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2951U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铁受话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12951U CN208112951U CN201820741940.XU CN201820741940U CN208112951U CN 208112951 U CN208112951 U CN 208112951U CN 201820741940 U CN201820741940 U CN 201820741940U CN 208112951 U CN208112951 U CN 2081129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 blade
- moving
- sword
- lower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受话器领域,提供了一种动铁受话器,所述动铁受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卡持部;马达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锷铁,所述锷铁呈平板状,所述锷铁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锷铁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卡槽收容所述卡持部,实现了所述锷铁的侧向定位,降低了装配所述锷铁时对装配治具的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动铁式受话器,又称动铁喇叭,是一种发声元件。其在舌簧扬声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发挥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通过零件的微型化和新型材料的采用,保持了其声电转换率高的特性,并且克服了声电转换频响及失真大的不足。由于其体积小、低功耗、高输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助听器、隐蔽通信、高保真耳机等领域。
现有的动铁受话器主要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壳体、马达组件和振膜组件,所述马达组件一般包括呈封闭环形的锷铁、收容且固定于所述锷铁内的两片磁体。现有的锷铁呈封闭环形,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导磁回路。制造所述封闭环形的锷铁时,一般采用板状的锷铁原料通过慢走丝工艺切割制得,一方面,切割后的所述封闭环形的锷铁中间的锷铁原料无法继续进行封闭环形的锷铁的制造而成为废料,使得所述锷铁的制造成本较高,进而使得所述动铁受话器的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通过将呈环形封闭的锷铁设计为平板状的锷铁,通过锷铁与下壳体合围形成一个环形封闭的导磁回路,实现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磁作用,且使得所述锷铁的成本大大降低。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现,上述平板状的锷铁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夹持固定,但所述平板状的锷铁的侧向定位的问题并未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动铁受话器中的锷铁侧向定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含侧向定位的锷铁的动铁受话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动铁受话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卡持部;
马达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锷铁,所述锷铁呈平板状,所述锷铁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锷铁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卡槽收容所述卡持部,用以定位所述锷铁。
可选的,所述锷铁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相对间隔延伸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所述卡持部的数量也相对应的设置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缺槽,所述缺槽与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缺槽。
可选的,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两片永磁体,所述锷铁和所述下壳体构成环形封闭的导磁回路,所述锷铁和所述下壳体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两片永磁体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两片永磁体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两片永磁体中的另一个贴合且固定于所述锷铁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簧片,所述簧片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振动部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振动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振动部悬空于所述两片永磁体之间,所述固定部贴合且固定于所述锷铁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动铁受话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膜组件和连杆,所述振膜组件位于所述锷铁的上方,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缺槽固定于所述振膜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振膜组件包括环状结构的振膜支架,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位于所述振膜支架的上方,用于卡持固定所述振膜支架。
可选的,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薄膜和振片,所述薄膜位于所述振膜支架的上方,所述薄膜朝远离所述锷铁的方向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所述振片位于所述凸起内。
可选的,所述薄膜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振片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连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卡持部,所述锷铁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锷铁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卡槽收容所述卡持部,实现了所述锷铁的侧向定位,降低了装配所述锷铁时对装配治具的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马达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锷铁的立体图;
图7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振膜组件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卡扣”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卡扣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100,所述动铁受话器100包括壳体1、马达组件2、振膜组件3和连杆4。
如图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相互扣合,形成收容所述马达组件2、所述振膜组件3和所述连杆4的收容空间13。
所述上壳体11包括第一基体110、两个第一侧壁111和两个第二侧壁112。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自所述第一基体110向所述下壳体12延伸而成,所述两个第二侧壁112自所述第一基体110向所述下壳体12延伸而成,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二侧壁112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长度,使得上壳体11大致呈一端开口的长方体。
自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的下表面朝所述下壳体12延伸有两个卡持部113,自所述两个第二侧壁112中的一个的下表面朝所述下壳体12延伸有一个限位部114。自所述第二侧壁112的内侧延伸有卡凸115,所述上壳体11由金属材料制得,所述上壳体11由拉伸工艺成型制得,所述卡凸115由冲压工艺成型制得。
所述下壳体12包括第二基体120、两个第三侧壁121和两个第四侧壁122,所述两个第三侧壁121自所述第二基体120向所述第一基体110延伸而成,所述两个第三侧壁121自所述第二基体120向所述第一基体110延伸而成,所述两个第三侧壁12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四侧壁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侧壁122的长度,使得所述下壳体12为一端开口的长方体。所述下壳体12由铁镍合金材料采用拉伸工艺成型制得。
如图所示,所述马达组件2包括锷铁21、两片永磁体23、簧片25和线圈24。
所述锷铁21呈平板状,包括主体部210,自所述主体部210的一侧相对间隔延伸的两个延伸部211,所述两个延伸部211上设置有两个卡槽212,所述卡槽212收容所述上壳体11的卡持部113,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锷铁21被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所述夹持定位,通过所述卡槽212和所述卡持部113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所述锷铁21的侧向定位。所述主体部2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部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缺槽213,所述缺槽213与所述延伸部211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210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部114收容于所述缺槽213,从而进一步对所述锷铁21进行侧向定位。
所述锷铁21由与所述下壳体12相同的铁镍合金材料采用冲压工艺制得,所述锷铁21与两个第三侧壁121、第二基体120合围形成容置空间22,所述锷铁21与所述第三侧壁121、第二基体120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环形的导磁回路,用以替代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封闭环形结构的锷铁21构成的导磁回路,一方面,平板状的锷铁2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降低了所述锷铁21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薄型化的发展,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两片永磁体23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22,所述两片永磁体23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基体120上,所述两片用磁体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所述锷铁21的下表面,所述两片永磁体23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磁路。所述两片永磁体23位于所述锷铁21、所述第三侧壁121和所述第二基体120形成的封闭环形的导磁回路中,使得所述两片永磁体23形成的磁路得以加强。
所述线圈24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24的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线圈24位于所述两片永磁体23的一侧,所述线圈24为电流的载体。
所述簧片25包括振动部251、固定部250和连接所述振动部251和所述固定部250的连接部252,所述振动部251穿过所述线圈24的通孔而悬空于所述两片永磁体23之间,所述固定部250贴合且固定于所述锷铁21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部252位于所述锷铁21的两个延伸部211之间,所述簧片25在静默状态下时,所述振动部251和所述固定部250大致平行。所述振动部251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部252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部250的宽度先和所述连接部252的宽度相同,然后自远离所述连接部252的方向逐渐变大,最后所述连接部252的宽度保持不变。所述簧片25由高导磁率的材料制得,譬如由镍(Ni,Nickel)、铌(Nb,Niobium)、碳(C,carbon)和铁(Fe,Ferrum)组成的合金材料,采用冲压折弯工艺成型制得。
所述振膜组件3位于所述锷铁21的上方,位于所述锷铁21和所述第一基体110之间,所述振膜组件3包括振膜支架31、薄膜32和振片33。
所述振膜支架31为中间为开口的环状矩形结构,所述振膜支架31用于支撑所述薄膜32和所述振片33,所述振膜之间和所述上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相固定。
所述薄膜32朝远离所述锷铁21的方向延伸有凸起321,所述凸起321为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所述薄膜3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22,所述第一通孔322位于所述薄膜32上与所述凸起321的开口相对的另一端上,所述薄膜32位于所述振膜支架3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壳体11上的卡凸115的下方。
所述薄膜32可以为聚酯薄膜32、硅胶薄膜32等,当采用温度特性较好的薄膜32时,所述薄膜32在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回流焊设备,提高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自动化生产程度,进而提高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生产效率。
所述振片33位于所述薄膜32的凸起321内,所述振片33上与第一通孔32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331。所述振片33的薄厚均匀,在声学一致性、声压等上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振片33采用铝镁合金、不锈钢或镍制成,铝镁合金、不锈钢或镍材质的振片33的刚性比现有的铝材质的振片33的刚性更好,在声音的高频延展性上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片3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属、合金、陶瓷或新型材料等。
所述连杆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簧片25的振动部251上,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锷铁21的缺槽213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2和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薄膜32和振片3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113可以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上,具体的,由所述下壳体12的第三侧壁121的上表面向所述上壳体11延伸而成,所述卡持部113和所述卡槽212的数量也可以视情况做出调整,譬如四个、六个、八个或其他偶数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1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上,具体的,由所述第四侧壁122朝所述上壳体11延伸而成。
当线圈24中没有音频电流通过时,簧片25的振动部251在两片永磁体23提供的恒定磁场中处于平衡状态;当线圈24中通有音频交流电流时,线圈24因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洛伦兹力,振动部251在洛伦兹力的驱动下往复运动,通过连杆4带动振膜组件3的薄膜32和振片33往复振动产生声波,从而完成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卡持部113,所述锷铁21的外侧设置有卡槽212,所述锷铁21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所述卡槽212收容所述卡持部113,实现了所述锷铁21的侧向定位,降低了装配所述锷铁21时对装配治具的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2、与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封闭结构的锷铁21相比,所述锷铁21为平板状结构,一方面,使得所述锷铁21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降低了所述锷铁21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薄型化的发展,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卡持部;
马达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锷铁,所述锷铁呈平板状,所述锷铁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锷铁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卡槽收容所述卡持部,用以定位所述锷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锷铁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相对间隔延伸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所述卡持部的数量也相对应的设置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缺槽,所述缺槽与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缺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两片永磁体,所述锷铁和所述下壳体构成环形封闭的导磁回路,所述锷铁和所述下壳体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两片永磁体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两片永磁体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两片永磁体中的另一个贴合且固定于所述锷铁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簧片,所述簧片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振动部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振动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振动部悬空于所述两片永磁体之间,所述固定部贴合且固定于所述锷铁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受话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膜组件和连杆,所述振膜组件位于所述锷铁的上方,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缺槽固定于所述振膜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环状结构的振膜支架,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位于所述振膜支架的上方,用于卡持固定所述振膜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薄膜和振片,所述薄膜位于所述振膜支架的上方,所述薄膜朝远离所述锷铁的方向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所述振片位于所述凸起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振片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连杆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41940.XU CN208112951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41940.XU CN208112951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12951U true CN208112951U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1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41940.XU Active CN208112951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129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6810A (zh) * | 2018-05-17 | 2018-10-23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
2018
- 2018-05-17 CN CN201820741940.XU patent/CN2081129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6810A (zh) * | 2018-05-17 | 2018-10-23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112932U (zh) |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8391215B (zh)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
CN108322877A (zh) | 一种电枢及受话器 | |
CN107222818B (zh) | 声电转换装置及音频设备 | |
CN208112951U (zh)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
CN207968953U (zh) | 一种电枢及受话器 | |
CN208300022U (zh)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
GB2074773A (en) | Electromagnetic buzzer | |
CN220292186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7184810U (zh) | 一种锷铁、电枢及受话器 | |
CN207968827U (zh) | 一种壳体及受话器 | |
CN108696810A (zh)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
CN216795271U (zh) | 一种驻极体喇叭 | |
CN217011184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429954A (zh) | 一种壳体及受话器 | |
CN114222229A (zh) | 一种驻极体喇叭 | |
CN114866921A (zh) | 发声器件和音频设备 | |
CN208386917U (zh) | 一种膜片、振膜及动铁受话器 | |
CN207251899U (zh) | 一种电枢及动铁受话器 | |
CN201153323Y (zh) |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 |
CN220915415U (zh) | 振动发声单体、振动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8289273A (zh) |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 |
CN216313413U (zh) | 一种受话器和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3523035U (zh) | 扩展型扬声器 | |
CN218959120U (zh) | 一种发声单元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8 Address after: 518000 No.3 Factory, Qiaotou Fuqiao Industrial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25,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guankou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