对应侧板设置的方式,插板5与围板6中只要满足至少二者其一外凸于所对应侧板,即可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插板5和围板6的相互卡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插板5于第一通孔2-1上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处朝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且外凸设置,围板6于第二通孔3-1上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边缘处朝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延伸形成但并不外凸于第二侧板3,此时,仍然可以将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6插入到另一个储物斗上的插板5内,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左右互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插板5在其延伸方向上不与第一侧板2连接,围板6在其延伸方向上与第二侧板3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当中,围板6也可以在其延伸方向上不与第二侧板3连接。只要能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插板5和围板6的卡合即可。
另外,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在插板5上靠近第二侧板3的一侧还可设置有第一凸起5-1,相配合的,在围板6上靠近第一侧板2的一侧也设置有与第一凸起 5-1卡合的第二凸起6-1,当一个储物斗上的插板5插入另一个储物斗的围板6内后,插板5 上的第一凸起5-1与围板6上的第二凸起6-1会相互卡合,从而可避免两个储物斗在连接后滑脱。优选的,第一凸起5-1和第二凸起6-1皆设置于插板5和围板6的末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为了使两个储物斗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扣和两个第二卡扣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端且沿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并且两个第一卡扣与两个第二卡扣的位置一一对应。此时,两个储物斗之间能够实现左右并列互锁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侧板的任意位置,即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以对应设置也可以错开进行设置,只要能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左右互锁连接即可。优选的,当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数量均为一个的时候,其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端的中部,二者位置相互对应,此时,能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左右并列互锁连接;当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数量均为多个的时候,其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端,且依次间隔排列,位置互相对应,此时,也能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左右并列互锁连接。
更优选的,在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钩挂部(图中未示出),配合挂钩等零件可将储物斗固定在墙上进行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储物斗,还能实现多个储物斗之间的上下套叠连接。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上述斗主体1具体包括:用于承载物料的底板1-1、相对设置在底板1-1上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连接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的第一连接壁1-4 和第二连接壁1-5,并且第一连接壁1-4和第二连接壁1-5相对设置,底板1-1与第一支撑板 1-2、第二支撑板1-3、第一连接壁1-4和第二连接壁1-5共同围合成一个用于放置物料的容置区,其中,第一支撑板1-2与第一侧板2相连,第二支撑板1-3与第二侧板3相连,第一连接壁1-4与第一连接板4相连。为了使两个储物斗能够上下叠加在一起,在第一侧板2内侧上开设有第一滑道1-2-1,在第二侧板3内侧上开设有第二滑道1-3-1,并且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平行于底板1-1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滑道1-2-1具有暴露于第一侧板2上的第一滑道入口1-2-1-1,第二滑道1-3-1具有暴露于第二侧板3上的第二滑道入口1-3-1-1,同时,在第一支撑板1-2的外侧上设置有第一卡块7,在第二支撑板1-3的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卡块8,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外凸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自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滑道入口1-2-1-1和第二滑道入口1-3-1-1内滑入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从而使得两个储物斗之间可以上下套叠连接。
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上述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分别开设于第一侧板2 和第二侧板3内侧的下端,并且第一滑道1-2-1与第二滑道1-3-1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优选的,第一滑道1-2-1与第二滑道1-2-1的长度相同,且均沿平行于底板1-1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外侧的下端,当任意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滑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 1-3-1内时,处于上方的储物斗的斗主体1基本嵌入处于下方的储物斗内,即上方的储物斗嵌入下方的储物斗内较深,具体如图8至图10所示。因此,在储物斗的运输或存放过程中,采用上述的连接方法后,能够有效压缩单个储物斗所需占用的空间,在有限的运输空间内,可以尽可能的放置更多的储物斗,从而便于储物斗的运输或存放。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还可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内侧的上端,当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 3内侧的上端时,并在任意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滑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内后,此时处于上方的储物斗的斗主体1只有部分嵌入处于下方的储物斗内,即上方的储物斗嵌入下方的储物斗内较浅。因此处于下方的储物斗仍旧具有足够大的收纳空间,而且也便于工作人员取放物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卡块7沿斗主体1的第一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两个第二卡块8沿第二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两个第一卡块7与两个第二卡块8的位置一一相对,同时两个第一卡块7的之间的连线与第一滑道1-2-1平行,两个第二卡块8之间的连线与第二滑道1-3-1平行。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的数量可自由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的位置也可错开进行设置,相应的,第一滑道1-2、第二滑道1-3的位置配合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的位置也错开进行设置,只要满足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能分别滑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滑道1-2、第二滑道1-3,实现多个储物斗之间的上下套叠连接即可。多种设置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外,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 的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1-2-1-2和第四凸起1-3-1-2,当第一卡块7在第一滑道1-2-1 内滑动至极端位置时,第三凸起1-2-1-2与第一卡块7抵持,限制第一卡块7朝第一滑道入口 1-2-1-1的方向滑动,当第二卡块8在和第二滑道1-3-1内滑动至极端位置时,第四凸起1-3-1-2 与第二卡块8抵持,限制第二卡块8朝第二滑道入口1-3-1-1的方向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凸起1-2-1-2和第四凸起1-3-1-2分别位于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下方的侧壁上。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第三凸起1-2-1-2还可设置在第一滑道1-2-1上方或侧边的侧壁上,第四凸起1-3-1-2也可设置在第二滑道1-3-1上方和侧边的侧壁上。
另外,如图1、3所示,上述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2上的第三卡扣、设置在第二侧板3上的第四卡扣,在实际情况中,可将任意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与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相互扣合,从而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上下互锁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三卡扣为设置在第一侧板2内侧的呈L 型的第一滑槽9,并具有暴露于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滑槽入口9-1,第四卡扣为设置在第二侧板3内侧呈L型的第二滑槽10,并具有暴露于第二侧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入口10-1。第一滑槽 9的数量和第一卡块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二滑槽10的数量与第二卡块8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的数量均为两个,因此,对应的,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的数量也均为两个。优选的,第一滑槽9位于第一侧板2 的内侧的上端,第二滑槽10位于第二侧板2的内侧的上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入口9-1、第二滑槽入口10-1远离第一连接板4。当需要利用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来实现上下储物斗之间的互锁连接时,将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分别对准下方储物斗的第一滑槽入口9-1和第二滑槽入口10-1,使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 8沉入下方储物斗的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内,然后沿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推动上方储物斗,直至不能继续推动为止,此时,上方储物斗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由此,上下储物斗之间实现了上下互锁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入口9-1和第二滑槽入口10-1还可靠近第一连接板4,此时,当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滑入下方储物斗的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之后,则朝远离第一连接板4的方向推动上方储物斗,以实现上下储物斗之间的上下互锁连接。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在第一滑槽9的槽壁上设置第五凸起,在第二滑槽10的槽壁上设置第六凸起,当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在下方储物斗上各自所对应的滑槽内滑动至极限位置后,下方储物斗上的第五凸起与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 7相互抵持,可限制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7在下方储物斗的第一滑槽9内滑动,下方储物斗的第六凸起与上方储物斗的第二卡块8相互抵持,可限制上方储物斗的第二卡块8在下方储物斗的第二滑槽10内滑动。
由于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内侧的上端,当任意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滑入另一个储物斗上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内后,此时处于上方的储物斗的斗主体1只有底部位于处于下方的储物斗内,具体如图11至图 13所示。因此处于下方的储物斗仍旧具有足够大的收纳空间,而且也便于工作人员取放物料,因此该种上下互锁的连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利用到纵向上的空间,在有效的空间内存放更多的物料。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储物斗,还能实现两个储物斗之间的上下堆叠连接,如图1、3所示,在第一侧板2的上方具有第一凹槽11,在第二侧板3的上方具有第二凹槽12,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上方储物斗的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分别放入下方储物斗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内,从而使得两个储物斗能够上下堆叠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的数量及位置应分别与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的数量及位置相互对应。
更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第一凹槽11设置于第一滑槽9的上方,第二凹槽12设置于第二滑槽10的上方。具体的说,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均呈L型,与底板1-1平行的为滑动段,与底板1-1垂直的为进入段,第一滑槽入口9-1和第二滑槽入口10-1均设置于各自对应滑槽的进入段。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均设置于所对应的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的滑动段上方,且不会封闭各自所对应的第一滑槽入口9-1、第二滑槽入口10-1。此时,上下储物斗之间可利用第一滑槽9和第二滑槽10实现上下互锁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一凹槽 11和第二凹槽12实现上下堆叠连接。将第一卡块7和第一卡块8分别置于另一个储物斗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时,虽然不能实现上下储物斗之间的互锁连接,但能够在充分利用纵向空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保证下方储物斗的收纳空间。这种上下堆叠连接的方式,较上下互锁连接的方式,具有更大的收纳空间,但稳定性较差,使用者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自由选择储物斗之间的连接方式。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的数量可自由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位置也可错开进行设置。相应的,第三卡扣即第一滑槽9、第四卡扣即第二滑槽10的数量及位置应分别与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其和卡块之间的配合。同样的,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的数量及位置也应分别与第一卡块7、第二卡块8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其和卡块之间的配合。多种设置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左右并列”的连接是指多个储物斗之间左右连接,且排列整齐,即多个储物斗的第一连接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底板也位于同一平面上。“错开进行设置”包括储物斗的长度方向上的错开和高度方向上的错开,即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错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储物斗之间可实现左右互锁连接、上下套叠连接、上下互锁连接以及上下堆叠连接四种连接方式,根据使用场景或使用需求的不同,使用者可自由选择储物斗之间的连接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用于存放物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斗主体,用于存放物料;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斗主体的顶部相对设置;
第一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插板;
第二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围板;
其中,所述插板用于与另一个储物斗上的围板相卡合,所述插板和所述围板至少二者之一外凸于其所对应的侧板外侧设置,外凸的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留有容纳另一个储物斗上的所述围板的空间;且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留有容纳另一个所述储物斗上的所述插板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物斗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插板外凸于所述第一侧板且自所述第一通孔上远离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处朝靠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围板外凸于所述第二侧板且自所述第二通孔上靠近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处朝远离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上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围板上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主体包括:
底板,用于承载物料;
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
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第一卡块,外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上;
第二卡块,外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内侧上开设第一滑道,所述第二侧板内侧上开设第二滑道,且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长度相同,均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道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供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一卡块滑入的第一滑道入口,所述第二滑道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供另一个储物斗上的第二卡块滑入的第二滑道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还包括:
第三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内侧的呈L型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具有暴露于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滑槽入口;
第四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内侧的呈L型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具有暴露于第二侧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内侧的下端,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的下端,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有第四卡扣,所述第三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内侧上端的呈L型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滑槽入口,所述第四卡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内侧上端的呈L型的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二滑槽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板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可容纳另一储物斗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凹槽可容纳另一储物斗的第二卡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板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滑道平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滑道平行,所述第一凹槽可容纳另一所述储物斗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凹槽可容纳另一所述储物斗的第二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上方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不完全封闭所述第一滑槽入口,所述第二滑槽上方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不完全封闭所述第二滑槽入口。
CN201820162191.5U 2018-01-31 2018-01-31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Active CN208134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2191.5U CN208134893U (zh) 2018-01-31 2018-01-31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2191.5U CN208134893U (zh) 2018-01-31 2018-01-31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4893U true CN208134893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8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2191.5U Active CN208134893U (zh) 2018-01-31 2018-01-31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48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9362A (zh) * 2019-08-08 2019-11-15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CN112982242A (zh) * 2021-03-31 2021-06-18 东南大学 一种缓冲防撞护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9362A (zh) * 2019-08-08 2019-11-15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CN110449362B (zh) * 2019-08-08 2021-11-05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CN112982242A (zh) * 2021-03-31 2021-06-18 东南大学 一种缓冲防撞护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34893U (zh)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斗
CN104706034A (zh) 一种具有可移动挡板的书架
GB1192388A (en) Improvements in Chemical Fraction Collecting Apparatus
CN207902993U (zh) 一种造口护理箱
FR2266638A1 (en) Stackable boxes for vegetables etc. - are reversible so projections and recesses hold them on top or inside each other
CN201816520U (zh) 新型的汽车储物箱
CN209284531U (zh) 一种多功能自由组合摆放架
CN204642467U (zh) 元件盒
CN209750361U (zh) 一种便于存取的化学试剂储存柜
CN207209142U (zh) 自动仓储用的垂直式储存框架
CN204120540U (zh) 会计账册整理装置
CN203033053U (zh) 一种折叠盒
CN110525776A (zh) 电表智能通讯模块专用周转箱
CN210727152U (zh) 一种图书馆用新型书架
CN207653849U (zh) 橱柜及其厨用拉篮
CN209209320U (zh) 一种劳保用品收纳盒
CN219633738U (zh) 一种组合式工具箱
CN211565814U (zh) 管件储料槽
CN219790833U (zh) 一种物流供应链仓储托盘
CN214190543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CN207712480U (zh) 可彼此拆卸连接的储物架及储物设备
CN205904977U (zh) 套筒收纳货柜
CN206937275U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pcb板收纳装置
CN209123060U (zh) 一种新型静点杆收纳架
CN215837795U (zh) 一种经济法用案例证据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